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氏霍克123指标源码:西游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4:13
作者:挪威龙王  回复日期:2011-12-1 10:08:00   第十四回(10) 一点意犹未尽的话
  
  第十四回其实还颇有未尽的意味,但是再多说又显得啰嗦了。咱们就姑且一跃而过。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百分之百都是有着多层内涵的,就跟汉字的结构一样,笔画各自有各自的意义,不同的笔画排列出来的字有多重的含义,并且笔画在字中不同的位置,与其它笔画的对比关系,也赋予这字非常多层面的含义。而这些文字堆叠出来的故事,其中的含义又能构成一层一层的字和文字,重重叠叠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字和神话故事特有的表里对应的结构。
  
  想不起来名字和作者的一本武侠小说中,有一个天资绝顶的牛哄哄的小和尚,仅凭一块残字木碑,就能反推出整个碑文,并且根据碑文修得绝世武功。世界上不会有如此天资,因为他如果要反推,必须深研后天易、先天易、后天先天易之间的互转,其实先天易早就失传了,更何况这个两易互换。懂得这个互换,那必然得具备看透天机的顺和逆的水平,这水平是不能天生的。
  
  可是中国正统文化中的古籍,却千真万确的是里面存在着这两种上下相反的天机的。但是的确是假传万卷书,真传几句话,说透了就一定会让你恍然大明白。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不妨按照前面研究第十四回的办法,研究一下你最感兴趣的那一本古籍。之前有网友推荐给我刘一明道长的《西游原旨》,刘道长就看见了西游记中的卦象与卦象演化关系,非常了不起。但是可能他是没时间多研究下去,再研究下去就会看到这卦象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后天的,有的是顺之机、有的就是登天大路的逆天之机。
  
  如你照方抓药的研究《诗经》、《春秋》等以前似乎看不懂的经典,相信必会有收获大乐趣。
  
  或许有网友疑问,你不是前面说这天机是世界的结构吗?怎么忽然有变成是中国汉字和古籍的结构了?是呀,中国的传统汉字跟这我们这个世界,有着同一样的内在结构呢,本质上是同构的呢。当然我说的是繁体字、也就是正体字,是正经的真正的中国汉字。
  
  或许又有博学的网友抓住我说话的漏洞了,中国汉字历朝历代的都在演变,嘿嘿,这个你怎么解释,不能自圆其说了吧?对呀,一点不错,可是我想您一定还记得,我说过,历朝历代的变化,都是因为天象在变化,并且天象一变,别说星象变了、朝代变了,连地上的植物、地气全都变了。可是这一切的变,易经中都有,早就定在那里了。中国历史的变化、脱不开易经的范围、也脱不开五行演变的规律。中国文字,不管怎么变,他其中的阴阳与五行结构,也一直没变过呀。
  
  一定又有更加博学的网友,马上说,不对,你说的是五笔型吧,那是输入法,是兲朝王永民先生发明的,哈哈哈!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型,参考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人说是汉代许慎第一次按照五行、阴阳学说,把汉字分门别类了。其实不是他按照五行和阴阳分类,汉字中固有包含着五行和阴阳。
  
  传说中的仓颉造字,仓颉是按照一个事物的卦象去起卦造字的,一个事物的本质卦象就是该事物的本相。这是终极原因。
  
  有可能您觉得我说的玄玄乎乎、虚无缥缈的。无妨,继续看西游记就是,看完了看懂了,应该会比我明白的还多,保证的。
  第十五回(1) 一阳初长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除掉了索命束身的六蠢贼之后,就相当于身体和心灵给清扫掉了表面的一层浮土,三藏的心态开始清明起来,那么土去石出,他们再行走就遇到了“悬崖峭壁崎岖路,迭岭层峦险峻山”。原先看见的土包子,这浮土一旦清掉,才发现下面深埋的都是崎岖嶙峋的山峦。这就是开始硬邦邦的、实打实的真修行了。
  
