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青石景观石:抗战正面战场史实与四影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1:46:48
抗战正面战场史实与四影片  宋一欣 发表于 2011-5-9 12:33:00

“我的电影世界”之五:抗战正面战场史实与四影片

《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喋血孤城》、《一寸河山一寸血》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74军万岁!”

1943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湖南常德会战最惨烈之时,常德城区已成一片焦土,日机不分昼夜狂投烧夷弹,城内大火蔽天,74军第57师师长余程万仍率残部死据城西南一角,拉锯搏斗。实际上,57师的8000名官兵已阻击10万日军15天之久,最后只有200人能够战斗。余程万此刻已知援军不可能如期抵达,故决意全师战死常德,上述文字是他给司令长官孙连仲的电文,孙连仲阅后当即泪如雨下。这74军就是后来的整编74师,后与师长张灵甫一同被消灭于孟良崮山上。

这是电影《喋血孤城》的场景,也是史实。

七十年过去了,现在有几多青年知道常德保卫战,知道几次长沙会战,知道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铁血、惨烈、贡献与作用。不仅仅是敌后战场军民的英勇与牺牲。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用都不应夸大或缩小,两者是互相联系的,互相转变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游击战中也有正面作战,如彭德怀指挥、以后被毛泽东批判的百团大战,国民党在正规作战的同时,也有大量游击战争,如举办了各类游击战训练班、忠义救国军等(并非像京剧《沙家浜》中写得那样都是汉奸军队),真正被称为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就是华北游击战能人(曾隶属八路军建制,后退出并受衔于国民党军,建国初因反共被诛)。

在台湾,拍了电视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在大陆,先后拍了三部电影《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喋血孤城》,均值得一看。

 

一、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史实

客观地讲,没有中国战场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太平洋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战争对日军的牵制作用是明显的,但只是牵制作用而非决定作用。决定作用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与东南亚战场歼灭日军120余万人、中途岛等战役消灭日本海空军主力,截断东南亚能源补给线,轰炸日本本土及扔了二颗原子弹,以及苏军最后出兵中国东北将70余万关东军消灭、先后歼灭9万,英联邦军队在缅印战场歼灭18万(含中国远征军1万多)。故对这种牵制作用不应夸大,因为没有大到不让日军不制造珍珠港事件,也没有大到不让日军不进攻苏联,不进攻苏联不是日军不想而是其不能也,因为1938年张鼓峰事件与1939年诺门坎战役,苏军把关东军打趴下了,这也就是日本右翼至今不服气中国的根源,其认为日本不是被中国打败的。

中国为了完成这一牵制作用,用14年时间、大片国土沦丧与206位将军、300万士兵、3500万无辜百姓的牺牲,以空间换时间,坚持到最后的胜利,犹如蒋百里在其《国防论》开篇扉页写到:“我们可以胜,可以败,就是不同他讲和!”在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与日军共有24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非战场减员,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

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中国战争歼灭日军共计55余万人,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该数值有所不同,国民政府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结果为55万,差距不很大,这大体上是国共两党军队歼灭日军人数,国民党军歼灭日军48万,共产党军歼灭日军7万。其中,1931-1941年间,歼灭20万,1941-1945年间,歼灭35万。上述歼灭,是指军事上的绝对损失数—--死亡,并仅指日军。需要指出的是,国共两军歼灭日军数值有多寡,但两军作战条件、战争动员能力、战争资源获取上相差很大,后者能坚持敌后作战并歼灭日军7万,显属不易。

由于中国战场的长期存在,使日军北进苏联、南出澳洲、西入印度、东击美国,饮马中东或苏联,与德军会师,共占欧亚大陆的战略目的不能达到,由于中国的牵制作用,使其在中国战场耗时过久、战线过长、漏洞过多、精疲力竭、资源耗尽而完蛋,正因为中国这一牵制作用,才使中国走出鸦片战争以来的衰局、走出甲午战争失败的耻辱,与美国、苏联、英国一起成为四大战胜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了否决权。对此,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功不可没。

那么,敌后战场的作用在哪里呢?抗战时中国战场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有点像太平洋战场与中国战场的关系,由于敌后战场的牵制,使正面战场得以持久作战,屡败屡战,敌后战场是重要的还不是决定性的,没有正面战场不可能有中国战场,有了正面战场也需要敌后战场加以配合,但两者的作用不能颠倒了说。

