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广州长隆飞机:胡问遂《临九成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06:54

胡问遂《临九成宫》--转载

(

学艺做人率真为本 ——胡问遂书法纪念展侧记(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2月09日07:51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张立行

     昨天开幕的已故大书家胡问遂书法纪念展,吸引了他的诸多同道朋友和学生。回忆起胡问遂先生的书法人品,大家莫不称誉有加,感念不已。

     胡问遂先生1918年出生于文人辈出的浙江绍兴,耳濡目染于大家墨韵,潜移默化在书道帖学,终成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大书家。

     方砖挥毫练字

     胡问遂先生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一生极为勤勉,在书坛留下许多佳话。他从小在方砖上挥毫练字,把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放成径尺大字日临百字。他用4年时间临摹颜真卿《自书告身》千余遍。为了谙熟书法技法,他天天挥毫达10个小时,一天需用毛边纸一刀。

     胡先生在谈学书经历时曾感叹年轻时“苦于不得名师指点,只是遵着民间的习俗方法”,“因而久久徘徊于书法门外”。“为了学书,到处寻师访友,其间虽然也接触到一些当时的名家,但遇到之后,总有非为良师之叹。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一直到34岁这年,终于遇到了名望卓著的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很快,胡先生在沈先生的“独特而又严格的教育方法中书艺日进”。在师道中求书道,是胡先生的成功之法。他悉心地从沈先生的书艺生涯中寻觅书道的艺术规律。

     理论实践并重

     胡问遂先生的书法是有理论作先导的,他十分善于从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他始终把对中国书法史的学习探究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他甚至说对书法历史的探究绝对不亚于书法实践本身。他对中国书法风格的演变转换了如指掌,烂熟于胸,并且先后撰了《魏碑讲稿》、《谈谈行书》、《试论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宋、元书势》、《〈米芾书翰墨迹〉简介》等论文和专著,在书法理论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因此,他的书法创作才能“根深叶茂”、厚积薄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艺术好人品更好

     胡问遂先生艺术好人品更好。他真诚待人,在书房中常年挂上“严以律己,诚以待人”的自勉联。因为他早年经历过无师探寻的苦闷,所以成名之后,凡有学生求教,他从无保留,恨不得将平生所学全部告诉学生。

     他为人特别率真。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做人方面,他都特别推崇“率真”两字。他曾经在《胡问遂书法集》的封面上,特别印“率真”两字,以示“率真”为其平生学艺做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