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 香港到北京 价格:诗词联基本知识18讲[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14:25
第二讲 近体诗及其格律(上)
  

  

  所谓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它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又称格律诗。

  格律诗是古代诗歌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完善,到唐代才确定下来的一种诗的体裁,是古代诗歌高度发展的产物。

  “格律”是指诗的格式和韵律。或者说是诗的外部形式。格律诗要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五字一句每首八句的称“五律”;七字一句每首八句的称“七律”。五字一句每首四句的称“五绝”;七字一句每首四句的称“七绝”。律诗分四联,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绝句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尾联。还有一种律诗,叫排律或长律。少则十句,多则几十句、上百句,除首尾二联外,其他各联都要对仗。

  格律诗的“格律”,除定句定字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格律的“三大要素”,即押韵、平仄、对仗,人称“诗中三昧”。意思是说,写诗没有掌握这“三大要素”,即使写出七言八句或五言八句的诗来,也算不得是格律诗。当然,掌握了“三大要素”写的诗立意庸俗,情感平淡,缺乏想象力或意境不高的也不能算是像样的格律诗。

  (一)押韵:

  什么是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同声相应谓之韵”。汉字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音拼读出来的。一个韵母与不同声母结合可以拼出许多字音,如韵母a可以拼为bā(巴)tā(他)hā(哈)huā(花)……这些都是同韵字。

  什么是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按格律的要求安排在特定的位置上,就叫押韵。押韵在格律诗里的位置,除首句(末字)有的押、有的不押外,其他偶数句的最末一字都要押同一个韵部的韵。即:律诗二、四、六、八句末字要押韵;绝句二、四句末字要押韵;排律也是偶数句末字押韵。因为是末字押韵,这个押韵的字就叫韵脚。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一:《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例二:《赠友人》 朱德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返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格律诗的押韵要求:要押平声韵,不押仄声韵;要一韵到底,不管几句,不许换韵,更不许出韵。同时还要避免韵脚重字。

  古代有一些七言四句或五言四句的诗押仄声韵,但那是“古绝”,不能算格律诗。

  押韵的作用是使韵脚在一首诗中,经过一定距离间隔之后不断反复出现,前后互相呼应,使全诗在音响上联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在诗人相互唱酬中还有所谓的“限韵”、“步韵”和“依韵”。这里也略作介绍:

  限韵:是古代科举考试时的一种方法。现代有时在给学员出题,或几个人在一起联句、题咏也有限韵的。限韵又分两种:一种是“限韵部”,所做的诗只要在限定的某一个韵部中就算合格;另一种是限韵字,就是限定几个同韵部的字,做诗时都得用这几个字,有的还限顺序。所谓“步韵”,一般都是和诗(但和诗不一定步韵),也叫“次韵”,就是和诗时用原韵,次序不能颠倒。“依韵”也往往是和诗,只要按原诗的韵脚,但韵脚的次序可以调整。“用韵”也用于和诗,只要用原诗同一韵部的韵即可。

  押韵的标准:由于语言随着朝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因此各个时期押韵的标准不尽相同,宋以前曾经使用过《切韵》、《广韵》,南宋以后大都用《平水韵》直到今天,《佩文诗韵》就是《平水韵》的简编。不过《平水韵》仍是古韵,与现代汉语声韵仍有差别。民国年间,出现过《中华新韵》,现在流行的《诗韵新编》就是根据《中华新韵》编写出来的,现代人写诗实行“双轨制”,用《平水韵》或《诗韵新编》均可,但不能混用。2004年,中华诗词编辑部在《中华诗词》五、六月刊上公布了《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正在试行,相信不久以后《中华新韵(十四韵)》将会成为通行的新诗韵。

  (二)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格律诗区别于其他诗体的主要特征。毛泽东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所谓平仄,就是将汉字发音的四声分为两类,阴平、阳平归一类,为平声;上声、去声归一类,为仄声。古代还有入声字(现代南方各省的方言中,也保留着入声字),散在于现代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写诗时仍算仄声,初学者比较难掌握。

  诗与歌是分不开的,唱歌有节拍,声调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缓有急,返复回环,形成节奏、旋律。诗也一样,也有节奏、旋律。节拍、旋律、节奏的形成,除了句子整齐、节拍一致及隔句押韵外,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字声来调整。

  (1)律句与格律诗的基本格式:

  格律诗的句子,一般二字为一拍。因为是奇字句,末尾一个字为一拍,所以五言分三拍,七言分四拍。

  要使诗句在声调上有升有降,节奏上有起有伏,吟诵起来抑扬和谐,就必须在节拍与节拍之间十分讲究平仄的“两两相间”,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种诗句叫律句,律句(七律)的形式也就这四种,不按“两两相间”原则组合的句子叫拗句。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即平起入韵式、仄起入韵式、平起不入韵式、仄起不入韵式。所谓平起入韵式,就是一首诗(或绝句)首句一、二两字用平声字,首句末字也用平声字并押韵的格式;仄起不入韵式正好相反。所谓平起不入韵式,就是律诗(或绝句)首句一、二两字用平声字,但首句末字用仄声字,同时不用押韵的格式,仄起入韵式正好相反。

  下面用“—”符号代表平声,“∣”符号代表仄声,—符号代表应平可仄;∣符号代表应仄可平,注释两首诗例,来看格律诗平仄的格式。

  例一,平起入韵式: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 闻 游 子 唱 离 歌,昨 夜 微 霜 初 渡 河。

  — — ∣ ∣ ∣ — — ∣ ∣ — — ∣∣ —

  鸿 雁 不 堪 愁 里 听,云 山 况 是 客 中 过。

  ∣ ∣ — — — ∣ ∣ — — ∣ ∣ ∣ — —

  关 城 曙 色 催 寒 近,御 苑 砧 声 向 晚 多。

  — — ∣ ∣ — — ∣ ∣ ∣ — — ∣ ∣ —

  莫 是 长 安 行 乐 处,空 令 岁 月 易 蹉 跎。

  ∣ ∣ — — — ∣ ∣ — — ∣ ∣ ∣ — —

  只要将例一第一句的五、六、七三字平仄符号换成— —∣,这首的平仄格式就成为“平起不入韵式”。

  例二:仄起入韵式:

  登 高 杜甫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渚 清 沙 白 鸟 飞 回。

  ∣ ∣— —∣∣— —— ∣∣∣— —

  无 边 落 木 萧 萧 下,不 尽 长 江 滚 滚 来。

  — —∣∣ — —∣ ∣∣ — —∣∣ —

  万 里 悲 秋 常 作 客,百 年 多 病 独 登 台。

  ∣∣— — — ∣∣ —— ∣∣∣ — —

  艰 难 苦 恨 繁 霜 鬓, 潦 倒 新 停 浊 洒 杯。

  — —∣∣ — —∣ ∣∣ — —∣ ∣ —

  同样,只要将例二第一句的五、六、七三字平仄符号换成 —∣∣,这首的平仄格式就成为“仄起不入韵式”。所以格律诗平仄格式只要记住两种就可以了。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只要把七言律诗格式每句的前二字删去变平起为仄起,变仄起为平起即可。

  绝句就是截句,它的平仄格式截取律诗格式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或截取中间二联或截取首尾二联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