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结冰 宋朝:高中高二信息技术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3:04:07

信息社会迎面而来,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我们学校正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特制定高一年级信息技术组本年度教学计划。
二、德育渗透
计算机学科 是一门全新学科,又是一门系统学科,学生层次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注重人文培养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很有帮助。如: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效果,保证微机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能有效保护机房中的设备使用寿命,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创作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使学生在创作中提高人文素养。
三、课程安排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信息技术课程安排高一、高二两个学年使用。高一为必修,高二为选修,我们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高一学习内容为: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Windows 98  操作系统;3、Word 2000  文字处理;4、PowerPoint 2000 .
高二学习内容为1、FronPage 2000 ;2、VB  6.0 ;3、Flash 5.0  ;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课  程                          课时
网页制作                         18课时
程序设计                          6
Flash 的使用                       6
制作演示文稿(复习高一)          5
其余时间                   复习、巩固、考试
12月中旬举办一次电脑作品竞赛及优秀作品展示活动。积极培养计算机尖子学生,为参加2008全省中小学计算机作品竞赛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四、研究性课题
1、加强信息课堂中的人文教育,培养同学们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学习与课程整合
五、加强教学经验交流,积极进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吸取他人之所长;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与操作水平,拓宽自身的认识领域;积极积累、丰富知识;认真、高效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工作。

学校        高级中学   年级  高  二    学科 信息技术     任课教师
(本计划一式二份,一份交教导处,一份自留。)                     2006年 08月 28日
一、






1、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分析。
2、学困生情况分析(含学困生名单、现状和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1、  任教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二年级共十二个班级,每班学生60人左右,班容量较大,本人本学期任教高二(1)~(6)班。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从高一授课情况来看,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信息技术学科成绩与文化课并不成正比关系,相对男生比女生普遍水平高些,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初步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同时许多学生表现出了对本课程的强烈兴趣,这有利于本学期学习工作的开展,本学期的执导重点主要放在培养学生中能力相对落后学生帮带上,强弱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争取使学生总体水平能有一个层次的飞跃。
2、  学困生情况分析
造成学生学习情况差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硬件设备不全,没有打印机、扫描仪、相机等硬件,更别说动手去实践。从而造成一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操作计算机时不得要领;另一部分学生自身能力不强,不善掌握技能,情况较难改变;还有极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于该门学科没引起足够重视,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实践时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如企图上网、打游戏等,各班均存在少数这类学生。
二、




使全体学生较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进一步熟练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等基本技能,努力完成新课程质量目标,即积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全心准备十月会考相关工作、争取90%以上的高二参考学生能一次性顺利达D级过关,做好未过关考生的辅导工作、争取在明年的四月份全部通过。
第1页
备注:表(二)由教师个人制订。
三、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3、教研专题和实施措施
1、  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高二信息技术备课组成员在教学中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开学初,便结合我校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
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加紧学习课程标准,贯彻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升华。
2、  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提优:组织对本学科感兴趣和有天赋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定期培训和辅导,培养其参加各类信息学竞赛。
补差:对于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不定期补课,可在课余时间让其多上机实习,巩固所学知识,以使之能缩小或消除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3、  教研专题和实施措施:
课题名称:《高效率信息技术课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实施措施: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贯彻实施,探索最合理、高效的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模式。
第2页

