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语千竹怎么样: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研讨会侧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2:43:38
在改革大潮中扬帆远航—— 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研讨会侧记国土资源网 (2011年8月2日  11:43)

田雪莲 李伟锋 周飞飞 高慧丽 赵玲玲

  7月30日早晨,经过雨水一夜的润泽,河北燕郊的空气格外清新和凉爽。在一间能够容纳50人的会议室中,由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国土资源报社、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正在热烈进行。

  热议的中心是今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个被称为“5号文”的文件,将国家细浪跌宕十余年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式推入巨流奔腾的新阶段,也将印着“事业单位标签”的地勘单位不可避免地推向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前缘。

  这,注定不会是一个平静的话题。                          国家事业单位改革顶层设计的完善,使地勘单位站在一场深刻变革的前缘

  会场上大多是来自各个地勘单位的熟悉面孔,但很快,一位大家并不熟识的“非地质人”紧紧吸住了所有参会者的注意力。这位敦厚学者是会议特邀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的汪玉凯教授,他为研讨会带来的则是对国家事业单位改革顶层设计的深入解读——“事业单位改革的困境与出路”主题发言。

  正如汪玉凯教授所言,由于缺乏国家层面上的整体设计,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自为政,我国之前的事业单位改革成就与问题并存,主要体现在:事业单位改革的结构布局有所优化,但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根基没有动摇;事业单位社会化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社会化被简单地演变为市场化,并带来严重后果;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注入了许多新的要素,但滋生出一个复杂多元的机制怪胎;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用单位利益最大化替代公共利益最大化,几乎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

  如何打破这些因改革不彻底而带来的矛盾和桎梏?只能是更加深刻的变革。而如今,这样的变革已站在我们面前。

  据汪玉凯介绍,此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为:2015年前,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2016年到2020年,完成其他改革,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显然,作为事业单位中的一分子,地勘单位不可能不在这场改革的洪流中迈出巨大的步伐。

  更重要的是,地勘单位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其他事业单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是共同的,如功能定位不清、事企不分、政事不分、机制不活、国家支持公益性服务的政策不完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等。“对于这些问题,这次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中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只要认真执行政策,地勘单位改革中长期不治的问题就可以得到逐步解决。”一位代表如此表示。

  衡量地勘单位改革的成效,不仅要看个体,更要看能否推动地质事业的发展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需要新的思路,地勘单位改革也需要新的思路。

  “在新形势下,地勘单位改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改企或裁员,而是要在分类改革中找准定位,通过融入国家层面的改革,发展得更好,更好地成为推动我国地质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院长姚华军说。

  他表示,改革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改革目的是“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同样,分类推进地勘单位改革的目的也应该是:通过改革体制、完善机制,激发地勘单位活力,推动我国地勘行业健康发展与繁荣,促进地质工作“两个更加”,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地质工作日益增长的“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保障需求。

  对此,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成功非常赞同。这位对地勘单位改革跟踪研究长达20余年的老研究员,特别谈到了被河南省地矿局书写在局机关大厅墙壁上的“地质工作要更加紧密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温家宝总理关于地质工作的指示,也是地勘单位改革的目标”。

  赵成功进一步表示,这次地勘单位改革首先应该是为了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发展,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需求,但公益性地质工作只是整个地质工作的基础而非全部,商业性地质工作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地质事业发展也非常重要。比如,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强度还将增大,因此地质找矿仍然是地质工作的重点,而实现找矿突破,不仅需要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也要引导和强化商业性地质工作,特别是充分发挥地勘单位在商业性地质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衡量地勘单位改革的成效,不仅要看地勘单位本身的发展,更要看是否有利于推动地质事业的发展。”赵成功强调。

  本次地勘单位改革的重点在“分类”,难点也在“分类”

  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核心在于“分类”。

  “5号文件明确指出,事业单位改革要以科学分类为基础,并按照其社会功能进行分类。因此,要推进地勘单位改革,首先就是要做好分类工作。”赵成功说。

  根据5号文件,事业单位将被划分为三类。简单说,就是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入政府序列,变为行政机构。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推向市场。保留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通过细分,对公益一类坚决支持,加大投入;对公益二类实行财政补贴,引入市场机制。

  那么,数量众多的地勘单位将如何“定性”,最终进入哪扇门呢?

  研讨会上,与会者对此最为关注,谈论得尤其多。大家认为,地质工作和地勘单位都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从地质工作的角度看,既符合经济规律,是一项经济工作,又有很强的探索性,必须按照地质规律办事。目前,虽然按照经济属性将地质工作划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大类,但如何划分两者的界限至今还有多种不同的看法。从地勘单位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地勘单位既从事公益性工作又从事经营性工作,功能和队伍都是“混合型”的,将队伍彻底分开非常棘手。

  现实中的情况甚至比想象的还要复杂。

  目前,陕西地勘单位的改革走的是“改企转制”之路,广东地勘单位被确定为“公益二类”,湖北则把公益性地质队伍和商业性地质队伍彻底分开,而更多的省份则是事企分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看来,在五年内把在职职工总数达62.41万人的地勘单位归好类,而且归得合理有序、公平公正,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对此,与会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希望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范围,以此指导各省的分类工作;二是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应充分尊重各省(区、市)的探索,要循序渐进推进,不搞一刀切;三是希望由国土资源部主导,加强部省合作,进行各类的试点工作并对成功经验予以推广。

