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实名认证港澳台:解放战争中粟裕的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8:26:23
中华自古多名将,其中能弱击强获得大胜的人并不多。在现代战争中由于对火力依靠,以少胜多就更不容易。
在解放战争我军之所以打败国军最主要靠的是三野和四野。这就是为什么朝鲜战争中以这两支部队参战的原因。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相对国军兵力少到其次,最主要的武器不如对手。
一野在解放战争中只是利用间隙打了几次小仗,大多数时间只是利西北复杂的地理绕圈子。
二野最初打了几仗之后就千里跃进让人家困在了大别山里,在淮海战役在三野支援了六个纵队情况下灭了黄维。渡江之后敌我形势逆转,就没什么可说的。
四野在与其它三个野战军是不同的,地理位置背靠苏联得到很大支援,武器不仅比其它三野战军好就比国军也要强不少,并且数量上装备了几个纵队,我军在东北可以说兵力火力均强于国军。这就是为什么国民政府采用南攻北守的方针。四野之所以能够改变敌我局势力量之一。最主要的功绩就是苏联的援助。
而三野在受到蒋介石重点照顾,把三分一之的机动兵力投入到山东战场。三野在人数火力均不占优情况下挺了下来,消灭了大量的国军机动兵力,并反攻最后将红旗插上了总统府。三野在没有得到援助,并且是国军重点进攻的情况下,成为改变敌我局势最重要的力量的原因,就是三野有一个粟裕。
粟裕是如何取得的这种胜利呢。国军开始进攻采用的是分路进攻的方案目的是多路合围,粟裕就采用了先弱后强,围点打援的办法吃掉其中的几路,并且在战争靠缴获补充火力,利用间隙补充兵力。苏中鲁南宿北就是这种打法。
之后国军改变部署采用南北对进的方法,对华野进行夹击,这时粟裕采用的是形示于南,寻歼于北的策略,让一个纵队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反孙膑减灶之计,用增灶之计佯装主力运动防御,之后向西作突围的假象。主力部队挥师北上漂亮的歼李仙洲兵团于莱芜,生俘李仙洲。此战之后三野用缴获的大炮成立了特纵即炮兵纵队。
国军看这样打不行就又改变策略。两个烂葡萄夹一个硬核桃,五大主力之三74师第五军第十一师,分别各配两个师跟随相距不到几公里。想让粟裕无从下手,可是粟裕却敢于向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74师下手,硬把从他挖了出来围点打援,采用兵家大忌的内外两线作战,吃掉了被称为国军御林军的74师。
此战另蒋介石痛心疾首,连74师也不能逃脱被歼灭的命运,那么谁也顶不住粟裕的围歼。不得不再次改变战术,把两到三个师合起来组成兵团。
而我方情况却发生变化刘邓为帮华野吸引兵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国军于是开始围缴刘邓。放弃了对华野的围缴。
这时该华野支援刘邓了,华野于是分兵内外线兵团,兵力少了却要进行不擅长的攻坚,雨季又增加了难度。城没攻下来,打援吧敌军改变了策略,大兵团行进,我军兵力火力又不强,根本吃不掉。虽然我军主力没什么损失,但对习惯于打大胜仗的人来说平局是难以接受的。就好像一支接连大胜几场球队,对突来的没有进球的平局就相当于失利。如果这种仗放在别的野战军算不了少什么放在三野就成了失利了。
这几仗的消极作用还有就消耗了珍贵的弹药。而三野当时主要是靠缴获的弹药打仗。所以在之后的半年,三野没打什么大仗。
中央为了缓解中原野战军的局面又想让粟裕代三个纵南下。粟裕以敏锐的头脑分清当时的形势,分兵南下还不如集中兵力与国军在江北决战。粟裕亲自去西柏坡向中央陈述利害让中央改变了决策。让中国早解放了一年。中央这时把陈毅调走让粟裕独自指挥三野大军。
粟裕于是开始着手中央下的歼灭国军第五军的计划,粟裕明白三野目前最少的是弹药完成任务很困难,这时他盯上了当时的河南省省会开封。粟裕以歼第五军为名兵进河南,突然奇袭空虚开封,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国军各路兵团纷纷驰援,粟裕先行隐匿主力于开封城外,一个纵队守城,之后弃城而逃把驰援的第五军引走,主力利用拉开空子围区寿年于龙王店,全力围歼。国军各路人马急速向龙王店靠拢。
