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念花作文600: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29:39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
  
  摘要:主要讲了中国文化的一种奇怪现象,自始至终以孔孟传统儒家为正统的中国文化以讲究仁、义、理、智、信的为美德的的中国人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令国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或许这篇文章会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并且对这种现象给社会带来的极大的的影响做出一些合理的解释,并且对这种根深蒂固的处世方法和人生观对个人产生的一系列的影响做出一些解释。
  
  关键词: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阴阳、智慧、中国文化的影响、传统
  
  博晓古今,可立一家之说;
  
  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
  
  关于中国传统的文化,不管我们持什么样的态度,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着我们一带有一代的人,它已经深深根植于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根基,也成为“龙”的传人继续前进的脊梁。中国人虽然不断的创造着未来的历史,但是却不时延续着历史的过去,历史既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是强权暴力、阴谋诡计。历史实为一种文化与智慧,是一种现象。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是这种文化中最深刻的一页,法家智慧是最刻薄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纵横家智慧是无耻的一页,兵家是最冷俊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洒脱的一页,阴阳家智慧是最神秘的一页。
  
  中国人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无不受着它们的影响。而且受制于多种思想影响的中国人于是乎没有所谓的“规则”,而且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国家政治的运行方式亦是”人治”,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传统文化精髓转变为“治人”。于是,人人都似乎成了谋略家。这种结果必将带来的是极大的社会动荡,更为甚者,这种谋划和算计似乎上升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处世态度和人生观,最终内化成了中国人的生存之“道”,成为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诸子百家中特别有影响的当数老子、孔子、商鞅、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如按照汉初司马炎所说的六家——阴阳、儒、墨、法、名、道。但真正深刻影响到了中国历史的其实只有三家:儒、法、道。东汉之后,又增加了释家(佛家)。就是这样的一系列的思想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终,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
  
  先从主要几家的思想来阐明他们的中心思想。
  
  【儒家】
  
  诚如中国的千古圣人——孔子,他的“爱人”与“二希”先哲的“信仰”、“知识”合为三项伟大的人类精神原则,他们几乎同时在东方和西方启迪了三种伟大的人类文化。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孝等观念,要求子对父“孝”,臣对君“忠”等。而且还提出了“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思想到孟子时发展为“仁政”。这种仁政是以天为依据,从而使儒学带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还有民贵君轻的思想。他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要想巩固统治就必须顺从民心。这正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道家】
  
  《易经》讲“一阳一阴为之道”。老子和他的道家是基于一个“道”字,“道”是这个学派的核心内容和灵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第一个明确反对天是人类最高主宰的人。道家思想的本质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包括天地在内的万物都应该遵从道。在此支配下的思想,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主张。追求精神的自由。最能发应道家超世的探索飘逸学风的,是道家对人生价值、精神自由和超世的探索。当然道家对于中国古代辨证法思想的发展做出来积极贡献。
  
  【佛教】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这个外来思想,不仅仅生了根,更是达到了与儒道相提并论的地位。佛非外在,乃在人心。慧能的一席话或许更为能够准确的阐述佛家智慧。佛家就求的是普度众生。到了中国成为了经世致用的“儒家式”佛教,引发了佛教教义的本土化,表现为禅宗的出现,从此禅宗几乎成为了中国佛教的同义词。
  
  一部中国历史或许就是因为这些思想的相互交融,以儒、道、佛三种元素为主题,汲取了诸子百家之精华,始终围绕忠、孝两个主题终于酿出了中华特有的文化佳酿,“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个“浊”的道出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无非是在人们的茶间、饭后中成为历史的笑谈。
  
  “中国人每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的,中国人每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文化下人们的双重矛盾。当我们回目历史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文化下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奋斗的人,另一方面是鼠目寸光之辈。
  
  翻开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人没有固定的信仰,中国人心中没有永恒的神,中国人不会因为说了假话而良心受到谴责。中国人也自古缺乏求知的精神原则,中国人坚定的认为只是在圣人那里已经走到尽头了。诚如孔夫子所说:“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中国人从孔圣人那里找到了自我安慰,就如同为自己犯错误找个富丽堂皇的借口。和中国人喜欢谋略一样,“不成功,变成仁”,这方面表现最直观的就是中国的古代官场之争,把中国文化之精华演绎到了极致。这种标榜这个人建功立业学说的集权主义实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外在体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自古至今都是这样。
  
  就如古话所言“一个中国人为一条龙,一群中国人就是一条虫”。日本可谓对中国文化研究之深矣,那些走狗汉奸之类又何尝不是呢?当人们在叫骂抗日战争历史上的卖国贼、狗汉奸的时候,人们是否曾认真想过产生这么多叛军的历史渊源,他们其实只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一种牺牲品罢了。他们不去做,一定有人做,只不过是催化他们思想转变的机遇不同。当我们在面对自己历史传统文化持不一意见时,甚至于它的思想精华都不能有共同的观点时,我们或许能体会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了。面对日本令人乍舌的团结时我们也曾暗暗惊叹,我们甚至就可以毫不犹豫的异口同声的说他们是授的“武士道”精神。我们呢?我们甚至竟连自己的同胞中的充当着日伪军角色的骨肉同胞们数量竟比日军数量还要多。真的不是他们的错!是历史的教育就产生了这种根源。当国人一边破口大骂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的时候,却又在悄悄的收藏购买此书。柏杨甘愿做第二个鲁迅,他甘心充当一个捞骂名的角色,希望唤醒国人。
  
  自始至终中国就强调“以和为贵”凡事持中和态度,“和”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身心和谐。“和”指的是不同事物、元素之间的搭配、融合、平衡达到最为圆满的程度的一种状态,它是由不同事物间构成的完美的联系,这种事物在和的关系中保持着原有的个性。“同”协调一律,整体化一,不容许有任何差异。中国人一直就是这样的秉持这“中庸”之道,充当着历史的牺牲品。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中庸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管秉持着什么态度,即使我们用西方的逻辑思维,依旧摆脱不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那种具有着浓郁民族文化底蕴的情感,这或许我们民族的幸运抑或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