  去掉六妄识贼,心性清朗,那么意念、血气、脉气等等,就开始聚敛收缩汇聚,用过去五行理论就是金秋肃杀,金就是肃杀的性质。这肃杀凝聚就是悟空的洞见带来的,悟空本性属金。那么他们就自然的进入了寒冬。三藏的心性,开始生存在俗人的夏季,心浮气躁,蒙昧不堪。被选作圣僧,并走向真修路途,是在趋向聚敛的秋天。去掉六伪见,就出离凡人、进入了冬藏季节,扎扎实实的开始了修行。
  
  虽然刚刚开始,虽然才仅仅一点点,可是当三藏心中开始有了这一点的真我之主见的时候,虽然是被强制的,虽然是不情愿的,当悟空开始接受佛法约束自己身心中魔性的时候,就是他们心底里刚强的定力就开始发芽成长了。
  
  “涓涓寒脉穿云过,湛湛清波映日红。
   声摇夜雨闻幽谷,彩发朝霞眩太空。
   千仞浪飞喷碎玉,一泓水响吼清风。
   流归万顷烟波去,鸥鹭相忘没钓逢。“
  
  这首诗,通篇散发着一股凛冽清澈的寒气,这清澈和寒意,是一个一般人,那种私心杂念繁盛、七情六欲旺盛的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可是作为一个修道人来说,这种清净和肃杀寒意,却反而是一阳初长的乾天之阳刚。所以在这个境界里,他们心中清凉纯净的内境,养育了一个真龙王子,真正的龙马精神、比大雄宝殿的雄狮还要威猛炽烈的龙马精神。
  
  菩萨下放到清水深渊的这个龙,有点潜龙勿用的意思,也是一阳初长的涵义。等到三藏悟空过了两界山、除了六贼,必然达致这个境界。想当初太宗急翘翘的催促三藏上路,必是因为这天机已到,一日也不能耽误,修炼的路途和季节,全都是经过精准算计的,而如果耽误了的话,那可是一耽误就是一年呢,时间是不等人的。
  
  只是修行么,断然不会让你过上三天好日子的,必须日夜兼程的让你提高才是正经事。因此到了这一步,三藏悟空必须马上就一口气喘息的功夫都没有,他们心底里深藏的蒙昧和浊念就被搅腾起来,就又开始了新的考验。
  
  话说这师徒俩正在欣赏着无边美景,心里美滋滋的,忽然哐啷一声的深渊中窜出一条巨龙,张着大嘴巴就冲他们过来了。慌得孙悟空拎起来三藏就逃跑了。等孙悟空放下三藏寻找被丢弃的马匹行李,发现马儿没了踪影。然后悟空就禀告三藏,我们的马儿不见了,说一定是方才那厮给吃掉了。听闻悟空这么说,三藏马上就鄙视起孙悟空来,心想你这猴头,个子小小、牛皮大大,咱家马儿威武雄壮的,方才那龙虽然吓得我六神无主,可是还是瞄到它一眼,嘴巴顶多能一口吞下我的脑袋,就这一眨眼的功夫它就能把那么大一匹马儿给吃掉?悟空你真是拿我当是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其实悟空每次跟三藏一张嘴,都是赤裸裸的坦诚和真话,可是每次他这么说,都是获得三藏毫不遮掩的鄙视和耻笑。
  
  每次悟空都以为自己实话说得不够露骨,就更加没心没肺的往深里讲:“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像那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何期那匹大马,我就不见!”悟空这么一说,三藏不但没有释然的相信了他,反而把三藏给吓得魂不附体、泪如雨下“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
  
  唉……一方面,这就是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修行人之间的沟通障碍;另一方面着实是对两个人的考验啊,对于悟空来说应该学到的教训就是得从三藏能理解的层面上跟他沟通,对于三藏来说在真人面前得学会突破自己的俗见。他们一开始的阶段,就是因为这个不能互相理解和互相体谅,简直是一说话就是鸡对鸭讲、摩擦横生、心性的考验骤起。
  
  然后这三藏很不体面的窝囊模样,马上就激起了悟空心中的暴躁:“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瞧,这就是让三藏的窝囊显形,让悟空的焦躁显形,修炼的安排就是这样有趣的,俗人断然是想不来。
  
