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克莱斯勒的价格:谭恩美:用小说探究中美差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11:57
谭恩美:用小说探究中美差异 2011年 12月 05日  小说家谭恩美(Amy Tan)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通过小说探究中美差异,她的小说探讨了家庭中的情感雷区和文化误解导致的种种冲突。

Associated Press谭恩美她的小说《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灶神之妻》(The Kitchen God's Wife)和《接骨师之女》(The Bonesetter's Daughter)讲的都是华裔美国人在身份认同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在最近的中美艺术文化论坛(U.S.-China Forum on the Arts and Culture)上,这位作家与大家分享了她关于这种文化差异的观点。

11月16日开幕的中美艺术文化论坛为期四天,是由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和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主办的,汇聚了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Yo Yo Ma)、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名厨艾丽丝·沃特斯(Alice Waters)和电影导演乔尔·科恩(Joel Coen)等文化名人,以期通过节目表演、电影放映和专题讨论“增进中美之间的文化了解”。

论坛开幕前夕,谭恩美与“中国实时报”的记者畅谈了她对论坛寄予的希望,以及身为一名华裔美国人与中国的情感联系。(鉴于篇幅,访谈经过了编辑。)

《华尔街日报》:您如何看今天的中国?

谭恩美:让人不可思议。不过,最震撼我的一件趣事是,许多美国人仍认为中国处在高压统治中,以至于人们不能带着相机上街。我告诉他们最大的危险是有人向你推销廉价相机。他们认为在中国做什么事都很难。他们把中国想成香格里拉一样,到处都是错综复杂的道路。他们问我是怎么到这里来的?我说,坐飞机啊。这就是美国对中国的认识鸿沟。

《华尔街日报》:您第一次来中国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谭恩美:那是1987年。浦东和上海的许多摩天大楼还没建成。你再看看现在的摩天大楼,简直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标志着变化程度与速度的符号。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似乎每半年就会发生变化。但我来这里的次数不够多,赶不上(新变化)。当我1987年来中国时,这里还没有私家车,只有公车。每个人都骑自行车。街道上到处都是自行车、马车和苏式卡车。

当我见到几个姐姐时(谭恩美的母亲移民时,将子女留在了中国),她们都穿着很呆板的蓝色套装,像是旧式蓝制服的某种过渡。我舅舅穿着一件讲究的黄褐色毛呢中山装;他看上去非常威严。

《华尔街日报》:您母亲在您的每部作品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您认为您母亲会如何看待今天的中国呢?

谭恩美:她会说:“或许我可以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她曾经威胁我说,“我可能会回中国去──反正你不在意。”当我们一起回到这里时(1987年),她被这里整洁的环境所吸引。她回这里待了几个月。但现在她大概会抱怨物价太高了。

《华尔街日报》:您会说您将职业生涯奉献给了促进中美交流吗?

谭恩美:当我刚开始写作生涯时,我感到自己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我写的是我和母亲的不同信仰导致的情感困惑。她的情感是基于家庭历史,而我对此一点也不了解。让我谈论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时我总是会犹豫不决。

这么说吧,我是一个美国人,深受美国价值观影响。但我在情感上清楚中国文化对我的意义。

《华尔街日报》:您将与马友友同台对话。您希望这次对话有何收获?

谭恩美:我认为参加论坛的人都对一件事感兴趣:我们将关注我们如何看待艺术与文化。但对于参与讨论的中国人和观众来说,它的意义更大,因为他们将借此了解美国。

我想,许多美国人都认为中国人对任何事都没有发言空间,没有表达自我的方式。我认为论坛参与者都很见多识广,但我认为他们会对艺术的个性化程度感到惊讶。

《华尔街日报》:您认为会谈到审查制度问题吗?

谭恩美:几千年来,中国艺术家一直都很有颠覆性,他们将自己对政府的看法融会于他们的艺术之中。审查制度可能只是跟不上这种变化。

但人们批评政府时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其后果并不一定是好的。它不一定会导致这方面的积极变化。我曾听人说,“他们必须倾听我们的声音,因为他们刚刚加重了对一位艺术家的刑罚。”但这不是一种好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我很乐于加入这种讨论。[美国亚洲协会中美关系中心(Asia Society's 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主任]奥维尔·舍尔(Orville Schell,本次论坛的主要组织者之一)理解这点。他说,中美关系必须改变缺乏信任的现状,并建立在更有建设性的基础上。但这不会从最具争议或摩擦的领域开始。

让我说如何建设中美关系时,我会拿母亲来打比方。如果我不同意她的意见,冲她大喊大叫会导致事情有所改善吗?不。而与她修好呢?可以。

《华尔街日报》:说到您母亲,最近就快到她的忌日了。您会纪念这一天吗?

谭恩美:我们家里人会聚在一起,这一天离感恩节很近。我们会做煎饺并评判它们的味道。我们总是说,“没人能像她做得那么好吃。”

但对我而言,这种纪念并不是一年只有一次。她永远在我心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她的声音。

Debra Bru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