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光游戏立绘素材库男:百年收藏 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1:03:27
马背上的传教士

    说来令人气愤,本世纪初中国考古界几次重大的发现,都有外国人跑来染指,而且
每次都是他们收获最丰。敦煌卷子、流沙坠简、殷墟甲骨、北京人化石等等,无一例外。
那时弱国无外交,反映在文物收藏上就成了“落后就要遭抢”。好在外国人研究中国甲
骨文的毕竟少,最终流到海外的龟甲骨片只占出土总数的十分之一二,这十分之一二中,
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收藏的是一大宗。
    明义士1910年来中国传教,是长老会驻河南彰德府的牧师,先在河南武安,后在安
阳。1932年曾应聘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授,后来在北京也教过书。他20年代在河南安阳
传教时,殷墟的历史地位已确定,龟甲骨片成了可赚钱的宝贝。他经常骑一匹马,徘徊
于河南安阳洹河南岸,逐一查看古物出土的情况,进而就设法与当地人联系收购。1917
年,他把所收藏的龟甲骨片加以精选,选出2369片,摹写后印成《殷墟卜辞》一书,在
该书的序言里,他宣布自己的收藏已达5万片!从这以后,又陆续有所购进。1933年他在
齐鲁大学讲授《甲骨研究》一课时,其讲义上说明:“1924年,小屯人打墙,发现一坑
甲骨,为余所得,其中有大的。1927、1928年拓成,即《殷墟卜辞后编》中的内容。”
可见他先后所得,已远远超过了5万片。
    有趣的是明义士所收藏的龟甲骨片并没有全部带去加拿大,由于种种原因,留在我
们国内的是大多数。现存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有5100片,差不多仅占他收藏全数
的十分之一。这些甲骨,后由加拿大籍华裔学者许进雄博士整理研究,从中选出缀合后
的3176片,编为《殷墟卜辞续篇第一集》,1970年在加拿大出版。
    明义士所藏甲骨留在我国国内的共有三批,情况十分有趣。
    1951年2月,南京有一位叫杨宪益的先生交到南京博物院一只箱子,同时还有一把钥
匙和一封信。博物院的同志打开箱子一看,是满满一箱龟甲骨片,信是杨先生写的,信
中说:“这批甲骨是前几天加拿大外侨穰傺德(前加拿大大使馆代办)交给我的,他并
且说他要离开南京了,他在整理前大使馆私人物品时,发现了这只箱子,内有甲骨文,
是以前的朋友留下的。我就请他让我来处理。现在送到贵院,请妥善处理。”没过几天,
这位杨先生又致南京博物院一信,大意是说,这批甲骨,是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在中国
收集的,原先是交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暂存的,明义士回国时已老病半身不遂,这批东
西就留在了中国。现在大使馆的代办穰傺德也要走了,我就劝他把东西交给你们吧。
    南京博物院的研究人员清点了一下,与明义士所著《殷墟卜辞》一书相对照,恰好
相符,共计2390片,证明确是明义士所著《殷墟卜辞》的实物。其中最大字骨长28公分,
最小的和人的手指头一般大。这是明义士收藏甲骨的第一部分。
    明义士收藏甲骨的第二部分,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部分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者为3匣17屉,除一屉为陶丸、陶饼、小螺贝壳等166件之外,龟甲骨片共870片。196
