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star怎么样?:中国要避免“日本式失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31:27

新华侨报 中国要避免“日本式失落”

 2011-12-08 

  日本新华侨报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中国要避免“日本式失落”》。作者冯全普。摘编如下:

  2011年,是中国入世10年的节点,亦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且自2011年开始,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虽然当前美欧债务危机依然肆虐,但全球经济复苏已成大势所趋。内外诸种情势夹逼之下,如何审慎、精确地谋划中国WTO时代的第2个10年,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同时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化解潜在的“日本式失落”,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考验着中国的执政者。

  198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欣欣向荣之下遮掩的却是“泡沫经济”的形成,及至1990年经济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状态,并自此进入延续至今“失落的20年”。反观今日中国诸多经济现象,均与1980年“热胀”期的日本极为相似,如:较高的储蓄率;股价与房地产价格的膨胀;依赖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消费增长乏力;巨大的贸易顺差累积起巨额外汇储备(多为美国国债),并遭遇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大举对外资本输出,企业积极“走出去”等。

  中国是否亦将重蹈日本经济“停滞”的覆辙?

  日本经济学家吉川元忠在总结20世纪最后20年日本经济发展的教训时说:“维护世界货币美元的特权,确保美元下浮的自由,这就是美国的意图。加之美国经济患有‘慢性经常收支赤字病’,总是经常感受着货币贬值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将日元的稳定寄托于日元与美元的关系的,这是日本经济近20年来的教训”。

       在1980年代,靠着长期的外贸顺差,日本累积起巨额的外汇储备,并得以大规模进入美国国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日经济间形成著名的“维多利亚循环”:即美国的持续市场繁荣与日本商品的输入,刺激日本贸易顺差的膨胀,由此累积的顺差盈余则反过来维持着美国市场的繁荣……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此类“建立在贸易失衡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宛如庞式骗局”,其平衡终究不能长期持续,而且“长期的贸易盈余会导致失败的投资,通过泡沫来创造需求”。实际上8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就是处于这种经济泡沫之中,及至1990年代初,随着此“循环”平衡性的丧失,日本经济泡沫亦轰然破碎,由是开启了日本经济延续至今“失落”态势。

  反观今日的中国,亦渐然禁锢于与美国间业已形成的“维多利亚循环”。一如昔日的日本,当前中国亦累积起巨额(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间潜在的风险(美元贬值、美债违约等)与初现的弊端(国内通货膨胀、货币超发等)已然凸显。同样是“贸易失衡基础上的经济模式”与“长期的贸易盈余”,同样是巨额的美债储备与美元资产,随着美国净外债持续增加以及财政状况的恶化,今日的中国极易重蹈昔日日本的覆辙。

  如何化解潜在的经济崩溃风险或曰“日本式失落”?笔者认为,当前的中国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规避日本的发展陷阱:

  一是进一步改革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所谓的“日本模式”,指的是政府主导、依赖出口和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在促进日本经济成长的同时,也导致该国与全球经济的脱节,加上高储蓄率导致内需不振,过度监管扼杀了企业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导致日本出现结构性危机,而非通常所讲的周期性危机。中国要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将经济发展的引擎转至扩大内需,才是避免危机的正途。

       二是着力变革现有货币与汇率体系。跳出“维多利亚循环”,需进一步放开外汇市场,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减少贸易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减持、置换美元资产,充分发挥“无形的手”在其中的基础性功用。同时,加强同世界新兴经济体的联系与合作。在诸如金砖四国等机制框架下,强化新兴经济体之间的金融经济合作,推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