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折扣码:太原公子李世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2:39:33
太原公子李世民太原新闻网  2008-03-31 10:22  来源:太原日报     新太原论坛

  中国封建帝王中的佼佼者,强盛的唐王朝第二代君主李世民,以其言行事迹与文治武功,至今引人瞩目。他在太原的时期,正值隋王朝风雨飘摇,行将崩溃。这个当年被称为“太原公子”的李世民,其一生的辉煌业绩,正是从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太原迈出了第一步。

  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599年)出生于 关陇贵族、北周“八柱国”之一的唐国公之家。其祖李炳袭封唐公,官至柱国大将军、安州总管。其父李渊,幼时即袭唐国公之爵,并是隋文帝独孤皇后之姨侄。家族之显赫,诚如《旧唐书·裴寂传》所述:“昔在陇西,富有龟玉。降及祖称,姻娅帝王。” 世民少时,胆略智慧,均超其兄、弟。大业十一年其父调任山西、河东抚慰大使,眷至河东。未几,隋炀帝巡视北边,被突厥始毕可汗数十万大军,兵困硅门,朝不虑夕。时世民年方十八,在屯卫将军云定兴部效力,遂进计云将军说:“始毕举兵围天子,必谓我仓猝不能赴援故也。宜昼则旌旗数十里不绝,夜则钲鼓相应,虏必谓救兵大至,望风遁去。不然彼众我寡,若悉军来战,必不能支。”(《资治通鉴·卷182》)他的这个妙计,终使突厥撤兵自退,隋军兵不血刃,救炀帝于灭顶。于是,父缘子显,李渊擢升为太原留守,将长子建成、三子元吉留置河东,托河东县户曹任襄照应,只带二郎世民赴任太原。 世民随父抵晋阳后,积极参与策划镇压魏刀儿农民起义军甄翟儿部,仅雀鼠谷一战,便以少胜多,以智取胜,史称“太宗(李世民)以轻骑突围而进,射之,所向皆披靡,拔高祖(李渊)于万众之中。适会步兵至,高祖与太宗又奋击,大破之。”(《旧唐书·太宗本纪》)。短短年余时间,年纪尚未弱冠的李世民,便先有妙计“解雁门之围”,救当时皇帝于一旦;继有“雀鼠谷之战”,大败起义军稳定太原政局之功,顿时,“太原公子李世民”,头角初露,声名鹊起,扬名立万于隋军上下,遐迩闻名于三晋大地。而更为重要的却是,在政治上日渐成熟的李世民,得到了战火的锤炼,培育起“所向披靡”的气概。他洞察天下大势: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海域之内狼烟四起,隋王朝已是千疮百孔,颓势难挽。便产生了隋失其鹿,与天下英雄共逐之的反叛思想。这一点在他到太原之后与其父李渊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端倪:“今盗贼日繁,遍于天下,大人受招讨贼,贼可尽乎?要之,终不免罪。”(《资治通鉴·卷182》)一个顺应历史潮流而动,以天下为己任的换代改朝彼可取而代之的理念,在这个青年的心海涌动。

  隋炀帝的残暴昏淫,弄的天下哀鸿遍野,给李渊、李世民奠定了千载难逢之“天时”;“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军事战略要地太原,给李渊、李世民创造了夺取天下之“地利”;北朝以来,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农业文化与草原文化融合最充分、最成熟的人群集中地太原,为李唐肇基提供了长于骑射、尚武不屈、淳朴豪爽、勤于奋进的汉胡之民和多种人才。雄才大略的李渊、李世民父子,正是看中了这“天时”、“地利”、“人群”的优势,“阴结豪杰”,“招纳亡命”,“散财救穷”,“礼贤下士”,努力创造和结聚 “人和”之气。尤其是李世民,频繁于军中、市井,以“喜聚博戏”为幌子,先后交集了晋阳令刘文静,避征辽之役的长孙顺德,亡命江湖的刘弘基、窦琮等豪友,他“倾财赈施,卑身下士,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为后来的晋阳起兵做着组织上的积极准备。

  太原的崇山峻岭,掩盖着李世民凯觎天下的鸿鹄之志;太原的晋水汾河潜藏着蓄势待发、灭隋兴唐的英雄巨擘;太原的大地之上,蓝天之下,正酝酿着一场惊世骇俗、石破天开、创千古伟业的壮举。个中太原公子李世民,就是最主要的当事者之一。

  这一天终于来了,世民并其豪友长孙顺德、刘弘基,计设晋阳宫,一举捕囚了隋炀帝钦派的监督李氏父子的鹰犬,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并以他们祭旗,在晋祠唐叔虞祠前誓师举义,拉开了晋阳起兵的帷幕。这年世民年方20岁整。 晋阳发难之后,李氏起义集团目标非常明确:乘虚入关,直取长安,号令天下,建立新王朝。晋阳起兵后的第一战役“取西河”,便由世民与其兄建成共同完成。仅用9天,隋之西河郡战略要地,便被世民攻克。世民之善战骁勇,深受李渊赞赏:“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资治通鉴·卷184》) 第二战役便是“攻霍邑”。但在战前,因久雨粮尽,又有流言说突厥兵临太原城下。时李渊进退犹豫,义军产生两种意见。以裴寂为首,主张放弃霍邑退兵晋阳,再图后举。以世民为首,则主张必克霍邑,挥师咸阳,可号令天下;退则恐义举一朝解体,尽弃前功。然而,李渊轻听裴寂所言,决定退军。世民闻此,大恸号泣,痛言:“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旧唐书·太宗本纪》)于是,李渊“乃悟而止”,收回退军成命,追回后撤之军,令世民挥兵取霍邑。李世民不辱使命,利用霍邑隋军守将心浮气躁之短,诱其出城,袭其后阵,一战而克易守难攻之霍邑,取得晋阳义举的第二战役之胜。如非世民坚持克敌,反对退守,义军将失却战机,历史或将从此改写。 第三战役“围河东”。当时居守河东要地的隋将屈突通,守城不出,凭险而居。使晋阳义军陷入攻而不克,退而失据的困顿。这时义军在军事策略上又生分歧。裴寂主张必克河东,而后入关,以防腹背受敌。世民则认为兵贵神速,应置河东郡于不顾,立即兵伐长安,否则坐失入关之机,则大事未可知矣。后来的实践证明,世民、建成先入关,攻克长安,而河东守军屈突通,眼见京师失陷,大势已去,只得投降归顺。

  从晋阳起兵前之策划,至义兵下长安而有天下,太原公子李世民的政治卓识与军事才能,窥一斑而见全貌矣。仅记其此段史事,以壮太原人物之声色。

作者:王继祖页面功能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美图读吧】婚姻与事业 你选那个女生爆瘦减肥魔法稀有的超长豪华车头发保养五个基本程序【热点关注】·律师伪造判决诈骗亲戚救命钱·老人抓贼被捅伤 众人围观无人援手·11岁男孩家中被刺死·留学生将母女俩踢下公交车·北京奥运会闭幕式门票被炒至每张19万·农民工没接经理电话被罚款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