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我们高二化学组有八位任课老师,由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和初级教师组成,从年龄结构、任职年限、教学经验、教学热情等来看都比较合理。具备了迎接一切挑战的条件。
学生进入高二后重新分班,很多学生的基础很差,再加上课时少,部分学生对化学失去信心,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不高,给任课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然也是对老师们的极大考验。
2、教情分析:
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许多实验无法进行、多媒体有些教室根本不能用等因素,给教师实施新课改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相对来说是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这给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了信心。
去年暑假期间我们都参加了山东省新课程培训,对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有了更新的认识,各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课标的理解以及教学规律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
3、教材分析: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知识太系统,规律太多,且较难理解,因此教学任务较重。有机虽然是选修,但仍然要系统学习,要引导学生重视。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1)建立结构决定性质体系,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对待;(2)掌握基本规律,学以致用,会解决实际问题;(3)对学生进行有关定性和定量实验的训练,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
4、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一、二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需要进行交流,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理科班的女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学习化学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一定的难度,在课下交流以及课下辅导中,要多关注这类学生。在优秀生的培养上,也要动脑筋,及时地给他们指导以满足他们在知识上的需求。要关注学差生,使他们及时的跟上进度,为他们的将来负责。
三、工作目标
1、以分班选课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将来的高考目标,积极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
2、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3.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认真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习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对化学有特殊爱好的同学,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奥赛方面的指导。可以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具体的辅导,并布置较高要求的作业,以促进特长生的发展。
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开展了教育行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对此,我们以高二级部理科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制定出各种措施,并加以执行。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集体备课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进行备课组内老师之间的交流。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学案都在讨论中确定,先形成共案,然后再根据各班和各任课老师的情况形成个案;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4)积极参加省级教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下我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以杨老师为组长,我们申请了教育行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而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将在本学期逐步实施。
(5)组织老师相互听课,增加交流机会,在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尽快的成为教学的骨干力量。
4.继续开展和加强学案教学,学案的设计要体现“五化”:
学习过程要程序化。要用过程体现认知规律。让学生读而思,思而疑,疑而议,学而练,练而结。
学习内容要具体化。要落实学习内容,引导循序探究。
重点知识要问题化。要把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探究点,问题引领探究,构成知识链。
探究方法要科学化。学案要体现学法规律,学案要有导读、导思,导疑、导议,导练、导结的功能,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案运用要系列化。自学探究学案——技能训练学案——综合检测学案——复习巩固学案,构成学案系列。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学习,全面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进度
单 元
内       容
课 时
周次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学
3
1

4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3
第三节  烃
3
单元复习与测试
2
第二章
第一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4
5

8

第二节  醇和酚
3
第三节  醛和酮    糖类
3
第四节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
3
单元复习与测试
2
第三章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3
9

11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3
第三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2
单元复习与测试,学分认定考试及其讲评
3
复习及综合训练
全册内容复习
4
12

17

综合训练1
2
综合训练2
2
学业水平测试
2

一、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学生)
1、学情分析:四年级共四十个班,他们对计算机很感兴趣,通过上学年的学习,学生由原来的一无所知过渡到了初步领会和掌握,为今年学习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今学期本着教好、学好的原则,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摸清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并且将其划分层次,按照不同的程度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成绩的提高。学生现有信息技术知识不多和掌握的计算机技能很少,需提高学生理论知识领悟能力和操作技能能力。
2、教材分析:本套新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小学信息技术》(下册)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部分内容,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平台,内容涉及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等方面,成功之处又有所创新,每课内容除教学内容外,增设了“导学牌”、“知识屋”、“实践主要包括文字处理、网络基础、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综合主题任务的学习。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目标含优分率、及格率)
1、学会借助网络搜索信息,了解网络道德规范。
2、了解PowerPoint的功能及作用,熟练使用PowerPoint集成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突出主题思想,完成信息作品。
3、通过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利用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会管理和使用个人博客。
2、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
难点:1、合理利用论坛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网络文明规范。
2、围绕主题内容制作演示文稿。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2、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质疑,勤奋操练,积极探索。
3、注意对不同的学生加以辅导和培养。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勇于研究。
4、加强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学习习惯的培养。
5、加强自生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的教法和学法,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的轻松、愉快。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迄日期
授课内容
作业
完成
情况
1
3.1-3.5
第17课 建立个人博客
1
2
3.8-3.12
第18课 设置个人博客
1
3
3.15-3.19
第19课 充实个人博客
1
4
3.22-3.26
第20课 管理个人博客
5
3.29-4.2
第21课 走进PowerPoint
6
4.5-4.9
第22课 编辑演示文稿
7
4.12-4.16
第23课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8
4.19-4.23
第24课 设置幻灯片背景
9
4.26-4.30
第25课 调整幻灯片
10
5.10-5.15
第26课 插入影片和声音
11
5.17-5.21
第27课 幻灯片链接
12
5.24-5.28
第28课 设置动画效果
13
5.31-6.4
第29课 保护珍稀动物①
14
6.7-6.11
第29课 保护珍稀动物②
1
15
6.14-6.18
第30课 了解历史  展望未来
16
6.21-6.25
复习
1
17
6.28
考试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材为依据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必工具课程,教学应始终把如何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性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技术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教学应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下达的各项要求。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级学生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通过初一一年的学习,该问题有所缓解。但是随着插班生的增加,每个班近60人,每个计算机机房不足60台电脑,为避免有学生无计算机可用,每节课课前教师都要检查调试好每台计算机,增加了上课难度。
三、教学目标
1、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精神,加强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4、教学中培养学生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四、教学具体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教师要精讲到位,让学生适当训练,树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多练,多操作才能提高。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总结可以放在课前,总结上一次课的知识,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留出30分钟让学生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灵活运用教材,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知识反而不能更好地连贯,而且在课时不多的客观条件上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把各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让学生坐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而不至于闭门造车,总是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
6、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以及各种竞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五、教学计划进度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第1→2周
第八单元:动画制作  动画基础知识
2
第3→4周
第2节 认识Flash 动画软件
2
第5→8周
第3节 制作简单动画
4
第9周
期中考查
1
第10→11周
第九单元:第1节 多媒体作品及制作工具
2
第12→14周
第2节 多媒体作品制作流程
3
第15→17周
第3节 制作多媒体作品
3
第18→19周
综合练习
2
第20周
期终考查
1