  而这次悟空极端不敬的刺耳的话,三藏却离奇的没有发作,而是换做一副更加温软懦弱的模样表现出来,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三藏没有发作,乃是因为吸取了前面跟悟空折腾那一次的教训,悟空折腾着回老家的事儿,迫使他学会了反思自己。刚才悟空这一骂,他看看自己也实在是脓包模样,悟空说得这个事儿,他看得见、摸得着,人家说的,干嘛要不爱听?所以这是一个三藏提高了的表现。可是他提高了这方面,却还有那方面没有提高,没提高的就是他还是喜欢常人层面的推理和逻辑,而且怕心很旺盛,这双腿是止不住的哆嗦,怕死的心念起来了。另外三藏他也心里犯嘀咕,这都经历过几次生死的人了,怎么一想起来死就这么止不住的害怕呢,简直这身体就不是自己的、简直就是别人的……告诉你,他这恐惧的表现,就是菩萨故意让他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勾出来悟空的火性、暴躁、嗔怒。果不其然,孙悟空越发的火苗旺盛,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医学上不也有这种治病方法么,用一种方式把深藏的疾病或毒性给吸引出来,然后再用药剂或针灸等方式彻底治愈。
  第十五回(2) 护法神灵
  
  等到悟空和三藏各自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自己,这忽然就有程咬金半路杀出来了。三藏和悟空的唾沫星子还横飞尚未落地中,就空气开始忍不住插嘴了:“孙大圣莫恼,唐御弟休哭。”这三藏和悟空就瞪着大眼睛看空气跟他们说话:“我等是观音菩萨差来的一路神祗,特来暗中保取经者。”
  
  嘻嘻,原来不是空气是神仙,是观音菩萨派来的,专门保护他们的。这三藏一听是代表菩萨的神仙,马上心里咯噔一下子,心想坏了,这刚才的狼狈模样和不堪言语,全被人家给听到了,他慌忙拜倒在地,三藏这礼拜,一半是出于对神的尊敬,一半是有点心里恐慌,这小心思被人家瞧的真真切切,对于比较爱面子的他来说,是有点让他难堪的小羞愧。
  
  倒是孙悟空比较坦荡,毫无愧色,本来么,悟空就是比较赤诚,就算说出心里的非分之想,他老人家也是一样的理直气壮、胆气十足、膨胀膨胀的。悟空不喜欢遮掩是一个大优点,因为这号人真的修道很容易,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自己的缺点,他都能够毫不回避的、正面直对,这样的话修起来是最容易的。
  
  知道了他们都是正神,这悟空就翘起了尾巴,端起了老大的架子来:“你等是那几个,可报名来,我好点卯。”那些神仙倒也配合行者,知道他的这点小脾气,应付起来容易,于是就态度和蔼的回复他:“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各各轮流值日听候。”看人家这态度“各各轮流值日听候”,啧啧,姿态真低,让悟空听得心旷神怡、邪火变泻火,明明是他们保护三藏悟空等人的嘛,但是人家才不在意三六九等的虚名,人家是来干实事的。
  
  按道理来说,这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他们,按道理来说,悟空不比他们层次低呀,怎么是他们来保护三藏和悟空呢?!可是他们早就开始跟随三藏来保护了,你就看孙悟空这火眼金睛根本就看不见他们的存在,你就应该觉得这里面有玄机了。
  
  还记得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那些看护大殿的护法神吧?孙悟空都搅腾的天翻地覆了,他们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更没有参与。那些是玉皇大帝的护法神,孙悟空这等小神仙在他们哪里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这保护修行人的护法神,跟已经修道成神的玉皇大帝的护法神是不一样。可是他们所作的工作,却是很特殊的,首先就是他们可以让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完全看不见他们,其次在修行的整个过程中,孙悟空、唐三藏他们都不知道这些护法神具体干什么才能看护他们,第三他们一直要保护到唐三藏孙悟空师徒修成圆满,依然还要继续保护他们的,你就知道,孙悟空的档次真的比他们高吗?是他们一开始所在的层面不高而已。就象那个地藏王菩萨,他在阴间的层面呢,可是他的法力却远超三界。
  
