贾斯廷.特鲁多父亲:(转)大美青海:外拍花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06:18

大美青海:外拍花絮


    老北京话里,把许多人积聚而行,称为“打狼”。这里,汇集了“摄影师联盟”一行人在青海拍的花絮,纪实美妙,快乐分享,“打狼”的作者为:广顺园主,北京老夏,越走越远,树妮小U,知足者,共乐壶天。

    青海省人民政府的网站,就叫“大美青海”。看来‘大美’不是谁都敢叫的,联想起了二个歌名:“在那遥远的地方”,“花儿与少年”,而今,2000公里之外,青海不再遥远,“花儿”依旧艳丽,一路向西飞,人往高处行。从海拔不到50米的北京城,到海拔接近2300米的青海西宁,也就短短的二个钟头而已。

青藏公路,就是天路,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贯穿草原,一直向远方的天际延伸而去...

司机师傅对摄影人的作息不是太习惯,整个一个‘半夜鸡叫’不说,还老是当‘马路杀手’,随时叫停...

 

 

    没有云南西双版纳的清新,没有江南水乡的柔情,没有时尚之都上海的吸引,也没有首都北京那般人文。青海还算不上是发达的地区,不能与他们相比,但是她却时刻散发着雨后泥土的清晰,那里的天不是蓝,是湛蓝,那里的草不是绿,是油绿,青海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跳起来拍,海拔3000多米呢,关键是要能跳呀!越走越远和北京老夏的即兴表演。

   青海湖至纯的美景,奇异的风光,在我们心里沉淀,没有更生动的辞藻来形容所见所听。只有心中升华的留恋,沉甸甸,暖洋洋,热乎乎,是那种难言的感动...

    

    在北方提油菜花,肯定会说青海,七八月的门源,祁连山下的油菜花,成就了壮阔的奇观,无边无际的金黄,整整延伸了百多万亩,色块构图...

 


西部风味,铺天盖地,十足霸气...

 

在这里,“寻黄”不费功夫,“扫黄”绝不可能。越走越远怕镜头盖跳丢了,居然系在了鞋带儿上?

 

油菜花田,迷醉其间,看着天蓝云舒,北京老夏乐不思蜀...

 

    树妮小U,一身戎装。从范长江的笔中,西宁始终处于大自然的怀抱当中,大自然用力破洪荒之力,托出万千奇迹,松柏铺翠、野花飘香、牛羊撒珠,百里油菜花海宛如人间天堂...

    独脚,在这里移动作战,轻便好使...大家都为眼前这无边无际的艳丽而惊叹和震憾,深感不虚此行。 

      

这组广角所拍,显示了北京老夏的大气之作:越走越远管天象,北京老夏管开火...

 

共乐壶天仰拍油菜花的姿势,让知足者一拍无疑...是学习老夏的结果,美中不足的是,蜜蜂不饶人...

左下,是被注射前的几秒钟...

 


北京老夏用注射了三针换来的...

 

蓝色的青海湖,金黄的油菜花,碧绿的青草地,犹如大块大块的色彩拼图,呈现在你的面前...

 

油菜花海里,蜜蜂也剧多,又是老夏成了受益者,满头飞舞...花丛中的小蜜蜂很厉害,北京老夏一不留神,就被注射了三针...

 

    知足者最拿手的姿势,是侧身弓步拍,一般人很难拿的...

    金色的花海和碧绿的草原,只有在这里才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会到五颜六色有多美...

 


多亏车够大,否者那么些大炮筒子咋架设?

  

    

  壶天用移轴干的...  十足的西部风味,广阔的视野让你的快门按不停,让你的视线不舍得扭转...

 



园主老师在“斗牛”...看到蔚蓝色的青海湖,那种海阔天空,在蓝天白云下的感觉,令人砰然心动...


 

    油菜花刚开得热闹,赏黄吧!青海,一个很美的名字,很美的地方,长江与黄河在这里高耸的雪山间发源,而后一泻千里,这块总面积有7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

 

    从西宁到青海湖,大概有280公里。凌晨3点从西宁出发,是想拍青海湖的日出,可是,还没赶到湖边,朝霞就出来了,只好就近下车,拍吧...这里的温差真大,出太阳时中午在20多度,早晚上可能就有2-3度...
 

赶到那儿是哪儿,就地停车,等着拍日出了...

 

紧围着青海湖大半圈湖岸,湛蓝的湖水在阳光的衬托下,让我们惊叹...

 

    玛尼堆,用于祈福,成为当地人们的保护神。按照高原上人们的传统习惯,凡路过玛尼堆时,会口中念念有词,呼唤天神,祈求上苍的恩赐与神灵的保佑,祛除灾难,得到幸福...