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桦甸九中  菅永艳
新学期的工作已经开始,我从今年开始担任七、八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师,为了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制定如下计划: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1、本学期七年级学生主要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操作方法制作幻灯片。
2、八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任务是能够掌握Flash软件制作动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动画。
二、教学方法措施
本学期主要采取教师演示教学,学生互助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主要的,要想使学生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从分离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本教材中的PowerPoint和Flash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要做到让每名学生都懂、都会,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的技术能用语言进行简单描述。
3、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三、教学业务方面
在新学期里,本人将认真担负本职工作,认真书写教案、备课,并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层次的开展教学,课堂上耐心细致地讲解,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并能够在操作上学会正确操作,我将转眼教材,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易学易懂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以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到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分层次的进行教学,认真阅读最新的有关计算机教学的文章,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新学期里,我将每天利用一定时间练习基本功,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相应的技能,继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以适应最新的信息化教学观念,积极参加由桦甸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各类培训。
总之,在新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踏踏实实的工作,为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为学生的长大成才,在基础教育上努力的做到尽其所能。

2008-2009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信息技术基础部分)
2009-09-05 07:49
由于这个学期的时间比较短,只有18周的教学时间,因此对信息技术基础这部分的教材按照认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管理信息——交流信息的线索,重新对教材进行分类。把七章分成五章,去除教材中重复的知识点,压缩课时,以便能完成这学期的教学任务。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1.2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3.1 信息加工概述
6.3.1 信息交流的意义
内容标准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学习要求
1、信息及信息的特征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2)能结合典型事例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技术及其历史和发展趋势
(1)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描述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建议
1、对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描述,建议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些实例,让学生从更多的层面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通过列举若干典型事例,让学生归纳出信息的某些特征,并思考各个特征背后所蕴涵的现实意义。信息的特征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所列的几种,可结合其他读物或资料,引导学生探讨和认识信息的其他特征。
3、注意选择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与喜闻乐见的事例,使用文字、图片、投影、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史实,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课时安排
课题一认识信息世界(2课时)
课题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主唱(2课时)
计算机拆装(如果条件许可)(1课时)
第二章 信息获取
2.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2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2.3 文件的下载
5.1.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5.2.1 数字化音频的采集
6.3.2 信息交流的意义
6.3.3 做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文明网民
内容标准
1、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2、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学习要求
1、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
(1)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3)知道常见的信息来源,学会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能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4)了解常用的信息获取方法,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工具,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1)了解搜索引擎的类型,知道常用的搜索引擎,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不作要求。
(2)了解不同搜索引擎的特点并灵活选用。在明确信息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关键词,灵活运用“与”、“或”、“非”逻辑运算符细化检索条件,提高信息检索效率。
(3)使用常见的网络下载工具下载信息。
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1)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教学建议
