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改装300c:文革忠字舞(组图、视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1:46
【文革忠字舞】

1966年,中国进入“文革”。在舞蹈领域里首先就革了中国民间舞蹈之命。所有的民间舞蹈艺术都被打入冷宫,被扣上了“四旧”的大帽子。传统的艺术形式被禁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今天的人很难相信的东西——“造反舞”和“忠字舞”。  “造反舞”是随着当代政治生活中“红卫兵”现象一起出现的。由于那个混乱的年代没有人做过记录,究竟“造反舞”是何时由何人“发明”的,已经没人知道。有人说它发源于北京的一所中学的文艺爱好者之手。参加了“革命”的学生们为了向大众宣传自己的主张,就采用了“宣传队”的形式在街头巷尾唱歌跳舞。所唱“造反歌”配以“造反舞”,可谓功德圆满。

这支舞蹈在“文革”之初的确席卷全国,其中几个基本动作是:挺胸架拳提筋式、托塔顶天立地式、扬臂挥手前进式、握拳曲肘紧跟式、双手高举颂扬式、双手捧心陶醉式、弓步前跨冲锋式、跺脚踢腿登踹式。这八个基本动作,后来被戏称为“八大件”,影响了几乎整整10年的舞蹈表演方式,甚至达到没有“八大件”就不知道该怎么跳舞的程度了。

“忠字舞”,是在造反舞之后才流行起来的大众舞蹈,也几乎到了人人必跳的程度。它源自内蒙古的“安代舞”,或许也是内蒙古红卫兵的发明创造。跳的时候,舞者要手牵红色绸巾,唱着“敬爱的……”之类的颂歌,边唱边舞。那个愚昧和荒谬的时代,每天早晨,随处可见跳“忠字舞”的人群。学生们到校上课,也首先要跳上一段“忠字舞”,才能开始一天的课程。

忠字舞是“文革”时一种狂热地表示对毛泽东忠心、忠诚的一种集体舞蹈。较为典型的是以《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爱的毛主席》、《在北京的金山上》、《满怀豪情迎九大》、毛泽东语录歌等歌曲为伴唱、伴奏。流行于文革高潮期,时间约在1966—1968年间;九大以后渐趋衰微。

其舞蹈语汇是从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里衍生出来的,也有人认为舞蹈源自内蒙古一带的“安代舞”,为了通俗易用又给予简化。舞蹈动作粗放、简单、夸张,大多采取象形表意、图解化的表现手法。主要动作设计有: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主席; 手指怒指地面表示彻底砸烂资产阶级;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跳舞时手里通常以《毛主席语录》(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

它的动作近似于广播体操,但又非常单调、机械。舞蹈者全身心充溢着朝圣的庄严感,情绪激荡。但舞蹈动作粗糙、僵硬、稚拙,缺乏美感。跳舞者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在车间、操场、码头、街头、田间……每天早晨,随处可见跳“忠字舞”的人群。忠字舞因此也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1)">
',2)">

山楂树之恋_忠字舞片段
',3)">
',4)">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有多少知心的话儿要对您讲” 舞者双手按着自己胸部
“我们有多少热情的歌儿要对您唱” 舞者两手放到腮帮,仰头望,手指呈放射状地一闪一闪
“千万颗一颗红心”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并,画成一个心的形状比在胸前
“要献给您”舞者单腿的脚尖跳跃着,另一条腿不断后踢,双手把那一个心形向右上方一下、一下地送
忠字舞
上去。
跳舞时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它的动作有点像广播体操,多僵直的、生硬的、对机械的物理位移的模拟。舞蹈者全身心充溢着朝圣的庄严感,情绪激荡,但由于舞蹈粗糙、僵硬、稚拙,却又让人产生滑稽的感觉。专业人士和一般民众多批评说没有美感,但也有人说舞蹈姿势优美者可与后来劲舞媲美。无意间给革命时代的娱乐匮乏提供了某种补偿。
游行时的忠字舞方阵动辄成百上千人,前后相连可达上万人、队伍逶迤数里,同时载歌载舞前进,有时竟持续十多里路、好几个小时。跳一会儿,步行休息一会儿,交替行进。其场面、规模之庞大,气势之磅礴,为史无前例地恢宏无比、狂热亢奋。举行“早请示、晚汇报”仪式和庆祝性的游行时,都要表演这样的舞蹈,有点类似1980年代、1990年代的中老年健身舞。无需特别舞蹈基本功和专门训练,易学易会,男女老少都可以完成,而且必须参加(牛鬼蛇神、黑五类除外)。因为是政治任务。据说在沈阳火车站,曾发生过不会跳“忠字舞”者被阻拦上火车的事。