  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护教伽蓝,不想有些人理解的是个体神,他们是一类神,就比如六丁神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六甲神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丁卯神是一类神,甲子神是一类神。各自都是一个神族。天上的罗汉是一个神族,菩萨是一个神族,几乎俗世间认识的每一个神的名称,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神族。这个事儿说起来好像挺吓人的,其实我想对古今中外神话都涉猎过的同学,应该并不意外,一些神仙,名称是一个,可是他们的故事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并且有的神仙的历史和事迹似乎互相矛盾,如果你意识到他们是不同的神仙沿用一个名称,那就豁然开朗了。
  
  按照我的看法,六丁六甲是天地之机、五方揭谛是五行运作演化、四值功曹是时间上的天机相会、护教伽蓝是修行人在获得解脱、尚未出离肉身局限的时候,与佛法与天机沟通的渠道。你看下珈蓝神的名称就知道了: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这些都代表对神界的感触,可是对于一个修行中的人,他本来是俗人凡胎,是没能力感触神界美妙的,那么这些神的存在,就让修行人能感受佛法、感受神界。在修行过程中一层一层的往上走,修行人也就一层一层的升华这感受。
  
  说到这里,您应该知道,接受一个凡人修行,实在是一件庞大的工程,可不是你坐哪儿念念经,打打坐就完了,可没这么简单。不光如此,你看西游记中还有一个隐含的事情,唐三藏师徒,每次经过一个国家,都要交换度牒,这每一个王国乃是一层大天的象征,也就是说,你修行中每经历一个层次,都要触及到那整个一层天的王、国、与无数的百姓。一个简简单单的人类修行了,整个过程中要波及到所有天上的王、国与百姓,当然还有不例外的妖魔鬼怪。
  
  保护你的、阻拦你的、围观你的都是庞大的族群,支持你的、反对你的、无视你的,同样也是庞大的族群。
  
  第十五回(3) 真修有真机
  
  话说这顺毛驴儿孙悟空,被护法神灵给顺溜的精神抖擞,信心涨鼓鼓的,但是他实在是余勇可贾,想到的还是打架,飞到水面上去叫阵去了。孙悟空叫阵的话儿喊得顶心顶肺的,那龙听得浑身不舒服,忍不住心头火起,跑出来跟孙悟空折腾起来。可是架不住本领不如猴子厉害,直打得骨软筋麻,只好滋溜儿一生钻回水中去了。
  
  那龙太子说起来个性的确是有点奇特,首先就表现在他抢人家马儿吃这个事情上。你说他眼神儿应该不至于混混沌沌的,孙悟空小矮个儿他瞧不清楚,土里土气的颜色,他以为是一只会动弹的树桩子还说的过去,唐三藏那么大一个活人、而且是一个和尚,人家骑在马上,他居然以为那匹胯下的马是无主的马儿,就这样一口给吞吃了。
  
  为什么我觉得他眼神有问题,乃是因为后面他见到菩萨的时候,很坦然的说没见过取经人。在菩萨面前,他断然不会撒谎,首先他的身份是王子不可能因为一匹马撒谎,其次菩萨是他的救命恩人不可能撒谎。你看他说的:“向蒙菩萨解脱活命之恩,在此久等,更不闻取经人的音信。” 菩萨指着行者道:“这不是取经人的大徒弟?”小龙见了道:“菩萨,这是我的对头。我昨日腹中饥馁,果然吃了他的马匹。”他的话,潜台词显然是他意识到了孙悟空的存在,可是三藏呢?那不是一个大活人,那不是一个和尚?怎么就想不起来问问人家先?
  