1、在学习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进行剖析,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并能对具体的信息获取活动进行设计和优化,避免仅要求学生从知识上进行简单的识记。信息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尝试多途径获取信息,避免单纯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2、网络信息检索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可以采用分组探索的方法。
(2)搜索引擎教学的重点是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而学生容易热衷于检索的内容,偏离学习的重心。建议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生活、有价值的搜索任务,引导学生从分析主题、明确信息需求开始,选择不同的搜索引擎,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灵活运用逻辑运算符实施检索。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不同下载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的共通之处,不能仅局限在具体工具的操作上。还可以提供一些新的下载工具,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通过合理探索掌握其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引导学生从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准确性、信息的客观性和信息的时效性等面进行评价,不能仅要求学生填写空白的工作表格。
课时安排
课题一   信息的数字化(2课时) 2.1 2.3.1   5.1.3   5.2.1   视频信息的数字化
课题二    因特网信息的获取(2课时)2.2   6.3.2    2.3
课题三    信息的甄别(2课时) 1.2.3    6.3.3    信息的安全
第三章    加工表达信息
3.2 信息的编程加工
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4.1 文本信息加工
4.2 表格信息加工
5.1 图像信息加工
5.2 音视频信息加工
内容标准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3、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习要求
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根据任务需求,围绕主题,使用合适的字处理工具加工、组织文本信息,表达设计意图。
(2)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技能,如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字的颜色、上下标、行距、对齐方式、首行缩进、项目符号、页面纸型、页边距、页码等。
(3)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实现图文混排,如插入表格、艺术字、图像,绘制图形,制作流程图、结构图等。
2、表格数据的处理与表达
(1)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建立表格、录入信息、设计表头。
(2)选择适当的公式或函数进行表格数据的计算,如求和、求平均值等。
(3)掌握对表格数据进行筛选、排序等操作。
(4)了解几种常用图表(柱形图、条形图、线形图和饼形图等)的用途及特点。根据实际要求建立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图表。
教学建议
1、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了解常见的多媒体文件格式。(与第二章协调)
(2)了解使用常用工具和方法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进行编辑加工。
2、信息的编程加工与表达
(1)通过对简单计算机程序的剖析,体验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和简要发展过程。
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与表达
(1)了解使用智能应用软件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了解专家系统。
(2)了解和体验模式识别。
(3)了解和体验机器翻译。
(4)了解其他应用。
课时安排
课题一 编程加工      3.2(重在体验)(1课时)
课题二 智能化加工   3.3 (重在体验) (1课时)
课题三 文本和表格加工 (3课时)      4.1 4.2
课题四 图像信息加工 5.1 2课时
课题五 简单动画加工 5.2 2课时
课题一 信息的编程加工
(1)知道人类是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了解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过程;知道人类解决问题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异同。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进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算法与程序设计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使学生认识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二 人工智能
(1)让学生体验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是人造的智能,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一种模拟;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客观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感受信息智能工具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体验高科技给人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方便性;客观认识智能技术的本质特征,可以避免陷入技术崇拜症。
(2)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一些实验演示,主要是让学生有所体验,进一步的学习将来在选修模块中进行。对于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但学生更感兴趣的是计算机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它与我们常用的其他工具软件有什么不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要注意引导。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操作实践环境,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独立体验机会。
课题三 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
(1)文本、表格表达信息的特点
(2)具体的表达方式
文本:以Word中文字格式、格式段落为主
表格:计算、图形化
重在应用,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的选择
课题四 图像信息加工
(1)针对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图像媒体的获取、管理、加工和表达,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较深层次的学习。
(2)通过完成创作一个拼贴画的过程,掌握图片素材获取和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加工图片素材的主要方法。
课题五 简单动画加工
