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理石报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15:0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一、工场手工业时期(16—19世纪初)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内开始确立。

经济上:

(1)14—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社会分工扩大,又进一步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又直接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形成的过程中,包买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货币地租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发展起来。

(2)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转移,“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3)欧洲各个封建国家的统治者为增加财富,巩固封建统治,普遍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鼓励兴办工场手工业,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

在荷、英、法、美等国,新的阶级力量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要求当权发展资本主义,这样,这些国家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还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反映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上,就是革命过程的曲折与反复,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较少。

思想上:

(1)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矛头指向封建教会,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出现了启蒙思想,在反对教权主义的同时,还批判专制主义,启蒙运动不仅解放了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本主义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设想。

(2)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欧洲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起了积极作用。殖民侵略:新船路的开辟,使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紧随其后的是英国、法国、荷兰。它们以公开野蛮的掠夺为主要形式,扩大和积累了原始资本。随着殖民扩大,17—18世纪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多次的争霸战争。工业资本的英国战胜西班牙、法国和商业资本的荷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70年代)

基本特征:

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亚洲的日本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确立了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

经济上: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19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以后,俄、日也开始了工业革命。

政治上:

(1)欧洲<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封建君主们在联合打败拿破仑后,疯狂进行反攻倒算,残酷镇压各种革命活动,欧洲大陆一片黑暗。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1848年革命摧毁了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反动秩序,并为新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2)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化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它们希望进一步清除发展道路的障碍,促进资本主义更快发展。因此,欧美各国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亚洲的日本也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思想上:

(1)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亚当·斯密的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理论,因为适合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逐渐流行起来。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成为主要的经济思想。

(2)工业革命的深入,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镇压工人运动:

工业无产阶级壮大,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这些势必危及资产阶级利益和统治,于是资产阶级不惜用残酷的方针镇压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如:1848年六月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等)。资产阶级在继续反封建的同时,其阶级的反动性日益增长。

殖民扩张:

对原料和市场的强烈需求,促进资本主义国家更加积极地对外扩张。其中,英国和俄国表现最为突出。扩张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克里米亚战争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一方面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促击了这些落后地区的社会体制。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三、电气化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阶段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垄断资本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内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对外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侵略扩展。

经济上: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成,从此成为一种经济模式。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美国和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垄断经济发达,再加上其它有利的条件,经济发展步伐最快,超过英国和法国。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设备落后,资本大量输出,过早地偏离发展工业经济为主的道路,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道路,因而经济发展缓慢下来,日本通过对内大力发展工商业,扶植垄断经济,对外竭力进行侵略扩张,使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强国。俄国在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封建残余势力的束缚,仍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上:

(1)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2)由于国情不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出现了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走政治民主道路国家,以英、美、法三国为典型;第二类是走专制主义道路的国家,以俄、日、德三国为典型,这是帝国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

思想上:政治、经济领域里的巨大变化,反映在思想领域,原来支配资产阶级思想界的自由主义思潮日渐衰微:社会主义思潮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修正主义的分裂,在双方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斗争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列宁主义。

殖民扩张上: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乃至垄断的形成,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成为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共同要求。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帝国主义的经济上、领土上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最终形成了)。这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中,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45年)

基本特征:

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普遍出现经济衰退、政局动荡的现象。到了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和平发展的局面,各国经济开始复苏、繁荣。但好景不长,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出现,使各国开始面临更严重的政治危机,纷纷寻找出路,原有的国际体系开始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经济上:

(1)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但美、日两国从“一战”中受益拓宽了海外市场,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清务国,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结构发生了变化。英国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生动摇,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2)在美国“金元”帮助下,西欧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资本主义国家在1924年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其特征是:来势凶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为了克服危机,美、英、法等国采取的方法是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其中尤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为典型。德、日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转嫁危机。

政治上:

(1)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一度高涨,1918—192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潮,各国均采取镇压政策,到2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