  莫非是这龙真的饿得智商严重下降了?还是在这潭子里泡的时间长了智商下降了?其实应该都不是。再怎么说他也是个神仙,神仙的视力、感应能力都是非常强,并且都不是一般的强。而且,菩萨放他在这么一个风水宝地的好地方,整天的潜灵养性的,就算肚皮饿了,那精神头也是好着呢。
  
  怎么回事儿?要知道,这是修行人在过关,不是一般人的日常旅行历险记、也不是宝藏大探险什么的。
  
  还有更离奇的。那三藏偏偏越发表现的惹孙悟空发火,而且只要一张嘴、甚至是一撇嘴,必然命中孙悟空的火药库,让悟空哥哥火烧火燎的。并且孙悟空折腾那条龙,也是挠心挠肺的一戳一个准儿。这倒也罢了,那龙一头扎进水潭里,孙悟空那双号称“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的靓眼,居然连眼皮底下的清澈见底的水,都看不穿了,看不见龙太子的踪影了。
  
  依我看,应该是这样的。这一关是注定的。那三藏的凡间的马,被这条龙吃掉,是注定中的事情,所以,当龙太子瞧见三藏的马儿的时候,忽然脑筋就拧住了,跟掩耳盗铃那厮一样,只见马、不见人,而且看见了人家的马儿,忽然就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肚皮需要填。
  
  这凡马,跟之前三藏随身带的两个和尚徒弟一样的命运,是注定要在那些关口上结束的。也就是说,他们的送命,是必然的。啊呦,或许有人马上就觉得,这菩萨看上去慈眉善目的,真个好残忍啊。明明知道是送命,却偏要别人上路,简直是谋杀。
  
  殊不知,过去的修行真的就是这么艰难。任何一个人走上修行路途,都不是一生一世一辈子这么短暂的事情。尤其是佛门弟子,别说想修成佛和菩萨果位了,就说修成罗汉这么初级的成就,少说也要轮回个七八次,多了十几生十几世都不稀奇。没看人家唐三藏,这已经是第十辈子在修行了。
  
  并且西天取经这个伟大事业,唐三藏显然不是第一个。起码在流沙河那儿,光是被沙悟净吃掉的、脑壳不会下沉的和尚,都已经有九个了。也就是说,修行人修到半道上死掉了很正常,死于非命都不稀奇。就像西方基督徒,为坚持真理,前前后后被杀戮了四百年,这就是他们的修行之路。一辈子修不成,因为业力太大,一条命根本还不起,那么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一生一生的用命偿还,直到还干净命债为止。就说那个禅宗的末代祖师六祖慧能,他最后一生好像是挺容易就开悟了、圆满了、肉身不朽了,但是人家之前已经反反复复的修了七八辈子了,第一生就跟着达摩做了徒弟,然后就一生一生的修行,一辈子还一些债,一辈子提高一些。这最后得道了成正果了,也就是证悟得罗汉果位。不容易!
  
  但是他们跟我们一般人不一样的是,这样的修行人死了,不会像一般人那样下阴间由阎王们安排轮回转生的事情,而是被佛或菩萨他们直接看管的,他们死了跟一般人死了不一样。
  
  然后三藏那怂样儿,也是需要他刻意表现的,不表现出来,无法勾引孙悟空的怒火发作,孙悟空的怒火不发作说那些尖刻的话儿,三藏不知道自己很脓包,三藏不用言语激悟空,悟空也不会承认自己很缺乏涵养、不懂尊敬师长。然后这三藏悟空不互相激发,悟空也不会折腾龙子怒火中烧,可是如果让悟空眼睛能看到龙子潜身的深涧,那就不好玩了,两个人力量对比失去了平衡,悟空断然不会需要去请动菩萨。菩萨如果不出面,那悟空不会知道菩萨给他脑袋上套了紧箍咒真的是为了约束他能真修到底。
  
  既然一阳初长,那必是真修者无疑的了。真修的徒弟,那就要知道许多之前完全不懂的真谛的。这真修需要真龙马、真精神,这真修之后,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再也不是之前用凡俗观念能看到的,从今而后,那都是不可与人知的另一番风景、另一番天地。所以在这个时候,菩萨郑重的给了孙悟空三根救命的毫毛,那可是菩萨手中法器的杨柳叶。  第十五回(4) 意马收缰获真诀
  