(1)从表达的需求出发,介绍动画的素材获取、加工及制作合成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主题动画为例,引领学生经历创作电子作品的实践活动过程,逐步掌握利用Flash表达思想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信息资源管理
7.1 信息资源管理
7.2 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7.3 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
内容标准
1、通过实际操作或实地考察,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分析其合理性。
2、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
3、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学习要求
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过程,理解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分析其特点、目的及合理性。
2、信息资源的管理
(1)了解利用适当工具与软件进行个人日常事务管理的基本方法。
(2)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和查找文件。
(3)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功能对网站进行分类管理。
(4)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访问网络计算机上共享文件夹的内容,实现协作资源管理。
(5)使用电子表格实现信息管理。
3、数据库信息资源管理
(1)了解使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和高效检索信息的优势。
(2)了解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3)了解数据库的组成要素。
(4)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教学建议
1、虽然学生对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为什么要进行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怎样进行信息资源管理?”这些问题还不清晰。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信息资源管理实例并拓展开来,从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信息资源管理角度去思考问题。
2、在介绍浏览器的收藏夹功能时,通过“创建文件夹”、“重命名”、“删除”等操作,实现对网站进行分类管理的目的。
3、通过使用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利用数据库来存储、管理大量数据的特征,并与其他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教学建议
4、可以结合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教务管理,提供多种信息资源管理的活动项目,建立学生活动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学习能力选择参加相应的活动小组。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研究建立数据库的方法,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体验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学习活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方式汇报、交流小组活动开展的情况,实现小组间、学生间经验和知识的共享。
课时安排
课题一 探讨信息管理(1课时) 7.1 7.2 7.3.1
课题二 走进数据库(2课时)    7.3.2
课题一 探讨信息管理
1、信息资源的管理包括手工管理、文件管理、软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通过生活中的信息管理,展示不同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各有所长,必须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展示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的方法。由外及内地感受数据库,使学生逐步了解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的优势。
课题二 走进数据库
通过打开指定的数据库文件,进行实时的查询和更新操作,可以直接感受到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具有能实现高效检索等方面的优势。
第四章 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综合运用
6.1 信息集成
6.2 信息发布
6.3 信息交流
内容标准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2、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学习要求
1、了解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素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在一起,为表达某一主题服务。
2、了解信息集成的常用工具。
3、熟悉常用的制作网页的工具,制作简单的网页。了解简单的HTML标记。
4、了解信息发布的多种方式,并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发布信息。了解通过网站发布信息的主要方式和过程。
5、熟悉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交流方式。
教学建议
1、在信息的发布与交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的情景,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2、在教学中能注意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方式的多样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初步掌握几种在网上发布信息的方法;了解交流信息方法的多样性,了解并掌握几种利用网络交流信息的方法,能注意网络安全并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列举信息发布的多种方式,能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并能描述网络信息发布的方法和过程。
课时安排
课题一 信息集成 6.1 (4课时)
课题二 网站发布与评价   6.3 6.2
第一阶段知识回顾
第二阶段信息集成
2008-2009年第一学期(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进度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周)
绪论 (1课时)
课题一 认识信息世界(2课时)
第二章 信息获取 (第三周)
课题一   信息的数字化(2课时) 2.1 2.3.1   5.1.3   5.2.1   视频信息的数字化
课题二    因特网信息的获取(3课时)2.2   6.3.2    2.3
课题三    信息的甄别(2课时) 1.2.3    6.3.3    信息的安全
第三章    加工表达信息(第七周)
课题一 编程加工      3.2(重在体验)(1课时)
课题二 智能化加工   3.3 (重在体验) (1课时)
期中考试 (第九周)
课题三 文本和表格加工 (3课时)      4.1 4.2
课题四 图像信息加工 5.1 2课时
课题五 简单动画加工 5.2 2课时
第四章 信息资源管理(第十二周)
课题一 探讨信息管理(1课时) 7.1 7.2 7.3.1
课题二 走进数据库(2课时)    7.3.2
第五章 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第十四周)
课题一 信息集成 6.1 (4课时)
课题二 网站发布与评价   6.3 6.2
模块复习及考试(第十七周)