国军之精锐第五军,从开封回师后更是奋力解救,邱清泉眼睁睁的用望远镜看见区寿年在前面被粟裕生擒,却不能前进一步。
歼灭区兵团后,黄伯韬却突然杀到眼前,此时形势急危我军七个纵队在敌多个兵团包围之下。部队又连续作战没有休息。粟裕这时命令部队全进攻黄兵团,但不许穿插分割。黄兵团被打得落花流水只要再几个小时就要被全歼,粟裕这时却突然撤走。黄兵团被打得不敢动。粟裕大军早已从国军几大兵团中抽身而出。
此战意义非凡,国民党当局极为震动,因为华野已经有能力对其大城市进攻,对其大兵团进行歼灭,国军已经束手无策,组成更大的兵团是不可能的。此战可以说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是我军与国军进行决战序幕,无怪毛泽东得知这个胜利消息后对人说:解放战争中最难的山头已经翻过去了。
粟裕将国军主力调入河南后,自已回兵山东和内线兵团合兵一路,打响济南战役,蒋介石急命各路大军救援,然而有了豫东之战教训,谁也不肯奋力前进,各路人马每天只前进几公里,到济南被占之时援军几乎原地未动。解放济南后山东省全境解放,缴获大量装备,并从大连到山东建立了海上运输线,三野再不用为弹药发愁了。
在济南战役即将结束时,粟裕就开始为下一步的目标淮海战役作准备,48年底淮海战役暴发,第三野战军歼敌44万,出兵帮二野打黄维不计在内,生俘国军副司令杜聿明,邱清泉黄伯韬兵败自杀。具体过程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次战役虽然名义上有个总前委,但粟裕却是我方的实际指挥者和策划者,粟裕原来只是想在打黄伯韬时让二野出兵帮助阻截一下黄维兵团,刘邓却自不量力生要吃下去,结果还是咬不动,最后还是三野派去了6个纵队才搞定。刘邓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可以说只是一个阻援兵团的作用。
淮海战役可以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60万打80万歼敌55万。有人说林彪指挥三大战役中的两个,粟裕只参与指挥了一个。粟裕参与指挥只是表面是实际从战役的最初策划到具体执行,粟裕都起的是决定性作用。辽沈平津两战,我军不仅人数达到二比一到三比一,装备火力也占绝对优势。辽沈战役中国军真正意义上兵团只有一个廖耀湘一个但却有60万人在等着,而淮海战役我军人数少于敌方,装备也差于敌方。参战的国军大兵团达到五六个之多。可以这么说十个辽沈也不一如一个淮海精彩。
此后粟裕又指挥了渡江战役中东两线以及上海战役。
粟裕在解放战争这短短的三年里指挥战役之多,规模之大,难度之高在古今中外都是十分罕见的。他在装备人员劣于敌军,没喘息时间情况下打赢这么战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不贪功两让司令一让元帅,对曾经排挤过他彭德怀以德报怨,不肯在彭德怀被整的时候落井下石。他的才华不凡他的人品更可以说是举世无双。
然而就这样一个人,今天有些人还在对他进行谩骂攻击,说他争元帅,说他当初让司令是以退为进为谋更大权力。
因为华东野战军装备人员相对于敌人要差,他面对的敌人更多,更顽强有的国将领宁可自杀也不肯投降。所抓的敌将也是生俘的多主动投降的少,虽然打胜很多的战役但伤亡在四大野战军是最多的,在战役进行中局部战斗有些会打得不好,如豫东之战后期阻截第五军就损失了不下1万人。可是这些就成了有些人攻击粟裕的口实,认为他无能。在七月分兵之后华野因多方面打得不是很理想,但主力未受损失。在有些人眼里这也是败仗。金门之战只是华野众多兵团,在渡江之后打的众多战斗的一个,当时粟裕只是分派各兵团任务,如果其中一个没完成好。粟裕就要为这负责?
原先我还会为了粟大将军鸣不平,和这些人争辩一翻,但有用吗,有些人只能看到美玉上的瑕疵。和他们较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