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橙e扫码: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2:50
学校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全体学生完成其发展阶段的任务,促使个体成长与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有一完整的规划、设计,其中两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是如何及时适应社会的快速变迁及满足因快速的变迁所衍生出来的新需要,使辅导工作有最大的敏感性和最佳的实效性;第二是如何结合有关的理论与课程实施,使理论可应用于辅导工作,让辅导工作的推动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使辅导实践中累积的经验和所发现的新问题,能够反应到学术研究的领域中,以寻求更好、更新的理论的建立。这两个因素不仅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而且也是整个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核心条件。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已被认为是将心理辅导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如何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应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对实施流程的清晰考察。总的来说,要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课程设计的理论架构;(2)课程的单元设计;(3)辅导活动实施的基本环节与流程。
(一)课程设计的理论架构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设计的理论架构就是要弄清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及如何促成学生顺利发展
有效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首先应了解辅导对象的身心发展状况,其次还要有如何促成学生顺利发展的对策思考。具体说来要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1)正常个体在某一阶段的正常发展的特征、期望、任务和行为是什么?
(2)某一个学生或特殊团体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特征、期望、任务和行为又是什么?
(3)这些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哪些阻力?
(4)如何促进这些人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发展心理学中的毕生发展观如哈维格斯特的综合适应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等已给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指引。配合相关理论揭示的学生身心发展的成熟度与可能的困难,课程要设计相关的专门活动,提供各种新的广泛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在先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成长的任务。
2.辅导活动目标的制订
学校心理辅导有三个领域:学习辅导、人格辅导和生涯辅导,每一领域都有其领域目标及具体目标。之所以要重点考虑辅导目标,是因为辅导目标的制订不仅会影响到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而且还要影响到整个辅导活动目标的实施,以及辅导效果的评估。
3.团体动力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一般以团体为单位而展开,因此团体动力就成了设计与实施心理辅导活动时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团体动力包括四个系统(夏林清,1994)。
(1)个人系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与行为模式。
(2)成员系统: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特别是班级团体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与行为。
(3)团体系统:学生在学校环境中,特别是班级团体环境中,彼此互动状况与人际行为。
(4)团体作为一整体的系统,整体的学生行为表现所呈现出的团体气氛与特质,团体的表现视为一个整体所得的观感。
上述四个系统是互相重叠的,在课程设计时,要注意观察与了解要实施心理辅导的班级的团体动力,即要考虑在四个系统层次上学生的互动状况与影响效果。
4.辅导主题的理论分析
在进行有关辅导活动的设计时,研究、分析特定主题的相关理沦是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及实施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相关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问题的重要性及成因分析:该问题的辅导在整个辅导工作中如何定位?它会影响到哪些,以及如何影响其他身心问题的发展?该问题的成因是什么?(2)问题的辅导策略:针对该问题应采用何种特定的辅导策略?因此作为一个课程设计者其相关的理论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心理学中已有非常丰富的包含上述两类问题及可提供辅导活动设计参考的相关理论。
5.环境性因素
从环境因素的横向层面看,任何一个辅导对象都是生活在特定的地域、文化或环境中,任何有效的辅导也都必须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因此,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时一定要从班级、学校和社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兼顾文化、地域性等环境的特殊需要,从而增加课程设计在特定学校与班级推进的可能性与实效性。
从环境因素的纵向层面上来看;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学生赖以生存的家庭、学校、社会也在悄悄地发生深刻的变化。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多元、快速转变,到大众传播媒体的快速成长,再加上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这些都提示我们,这些因素是课程设计考虑中亟须面对的挑战性因素。因此,面对快速的社会变化,越来越有必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课程设计的考虑之内,以使活动设计保持迅速的响应能力和最佳的实效性。
(二)课程的单元设计
在考虑了以上课程设计的理论架构之后,就可以进入课程的单元设计了,单元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
(1)确立单元名称:辅导活动的主题选择和单元名称命名。每一名称具体标志着特定的活动内容。
(2)理论分析:主题与单元名称确立后要对与该主题有关的理论作一认真的研究与分析。
(3)辅导目标的制订:根据理论分析,结合辅导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关的辅导目标。
(4)选择辅导策略与方法:配合单元主题及辅导目标,结合活动内容的适合性及各种资源,选择有效的辅导策略与方法。
(5)确定活动时间:详细地制订出每一单元活动所需的课时及每一活动步骤所需的时间。
(6)媒体与辅导材料的准备:相关媒体与材料的收集、设计与运用技巧要在辅导前作一演练。
(7)实施场所的规划:活动前要布置好相应的场地。
(8)各种资源的协调:相关人力、物力与学校行政及社区资源的取得与协调。
(9)明确活动的流程:这是单元设计中的主要部分,它规定了辅导活动的过程及具体步骤,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每个流程都应有具体的说明。
(10)辅导效果的评估:结合不同的单元主题选择、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法,收集相关的评估资料。
(三)辅导活动实施的基本环节与流程
辅导工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看在实施环节与流程上是否有妥善的规划与细心的设计。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暖身活动。暖身活动的选择、设计与应用,应考虑两个要素:①该暖身活动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暖身活动能否营造出一种开放、接纳的气氛与轻松、活泼的情绪。
