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杆运输车:[第04期·广州旧闻篇] 在大男人的时代,女子何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31:48

2006-04-21 10:18:48   来源:南方都市报  

1929年的广州电信人工长途台,图中白衣长辫者为女电话司机。



  历史精神

  从女司机艰难上岗到清一色女话务员,从令人艳羡的职业到下岗分流

  命运随时光流转,倏忽不定

  话务员由女子担任,世界各国久已行之,因为此种职业,女子的性情和声音都最为适合,早在1878年9月1日,埃玛·M·纳特就已经成为美国第一个女接线员。但是任何事情到了中国就会变个样:按照中国的传统,女子只能在家里相夫教子,而不能出去抛头露面地参加工作,电话男司机们还认为如果录用女话务员,他们的饭碗将受到威胁,于是罢工,并要求撤消女司机及改善生活待遇。好在当时的电话局局长黄桓比较强硬,经当局批准后,以破坏通信之罪名,由广州市公安局将男司机邓子昌等18人拘押审讯(判刑10人,罚款8人),凡参与罢工者均开除。广州终于有了第一代电信女工。

  从流传下来的旧照片里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话务员有男有女,但到了解放后,话务员已经成了清一色的“娘子军”,但在不同历史时期,话务员的社会地位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六十年代的话务员有着很强的优越感,经常向领导人献花,周末就跟高层单位去联谊、跳舞,电影制片厂也会请她们去客串一些角色,《羊城暗哨》里的女话务员就是由广州电信的职工扮演的,女话务员的眼光很高,找对象的时候也特别挑剔。

  七十年代的时候政治挂帅,要求把旧社会留下来的话务员全部清退,重新招聘一批“三代贫农、根正苗红”的女话务员,广州市电信局的皮瑞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话务员的,她还记得那时候刚上初一,有个老师简单地问了她几句家庭情况,然后家长就接到了广州市文教办的一个文件,通知皮瑞萍去通信学校培训,妈妈有点担心,但也不敢去打听,几天后,就有一辆大卡车把一群女孩子拉到了广州郊区的一个部队农场,劳动了两个月,收割、插秧,回到广州后就开始去电信局上班了,一个人跟一个师傅,当时的情况很壮观,几百平方米的大机房里坐满了人。那时候所有的电话都靠话务员人工转接,设备和工作人员都是超负荷运转,女工们四班倒,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话务员起到一个中间桥梁的作用:对广州的用户讲粤语,转接长途后又开始讲普通话。

  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由人工转接慢慢过渡到了半自动化,先是市话全部采用了自动化设备,只有长途业务还依靠人工转接,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对乌鲁木齐只有一条长途电话线,但那时候来广州做生意的新疆人很多,经常可以看到排队排到门口的壮观景象。一九八五年以后,市话和长途都可以在家里拨号了,热闹的营业大厅开始变得冷冷清清。曾经遭人羡慕、嫉妒的话务员也面临着下岗、分流的命运。

  在广州较场西路广州市电信局国际分局,还有三十一位话务员,最大的有五十二岁,最年轻的也有三十多岁,她们应该算是广州最后一批话务员了:因为有些用户不会讲英语,不会发传真,而大多数固定电话也没有开通国际直拨业务,所以还需要话务员提供一些人工转接服务,但现在打电话的方式越来越多,用户可以选择用200卡、IP卡、手机等,话务员的业务量越来越少。

中国打电话第一人郭嵩焘。

  人物轶事
  
  郭嵩焘

  第一个打电话的中国人

  1876年,清朝第一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在贝尔发明电话的当年到达伦敦。1877年10月16日,郭嵩焘受厂主毕谛邀请访问了他在伦敦附近的电气厂办公地。毕谛特意请郭嵩焘参观刚发明不久的电话,郭嵩焘当时的日记称之为“声报机器”。毕谛将电话安置在相距约十丈的楼上和楼下的两间屋内,毕谛请公使和他的随从张德彝亲自试打电话,张德彝去楼下,郭嵩焘在楼上与其通话。郭问张:“你听闻乎?”张答:“听闻。”郭再问张:“你知觉乎?”张答:“知觉。”

  郭又叫张:“请数数目字。”张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郭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其语言多者亦多不能明,惟此数者分明。”可知那台电话传声不很清晰。虽然初次打电话效果不尽如人意,但郭嵩焘和张德彝的那次通话,在中国人的历史上却是第一次。
  