湖南诗人胡遐之曾以古风为之写照:“忠字舞,手应锣,脚应鼓;一声号令为军伍。忠字舞,心应鼓,口应锣;舞时更唱语录歌。忠字舞,狂且野,飙轮火被金光射;忠字舞,野且狂,舞兴浓处昼夜忘。左旋右转无已时,男女老少俱难辞。爹娘仆地儿孙赞,忠于领袖有何碍。曲终舞罢祝无疆,更有林总永健康!”(《文革杂咏》四十五首,载《荒唐居集》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1976年、1980年代后被批评为林彪搞偶像崇拜、造神运动的形式主义,荒诞愚昧。甚至与吃了摇头丸疯狂摇头联系在一起。现在有人竟然把它称作“当代民俗”。




这图演的是红灯记的李铁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见过的忠字舞                   作者:虞廷    来源:一宁网
文化大革命中,忠字系列产品极多,农民上粮叫忠字粮,积肥叫忠字肥,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叫忠字品(仅忠字品又分成若干系列),听说湖南某地农村还发明了忠字猪,在猪的额头上修剪出一个忠字来。中国人的智慧在献忠心这一领域里被发挥到了极至。
我住在长边上,那时年少,无所事事,每到了夏天便天天到长江去游泳。有一天,远远地看见一艘从重庆方向驶来的轮船船头高高地挂着一个很大的忠字,这在以前是没有的,我搞不懂是怎么回事,想了想,可能是轮船停靠忠县港才挂出忠字的吧。其实不然,原来那是船上是在向毛主席敬献忠心,轮船在忠县以外的其它港口也一样挂出忠字。
忠字风一会儿就吹遍全国各行各业,我正在上初小的弟弟一天放学回家来,嚷着要妈妈给他做忠字牌,也就是一块比乒乓球拍稍大一些的带柄的木牌,上面写一个忠字,每天举着去上学,否则老师不让进教室。我家去哪里找这种木牌呢?妈妈一时想不出法。过了一会儿,妈妈去厨房做饭,忽然看见了灶孔下撮煤灰的灰板,灵机一动,马上将灰板洗净,烤干后裱上红色蜡光纸,然后端端正正地贴上一个金色的忠字,忠字牌便做成了。从哪天起,我弟弟便昂首挺胸地举着那块灰板去上学。
忠字系列中最风光的是忠字舞。忠字舞动作很简单,稍稍培训一下男女老少都会跳。这可能是中国5000年历史上唯一全民皆舞的时刻,也是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放眼望去,如同长蛇阵一般的队列浩浩荡荡涌满了长街,人们一边五音不全地高唱颂歌,一边笨拙地手舞足蹈向前行进,街道常常被堵得水泄不通。在重庆这样的大城市,忠字舞更是场面恢宏无比,动辄上万人同时载歌载舞前进,可以从石桥铺一直跳到解放碑,足足一二十里路,整个过程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其规模之庞大,气势之磅礴,连当代美国好来坞那些巨片也不能望其项背。
老家小城里有个姓刘的剃头匠,从小就跛了脚,人称刘跛子。刘跛子腿残得厉害,上身前倾,屁股高高翘起,刻薄的人说他屁股上可以搁稳一杯水。他当然从小就压根儿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要上街跳舞。但忠字舞的浪潮居然把他也卷进去了。那时人们都知道,不去跳忠字舞就是不热爱毛主席,哪个敢说个不字! 刘跛子无可奈何,只好翘起高高的屁股,一跛一颠地举起小红书,随着大队人马去敬献忠心。街道两旁的观众很快就从队列中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他,一起把目光投过来,爆发出阵阵开心的大笑,但他仍然跳得很欢,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丝毫不敢怠慢。这一历史镜头堪称绝世经典,远远胜过如今的大牌明星周星驰的表演。
最狂欢的时候不幸发生了悲剧,城关医院一个姓陈的老医生在大街上高歌狂舞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时候忽然心跳过速血压飙升,大叫一声倒地而亡,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事并没有影响游行队伍的继续前进,忠字舞照样在歌声中进行,只是事后有一点小小的争论,就是——到底应不应该追认这位老医生为烈士?他的子女在随后贴出的大字报中说,父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在歌唱毛主席,热爱毛主席,追认为烈士是当之无愧的;一些群众也认为老医生的死重于泰山,他是为了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而死的。但是也有人认为这离烈士还有一定距离,烈士应该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最后有关人员说,这些事情要放到运动后期处理,那时谁知这场运动要一拖十年,后来就没有了说法,不了了之。
',5)">

前年,我的老友曾君与重庆39中的部分老知青在南山相聚,一阵痛饮之后,都飘然若仙,这时不知是哪位仁兄想起了当年的忠字舞,就乘着酒兴跳了起来。这一下点燃了所有老知青的回忆,年近半百的30多个男女同学,竟疯疯癫癫地高唱起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全部跳起了忠字舞,一直闹了一个多钟头,把酒店里的年轻人搞得莫名其妙,笑出了眼泪。
',6)">
',7)">
',8)">
',9)">
【老外的忠字舞】
',10)">
【文革经典歌曲《满怀激情迎九大》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