  “不能一谈地勘单位改革就谈企业化。如何推进地勘单位的分类改革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现实问题,必须根据5号文件的要求,结合地勘单位改革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以及改革的现状,进行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与会者的观点比较一致。

  企业化是地勘单位追求集团和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

  尽管分类是个难题,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大部分国有地勘单位最光明的未来将是“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跨国矿业集团”。因为,事业单位运行和服务的目标是使社会效益最大化,“只有企业才能追求单位利益的最大化”。

  研讨会上,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等多个地勘单位都讲述了自身近几年通过企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验。

  华东有色地勘局副局长许建荣告诉大家,这几年,尽管在事实上,许多地勘单位从内部管理来说早已经企业化了,但还是希望“脚踩两条船”——“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即获得地勘费等方面的扶持。实际上,在当前的形势下,事企混合的“双轨制”,已严重制约了地勘单位做大做强。

  对此,山东地矿局副局长邓度也深有体会:“太多的现实告诉我们,不企业化反而会阻碍地勘单位的发展。比如,我们到国外去进行矿产勘查开发,人家只认企业的资质,根本不认事业单位的资质。我们山东地勘单位的认识是:企业化的路子不走不可能,只有企业化才能让单位的经济实力真正走向强大!”

  “大家必须改变思想。早改早主动,晚改必被动。”一位参会者如此总结。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正在以行动阐释着这一点。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局长张斌成告诉大家:今年7月15日,陕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决定,将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成为陕西省内第二个大型煤炭企业,同时将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定位为“探采一体化的大型煤炭企业”。下一步,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将在陕西省委省政府资源配置的支持下,积极进行并购重组、资源整合,力争在“十二五”末煤炭产量达到5000万吨,实现产值300亿元。

  前景相当地振奋人心。

  “加快企业化”自然离不开“培育企业家”。会上,多位参会者都谈到了“地勘企业家”的话题,因为,目前地勘业企业家的缺位恰恰是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一个短板。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副局长姜树叶向大家讲述了他的观点——地勘业企业家起码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应适应探采一体化工作的要求,掌握采矿方面的管理知识;二是具有投融资能力,善于运用矿业资本市场经营发展自己;三是能够把资产、资本、资源有机融为一体,使之产生规模经济、规模效益。目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地勘单位的企业家屈指可数。怎么办?一是在制度设计上加以引领,二是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三是支持有条件的地勘单位采取高薪聘请“海归”派的办法快速突破。“有人说,只有养老社会化、资本市场化,地勘单位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化,我认为,还要加一个‘领导企业家化’。”

  争取并用好国家扶持政策,以增强地勘企业实力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基础

  邓度表示,山东省地矿局如今的大发展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从现在属地化地勘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家不是怕改革,也不是不愿意改革,而是对改革有顾虑,最主要有两点:一是将来能否按事业单位政策退休,二是改革后单位能否生存发展。最突出的例子是,山东事业单位退休保障程度和待遇都非常高,比企业的高很多,如果完全按企业标准,退休后只能拿2000多元。“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大家都在担心这个。”

  “改革的目的还是发展,总不能越改越弱。”河南省地矿局副巡视员赵文礼作为一名“老地质”,经历了地勘单位属地化初期盲目改革带来的迷惘和痛楚。他对分类改革非常赞同,也对政府部门支持地勘企业做大做强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希望。他建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今后应继续加大对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要支持地勘单位在过渡期内创办地勘企业,给予相应的国有企业待遇;要明确新组建国有地勘企业的作用和地位,允许其参与省“两权价款”勘查项目和其他财政资金地质项目,鼓励其积极参与省内外、国外的资源勘查开发;出台扶持新组建国有地勘企业的政策,对其在地质勘查资质办理、优质矿业权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允许其承担的财政出资项目找矿成果处置收益转增为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其投资参与政府主导下的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并按比例享受成果收益。

  “期待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各省政府有关部门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指导,加强协调,搞好制度和政策的对接磨合,促进思想上有共识、政策上相配套、行动上能协调,形成全面支持推动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赵文礼的话引来一片掌声。

  关于政策扶持,与会者强调一定要“落实现有政策,用好现有政策,新政策和老政策要有机衔接”。比如,国土资源部去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地矿局在第一时间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争取到了优惠政策的“落地”,完成了土地变性等大问题,而直到现在,在许多省(区、市),国家给予地勘单位的土地等优惠政策还是一纸空文。

  争取并用好更多优惠政策的目的是更好地推进地勘企业化改革发展进程,增强地勘单位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实力和活力。“现在地勘单位发展的重点就是提升实力,这是从容改革、成功改革的根基。有实力不怕改!”邓度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与会者深感振奋。

  “分类推进地勘单位改革,既是中央要求,也是适应市场化、顺应国际化的要求,是构建新机制、催生内生发展动力的客观要求,是大势所趋。改革时间表已确定,目前不是争论要不要改,而是怎么改的问题。我们地勘单位要做的只有积极主动应对,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改革过渡期,夯实基础。其实,这次涵盖全国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是我们地勘单位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定要抓住现在这个改革的‘窗口期’。”姚华军说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

  据赵成功透露,与本次研讨会紧密衔接的还有3次同主题的研讨会,分别在兰州、大连、宁夏召开,将有更多的地勘单位改革参与者、研究者畅所欲言,“以今天的研讨会为起点,将掀起一场有关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研究高潮”。

  会场之外,雨后的阳光格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