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代梦华谭重装嫦娥:中国校园“冷暴力”现象普遍 应试教育成根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2:53:29

  核心提示:

  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让差生去医院测智商……一系列“有色”的校园乱象让教育冷暴力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的热议对象。人们关注差生在学校遭受的区别对待,更为这些孩子所受的伤害而深感痛忧。

  西安一所学校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山东枣庄一所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部分学生分发红黄绿三色作业本;包头一所学校实行差异化校服,红校服只有优秀生穿,普通生穿蓝色或白色校服;慈溪一所学校3个男孩因不守纪律被罚脱裤子在操场上跑步……

  在体罚学生成为过街老鼠的今天,逐渐显现的冷暴力,却给孩子们带来更隐蔽、更严重的伤害。

  案例:教育有色化,伤害难消除

  尽管已过去好几个月,温州市双桥小学二年级学生黄晶(化名)走进校门时,仍会时不时下意识地看一下胸前:脖子上已没有挂绿领巾了。

  黄晶是二年级学生,由于没有成为少先队员,老师就发给她绿领巾,说等她符合少先队员条件再换成红领巾。

  黄晶的妈妈说,女儿不喜欢戴绿领巾,整天闷闷不乐,老说戴绿领巾是当不上少先队员的孩子才戴,但不戴的话又会被扣分,只好每天都戴。

  黄晶很羡慕那些戴红领巾的同学,每次一走出校门,就会马上摘掉绿领巾,往书包里一塞。父母尽管知道孩子不爱戴绿领巾,但也没什么办法。

  西安的绿领巾事件曝光后,双桥小学的绿领巾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双桥小学辩称,绿领巾是方便管理学生而设置,绝不存在给学生分好生和差生的意图。

  尽管如此,校方还是很快回收绿领巾。但是,这一做法给那些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

  黄晶所受的伤害,就是一种典型的教育冷暴力。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惩罚,常见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等。

  有调查表明,8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

  最常见的3种教育冷暴力类型:70.4%为嘲讽挖苦型,69.7%为漠不关心型,66.1%为训斥型。

  追问:暴力隐性化,根源在应试

  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帖子,发帖人是“树枝上的月亮”,写的是孩子遭遇教育冷暴力后的受伤与无助: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我们班要上公开课,在上课之前,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被警告:‘上课的时候要表现精彩’,可是我真不争气,我那节课让老师失望了,是很让老师失望的那一种,我的心里一直很内疚,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好学生。可是,从那节课之后老师对我的态度完全变了,变得对我冷漠了,我分明能感觉到每次给老师打招呼时他那种不屑一顾的表情,我当时的心情真的很难受,说实话,我每次眼里总含着泪水。”

  从直接的打骂、责罚,发展到今天的冷暴力,看起来惩罚方式不那么明显了,实际上伤害却升级了,因为它伤害的是幼小心灵。

  “冷暴力是老师给学生做出了一个最为糟糕的德育示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说,“反映出老师自身德育素养的缺失以及教师德育专业化培养的缺失。”

  慈溪市坎墩街道太阳希望小学的那位女老师至今仍在后悔,她就是“脱裤跑”事件的主角。那3个小男生是一年级学生,当时临近街道组织的拼音统考,他们在课堂上特别吵,还在抽屉里折飞机,她一急之下,竟罚他们到操场脱了半条裤子跑步。

  后来,校长胡孟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位老师曾几次向他提出辞职。她是个代课老师,工资很低,还不到在编老师的一半,但对学生非常负责,经常免费辅导学生到很晚。“我们是一所希望小学,就读的孩子基本上是外地学生,这位老师为了让流动人口子女上好学,也花了不少心思,希望社会各界再给她一次机会。”

  专家指出,教育冷暴力的根源,是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

  曾在杭州做小学老师的刘女士坦言,她也不想逼学生,但教育环境不容许她有一刻松懈。每个新学年开大会,上一学年所有老师的成绩都会显示在大屏幕上,每个老师都分析一遍,这种滋味,比自己高考考得不好还要难受多了。她不敢打不做作业的学生,但她踢过凳子和桌子,还撕过本子,大吼大叫更在所难免,有时甚至都觉得自己快疯了。因为难以承受压力,刘女士最终选择离开教育岗位。

  专家指出,目前,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素质教育举步维艰,教师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工作与生活,这就容易催生扭曲的教育方式。

  反思:校园要和谐,奖惩需科学

  “绝大部分老师不会有意识地‘折磨’学生!”在杭州一所小学任教的陈老师,有点愤愤不平地说,中小学校一个班级约有40多名学生,老师除上课外,还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学生家长沟通,注意学生身体状况……没有一样不操心。“负担这么重,压力这么大,怎么可能永远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这样还总被曝光、批评,稍不留意就被骂成‘暴君’,今后该怎样教学生?”

