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胸怀宽广的例子:正和游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08:50

谈正和游戏(Positive Sum Game)原理之前,必须先解释零和游戏(Zero Sum Game)原理。我们的解释从一个故事开始:

说是有两个经济学家,在马路上边散步边讨论经济问题。甲经济学家突然看见了一堆狗屎,思索着对乙经济学家说:“你如果吃了这堆狗屎,我给你100万块钱。”乙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经受不住诱惑,遂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件,甲经济学家给了他100万块钱。过了一会儿, 乙经济学家也看见了一堆狗屎,就对甲经济学家说:“你若是吃了这堆狗屎,我也给你100万块钱。”甲经济学家犹豫了一会儿,也经受不住诱惑,吃了那堆狗屎。当然,作为条 件 ,乙经济学家把甲给他的 100万还了回去。走着走着,乙经济学家忽然缓过神来了,对甲说:“不对啊,我们谁也没有挣到钱,却吃了两对狗屎!”甲也缓过神来,思考了一会儿说:“可是,我们创造了 200万的GNP啊!”

两个教授吃了两堆狗屎,玩了两局“零和游戏”。零和游戏原理是博弈论中的一个原理。意识是说,两人对弈,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者得-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零和游戏原理揭示的实质是这种游戏的输赢双方的游戏总成绩永远是零。社会生活中有太多的情况与零和游戏有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喜悦建立在失败者的痛苦之上,胜利者的光荣背后隐藏着是失败者的辛酸与苦涩。

但20世纪以来,博弈论的研究发现在“零和游戏”之外还有“非零和游戏”即“负和游戏” (Negative Sum Game)或“正和游戏” (Positive Sum Game)。“负和游戏”是指,博弈双方虽有一方获胜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可谓没有赢家。“正和游戏”是指,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要多,或者没有输家,结果为“ 双赢”或“多赢”。

启示:

我们所受传统教育有着太多的零和游戏的影子,面对竞争非赢即输,遭遇对手只有你死我活。在这种思维的驱使下,竞技场上看到的都是对手,看不到同盟。

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合作联盟,求得联盟利益的最大化。即在多方博弈的环境下,以“多赢”为制定策略的出发点。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不 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

比如投资股票和债券,投资者一方面可在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涨落中赚取差价或从每年的派息之中获得利益,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来经营,创造利润,上缴税金,增加就业等等,双方或多方面都可从中获益

双赢和多赢还衍生出一个概念叫共赢,共赢最显著特点是,不仅要相互交往的双方互利(双赢),更重要的是不以牺牲第三者(个体,整体,环境)利益为代价。因此,下述行为不是共赢:两个或几个市场竞争主体相互勾结哄抬或压低物价,因为它损害其他竞争者或消费者的利益;权钱交易,虽然行贿受贿的双方是各取所需、互有所得,但不是共赢,因为行贿者将取得不公平竞争的地位而损害其他竞争者的权益;共同犯罪作案、集体腐败,虽然合作者都得到了好处,但由于损害他人或整体(公共)利益,因而也不是共 赢。由于赢不以损害第三方利益为代价,甚至第三方也可能从中获益,故不称为双赢而称之为共蠃。

共赢之所以能够实现的依据是系统整体性原理:通过改进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得现有资源更为有效利用或开发利用新资源,从而实现“< spa 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1+1>2”或l+1>>2,即共同“把蛋糕做大”,因而各方均可得到更多的利益,或是都改善了发展条件,有利于持续发展。

共赢思维将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思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其中,既有主观和客观的需要,也有客观提供的可能;即有对过去教训的汲取,也有出于现实的无奈:

1     知识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作为知识经济中战略资源的知识和信息,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的战略资源(土地,资本)截然不同,具有可共享性与利用的无限性,这无疑为共赢思维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客观的可行性基础。

1     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这样的高度:世界军事上相互对立双方的力量,都足以毁灭对方,甚至毁灭整个人类。再坚持并实践“你死我活”的政治与军事思维模式,只能同归于尽。为避免同归于尽,客观形势迫使敌对的双方放弃冷战思维,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既竞争又合作,代替原来的“赢/输”的思维。 < /span>