信息社会迎面而来,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我们学校正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特制定高一年级信息技术组本年度教学计划。
二、德育渗透
计算机学科 是一门全新学科,又是一门系统学科,学生层次千差万别,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注重人文培养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很有帮助。如: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效果,保证微机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能有效保护机房中的设备使用寿命,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创作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使学生在创作中提高人文素养。
三、课程安排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信息技术课程安排高一、高二两个学年使用。高一为必修,高二为选修,我们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高一学习内容为:1、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Windows 98  操作系统;3、Word 2000  文字处理;4、PowerPoint 2000 .
高二学习内容为1、FronPage 2000 ;2、VB  6.0 ;3、Flash 5.0  ;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课  程                          课时
网页制作                         18课时
程序设计                          6
Flash 的使用                       6
制作演示文稿(复习高一)          5
其余时间                   复习、巩固、考试
12月中旬举办一次电脑作品竞赛及优秀作品展示活动。积极培养计算机尖子学生,为参加2008全省中小学计算机作品竞赛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四、研究性课题
1、加强信息课堂中的人文教育,培养同学们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学习与课程整合
五、加强教学经验交流,积极进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吸取他人之所长;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与操作水平,拓宽自身的认识领域;积极积累、丰富知识;认真、高效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有的放矢,特制定如下计划: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出现了另外一种网络,那就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和通信结合的产物。现在,它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生产、流通、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特网的普及和持续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如虎添翼。因特网已成为一个连接世界各地亿万人的通信系统。而宽带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网络真正无处不在。
一、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能和其它课程一样上课,而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重点,把计算机作为本门课的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来处理日问题,可让 结合其它学科来学习,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 教材分析:
由于上学期已经学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完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内容主要由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网络是如何工作的、新建主题网站、动态网页制作这五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而建立主题网站和动态网页制作是难点,在考试中也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花大时间,大精力来学习和练习。对于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只需要做几个专题练习就可以了。根据各班情况,适当给学生分类讲解一些难点。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采取知识题目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各知识点以练习题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2、并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关注后进生。
4、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时间安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即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故在保全基本模块的情况下,适当引导拓展模块,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 讲解学好信息技术的方法、本学期课程计划
第二课时 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三课时 了解校园网
第四课时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第五课时 局域网的构建
第六课时 通过校园网访问因特网
第七课时 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第八课时 网上交流及讨论
第九课时 因特网的应用领域
第十课时 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第十一课时 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
第十二课时 创建新的网站
第十三课时 制作动态网页
第十四课时 动态HTML效果的运用
第十五课时 网站的发布
第十六课时 复习