 


知足者拍老夏...

 

    青海真的有狼?在青海湖的鸟岛时,和开摆渡车的师傅坐在前排,他说,这里的狼白天不多见,晚上不少来。原来小的时候家里穷,从野地里抓个免费的小狼,顺便骑着玩玩什么的,挺好的,其实过去是有骑狼这事儿的,是牧区养小狼,平时小孩没事就骑狼玩儿,现在不会了:我们这里又不是野人区,如果满地都是狼,谁还敢来青海呀!

 

    高原上的牧牛女,在那遥远的地方,一看上去,就给人以美的感觉。从牛儿们和姑娘的眼神里,悄然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园主老师和树妮小U,当然不会放过她的!

 

    这一趟来,就是为了那片迷人的湖,天边一抹比天深一些的蓝色,感觉高出了海平面,水色青绿,宛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青海高原之上...

 

    湖滨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野花争艳,环湖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飘香,点点帐蓬,群群牛羊。远远一望,可以看到波光闪闪,却难体会靠近才能拥有的快乐和充实...

 

    夏季青海,总是像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

 

    园主老师在琢磨呢,这地界出片呀!

    湖滨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野花争艳,环湖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飘香,点点帐蓬,群群牛羊。远远一望,可以看到波光闪闪,却难体会靠近才能拥有的快乐和充实。

 


越走越远拍的这张,动感十足...

   

    阳光下,置身于山湖花草相互衬映的绮丽之中,心旷神怡, 遐想浪漫...

 

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浓艳的黄花,神清气爽...

 

    到了青海,才知道天下的湖,原来还有另外一个样子。它敞开着双臂,连接着天和草原。路边是成片的草原,数不尽羊和牛悠闲自在地吃着草,这场景,是这么真实地存在着的...

 

  北京老夏的这组广角,非把越走越远整圆了不可...

  西风浩荡,遥望远山,白云变幻,童话世界,这是内地人所难以见到的。

 

    沿湖的草原像绿色的绒毯苍茫无际,鲜花竞放,碧波万顷的湖水,像一面巨大的蓝色宝镜...

 

    青海人都知道,王洛宾的那首“在那首遥远的地方”,就是出自青海湖的金银滩,那里,以“有位好姑娘”卓玛为名的女孩子们特别多,大概都是因为那首歌的缘故。

   

    这一趟来,就是为了那片迷人的湖,天边一抹比天深一些的蓝色,感觉高出了海平面,水色青绿,宛如一颗蓝宝石...

 

    塔尔寺寺里记载,有9个大活佛,既历任的6个达赖喇嘛和3个班禅大师,曾在塔尔寺“下榻”过。对关于活佛之说,有新的一知半解,我们不是信徒,但尊重人家的信仰自由...

 

    就算是想了解藏传佛教,还是得先从闻,思,修开始,他们追求的境界,可在“清净自在”四个字中去感悟,活佛普渡众生,一代又一代地轮回转世,是最大的善,在摄影中善于用心,就算是修行了吧。

 

带着诸多神秘色彩的活佛,在历史和当今,成为旁观者一个好奇的迷。

 

 

    出生在这里的宗喀巴,就是一世达赖喇嘛与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的老师,藏传佛教里黄教创立最晚,但是目前在藏区信仰的人最多,现在藏传佛教的达赖和班禅两大体系。是由宗喀巴两位高徒创立下来的,可以说,达赖和班禅的根就在塔尔寺。

    在这儿,看见藏族信徒们的朝拜方式。五体投地的叩拜,是藏传佛教徒对佛的祈祷方式。叩拜时,双手合掌高举,触额部、口部和心部各一次,然后双膝跪地,全身俯伏,两手前伸,额触地面。在这里,合掌代表领受了佛的旨意和教诲;触额、口、心窝代表心、口、意与佛相融汇,与佛成为一体了。
 

    大寺院,它靠着山坡,沿着山谷排列而建。山前山后,处处有大片丛林,以褚红、白、黑三色为基本色彩的汉式风格建筑上飘着藏式窗帷和彩色哈达。经幡高高地挂在竿子顶端,藏族僧人在土道上走来走去,在高原的阳光下露出他们黝黑的臂膀,恍如是另一世界... 

   

 

    西宁东关,有一小巷,巷中有庐名“馨庐”,是当年西北王,马步芳的公馆,树妮小U‘驾’的这吉普车,就是园子中之物,拍照一会儿收5块钱...... 