1     在“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信念指导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许多征服活动,由于破坏了环境或生态失衡,招来越来越严重地报复。实践使人们认识到,人类只能与环境、包括地球上的其他许多生物物种协调相处,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环境决定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特性。对待环境的态度及环境状况本身,也已成为表征个人、特别是一个地区、国家的生活品质、文明程度和发展特性的重要指标。这种认识称为生态系统观,其指导实践就是人与自然的共赢。

1     人类发展到今天,面临着许多共同性问题,如环境保护问题,生态失衡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乃至跨国走私、贩毒等犯罪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一国的失误,将殃及邻国、乃至全球。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合作,合作则共赢。

1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既给参与者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也使得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衰俱衰。这种情况,决定了不同国家既要竞争,也必须合作,而且不能损害第三方的利益,只能求取共赢。

1     人类解决“你死我活”的冲突的经验教训,使人们认识共赢的优越性。如南非种族歧视制度的和平结束与民族团结政府的成立,为南非种族问题的彻底解决开 拓了一条坦途,显然优于“赢/输”思维(黑人和白人,不是你统治我就是我统治你),因为后者是社会的不稳定状态,决非终久之计。再如,一些国家以暴力手段(“赢/输”思维)推?了 原来的专制统治,换来的却是新的专制,甚至是更为严酷的制裁。正反两方面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某些社会问题、社会冲突乃至社会体制问题的解决,共赢优于“赢/输”思维。 < /span>

1     管理科学和管理体制的发展为实现共赢开辟了可操作的途径和方法。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由于工人操作活动的科学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劳资双方均在此中获益;行为科学,使得管理者从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出发,更好地调动了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劳资双方也均由此而获益;无论是一个国家内部还是国家之间,原来出于良好愿望的救济性扶贫(输/赢),未必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有偿的开发性援助(扶贫)则不仅有助于受援者长期发展,而且互利;缺乏民主的体制下,被管理者面对管理者,弱 者面对强者,常常被迫采取“输/赢”对策,而民主体制为共赢提供了制度保障。

共赢思维的普遍实现,将促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速发展,改变人类社会的整个面貌。当然,实现共赢,既需要人们主观认识和行为的改变,也 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条件的培育和保障,当然,也还需要一些技术方法的支持:  

1     共赢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只能是人们刻意追求的结果。追求共赢的前提,是清楚地认识共赢的好处,并坚信,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通过主观努力并采取恰当的途径,就一定能够实现共赢。追求共赢,必须树立共赢的意愿,在寻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主动考虑别人的利益,以互利、互信、互赖、合作代替独立竞争。为此,个人的品德修养十分重要 。传统的特点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台上握手,台下踢脚”,“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窝里斗”,“你死我活”,使人格受到极大的扭曲,难以实现共赢。要做事 ,先做人。为实现共赢,需要自我修练,改变旧思维,养成正直、诚信、成熟和自信的优秀个人品格。

1     充分地沟通(各方均公开地自由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并认真听取他方的利益要求),平等地协商,明智地妥协,心悦诚服地接受通过规范程序达成的协议。只有长期的民主与法治运作,才能培育出社会上相互信赖的关系。也只有民主与法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在交往的双方互利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不损害第三者的利益,实现真正的共赢。当尚未建立民主与法治的社会大环境时,促进大环境变革、在小环境中营造共赢的氛围,也常常可以富有成效。

1     寻求第三方案。这种方案不是相互竞争者任何一方的"最佳"方案,而是通过协商、妥协、共同创造的第三方案,这是较原来的各个方案都好的方案。

1     充分认识、获取和利用无形资产。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认识了信誉、品牌、生态环境、社会关系等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了对各种资本(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不求所有(占有)、只求所用"的组织形式(如虚拟组织)

1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又包括组织、体制、机制、方法等等方面的创新,是实现共赢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1     加强理论学习和修养。"熟知不等于真知"(培根),而真知又有许多层次。作为管理者,特别是高层次管理者,为达真知,且是深层次的真知,必须具有宽广而深入的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