5年著名学者胡厚宣进故宫选拓甲骨,见到这批甲骨中夹着1924年2月18日从天津寄往北
京明义士的一个信封,地址是北京华语学校。据此可知当时明义士或许在该校教书,或
许是暂住。总之,这批甲骨是属于明义士的,并且与该校有着联系。
    明义士所藏甲骨存在故宫的后期一批,是直到1974年才从故宫的一个仓库里清出来
的(故宫之大,边角旮旯里隐藏的宝物之多,可以想见)。共有10匣25屉又167包,共计
甲骨19494片!而且每只箱子上都有当年明义士亲手写下的封条。这部分甲骨,原来也存
在北京华语学校图书馆内,解放后由中央文化部清出后,交由故宫博物院保存。谁知此
“保存”竟成了“封存”,几十年间无人动过。这两部分甲骨原来都是存在华语学校,
应属一批东西,不知为什么被分在两处,成了两批。870片加上19494片,合计共达2036
4片之巨。关于这一批甲骨,前些年海外学者有种种传闻,有的说是“原骨早已被毁”,
有的说“埋在山东某地下”等等,其实都没说对,关于“埋于山东某地下”的,是另外
一批。
    明义士1932年曾应齐鲁大学之聘,在济南任教。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把所藏之物
委托他的同事、英国人林森(字仰山),埋藏在一个教师住宅的地下室里。这就是明义
士所藏甲骨的第三部分。1952年“三反”运动的时候,林仰山把这些古物交代出来了,
人们按林的指点,从那个地下室里挖掘出古物140多箱,当即交到济南上新街的山东省古
代文物管理委员会。该会于1952年5月16日召开“济南高等学校‘三反’及思想问题展览
会”,展出明义士旧藏古物29457件,其中甲骨8080片。展览会结束之后,这些东西全部
归入山东省博物馆。1965年胡厚宣为编《甲骨文合集》,特去山东博物馆选拓甲骨,查
明在这一批甲骨中,有字者为3668片,很重要的和比较重要的约300片,全都未见过著录。
    由此可知,明义士留在我国国内的龟甲骨片共有30834片,加上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
中所存,现在可数的总共35934片。据早期在安阳参加过发掘的吴金鼎说,明义士所藏甲
骨,在军阀混战时期被毁掉一部分,但究竟毁掉多少,已无从查实了。
    除了明义士之外,美国驻山东潍县的传教士方法敛和英国浸礼会驻青州的传教士库
寿龄也大肆收集过中国甲骨。他们早在1904年就插手殷墟的发掘,是最早从事此收集的
欧美人。他们曾把从古董商手中收购的400多片甲骨,转卖给上海英国人创办的亚洲文会
博物馆。
    1904年冬,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地主朱坤,挖到数车龟甲骨片,被古董商转卖到山东
后,就被方、库两人收购了。1906年以后,他们又陆续运出中国,转卖给美国普林斯顿
大学、卡内基博物院、苏格兰皇家博物院、不列颠博物馆、美国斐乐德博物院等机构。
他们把这些甲骨摹写,印为《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1935年在中国出版,但其中有
许多是古玩商伪刻的文字。方氏还著有《中国原始文字考》,出版于1906年,是最早用
英文写成的研究中国古文字著作。后来,步他们后尘的英国人金璋、德国人威尔茨和王
礼贤,在1908年和1911年前后,也搜集了不少甲骨,并转卖给了德国和瑞士的博物馆。
    除此之外,日本人西村博、三井源右卫门、林泰辅等也从中国搜去了不少甲骨。郭
沫若30年代旅居日本时,曾访日本公、私多家所藏甲骨,并选其重要者编成《日本所藏