高二信息备课组  制定人:彭南京  2007.8.30
一、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共有20个班,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学校。由于以前各个学校开课设节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对计算机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很大差异,根据这一点,本组教师在全年级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以前开过电脑课并用过电脑的占98%,家里有电脑的占12%。
高一学习一年下来,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新课程要求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高中学生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同时也为高二第二学期的会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重点
数制及其转换、信息的数字化、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规范、多媒体基础、声音的采集与处理、图像、影像的采集与处理。
五、教学难点
数制及其转换、信息的数字化、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规范、声音的采集与处理、图像、影像的采集与处理。
六、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数制及其转换
1
第二周
数制及其转换
1
第三周
信息的数字化
1
第四周
信息的数字化
1
第五周
计算机硬件系统
1
第六周
计算机硬件系统
1
第七周
计算机软件系统
1
第八周
计算机软件系统
1
第九周
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规范
1
第十周
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规范
1
第十一周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
第十二周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
第十三周
多媒体基础
1
第十四周
多媒体基础
1
第十五周
声音的采集与处理
1
第十六周
声音的采集与处理
1
第十七周
图像、影像的采集与处理
1
第十八周
图像、影像的采集与处理
1
第十九周
综合复习
1
第二十周
考查

学生状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行为习惯较为松散。上学期系统学习了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选修课本《计算机网络基础》,掌
握程度较好。学生课堂纪律整体较好,个别学生有待加强,良好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仍然是本学期工作要点。
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选用《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百日冲刺》作为授课内容,上机练习使用“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库”。
本学期主要内容是复习课,把高一阶段学习的选修和必修内容就考试大纲内容进行精讲和精练。教学内容较繁杂,对实验要求较高,需要做一些调整并根据学生情况实施。
教学目标:
1、本学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完成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习的内容,为2009年3月的学业水平考试准备。
2、继续保持实验优势,为课改实验积累经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开展做好准备。
重点工作:
1、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训练
2、信息技术特长生培养
教学策略:
1、突出上机操作,精讲多练;
2、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3、充分灌输21世纪学习的核心理念:合作与交流,不但要给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还让他们把加工好信息以各种形式输出过来;
4、拟每课都设计好教案、课件,并做好屏录和各类资源链接。
5、作业布置适量,难易适中,有针对性。倡导通过邮箱、论坛和FTP的方式上交作业。
6、在上学期本课程实验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将继续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技术技能训练、规划设计能力培养、技术思想文化理解
等方面重点实施,整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课堂学习效率。
7、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特长学生,鼓励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通过课外培训等方式吸收特长学生参与活动。
8、精选历年考试内容,做成网页,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教学安排:
1、继续实行间周分组上机、上课的模式;
2、探索小组网上合作学习的新模式;
3、坚持考勤,做好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的记录。
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3、4周:
第5、6周:
工作总结
这学期主要进行会考的复习工作。我觉得复习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学生的实际答题效果也让我满意。而这学期5月下旬举行的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结果,也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了相城区第二名的好成绩。会考的最终成绩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我觉得评价教学的质量在于整个学习过程和最终学生的技术素养。因此,在摸索当中,得出以下一些问题要注意:
一、         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学习《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 “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二、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在这次各学科新课程改革中,积极认真地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2008-2009第一学期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辅助活动安排
1
第一,二章必修知识点分析
理论复习
2
必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3
第三,四章必修知识点分析
理论复习
4
必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5
第五,六章必修知识点分析
理论复习
6
第七章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分析
必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理论复习
上机
7
必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整体模拟题
上机
8
选修第一,二章知识点分析
理论复习
9
选修第三,四章知识点分析
理论复习
10
选修第五章知识点分析
选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理论复习
上机
11
期中考试
12
选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13
选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14
选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15
整套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15
整套知识点上机模拟题及省级会考
上机

本学期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参照广东省教研室编写的高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三册,内容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和多媒体作品设计等,重点突出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涉及的面较宽,教材要求每周2课时,但我校目前只能开设每周1课时,因此要对教材内容作调整和筛选。拟选学教材第一章,第二和第三章中的部分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以操作为主,教学过程多采用“任务驱动”(或问题驱动),尝试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 多动手,多实践,学练结合,以“学生会做”为主要目标。
本学期的可能用到的学习软件有:Photoahop、COOL 3D及视频播放等软件 。
教学要求:课堂完成练习,记录学生完成情况,期末安排学生创作作品,以平时成绩加作品成绩作为学期成绩。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序号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序号 内容 课时
1
开学准备及学习、安排、要求,
1
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4
3
创作电脑绘画作品 5
4
创作三维动画(COOL 3D) 3
5
视频播放与剪辑 2
6
创作作品 2
7
复习考试 1
9 合计 18

第一学期高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辅助活动安排
1
第一、二章必修知识点分析
理论复习
2
必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3
第三、四章必修知识点分析
理论复习
4
必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5
第五、六章必修知识点分析
理论复习
6
第七章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分析
必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理论复习
上机
7
必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整体模拟题
上机
8
选修第一、二章知识点分析
理论复习
9
选修第三、四章知识点分析
理论复习
10
选修第五章知识点分析
选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理论复习
上机
11
期中考试
12
选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13
选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14
选修部分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15
整套知识点上机模拟题
上机
15
整套知识点上机模拟题及省级会考
上机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