(2)经济大危机后,英、美、法坚持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德、日则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在法西斯侵略面前,英、美、法推行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3)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也损害了英、美等国的利益,它们对法西斯的态度由纵容到反击,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四、电子信息时代(190590年代)

基本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经历了“恢复—繁荣—滞胀—稳定发展”等四个时期,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正式形成与发展,帝国主义推行霸权政策和新殖民政策,是“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主要表现。

经济上:(1)“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西方各国靠了美国的援助,迅速恢复生产。50年代初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使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中,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尤为突出。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70至8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

(2)1944年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在美国的倡导下又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既是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端,也成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确立的标志。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地位由于日本、欧共体的崛起而发生严重动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在迅速增强。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殖民体系全面崩溃之后,依然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和资本优势,变相掠夺剥削第三世界国家,加强经济的渗透和控制。

政治上: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国家和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它的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发展,它为适应生产力而生产,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二战”初期,欧洲力量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西欧、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70年代以来,美国霸主地位严重动摇,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形成了“冷战”局面。随着“苏东剧变”,“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专题结构】

1.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名称

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发生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50年代

前提条件

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国外市场扩大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②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③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技术

①科学理论的突破;②“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求

特点

①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英、法、美、德、意等国;③发明者多数是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①“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的新纪元到来;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③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④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②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生产的过程越来越短

影响

①生产力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②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③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④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⑤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式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⑥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②各国发展不平衡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一战”;③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后起者,更富于侵略性,列强侵略进入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③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第三世界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18世纪中期,英法战争的胜利,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不久,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作为老牌殖民国家的英国,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用来更新设备,经济发展速度被美、德赶上和超过,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2)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削弱。

“二战”期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标志着美国最终取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3)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资本主义主要经济理论的演变

(1)重商主义理论

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盛行的一种经济学说。重商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把以贵金属金、银为代表的货币和商业看成国家富裕的标志和源泉,重商主义的盛行,一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对财富的追求,另外,也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迫切愿望。它是封建社会晚期和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产物,推行重商主义的结果是,国家的财富增加,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它也导致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商业资本的力量在和工业(实际是工场手工业)资本力量的比较上,始终占有优势地位,这种情况一直到工业革命兴起后,才被逐渐改变过来。

(2)自由主义理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工业化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巩固并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自由贸易。它的最高原则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开始替代重商主义成为主要的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流行的结果是:①一方面迫使资本家改进技术,客观上促使科技与生产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导致生产过剩危机。②加紧对外侵略,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③在科技发展上,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

(3)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得到强化,“二战”后,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要表现在(1)国有企业发展。这些国有企业一般都是投资高、利润低、风险较大的行业或部门。(2)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升高,很多国家的财政开支占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以上。(3)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4)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即加强计划。主要作用有:①突破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

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也证明了这一点。

4.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演变过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密不可分、同步进行的。

(1)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始了联系。这一时期产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区域性世界市场,这是世界市场的前身。西、萄、英早期的殖民侵略使市场不断扩大。

(2)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先扩展到美、法、德、俄、日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存在,当时的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都以英国为中心。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抓紧向外侵略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二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非洲国家的最终独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瓦解。

5.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原因及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二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两个阶段。17—19世纪初,在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美等国家中确立。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德、意、日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如上题所述。由此可见,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也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以无限增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它具有开放性和扩张的本性,它的存在与发展,有赖于国内市场尤其是国外市场的开拓。它要求全世界作为它的流动市场。

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评价:(1)它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导致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技术的新观念。(2)它又是同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是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是指发生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革命。其主要特点有:(1)它是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它们只需推翻封建制度,解决资产阶级政权问题就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革命后不能建立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联合掌权的三权分立制;法国则确立了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热月党人和拿破仑的统治。(2)是革命的进程曲折复杂,既有前进甚至超前,又有倒退。(3)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在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贵族的领导下,一切反封建阶级结成联盟。在当时的背景下,惟有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在经济上最具有实力,政治上和思想上最为成熟,尽管人民群众是斗争的主力,但领导力量始终是资产阶级,群众运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7.19世纪60—7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特点

