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寒潮来袭2017: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0:18:58
索引号:BA04-C0100-2010-002      发布日期:2010年9月7日  已经有4247位读者读过此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以及《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年)》、《无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年)》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全力打造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亮点,实现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提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意识和行为规范教育,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合力,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强大后备军。
(二)工作目标
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成果,经过三年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更加健全完善,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生动,德育队伍更加有力,德育特色更加彰显,中小学普遍重视德育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努力推动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继续走在全省的前列。
(三)基本原则
1. 坚持德育为首。牢固确立德育在教书育人中的首要地位,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坚持贴近实际。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广泛开展各类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活动,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 坚持知行合一。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思想品德修养与文明行为规范的统一,突出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4. 坚持改革创新。充分体现时代发展对德育工作和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创新德育内容形式,优化德育活动载体,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努力构建与时俱进、开放有效的德育工作新机制,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动力与活力。
二、主要内容
(一)德育课程提升行动
1. 改进中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和形式。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开齐开足上好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等德育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积极实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落实各学科德育目标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
2. 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市级德育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
(二)德育队伍提升行动
3. 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建立班主任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有机衔接的培训体系,开展多层次班主任工作协作交流活动,每年举办全市班主任工作技能竞赛,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实施青年班主任和德育骨干导师制,促进青年班主任加快成长。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能手”和“无锡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新秀”。在教育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进一步加强优秀班主任典型事迹的宣传。
4. 加强中小学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中小学团队建设“三纳入”工作体系,规范团队干部上岗制度,配齐配优中小学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定期开展团队干部业务培训,每两年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团队干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实行学生干部竞选制和轮换制,推动中学生业余党团校和学生会组织全覆盖,定期评选表彰中学生业余党团校示范校,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5. 加强德育工作专家库建设。加快培育德育专家骨干,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带头人”。充分发挥德育专家示范引领作用,成立由德育工作带头人、德育教研员、优秀班主任、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视导团”,以视导、培训、交流、考核和课题研究等形式,对全市中小学德育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成立由班主任工作能手、新秀和优秀班主任等组成的“无锡市班主任工作讲师团”,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交流推广班主任工作成功经验。
6. 加强德育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关工委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小学关工委组织全覆盖,积极扩展以“五老”为主体的关爱工作团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中小学理事会成员多方组成的资源优势,开发利用理事会德育功能,依托理事会有效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三)阵地建设提升行动
7. 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贯彻落实《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课程纲要》,进一步规范江苏省无锡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各类挂牌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和各市(县)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市(县)区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管理,完善设施条件,丰富课程体系,提升活动效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实践基地的作用,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要组织学生开展为期1—2天的实践活动,高中要组织学生集中开展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参加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
8.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色基地建设。充分发掘利用学校、社区、工厂企业、科研院所、体育场馆、文艺团体、驻锡部队、公园景点、公益服务场所、农业生态园区等德育资源,建立校级、市(县)区级、市级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特色基地体系,广泛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素质拓展等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贯彻落实全省《关于加强“馆校衔接”,共建“第二课堂”的实施意见》,促进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名人故居等公共场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开辟德育“第二课堂”。
9.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积极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中小学每年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依托无锡教育网资源优势,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网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加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建设,依托学校办学资源优势,普遍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无锡市优秀学生社团”和“无锡市十佳学生社团”,并开展学生社团建设成果网上展评活动。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加强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校园电影院等德育阵地建设,开展优秀影视剧作品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10. 促进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积极普及和倡导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办好各级网上家长学校,开办“家庭教育大讲堂”,每年举办全市现代家庭教育论坛活动。进一步巩固发展中小学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科学化引领和管理德育骨干队伍建设,抓好课程管理、师资培训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家长、优秀家长学校和示范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校本研究,评选推荐一批现代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和优秀校本课程。
(四)专项教育提升行动
11. 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广泛开展主题报告会、主题班队会、征文演讲比赛、道德实践、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12. 深入推进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深入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学习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为重点,广泛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文明礼仪我先行”、“市民文明公约和行为准则进校园”、“文明交通进校园”、“校园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礼仪、礼节、礼貌专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形成崇尚文明礼仪、争做文明学生的良好校园风尚。充分发挥仪式教育作用,规范入学、开学、入队、入团、毕业、成人仪式等各类仪式教育程序,实施让学生难忘的“成长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组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13. 强化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2012年实现学校心理咨询室全覆盖。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开展星级心理咨询室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竞赛和心理健康辅导优秀案例评比,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高培训,鼓励学校引进、培养心理学专业教师,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开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职称系列和骨干教师系列。每年5月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月”活动,组织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进学校,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14. 建立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全面、规范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明确不同学段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开齐开足上好法制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掌握。依托班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国旗下讲话、职前教育、警示教育、警校共建、庭校共建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每年暑假前开展全市中小学“暑假法制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努力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配齐配优中小学法制教育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四帮一”教育和教师“爱生三走进”等帮扶助学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学生常规管理,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职校学生综合素质。
(五)品牌活动提升行动
15. 深入推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关于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在家庭开展“孝敬父母,体验亲情”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感恩意识;在学校开展“和谐校园,健康成长”活动,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在社会开展“传扬美德,奉献爱心”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观念。扩大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点覆盖面,开展校级经验交流活动,推动每个联系点形成活动特色。每年组织开展“无锡市十佳小公民”事迹展评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双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
16. 深入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部署要求,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尊老爱幼”主题;在清明节期间,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主题;在端午节期间,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在中秋节期间,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主题;在七夕节、重阳节期间,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幸福、敬老孝亲”主题,开展辞旧迎新、节日民俗、经典诵读、祭奠先烈、踏青远足、中秋赏月、对联诗会、尊老敬老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活动,在学生中深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五四”、“六一”、“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以及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成效。
17. 广泛开展“七彩的假日”学生假期系列活动。稳步推进学校文体设施节假日向本校学生和所在社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骨干作用,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精心设计“假日新视野”、主题游学、网上读书、红色旅游、“快乐大篷车”、“红领巾寻访活动”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学生节假日活动载体,不断扩大学生的参与面。积极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并逐步使其制度化。加快各级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建设,坚持公益性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拓展学生能力素质。
18.深入推进“共同的家园”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活动。总结班集体建设工作经验成果,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深化推进现代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组织师生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共同建设具有“积极的发展愿景、良好的舆论规范、和谐的人际关系、自主的管理机制、鲜明的个性特质”等特征的优良班集体。精心组织“以共同的家园”为主题的班级系列教育活动,把握班级集体及成员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创设主题教育情境,依托主题班队会、班级特色活动、社会实践、集体心理辅导以及课外集体体育游戏等活动,推动现代班集体建设创新实践,培育一批现代班集体建设特色学校,定期展示现代班集体建设优秀成果。
三、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把德育工作作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以推动。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完善各项德育工作制度,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机制。要保障德育工作经费,完善德育活动场所设施,为德育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 强化督导考评。要完善德育工作检查考评机制,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德育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绩效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完善先进表彰制度,定期表彰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加大德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总结推广先进工作经验,展示德育创新成果和特色品牌,努力营造人人重视和关心支持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3. 深化科研推动。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科研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支撑作用,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组织教师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开展德育校本课题研究,着力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各级教研部门要配备专职教研员负责德育科研工作,加强对学校德育科研工作的指导,努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校一项目,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
4. 积极探索创新。创新是体现德育工作时代性,增强德育活动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各地各校可依据本行动计划,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制订区域和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一段时期德育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更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方法,拓展活动载体,精心设计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不断巩固提升德育工作成果,打造区域、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为推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科学化发展,开辟德育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