 

    二个女孩儿在写生,其中一位,不时拿出她那个135胶片相机,拍下兴致。问她,是在北京五棵松购买的旧货,800多块。
    曾问过一个活佛,他让我站在闹市的大街上,问我看到多少人?说那你的问题就有答案了,你所看到的,都是未来的佛,人皆有佛性,只是因缘不到还没悟道成佛.一念可以成佛,也可以成魔。

      

    西宁东关,我们赶上了一场晚礼拜,清真寺在礼拜时间,确实是值得一看的,征得同意后,参观拍照,一旁观看。问把门的能进去拍照否?答买25块钱门票就可参观。见到很多回民,面容严肃虔诚。年长者大都蓄着大胡子。进入大殿必须脱鞋,印象深的是那满台阶的皮鞋。礼拜堂上方有藏传佛教的影子,反映了青海藏回同胞和谐同处的事实..

 

    越走越远与穆斯林们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何种条件才能去麦加?

    有能力去朝圣的人毕竟不多。除了满足条件,每位还要大约要花费三至五万元人民币的盘缠,因此,亲戚朋友们都会隆重地欢送,由于全世界穆斯林去麦加朝圣的人,多达300万,时间也要一个半月,吃饭自然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准备了几大包:方便面、腌菜、碎面、牛肉、锅盔…走时欢送,场面感人,人山人海,白帽满目。真主保佑,去回平安!

    蹲在地上的那个小穆斯林,家里大人有些困难,我们都捐了点款。  

    这里是西宁市三十多万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中心,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寺中有1937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敦崇教育》、1941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词《至仁极慈》、以及1942年蒋介石题词《以教勖忠》。平时每天礼拜人数7000余人次,周五聚礼二万余人,节日会礼会达到十几万人,场面可想而知...

    共乐壶天:近在咫尺,打啥电话呀?

    青海人都知道,王洛宾的那首“在那首遥远的地方”,就是出自青海湖的金银滩,那里,以“有位好姑娘”卓玛为名的女孩子们特别多,大概都是因为那首歌的缘故。

 

    马家大宅里,偷拍的好位置... 

    曾经有人设想,如果没有青海和青海人,华夏就没了长江和黄河;就没了五千年的历史;也就没了今天的记忆。花儿与少年,老人与孩子,民族与团结,在青海,印象了多元民族的脸谱:勤劳,质朴,包容,自信。

 

真是一个多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千姿百态的风情,是一个多民族相互融合的和谐之地。

 

    王洛宾写过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不一样的情景,不一样的效果。这歌曲最早叫“草原情歌”, 1934年,从新疆迁徙到青海海西的上千人哈萨克族群众中,有几十人来到西宁,他们中有几名喜唱民间歌曲的歌手和弹冬不拉的乐手。王洛宾约请他们到西宁北门外的“香水园”来弹唱,就是后来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所依据的原始曲调。

    这首传唱近60年的歌曲,让几代中国人如痴如醉。王洛宾的生命动力,来自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青海人都知道,那个遥远的地方就是青海湖的金银滩,在那里,以卓玛为名的女孩特别多,大概都是因为那首歌的缘故。

    和人家当地歌手较真,“ 夏洛宾”即兴唱的是“油和米”,奥运的主题歌...这里,该是是指酥油和青稞米啦...

 

    听老夏朗诵毛主席的“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一向稳重的知足者,居然毛遂自荐,也来了一首毛主席的“西风烈”..

 

越走越远,唱的洋歌,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当兵...之后峰回路转,唱起了藏族的“洗衣歌”...

 

好客的藏族歌手,给我们助兴唱起祝酒歌,献上了哈达...

 

 

    “花儿”,是发源于青海的一种民歌,高亢悠扬,淳朴清新,有“西北之魂”之称。它作为一个流传地域广泛的具有西北特色的民族音乐,长期被音乐家们看好。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花儿”之作,是《花儿与少年》。

    西北的牛羊肉,令人拍案叫绝,咋做都地道! 民以食为天,当地的白酒是用青稞而酿制,叫“八大作坊”,42度。   

 

    后面,是玛尼堆石刻,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

   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

   

 

每日出门前的临阵磨枪,也很管用的...

 

带的武器多,只好总是最后上下机,越走越远见到的欢迎队伍,都是飞机上保洁员,于是,自封了一个官职:保洁公司老总...

左下的这位看车场的大姐,想必是当年西宁的一朵金花儿...据说年轻时,是西宁城里有名的美女...跟老壶盘道套磁后表示:如从北京开车来西宁,别人收二块,北京的车优惠,三块! 

    越走越远上面二张,自然而然,想起“小兵张嘎”,再现了,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不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