  溥仪

  电话戏弄京剧名角杨小楼

  大清的直隶总督在光绪年间用上了电话,但电话安进紫禁城却是民国十年(1921年)的事了。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我15岁那年,有一次听庄士敦讲起电话的作用,动了我的好奇心,后来听溥杰说北府(当时称我父亲住的地方)里也有了这个玩艺儿,我就叫内务府给我在养心殿里也安上一个。”

  宫里的电话安上后,电话局又送来了电话簿。溥仪看到京剧名角杨小楼的电话号码后,就按号码要通了对方电话,溥仪听到杨小楼的应答后,就学着京剧里的道白腔调念道:“来者可是杨——小——楼啊?”对方哈哈大笑问:“您是谁呀?”这时,溥仪马上又把电话挂上了。同样的玩笑他还和杂技演员徐狗子开过。他还给东兴楼饭庄打电话,冒充一个什么宅子,叫他们送一桌上等酒席。溥仪还用电话约见了“白话文运动”干将胡适。
  
  蒋介石

  用不惯自动电话大发肝火

  1929年,国民党都城南京从美国购置了五千门自动电话,实现了更新换代。

  据王正元《为蒋介石接电话十二年》一书说:蒋介石直到1937年还不习惯自己拨号码打电话。1938年蒋介石住在武汉,那里的电话号码是五位数,但他老先生有时仅拨四位,或拨“8”、“9”时没有到位就松了手,这样打不是错就是不通。因为“打不通”电话,“委员长”经常大发脾气,有一次甚至要把武汉电话局局长叫来,吓得一班负责通信的官员不知出了什么事。

  蒋介石到重庆后,电话局索性在他的官邸都装上西门子手摇式电话,先由总机的接话员拨号接通,然后再摇蒋介石的电话。蒋介石无论打给谁的电话,都要别人拿着话筒等他,这样,他一接过话筒就可以马上讲话。

上世纪60年代广州电信人工话务员。

上世纪80年代广州电信人工话务员。

  重点旧闻

  1924年5月

  女子担任电话司机风波

  男司机强烈反对并罢工示威,当局折衷先招收其家眷

  电话刚引入中国的时候,电话司机全部由男人担任,广州名士倡议改用女子,但遭到了男司机们的反对,民国十二年十一月六日男司机曾经还为此举行罢工,为缓和矛盾,当局提出先招收男司机的家眷妇女学习以补充之。

  开办石围塘及东山分局时,曾考选女生十余名,罢工风潮发生之后,乃再选录入局,计在总局者七十四名,西分局五十七名,南分局一十七名,东山分局九名,统计一百五十七名。市民们也一致认为电话司机是适合女子从事的工作。

  电话局还专门开办补助学校,招收女子工余入校补习。据记者了解,电话女司机中有不少是原男司机之亲属,重要职务如领班等仍由男司机担任。

  见1924年5月11日广州民国日报

  专家解读

  被当局“扶”上岗的女话务员要革当局的命

  受访者:于法森(广州市电信局高级工程师,电信历史研究者,著作《通信长河》即将出版)

  录用女子做话务员在电信局局长的极力倡导下,终于实施,但当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第一代电信女工不但声音甜美,性格温顺,而且还会闹革命:1924年7月,谭竹山、马少芳发起组织“广东电话局女司机联合会”,几天内签名参加的女司机达60余人。当局企图开除谭、马二人,但由于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谭、马两人为此发出“通启”,将这一事件发生的原由公诸社会,呼吁社会人士主持正义,要求革命政府严惩陆志云,并提出不复工,以示坚持斗争的决心。革命斗争愈演愈烈,电话局不得不同意了女工们提出的涨工资、成立工会等条件。1924年10月,广东电话局女司机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广州市教育路广州教育会礼堂举行。中央工人部、中央妇女会、广东新学生社、广州工代会和许多行业工会的代表到会祝贺。大会通过了组织章程,选举谭竹山为主任,马少芳、区夏民、骆正卿、冯焕欤、黄振华为委员。“女司联”的成立,标志着广东女工运动走上新的阶段。她是广东第一个红色女工工会,也是全国第一个女话务员工会。