  你说这西游记小说,写唐三藏的时候,几乎满嘴都是惹人笑话的低俗愚见,这倒不奇怪,他的确是从俗人的起点上开始修行的。作为一个人,可以说满脑袋想法几乎99.999%的都是俗人俗见。这修行的路,就是通过遇到种种安排和注定的事情,来让他认识这俗念是应该抛却的,随着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就一层一层的抛掉俗见,同时增长一层一层的正见。所以你看唐三藏,这开始修行的初级阶段,只要他动用过去的观念来看待孙悟空、看待遇到的种种事情,只要他一张嘴,说出来都是让人笑掉大牙的傻话。
  
  他不知道神仙、妖魔鬼怪都是可以随意变化身体大小的。于是他说:“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
  
  他不知道很基本的通过现象反推因由。于是他说:“不知端的可是他吃了我马?”
  
  在他眼里,老虎和龙都是一个档次的,不知道每一层天都有这种生物。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
  
  在他看来,孙悟空说要去南海找观音,简直就是又想临阵脱逃,他根本不相信孙悟空的神通很大,于是他说:“若要去请菩萨,几时才得回来?我贫僧饥寒怎忍!”
  
  孙悟空牵着龙子变的马儿,肥肥白白的,这三藏居然以为是他原来那只马一口吃成了个大胖子。他居然很无厘头的说:“徒弟,这马怎么比前反肥盛了些?在何处寻着的?”
  
  对于三藏的无厘头言论,悟空很是不屑,就告诉他是金头揭谛请来了观音菩萨、把白龙变成了白马。听闻是菩萨做的事情,这三藏的俗世逻辑终于崩溃了,大惊道:“菩萨何在?待我去拜谢他。”悟空听闻他这么说,心里这个不屑呦,溢于言表,行者道:“菩萨此时已到南海,不耐烦矣。”不是菩萨不耐烦,其实是悟空受不了了。
  
  等到三藏望空拜完了菩萨,行者悟空请这师父上马,没想到这三藏居然还摆起了架子:“那无鞍辔的马,怎生骑得?且待寻船渡过涧去,再作区处。”三藏这想法终于让悟空忍不住贬损于他了:“这个师父好不知时务!这个旷野山中,船从何来?这匹马,他在此久住,必知水势,就骑着他做个船儿过去罢。”。
  
  是的。这时候的三藏的确非常不识时务,显得呆头呆脑的。是的,人刚入了修行之门,免不了处处动脑筋,本来想显得精明一点,于是由于不知道每当往前走一步,进入一层境界,那一层境界的天地人结构和运作机理完全变了,结果用过去的观念来衡量这崭新的世界的时候,就显得非常傻气。
  
  话说他们师徒等人为什么在这儿都显得怪里怪气的呢?要知道这地方叫做蛇盘山鹰愁涧。为什么叫鹰愁涧,小说借山神和土地神的口说的很清楚:“这涧中自来无邪,只是深陡宽阔,水光彻底澄清,鸦鹊不敢飞过;因水清照见自己的形影,便认做同群之鸟,往往身掷于水内:故名鹰愁陡涧。”但是菩萨所放的玉龙在此山涧中,却生活的很滋润,吃饱了没事就趴在水底潜灵养性,也就是说,这清水纵然照见这龙的形影,他也不会像那些傻鸟一样的,认为是真的是自己或同类。当然,这鹰愁涧也一点骗不到孙悟空的。
  