何应钦曾列举国民革命军参加过22次对日正面战场大型会战,其实,抗战中的大型战役并不止何应钦说到的22场。何应钦没有将缅北、滇西战役计入,它是太平洋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国军队名为中国远征军,使用英美装备,由美国人史迪威组织训练。何应钦也没有将百团大战计入,由彭德怀组织的八路军“百团大战”也达到了大型会战级别,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唯一一次大规模军事作战。此外,八路军还参加过“太原会战”,史书上颇有名气的“平型关战役”,其实就是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斗。故抗日战争中的大型会战有24次。

这24次大型会战中,中国胜了三次半,即百团大战、昆仑关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台儿庄战役只能算半个(未全歼)。

 

附:《抗日战争期间大型会战、战役统计表》

(一)七七事变前的大型战役

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1月,主要将领:马占山

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

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徐庭瑶(关麟征、杜聿明)

热河抗战:1933年2月,主要将领:张学良

绥远抗战:193611-12月,主要将领:阎锡山、傅作义(百灵庙)

(二)七七事变前的大型战役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谢晋元(四行仓库)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主要将领:阎锡山、林彪(平型关)、卫立煌(忻口)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台儿庄)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主要将领:薛岳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主要将领:陈诚、白崇禧(代)、薛岳(万家岭)、徐焕升(空军东征)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昆仑关)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主要将领:李宗仁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

晋南会战:1941年5月,主要将领:卫立煌、唐淮源(中条山)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主要将领:薛岳、王耀武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主要将领:薛岳、李玉堂、方先觉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主要将领:顾祝同、王敬久(衢州)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主要将领:陈诚、孙连仲(代)、胡琏(石牌要塞)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主要将领:孙连仲、余程万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主要将领:汤恩伯(洛阳)、李家钰

长衡会战:1944年5月----8月,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衡阳)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主要将领:白崇禧(桂林)、张发奎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主要将领:何应钦、王耀武(雪峰山)

(三)其他抗战大型战役

平津作战:1937年7月,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

广州战役:1938年10月,主要将领:余汉谋

南昌会战:1939年3月-4月,主要将领:罗卓英、上官云相

冬季攻势:1939年12月-1940年3月,主要将领:蒋介石、李宗仁、薛岳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主要将领:彭德怀、左权

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主要将领:莫德庇、罗逊(加拿大军)

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3月-5月,主要将领:刘峙、胡宗南

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8月,主要将领:张发奎、汤恩伯

第一次缅北会战:1942年3月-9月。主要将领: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同古)、孙立人(仁安羌)

第二次缅北会战:1943年10月-1945年3月,主要将领: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

滇西作战:1944年5月-1945年1月,主要将领:卫立煌、宋希濂、李弥(松山)

 

二、影片《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喋血孤城》、《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影片《血战台儿庄》情节

导演:杨光远 翟俊杰

上映:1986年

出品:广西电影制片厂

故事梗概:

1938年春,侵华日军新任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陆军大将,接替了松井石根的统帅权。为一举打通津浦线,他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冒着硝烟炮火,急速抵达徐州,亲自布置战略,与敌人进行决战。李将军力排众议,起用了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同时,将川军王铭章师收编进自己麾下。

不久,在津浦路北线的韩复榘集团军为保存实力,擅自放弃重镇济南,致使津浦线大门洞开。日军主力矶谷乘虚南下,连克泰安、济宁、大汶口……蒋介石闻讯,将韩复榘骗至开封扣留,后押赴武昌枪决。

日军坂坦师团为策应津浦线上矶谷师团的正面进攻,占领青岛后,沿胶济线进迫鲁南军事重镇临沂,与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台儿庄会战的序幕拉开。临沂激战,庞炳勋集团伤亡惨重。李宗仁命张自忠部队增援。由于张自忠部队及时赶到,与庞炳勋部队前后夹攻,打得日寇溃不成军,保住了阵地。

3月15日,日军矶谷师团不待东南两路日军的配合,抢先入关,直扑滕县,与王铭章的川军一二二师展开激战。由于汤恩伯没有及时增援,致使滕县失守,王铭章以身殉国。日军攻克滕县,又全力向徐州进犯。

李宗仁决定扼守要塞台儿庄,在这里与日军展开大规模决战。他迅速向孙连仲、张自忠、汤恩伯几个集团军下达了命令,并做了周密部署。经过与日寇空军、坦克部队几个回合的拼杀,孙连仲部伤亡惨重,三十一师池峰城部张静波营长又因负伤临阵脱逃。池峰城激愤之中决定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他炸掉唯一的退路--运河浮桥,忍痛处决了张静波。

屡遭挫折的日军改变部署,遂占领了台儿庄四分之三。但抄后路的汤恩伯却依然按兵不动,李宗仁以军法严令汤立刻出兵,汤恩伯不得不率部队从侧后向日军进攻。同时,台儿庄一线中国守军全线反击,日军矶谷师团陷入重围。中国军队乘胜进击,全歼日军于台儿庄外。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向国民军事委员会发出电报,台儿庄大战告捷。