(1)产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高潮时期,在这个时期阻碍欧美主要大国完成工业革命的落后生产关系和政治分裂局面都已经到了必须根本改造的时候。

(2)以自上而下的运动形式出现,由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发起和组织,都在相当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为相关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大体说来,在欧洲、北美地区,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过程已经完成。它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准备了社会前提。另一方面,革命和改革都有自己的历史局限性,都给以后各国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8.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的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向帝国主义转变,英、法、美是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其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传统。

第二种类型:沙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具有专制主义的特点。强烈的对外扩张要求,军国主义倾向,在四国占有重要地位。1919年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政权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这两种类型的国家用不同的方法来渡过危机。英、法、美等国家用议会民主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摆脱危机,从而使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相结合,开始了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德、意、日等国家则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二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都进行了民主化改革,经济发展迅速,其中,联邦德国、日本的发展尤其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9.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几个阶段及各自特点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6—19世纪初,工场手工业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疯狂地追求制造货币的贵金属(金银),他们为了达到聚敛财富的目的,对外侵略往往采取海盗式的抢劫,奴隶贸易等手段。

19世纪初—70年代,机器大工业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对外扩张主要是争夺殖民地,抢占原料和商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垄断组织出现。垄断组织要求政治上、经济上瓜分世界,并进一步向外输出资本。20世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40年代,“二战”后至今,受到“二战”的影响,帝国主义力量严重削弱,人民民主力量和民族主义力量日益壮大,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第三世界兴起,殖民体系崩溃。科技革命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控制第三世界国家,利用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来压迫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

【专题启示】

1.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我们再次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准确性。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归根结蒂就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科教兴国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2.坚持用生产力标准,正确评价资本主义政治范畴中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坚持生产力标准,也就是反对单纯用道德标准来作为评价历史的依据。如在我们评价“圈地运动”、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时候,既要谴责资产阶级的残暴、血腥,更要充分肯定他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发展的水平具有决定作用,政治、思想文化则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例如,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导致思想领域里出现了文艺复兴;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又导致了启蒙运动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又导致了启蒙运动的思想更深刻,反封建更彻底。思想上的解放又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4.一个国家政治的发展变化影响到世界政治格局,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也会对一个国家的政局产生影响。例如,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整个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秩序,而“反法同盟”使波旁王朝复辟;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政策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又使法西斯灭亡。这启示我们,在研究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和其他国家或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状况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要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重点难点提示】

1.资本的原始积累

它指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机器大工业)确立以前,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工地贵族以暴力手段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积累的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有:殖民掠夺,早期的商业战争,圈地运动,贩卖黑奴,价格革命等。资本原始积累使大量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资本家手里,转化为资本,又造成了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英国国教和清教徒运动

16世纪英国王权为加强专制统治,自上而下进行宗教改革,30年代,国王成为英教会的最高首脑,不再属于罗马教皇,同时保留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为英国国教会,亦称圣公会。当时没收了天主教会的全部财产,主要是数量巨大的土地,并将其卖给贵族、官吏和商人们。宗教改革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的愿望,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由于在英国国教中继续保留了大量天主教残余,因此随着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16世纪后期清教在英国出现,清教属新教加尔文派。清教反对国王主宰教会,也反对主教制度,要求自己领悟上帝的“启示”直接与“上帝”“交流”。这反映出清教对专制制度的否定。清教还强调“勤俭”,主张以勤奋去“获得财富”,这也体现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了清教的骨干力量。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宣称“君权神授”,竭力维护国教和封建专制,残酷迫害清教徒,17世纪在清教的旗帜下,资产阶级、新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同一目标,走到一起,掀起了清教徒运动。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常常被称为清教徒运动。

3.在欧洲,1848年革命和19世纪20、30时代的革命相比,主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1)相同点:资产阶级是领导阶级,结果资产阶级得益。无产阶级是主要参加者。