  当孙悟空困惑于为啥自己就看不见那逃跑的龙。土地神又解释道:“这条涧千万个孔窍相通,故此这波澜深远。……”这句话才是真言。
  
  这素来无邪的深涧,其实乃是人身体去掉了很多恶浊贼念之后,身体清亮起来,自此之后,再无病恙的忧虑。其实这种境界不玄乎,恰如《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那么唐三藏之前的境界是什么呢?就是六识六贼未除的时候,其境界也恰如《黄帝内经》中所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鹰愁涧愁不到这玉龙和悟空,那是因为他们是从上界下来的。可还记得,第一次到这怪地方的时候,悟空居然认识这里呢!三藏在马上,遥闻唿喇喇水声聒耳,回头叫:“悟空,是那里水响?”行者道:“我记得此处叫做蛇盘山鹰愁涧,……”你说孙悟空他什么时候来过这里呢?!难道是他做齐天大圣到处流窜找其它妖怪的时候?或者是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这儿?应该都不是,应该是他以前在菩提祖师那里修炼的过程中,同样经过了此一等境界。可是因为他根基实在是太好了、而且几乎没有什么一般三界内生灵的执著妄念,这种修行的关隘,他几乎是一眨眼就过去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种境界?千万个孔窍相通,故此这波澜深远。千万个孔窍相通,是身体思想中邪欲摒除,脉路畅通无阻,与道和真,思想、身体快速净化下来。修行人刚一到这境界,几乎是身边一切生物的思想、感受,他都能几乎一模一样的感受到,故此如同遇到镜子一样。并且他自己的想法、周围人的想法,由于在他身心中都通行无阻,他一下子就糊涂了,分辨不了哪个想法是自己的、还以为都是自己的想法,心潮澎湃啊,故此这波澜深远。
  
  悟空本来不至于看不透这涧水,是由于他争斗、急躁的妄念浊念涌上心头,蒙蔽了他自己。也就是说,他再一次经历了这关隘。这关隘,他不是迷在了三藏那种低级的层面上,他是迷在了自己的心中,所以菩萨就在此地,详细告诉了他,为什么要给他弄个紧箍儿戴上,也就是说,是菩萨帮他去掉了这方面的困惑,菩萨的话中真意,悟空自然是一听就明白,所以他自然就是以明白就过去了。
  
  并且在这里,悟空很清楚,以三藏的肉身凡胎,往下走真的是很难。倒不是他孙悟空过不去,而是现在三藏的身体就是他的身体,三藏又这么俗里俗气的,让悟空觉得他能走过后面的一关又一关几乎不可能,悟空认为自己会被肉身三藏给拖累死。
  
  菩萨知道悟空说的是真正的难处,于是菩萨就在这里告诉了佛门修行的真诀:我门中以寂灭成真,须是要信心正果。并且菩萨给了孙悟空三根救命的毫毛,目的是为了帮助孙悟空度过那些必不能度过的难关,其实真正的目的,乃是让孙悟空在绝境中体悟她佛门“信”的真谛。
  
  知道吗?佛门修行,真诀就一个字:信。
  第十五回(5) 镜中的怪物是谁?
  
  在行者悟空的眼里,那涧底的玉龙端的是一条拦路抢劫的不是东西的泼泥鳅。在玉龙王子的眼里,那神通广大的猴子是一个嘴巴臭、舌头长、欺人太甚的泼魔。可是在三藏的眼里,他们这俩人都不是什么好鸟,满嘴牛皮大话、行为古怪、举止另类。
  
  同样是遇到障碍和麻烦,你看那悟空二话不说就动手动脚的、用拳头和大棒来和人家谈判,不问因由,上来就打,忍字在悟空的脑袋里是一片空白。而那玉龙呢,则是闻言而怒,两句话讲不通也喜欢跟人家比试武力,比不过的时候就被迫讲究涵养了,我无奈的忍还不行嘛。最“理性”的算是三藏,面对任何问题和麻烦,他首先飞速运转的是大脑,脑袋里飞速运转的是执著、怕心、以及各种糟糕的预设,他老人家往往是在那里急得直冒汗直跺脚,可是就是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几乎是什么行动都没有。总之,三个人都不是魔,可是都积极主动的互相做了对方的魔,把对方给魔得七荤八素,痛苦不堪,当然这时候他们三个也还是有共识的,共识就是:老天对我真不公平啊。
  