甲骨择尤》,并收入其《卜辞通纂》一书,1933年在日本出版。继郭老之后,著名学者
金祖同又访问了日本收藏中国甲骨有名的六个人,即:河井荃庐、中村不折、堂野前种
松、中岛虫豪叟、田中敕堂、三井源右卫门,并亲自摹拓,将他们的藏品去粗存精,选
其共1500片作考证,付印成《殷契遗珠》一书,郭沫若、罗振玉为序,1939年出版。19
31年“九·一八”后,日军利用在中国华北的实力,大肆抢劫中国文物,据统计,散在
日本的中国甲骨总数在1万片以上。
    上述这些外国人中,明义士所得最多,好在他离开中国时已“老病半身不遂”,想
必拿不动多少东西,否则流落海外的甲骨恐怕远不止这个数吧。

    雪堂春秋

    甲骨文被确认为是殷商文字之后,京城内外学界和古玩界一片轰动,纷纷要去甲骨
出土地作进一步考查和收购。古玩商们为了垄断新出土的甲骨,哄抬价格,谎称出土地
为河南汤阴和卫辉,学者们跟着兜圈子,并未发现真正的线索,连刘鹗出版《铁云藏龟》
时也误认为出土地是河南汤阴。后来经过8年的辗转寻访,最后才弄清楚真正的出土地是
在河南安阳西北洹水南岸的小屯村。
    这个出土地址的确定,意义极其重大,因为据此进一步作考古研究,才有了后来的
殷墟遗址的确定,也才有了甲骨文形成的年代的确定,以及与史籍上种种记载有关的印
证和研究。这个打破古玩商布下的“迷魂阵”的人,就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浙江上虞
人罗振玉。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言,又字叔蕴,号雪堂,自署守残老人,晚号贞松老人。
历官学部二等咨议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后流亡日本,1919年春回
国,住天津,当遗老。1924年春奉清废帝溥仪之召,入直南书房,与王国维一起检点宫
中古器物。溥仪被冯玉祥将军驱逐出宫后,在天津住日租界“张园”,罗亦同趋,被任
命为“顾问”。“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与伪满洲国的活动,曾任伪满“监察院
院长”等职。他的一生,是晚清一代政治上坚持顽固立场的知识分子的悲剧,然而他在
学术上的贡献,历数本世纪以来国学类的学者专家,却又罕有其比,一个人的多面性,
竟至如此。
    1894年,他在大收藏家刘鹗家当家庭教师,教刘的四个儿子读书,后来又把长女罗
孝则嫁给了刘的第四个儿子大绅为妻,与刘成了儿女亲家。可是罗与刘并非一般意义上
的儿女亲家,他们在甲骨学的研究上亦是志同道合的开拓者。刘鹗在王懿荣去世后,从
王懿荣儿子手里买下1000余片甲骨,并继续收购,罗就催促刘将其摹拓并印出来流传,
供士林研讨。刘的《铁云藏龟》1903年出版时,罗为之作序,在序中,罗对刘与王没有
一句奉承话,满篇都是考据文字。那时他已认为,龟甲骨片上的文字属于古代的占卜文
字,并具体阐明了古人的灼龟与钻龟的区别和做法,以及钻、灼之处的讲究。只是那时
仅能初步考证“其文字之缔造与篆书大异,其为史籀以前之古文无疑,为此龟与骨乃夏
商而非周之确证,且证之经史亦有定其为夏商而非周者。因出土所见尚少,且出土地址
未详,尚不能断定为殷墟之物耳。”
    刘鹗客死新疆之后,甲骨学上的研究,罗振玉成了主帅。他先前在1906年到清廷学
部作官后,就开始留意搜求甲骨,1909年委托琉璃厂古董商人祝继先、秋良臣、范子衡
以及弟弟罗振常,四次赴河南收购甲骨,先后所得2万余枚。罗振常后来曾撰有《洹洛访
古记》,详细记录当时的收购情况和当地甲骨的出土情况。1915年,罗振玉又亲自前往
安阳实地考查,从刻辞中认出殷帝王名谥,恍然悟出它确为殷王朝遗物,沿这一思路继
续深究,果然殷太卜所典藏均深埋于此。这一石破天惊的发现,令整个学术界为之一震。