(2)不同点:1848年革命的规模更加巨大;资产阶级利益更大,在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革命,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法国无产阶级还同资产阶级展开了斗争,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4.近代中日两国的社会变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1)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

①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就全国而言,在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等方面,中国落后于日本。

②中国是一个封建制度充分发展的国家,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十分稳定,日本则存在拥有独立性很强的大名,又有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二者都对幕府统治有一定威胁。

③在中国,地主阶级很难分化出革新势力,而日本的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分化出来,成为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

(2)进行变革的外部条件

由于当时中日两国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价值不同,中国所遭受殖民侵略的压力要比日本大得多,这就使日本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从而在客观上支援了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

5.工业革命后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

三股进步潮流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1)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其主要内容包括:①1848年欧洲革命。1848年革命从根本上说,是进一步摧垮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②19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美国内战,德意统一、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事件。

(2)民族解放运动在这一段的主要事件是亚洲革命风暴。

(3)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具体包括:①马克思主义诞生;②早期工人运动;③第一国际成立;④巴黎公社等。

综上所述,19世纪中期,更多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更多国家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包括中国在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这段历史上起领导作用的是工业资产阶级。

6.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日本君主立宪制(近代天皇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的不同:①在英国,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很大制约,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在日本,根据1889年宪法,天皇不仅掌握着很大的政治权力,而且带有“神权”的色彩。②在英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和财权,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而在日本,天皇有权解散议会,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才能生效,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③在英国,掌握实际权力的是资产阶级;而在日本,权力重心仍掌握在以天皇为代表的官僚、军阀集团手中。

7.美国与德、日在解决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分析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而德、日都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的道路。其原因有:

(1)美国经济的实力雄厚,市场广阔,容易自我调节危机。德国在“一战”后经济极其困难,主要依靠英、美资本的输入,自我调节能力加强。日本国内市场狭窄,自我调节能力也较小。

(2)美国是“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得益者,现有的国际秩序对其有利,因此,它不会要求改变现存的国际秩序。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受到凡尔赛体系的严格限制,德国民众对凡尔赛体系强烈不满。日本虽是战胜国,但华盛顿体系限制了其在东亚地区的扩张,使日本也急于改变现状。

(3)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而德、日都没有经过资产阶级的冲击,带有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又都有着军国主义的传统,容易走上法西斯道路。

8.美国“西进运动”的影响

拿破仑战争和拉美独立战争牵制和削弱了欧洲列强,给美国向西方扩展领土造成有利时机。美国政府鼓励东部居民和后来移民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迁移、开发,是为“西进运动”。西进运动的后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美国领土向西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二是千千万万的移民通过一代接一代的艰苦开发,把西部荒野变成了农牧为主,工矿商贸各业新立的西部经济区。三是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印第安人无端遭受了残忍的屠杀和驱赶。19世纪末,印第安人从原来的100多万锐减到24万,“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血泪之路”。也可以换个角度说,“西进运动”改变了美国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和人口地理。总的来说,西进运动是美国资本主义向西进发的历史,它带来了西部和美国资本主义新发展。

9.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1)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克服危机而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方法,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2)新政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但它在许多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②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国家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③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美国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区别于以往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的显著特征。

10.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

(1)前提:①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适当调整,如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等。

(2)环境:社会稳定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活动。

(3)科技: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充分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市场: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其主要特点是活跃开放。因此市场是其发展生命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争夺市场是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殖民扩张的最重要的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轻工业向重工业升级的大概时间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轻工业向重工业升级的大概时间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 经济危机的时间,特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何渡过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势力的消长与各自特点 一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用史实说明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方式及其影响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表现主要是?(多选) 列举比较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特点 谁知道世界上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史? 2000-2006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变化情况 主要以美、英、法、德、日、意、加拿大为主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教案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现状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问题 资本主义失业现状21世纪以来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剩余价值率(剥削率)变化 只要是大约数九?9 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行经 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行径 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行径 资本主义国家遭受到的挫折 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资本主义国家的刑罚体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