  他们还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遇到的障碍和麻烦,都是别人给我制造的,别人都说充满了阴谋和诡计、亡我之心不死,自己总是很无辜很受伤。三藏认为悟空和龙子是自己的麻烦,悟空认为三藏和龙子是自己的麻烦,龙子认为悟空和三藏是自己的仇人。总之,遇到问题,没人认为是自己有问题,都认为自己是一朵完美无缺的花儿,只是在别人的嘴巴里,才能听到自己种种的不堪和粗俗。
  
  也是,这时候他们都遇到了修行人真正的死敌,但是这死敌不是外在的,是内在的。这死敌就是不知道遇到问题反思自己。三藏在神通广大的行者保护之下,居然马儿都被吃了,这时候他首先应该想到的这事应该不简单,但是他要么认为孙悟空撒谎:“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他要么认为孙悟空不济:“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悟空明明知道那只龙也是有些本事、应该沟通沟通,跟人家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居然是骂街和挑战:“泼泥鳅,还我马来!还我马来!”而那龙吃了马儿,悟空一骂街他才发现原来那马儿是有主人的,那骑在马上的人、跟在马屁股后头的人就是主人。但是既然知道了有人索马,那也跟人家沟通沟通、起码道个歉、出一个合适赔偿方案嘛。但是他不,他只是意识到了悟空说话贼难听:“是那个敢在这里海口伤吾?”拒赔了之后,他心里还气哼哼的,一个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默默的流泪:“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不上一年,在此随缘度日,又撞着这般个泼魔,他来害我!”
  
  在思想行为上,修行人跟一般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遇到问题首先是思想上反思自己,行为上克制自己。但是你不知道,这个反思也是很有讲究的、非常细腻的、非常高贵的反思,不然那跟平日的自我反省就没本质区别了。日常的自我反省,是以个体或局部群体或更大群体利益为衡量标准的,也就是以世俗间的好东西或者什么东西为标准来衡量自己,总之是世俗间的东西,再好也是不出离世俗的。而修行人就截然不同了,不以世俗标准来衡量,他每前进一步,每提高一步,都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衡量什么?衡量自己的思想、行为。
  
  那太极拳的放松、听劲儿,本来就是这种修炼技术的入门,可是他们传着传着忘了这个根本的诉求,成了单纯的武术技艺。内家拳也好、外家拳也好,本来都是为了舒展开身体,通过人为的办法、技术性的办法舒展开身体,用这种舒坦的、极端舒服和畅通的身体,来感应自己的内心、感应外在的千百种。依我看,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个思路发展的。
  
  可是修行人直接越过武术那种身体上的技术性手段,直接就是心里上的技术性手段。但是通过三藏、悟空、龙子这三人的摩擦来看,这种技术很精微很精微,非常难于把握,就连修行到了距离成果几乎只剩下一步之遥的孙悟空,都迷在里面出不来了。
  
  其实孙悟空悟不到这一点,还应该算是有点合理合法的,因为他之前是道家修行方式,道家修行方式就看根基是多高就修多高,个人解脱。那悟空如果本来只追求个人解脱,菩提祖师完全可以把孙悟空给负责修到圆满结束的。可是你要知道,孙悟空一出家门,带着的就不是他个人解脱的志向的,他带着为花果山全部猴子猴孙一起寻找解脱的宏大志向。这就是王的志向。
  
  可是当初菩提祖师不是释道儒三家精通,他带着孙悟空修行这段过程,他都有本领让漫天的神仙都看不见,几乎等于凭空抹去了这一段历史一样。这么大的法力,岂会摆不平孙悟空修炼的事儿?既然他老人家完全不缺乏这个本领,那是为什么他不管孙悟空后面的死活呢?那你可记得一件事情,现在能成就法王的是谁?是释迦牟尼佛。为啥祖师不度悟空,要把他推给释迦牟尼佛呢?因为,释迦摩尼佛是现在佛。这现在佛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一个时期度人成就法王成就佛的事情,须由现在佛来主持。
  
  孙悟空现在入了佛门,可是他带着在道家方式下修出来的神通、带着道家修行的悟的方式,这的确是需要一个适应和改变的过程的。你看他这一路,尽是安排他照顾别人、帮助别人,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就包括以前在花果山,他也一直是被照顾、被追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