    对于罗振玉钻研国故的“牛劲”,郭沫若曾称赞道:“这种热心,这种识见,可以
说是从来的考古家所未有。”又说:“甲骨自出土后,其搜集、保存、传播之功,罗氏
当据第一,而考释之功亦深赖罗氏。”(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他的好朋友又
是亲家的王国维先生也说:“审释文字,自以罗氏为第一。其考定小屯为故殷墟,及审
释殷帝王名号,皆由罗氏发之。”这些评价并无过誉之处,罗氏在学问上求实、深究、
重考据的作风,亦为乾嘉以来的学界之余绪。
    关于罗振玉收藏甲骨的规模,1912年他在所著《殷墟书契前编》17卷本的自序中说:
“因遣山左及厂肆估人至中州,瘁吾力以购之,一岁所获殆逾万。意不自歉,复命家弟
子敬振常,妇弟范恒斋兆昌,至洹阳采掘之,所得则又再倍焉。”1916年他在所著《殷
墟书契后编》自序中又说:“归而发箧,尽出所藏甲骨数万。”王国维说:“参事所藏
凡二三万片,印于《殷墟书契》前后编者,皆其选也。”
    又说:“丙午(1906)上虞罗叔言参事始官京师,复令估人大搜之,于是丙(1906)
丁(1907)以后,所出多归罗氏,自丙午至辛亥(1911)所得约二三万片。”(王国维
《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可见其藏甲骨在当时,仅次于加拿大传教士明
义士。
    可惜这些甲骨在罗振玉避居日本时散去许多。据著名学者胡厚宣考证,其有记录说
明的,归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3599片,天理大学参考馆809片,东京国立博物馆225
片、东京大学考古研究室113片、富冈谦藏800片……总计达5745片。
    罗氏旧藏甲骨,据说在东北解放时颇有损失。其残存的甲骨,现在收藏在国内各单
位者尚有5883片。其中山东省图书馆84盒,1234片;北京图书馆32盒,461片;吉林省博
物馆11盒,206片;吉林大学8盒,107片;故宫博物院1盒,15片。另外零散没有装盒的
在旅顺博物馆有2925片,辽宁省博物馆394片,吉林大学377片……
    以上这些数字都是解放以后胡厚宣在编《甲骨文合集》时,仔细统计、查对、考证
过的,而且发现,凡是罗氏木盒原装甲骨,都是选出的精品,没有盒装的零散甲骨中,
也有很多精品。与罗氏《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和《殷墟书契著华》三书
核校起来,著录过的材料只不过三分之一,未经著录过的甲骨,仍有很多极为重要的材
料。
    龟甲骨片的收藏,仅仅是罗氏收藏的一部分,他收藏的书画、青铜器、古籍、简牍、
明器、清宫档案等等,亦称山海之富。这些藏品曾编成《三代吉金文存》、《明吴门四
君子法书》、《贞松堂历代名人法书》、《高昌壁画精华》等。他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
学术活动,除了甲骨的收藏和研究,尚有抢救大内明清档案(所谓“八千麻袋档案”),
抢救、刊行敦煌卷子,考证居延汉简等壮举。
    罗振玉的嫡孙、现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的罗继祖,在谈到他祖父的收藏时曾说:
“十五岁买汉印为有印癖之始;十六岁摩挲西湖诸山铭刻不肯去,为癖金石铭刻之始;
十八岁买淮安钦工镇出土的古镜为搜集文物之始;二十岁著《读碑小笺》为著书之始;
三十八岁到广东收买南海孔氏岳雪楼藏书为藏书之始。今更加补充,十六岁手拓‘石鼓
文’为肄习篆籀之始;二十三岁得山阳阮葵生《风邪蒙束》稿本,授人印行为谋传刻前