(2)创设情境或设计活动。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基点是活动,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其核心所在。依据辅导目标设计,创设有效、合适的活动或情境,是整个课程设计的重点。创设的情境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符合辅导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②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是否突出了活动的两个特点:主动性和目的性,即心理辅导活动必须贯彻学生“主动参与”和“满足某种需要”这两条。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动机与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活动与情境设计完成后,要注意妥善安排各活动或情境之间的次序,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以突出整体效果的衔接。
(3)催化互动。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不同于一般教学的核心因素,乃在于团体动力因素的应用与掌握,催化学生彼此参与和互动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的精妙之处。因此,辅导者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辅导资源,让学生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辅导者之间的互动中,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
(4)鼓励分享与自我探索。心理辅导活动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因此课程设计就应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作深入的自我探索,而不是依靠教育者的说教或社会规范的灌输,让学生在较深的自我开放与自我卷入中,通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这是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否体现心理辅导实质的关键之所在。
(5)引发领悟。学生在参与和分享中获取新的想法与感受,从而引发学生的领悟,开启改变与成长的契机。
(6)整合经验。学生的参与以及彼此间的分享与回馈,使学生能把别人以及在活动中获取的新经验与自身的经验加以整合,从而深化辅导效果。因此,辅导过程中与辅导结束前的经验整合具有回顾与前瞻的重要功能。
(7)促成行动。为落实学生领悟与经验整合所取得的效果,鼓励学生即席采取行动和演练成果,以确保辅导活动的效果在知、情、行三个维度上的统整。
(8)彼此回馈。在活动结束前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机会,不但能强化本单元的辅导效果,而且能为延续下一单元的辅导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9)活动延伸。辅导效果的取得,单单靠课堂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布置一定的作业,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把课程中取得的领悟与演练的成果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这一辅导网络的支持作用。
(10)评估效果。课程设计本身应包含效果评估的规划与设计,以提供课程自改进和不断修正的机制,从而也能引发新的设计构想。
以上十个程序必须在课程设计的理论架构的统领下,在紧扣辅导目标的前提下,才能有效运转,获取理想的辅导效果。结合单元设计,我们可以列出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的操作程序(见图7-2)。

图7-2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的操作程序
团体问题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强调个体自主发展的辅导主要采用团体讨论和角色扮演,强调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和行为进行纠正的则主要采用行为训练。
(一)团体讨论
团体讨论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团体辅导的方法。它是指团体成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就一个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各自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成员都能获得他人对此问题的看法,经过综合和整理,以修正自己的看法。团体讨论可以有分组讨论、辩论或者所有团体成员围坐在一起的圆桌式的讨论。这些形式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总的来说,它们都能使团体成员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听取他人的观点,再对这些观点进行整合,得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客观的看法。如有关压力感消除方法,团体成员就可以分组讨论,大家各自讲述自己有关压力感消除的方法,再讨论哪些方法可能更有效,更适合自己,这样可能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用比较多的团体辅导方法。它是指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团体成员正确认识客观情况以及自我状况。角色扮演通常是由团体成员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一些角色,使成员能够释放一些平时压抑的情绪,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还能使表演者通过所扮演的角色了解他人的立场和观点,从而能够对他人更宽容和理解。如一个团体成员与她的一个同寝室同学关系不好,每次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无话可说。那可以设计一个平时她们两个人在寝室的情景,请另外一个学生扮演她的同学,通过那个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想法来让这个团体成员了解她的同寝室同学可能有的想法,从而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同寝室同学,解开心中的疙瘩。或者在大学生团体中,有许多团体成员对学院里的教师的一些做法总是不能理解,如搞活动总是要再三申请,那么就可以让这些成员扮演学院里的某个教师,让他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就可能从另一方面来了解师生沟通中的冲突。
(三)行为训练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不管是好的行为或者是不好的行为。这一观点说明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一些自己希望的行为。在团体辅导中,团体成员可以通过自我暗示、领导者的示范和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互动来进行放松训练、自信训练和情绪表达训练等。如在人际交往中,有些成员总是不知道如何拒绝他人的一些要求,虽然他的内心很不愿意,而且事后也很懊悔,但他总是不愿意说“不”。团体领导者和其他成员可以帮助他在团体的氛围中勇敢地说“不”,然后鼓励他把这种勇敢带到日常生活中去,坚决对其他人说“不”。
二、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估
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估简单地讲就是指团体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估。具体地讲,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1)总的团体目标实现的情况;
(2)团体成员的行为、看法的改进程度;
(3)个人对团体的满意度;
(4)团体成员间的融洽度;
(5)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团体成员的持续影响度。
团体辅导效果评估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测验法。在团体辅导前和辅导后各进行一些相关的测验来看团体成员的改变程度。这可以用于测量团体成员行为和看法的改变程度。
(2)图表法。可以记录团体辅导参加者的人数、讨论问题的类别、团体辅导的次数甚至是团体成员自由表达的次数。
(3)专家评估法。这是一种主观的评估方法,即由专家来评定团体辅导的效能。
(4)叙述法。由团体成员自己对辅导进行分析、叙述,从而评定辅导的效果。这也是一种团体成员的自评法。
(5)教师、家长和相关人员的他评法。调查和访问与团体成员相关的一些人员,让他们来评估辅导对团体成员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