  其他旧闻
  
  两男为争夺一女拔出左轮枪 此女乃一男之妾,日前“下堂”随另一男,双方不期邂逅

  某晚九时,惠爱东路旧荣王庙前,有年华双十,蒙披绸丝之少妇,乘坐第二八八十号手车,并偕一年逾五十口操外省音衣掌楚楚之远客,亦乘七六二号手车,自东往西,鱼贯而行,迨车经是处,即有一翩翩少年,与女相遇,频呼下车,女终弗恤,少年发足攀辕,女初以丝巾掩口,婉启莺喉,继竟大发雌威,柔夷密指,而远客则更左轮拔出,指向少年,并厉声而言,问少年有何凭据,但少年不畏强制,仍振振有词,斯时不闻轮奏声,惟闻女叹息而已,此际引动行人,围观如堵,后少年卒命妇下车,向东而去,远客无奈,亦即随行,旋闻妇发娇嗔。后拣路人谈及该妇,系居于附近雅荷塘某号,乃少年之妾,日前下堂潜去,人面桃花,是夜狭路相逢,故拟重收覆水。

  见1924年5月10日广州民国日报
  
  一女士控告中国女子体育学校校长

  声称该校长旅行南洋时将一女生逗留于彼

  朱志坚女士控告中国女子体育学校校长,于去年旅行南洋时,将学生王秀贞逗留南洋,踪迹杳然,致令骨肉分离云云,已载一月十八号各报。有闻该校校长出国时,原有女生七人偕行,而回沪时,只有六人,尚有女生王秀贞一人,逗留南洋,至今踪变杳然,该生家属,履向交涉,该校长竟悍然不理,令人骨肉分离,尤堪发指。

  见1924年5月14日广州民国日报
  
  女教员被三歹徒截抢

  公立职业校女教员杜某,昨午行经万安里,突遇歹徒三人,拦路截抢,将所有手表金饰,完全剥去。

  见1924年5月13日广州民国日报

  副刊谐谈
  
  两个笨贼

  张先生上算学课,问学生道:“一加一几何?”学生答道:“共有三。”张先生怒道:“笨贼,比如我一个,再加你一个,是几个。”学生答:“两个笨贼。”
  
  肥妇落车

  有一外籍肥胖官太式妇人,带侍卫二人,搭乘汽车至惠爱西路下车。

  该妇肥而足短,落车之铁板,离地又高,该妇足不能及地,踌躇至数分钟,仍未下车,司机以其有惯开行时刻,已不满意,但因为她是官太太,又有卫队随从,敢怒不敢言,被迫停车以待,侍卫打算扶她下车,该妇竟然拒绝,用全力一跃而下,肥妇转入其宅第门口时,两旁守卫,高唱立正一声,妇因忙于回礼,隆然一声跌倒在地,见者鼓掌,卫士亦笑,良久妇始起立,蹒跚而入。

  见1924年5月19日广州民国日报

  报刊剪影

  《遐迩贯珍》香港最早的中文报刊

  1853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香港创办《遐迩贯珍》中文月刊,由香港马礼逊教育会出资出版发行。该刊的前半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西洋文明的文章,后半部分是新闻。新闻栏目中有一些消息是来源于北京的《京报》。阅读该刊的主要是在华的欧美人士。《遐迩贯珍》曾经刊登过好几篇中国读者的来稿,比如《赌博危害本港自当严禁论》等。当然,该刊的主要立场是站在英国方面的。1856年停刊。

  (文字和图片来自卓南生著《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

  广告选登

  美女牌葡萄干

  四张美女图虽然卖的是美女牌葡萄干,用的也是同一个模特,但每一张广告画上美女的姿势都不一样,所用的广告语也完全不同,可见制作者是花了很大心思的,与现在每天数次相同内容的广告相比,这组广告用心良苦,也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

  见1924年5月18日、19日、20日、21日大公报

  大炮台香烟

  此广告巧妙运用了红楼梦里的经典人物,大胆设想林妹妹如果有了大炮台香烟,也就不会整日无聊,郁闷而终了。现在看来,这则广告大胆解构经典名著,很有几分周星星式的“无厘头”风格,不过,曹雪芹如果知道有人这样编排林黛玉,恐怕要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骂娘了。

  见1924年5月21日大公报

  记者感言

  女子遭遇男权时代

  从当时的报纸可以看到,女子担任话务员这件新闻就像一个导火索,引发了一连串的相关反应:社会新闻版上充斥着“女教员被截抢”、“女学生失踪”、“两男为争一女拔出左轮枪”等血淋淋的负面新闻,评论版上大肆讨论女子职业的危险,副刊也不甘示弱,用一些小笑话来讽刺女性。不过再一想,在那个“大男子主义”肆意横行的时代,出现这些内容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许琨

  实习生 徐宇航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本版部分资料由法森先生提供


  
  
  
  
责任编辑:杨拂玄 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