人遗著之始……”并谈及罗氏一生不蓄田产,解放时除了长春和旅顺两处住房外,就是
一大堆古董。这些古董在罗氏生前曾卖给伪政府一部分古物书画,还有一批是在1917年
河北、山东、河南闹水灾的时候卖掉助赈了。1920年又在北京举办“雪堂金石书画京旗
义赈即卖会”,这是为辛亥革命后北京满族人生计不振者举办的义卖,所得2万元全部充
赈。他早期的藏品,几乎都在日本散去,如罗继祖说:“在海东八年,全家生活就是靠
出卖长物度日的”,其晚年到了东北,“在祖父生前卖给伪满的一部分古物书画的代价
为伪币,如扔下水一样……”(罗继祖《庭闻忆旧》)
    罗振玉两次公开义卖藏品赈灾、救穷,目前幸有记录在世,从中可窥见其收藏的规
模与质量。
    1931年,罗振玉在北京举办的“雪堂所藏金石书画珍品义卖”会上,义卖的历代法
书、名画目录为:宋范文正公致尹师鲁二札卷(纸本)、明宋仲温草书《进学解》卷
(纸本)、明祝允明楷书《饭苓赋》轴(纸本)、邓顽伯篆书立轴(纸本)、明吴文定
书巨然洽平山寺诗文衡山补图卷、赵扌为叔隶书立轴(纸本)、吴渔山楷书六言联、黄
小松隶书五言联、唐颜鲁公真迹册(价6400元)、宋孝宗法书赞册(价1400元)、明李
文正行书诗卷(纸本)、明姚云东行书(唐鹪安旧藏,纸本)、陈老莲行书五言联、翁
方纲书黄山谷七佛偈、《乐毅论》稿册(纸本)、刘石庵临古册(纸本)。其中更为引
人注目的是一批宋拓古碑孤本:唐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罗注:叶石君旧藏,近得
之道州何氏,传师书迹人间仅存此一本,价6000元)、隋《舍利塔铭》(张叔未题字)、
《祝府君碑》(临川李氏藏)、《雁塔唐贤题名二卷》(罗注:王壮愍端忠敏公故物,
覃溪题字数千,价3000元)。另有宋拓本:汉王稚子阙、汉石经、三段碑、《九成宫醴
泉铭》、《皇甫公碑》、《温彦博碑》、《圣教序碑》、《伊阙佛龛碑》、《麓山寺碑》、
《李思训碑》、《中兴颂》、《八关斋记》残本、小字《麻姑仙坛记》、《干禄字书》、
《宋广平碑》残本、《段行琛碑》、宋拓《袁州学记》残本、《醉翁亭记》、《丰乐亭
记》、游丞相本《兰亭》卷、开皇本《兰亭》卷、晋唐小楷、东库本《阁帖》卷六、
《汝帖》。另又有“孤本与佚石”类、“明拓及旧拓善本”类46品,皆为王懿荣、张叔
未、阮文达、汪容甫等名流旧藏。
    罗振玉收藏的历史名人法书,至精者曾影印行世,书名为《贞松堂藏历代名人法书》
三巨册,卷上为晋大令王献之《鹅群帖》、晋人尺牍(出敦煌石室)、宋吴卫王书《大
佛顶首楞严神咒》、元俞紫芝临《乐毅论》、明杨升庵诗稿、明吴文定公诗稿、明文徵
明草书《赤壁赋》;卷中为明王雅宜书《史记刺客传》、明董其昌《陈于廷告身》、又
行书秦淮海词、又临《郎官石柱记》、又《阿房宫赋》、明黄忠端公诗稿;卷下为清王
文简公书陶诗及临古七种、清姜西溟《圣驾巡行颂》、清阮玉勾诗评、清张文敏公《千
字文》、又诗稿、又书宋人词、清刘文清公书《秋阳赋》三种。其中王献之的《鹅群帖》,
共49字,有历朝历代的鉴赏章82方,又题跋多通,足见其流传之迹。罗振玉去世后,19
42年他的孙子罗继祖翻检家中遗藏字画,录其题识,略加考订,遂成《雪堂书画记略》。
    罗氏另有《贞松堂吉金图》影印本三巨册,著录其收藏青铜器物,卷上为58品,卷
中为77品,卷下为63品;附录有4个,著录三代石刻、唐代封泥等古物。
    罗氏的藏书,其生前未见有目录。东北解放以后,罗继祖与其从弟承祖,禀承祖母
命全部捐给国家,共计9万册,存旅大图书馆;归辽宁省图书馆的亦不在少数,未计入9
万册之内。
    至全国解放初,罗家藏品据罗继祖说:“被破坏不少”,剩下的“什之一”就作为
捐献,捐给人民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