  有少数学生家长也对老师表示理解:“孩子总不能只表扬不批评吧?关键要把握尺度。”

  “当然要批评!正确的批评能给孩子正激励。世上没有不犯错的孩子,但95%的孩子犯错都是无意识的,教师和家长要让他们意识到错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独生子女应该培养出坚强的心,但批评必须是科学的,要有冷静、理性的分析,让孩子意识自己错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比如,让做错事的孩子进行自我分析,搞清楚错在哪,伤害了谁。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反思自己、认识自己,这样的做法是正激励。同样,如果一个孩子犯错,家长或老师惩罚他抄写一百遍唐诗或罚站一小时,这种做法则是错误的,容易引发孩子负面的情绪。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韩似萍认为,当前的一系列教育冷暴力事件,从根源上分析,是分层、分类教育走进了误区。没有按孩子的学习需求分,而是直接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用红领巾、绿领巾等各种形式,往孩子身上乱贴“标签”。其本质问题是忽视对孩子的尊重,从根本上违反教育原则以对儿童的心灵保护为首要原则。“要知道12岁以前的孩子自我评价能力很差,老师一旦这样给孩子贴标签,势必会造成心理负面暗示,对孩子以后成长不利。至于家长,要明确自己是孩子的保护者,避免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要及时找老师沟通,甚至对学校提出意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当前需要关注的,不是批评教师群体的师德,而应该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如果教师群体本身就存在各种心理问题,自然无法避免他们在教育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出现各种非理性行为,甚至把学生作为负面情绪的出气筒。当前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大乐观。一些教师觉得这个职业越来越难做,就连正常的批评权也丧失。而家长的感受是,学校、老师越来越不负责。生活在这种矛盾冲突之中,怎可能有愉悦的心境?

  专家指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也要关心教师的心理问题。建立校方和教师的沟通机制、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机制,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压力,及多推出一些教师、学生共同参加的校园活动,设立专门针对教师群体的心理咨询热线、心理救助机构。这些,都远比说教更管用。

  专家观点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育冷暴力事件频发的根源是应试教育。一味以升学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主要考查的是智力素质,甚至把智力考查等同于知识考查。在这种压力下,大部分学校只关注升学率、考试分数与名次,严重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与坚强意志的培育,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情感、美感、人性等方面的真实需求,这对于教育来说是最致命的。(记者 金毅 通讯员 周华)

  核心提示:

  绿领巾、红校服、三色作业本、让差生去医院测智商……一系列“有色”的校园乱象让教育冷暴力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的热议对象。人们关注差生在学校遭受的区别对待,更为这些孩子所受的伤害而深感痛忧。

  西安一所学校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山东枣庄一所学校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部分学生分发红黄绿三色作业本;包头一所学校实行差异化校服,红校服只有优秀生穿,普通生穿蓝色或白色校服;慈溪一所学校3个男孩因不守纪律被罚脱裤子在操场上跑步……

  在体罚学生成为过街老鼠的今天,逐渐显现的冷暴力,却给孩子们带来更隐蔽、更严重的伤害。

  案例:教育有色化,伤害难消除

  尽管已过去好几个月,温州市双桥小学二年级学生黄晶(化名)走进校门时,仍会时不时下意识地看一下胸前:脖子上已没有挂绿领巾了。

  黄晶是二年级学生,由于没有成为少先队员,老师就发给她绿领巾,说等她符合少先队员条件再换成红领巾。

  黄晶的妈妈说,女儿不喜欢戴绿领巾,整天闷闷不乐,老说戴绿领巾是当不上少先队员的孩子才戴,但不戴的话又会被扣分,只好每天都戴。

  黄晶很羡慕那些戴红领巾的同学,每次一走出校门,就会马上摘掉绿领巾,往书包里一塞。父母尽管知道孩子不爱戴绿领巾,但也没什么办法。

  西安的绿领巾事件曝光后,双桥小学的绿领巾也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双桥小学辩称,绿领巾是方便管理学生而设置,绝不存在给学生分好生和差生的意图。

  尽管如此,校方还是很快回收绿领巾。但是,这一做法给那些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

  黄晶所受的伤害,就是一种典型的教育冷暴力。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惩罚,常见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等。

  有调查表明,8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

  最常见的3种教育冷暴力类型:70.4%为嘲讽挖苦型,69.7%为漠不关心型,66.1%为训斥型。

  追问:暴力隐性化,根源在应试

  网上有个流传很广的帖子,发帖人是“树枝上的月亮”,写的是孩子遭遇教育冷暴力后的受伤与无助: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两年前的一天,我们班要上公开课,在上课之前,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被警告:‘上课的时候要表现精彩’,可是我真不争气,我那节课让老师失望了,是很让老师失望的那一种,我的心里一直很内疚,因为我一直都是一个好学生。可是,从那节课之后老师对我的态度完全变了,变得对我冷漠了,我分明能感觉到每次给老师打招呼时他那种不屑一顾的表情,我当时的心情真的很难受,说实话,我每次眼里总含着泪水。”

  从直接的打骂、责罚,发展到今天的冷暴力,看起来惩罚方式不那么明显了,实际上伤害却升级了,因为它伤害的是幼小心灵。

  “冷暴力是老师给学生做出了一个最为糟糕的德育示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说,“反映出老师自身德育素养的缺失以及教师德育专业化培养的缺失。”

  慈溪市坎墩街道太阳希望小学的那位女老师至今仍在后悔,她就是“脱裤跑”事件的主角。那3个小男生是一年级学生,当时临近街道组织的拼音统考,他们在课堂上特别吵,还在抽屉里折飞机,她一急之下,竟罚他们到操场脱了半条裤子跑步。

  后来,校长胡孟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位老师曾几次向他提出辞职。她是个代课老师,工资很低,还不到在编老师的一半,但对学生非常负责,经常免费辅导学生到很晚。“我们是一所希望小学,就读的孩子基本上是外地学生,这位老师为了让流动人口子女上好学,也花了不少心思,希望社会各界再给她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