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兵打击直升机:陈徒手:北京高校五十年代对教授入党的态度(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43:00

陈徒手:北京高校五十年代对教授入党的态度(2)

发布时间:2011-12-09 09:42 作者:陈徒手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52次


  50年代对不适党员的组织处理


  自1952年5月到1955年2月,北京市高校共清洗隐瞒历史的不忠实分子、阶级异己分子、觉悟很低及消极蜕化分子等88人出党。


  中共在五十年代对不适党员的组织处理是极为严厉的。据1955年市高校党委《北京市高等学校两年多以来清洗党员的情况》介绍,自1952年5月到1955年2月,通过“三反”、整党、忠诚老实运动及办理候补党员转正等工作,北京市高校共清洗隐瞒历史的不忠实分子、阶级异己分子、觉悟很低及消极蜕化分子等88人出党。


  1956年中共虽然对高级知识分子采取的多是温和政策,但内中依然还是葆有刚性的本质。如北大党委报告称呼冯友兰、侯仁之为“投机取巧分子”,企图混入党内。侯仁之为北大副教务长,申请入党一直艰难,主要在于他与一多年好友(托派重要分子)的关系未能查清。1956年底北大物理系教授入党一直是空白,唯一的积极分子、老教授王竹溪迟迟不能获准,就是因为校党委认为王对解放前拥蒋反苏的政治态度缺乏认识批判。


  1957年“反右”运动及1958年“交心”、“拨白旗”运动对不少高级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个的难关。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涉险过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1957年张维教授刚刚四十出头,风华正茂,出任清华副校长、科学院学部委员,已于1956年4月入党。他在整风鸣放时的言行被党委视为有极为严重的错误,比如他参加1957年5月16日“右派”分子曾昭伦召集的民盟中央宣传委员会,在会上提出北京市八大高校还未鸣放,应当推动一下。事后张未向组织汇报此会议情况。再如5月24日参加章伯钧借民盟中央名义召开的座谈会,张维对钱伟长攻击党的言论未加任何反驳,事后也未向组织汇报。


  最让清华党委不满的是,1957年6月1日,在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办的自由论坛上,张维应邀到会并发表意见:第一认为过去学校在干部政策上过于强调政治,今后再留助教时应当留那些学术上最精锐的人;第二要求副校长和系主任由选举办法产生,由教授轮换。同时在会上还批评学校学术空气不浓。(见1959年11月7日市委大学部、市委组织部《关于张维同志的转正材料》)


  “反右”开始后,张维很快成为各方关注的“升降式”重点人物。校党委副书记陈舜瑶几次找他谈话,言辞相当严厉,要求他如实汇报、深刻检讨,有“悬崖勒马”之意。甚至提到他在解放前反苏反共,说苏联专制独裁,中共是尾巴等,解放后思想转变比较突然,不肯暴露思想,让人生疑。重压之下,张维为了自救先后多次在大小会上反复批判自己的糊涂言行,上纲上线极高。


  稍后,在校方的布置下,他作为当事者参加与钱伟长面对面的斗争会,调子定得颇高,阐述很多“事实”加以回击。钱伟长认为只是教育思想论争,造成使人误解的局面,张维等与会者一条条予以驳斥。事后清华党委在向市委大学部的汇报中说,张维“同钱伟长的斗争很坚决”。


  1957年12月11日,清华大学党委决定延长张维的入党预备期一年,但到了1958年仍未见动静,直到1959年4月16日,清华党委才决定同意转正,上报市委批准。张维至此才真正获得稍许平安的心境,其间已经过长达三年的时事磨难和内心煎熬。


  截至1961年7月12日,市委大学部统计全市高等学校中党员人数已达四万余名,约占高校总人数的20%,为解放初期全市高等学校党员总数(1314人)的30倍。其中相当多的老教授身处思想风暴的中心眼,不由自主地裹拥在汹涌潮流中时浮时沉,他们集体向左转向、信服和深深依赖,应该说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体五十年代最耐人寻味的标志动向之一,他们所有的付出和不对称的代价值得后人细细回味。


  ◎陈徒手,著有《人有病,天知否》等,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