(二)影片《铁血昆仑关》情节

导演:杨光远

上映:1994年

出品:广西电影制片厂

故事梗概:

1939年,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欧洲战争已经爆发。侵华日军派出精锐的第五师团,在华南突袭登陆,妄图切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威胁重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奉命南下,抗敌于昆仑关。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师长戴安澜、邱清泉、郑洞国都是黄埔系青年将领。桂林行辕主任白崇禧动员各路大军15万人,发动以昆仑关战役为核心的桂南会战。第五军200师在南宁市郊与日军展开激战,初战不利,日军抢占昆仑关。

青楼女子桂花的爱女被日军炸死,董排长发誓要杀死12个鬼子为她报仇。在向昆仑关发起总攻前,戴安澜师长处决了强奸民女的光头连长。老百姓用祖坟上的墓碑填平公路,让装甲车开上战场。敌我双方在昆仑关四周展开殊死争夺,阵地数次易手。日军第12旅团长中村正雄率部增援,被杜聿明部署部队将其包围。决战前夕,董排长抱定牺牲的决心,派人为已相爱的桂花送去信物。

总攻开始了,中国士兵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敌人施放毒气,中国军队没有后退;敢死队把手榴弹捆在胸前,冲向敌阵;戴安澜师长被炮弹炸伤,依然临前指挥……

1940年元旦拂晓,随着火红的日出,中国军队潮水般猛扑敌阵,日军头目三木大佐见大势已去,剖腹自杀。中国军旗终于插上昆仑关。被毒气熏瞎眼睛的士兵凭感觉向军旗、向军长敬礼!杜聿明悄悄弹去一滴热泪。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场英勇壮烈的战争,他嘱令在昆仑关山顶建立烈士陵园,上刻所有第五军一万余名阵亡将士的名字。昆仑关之战歼灭日军5000人,是中国抗战期间攻坚战取得的首次胜利。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从这一年春由防御阶段转入了相持阶段。

(三)影片《喋血孤城》情节

导演:沈东

上映:2010年

出品:八一电影制片厂

故事梗概:

婉清是一位常德的丝弦艺人,与葆华是一对恋人,在他们即将喜结连理的时候却迎来了日军的进攻。为了驱逐侵华日军,葆华决定参军奔赴战场,致死追随爱人的婉清也到后方做了一名战地护士。

1943年11月,湖南常德,代号“虎贲”的国民党第74军57师八千将士以生命为承诺、践行一项不可能完成之守城战任务。在明知弹尽、援绝、城已被弃的情况下,八千“虎贲”坚守孤城常德,以一轮接一轮的牺牲,拼死抵抗三万精锐日军的猛烈进攻。决战十余日,8000余名将士拼到只剩二百余人。

(四)42集电视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情节

导演:陈君天

上映:1997年

出品:台湾卓越文化传播公司

内容:

从国民党的角度描写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影片大量采用真实的历史镜头,纪念为抗战殉国的英烈。城市在燃烧。乡村在燃烧。举着太阳旗的日本兵。逃难灾民。被侮辱的妇女。半死不活的孩童。倒在血泊中的抗日将士。一个又一个幸存者的血泪述说。那是中国人昨天的哀伤记忆……

各集片名:全片综述;中日战争的源头;民国初乱;危机与生机;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上);淞沪会战(下);中国空军;中国海军;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徐州会战(上);徐州会战(下);大迁徒;武汉会战;战时文化;战时教育;中期抗战;风云诡诈;烽烟再起;长沙会战;在北风中出击;突出封锁线;火拼长江;重庆精神;战时经济;游击战;国共摩擦;黑太阳731;苦撑待变;长沙大捷;远征军;反攻缅甸;常德会战;间谍战;宋美龄;战时经济来源;西南会战;天亮前后;战争赔偿;结束语。

片名源于1944年9月16日,蒋中正在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称:“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他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国民党中央决定广泛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征集知识青年十万人,编组远征军。10月2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办法》等法规,13天后,教育部也出台《志愿从军学生学业优待办法》。
为鼓励学生从军,蒋介石特令蒋经国和蒋纬国参加远征军服役。学生青年投笔从戎成为当时一大潮流。据统计,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两校报名数竟达在校生的1/3,全国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知识青年报名参军热潮。

 

“我的电影世界”

之一:文革片收藏

之二:波兰电影《卡廷惨案》及历史真相

之三:“恶之花”《索多玛的120天》

之四:反右运动与《夹边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