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区澳门怎么走:高中高一地理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期末试试题习题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39:57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
地形:平原——耕作业;山地——林业、畜牧业;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酸性红壤——种茶树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接近城市分布
政策: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2、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1)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A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如我国橡胶和双季稻生产北推;小麦种植高限扩展
B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
如玻璃温室(温室效应原理)—改善温度、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进行调节
梯田——改造地形;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灌溉——改造水分
(2)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A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如城市周围成为菜、肉、蛋、奶、园艺业等农副产品基地
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如美国东南部花、菜基地供应东北部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大量调进蔬菜;
荷兰鲜花装点世界许多大城市;
美、加、澳、法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
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
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 农业主要地域类型的特点(从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角度)
农业地域类型
代表性地区
主要分布地区
分类
特点
水稻种植业
中国秦淮以南
东亚的亚热带季风区;南亚的热带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劳动密集型
自给农业
人多地少,小农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水利工程量大
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密集农业
商品农业
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经营;
优良的天然牧场
交通便利,促进了商品化经营
广阔的市场需求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中央大平原
美、加、阿根廷、澳、俄、乌克兰
商品农业
种植业
密集农业
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
便利的交通运输;
地广人稀;
高度发达的工业:
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先进农业科技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背风坡;灌溉成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东水西调)
欧洲、北美、南非、澳、新西兰
商品农业
密集农业
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大规模机械化家庭农场
市场广大
交通便利
4、 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1)   经济方面: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自然条件
(2)   社会方面:政府、政策、个人偏好等
(3)   环境: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
主导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相关特点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水产品加工、水果加工、罐头厂
所需原料丰富地区;
原料不便运输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家具制造、印刷
接近产品消费地区;
产品不便运输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炼铝)、化工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5、 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如下:
(1)   原料来源多、交通改善
——原料地对工业区位影响渐弱;市场影响渐强
例:鞍钢(原料、动力指向型);宝钢(市场指向型)
(2)   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
(3)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例: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如我国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初沿海地区的发展
(6)   国防的需要:如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7)   个人偏好:如华侨回乡投资
(8)   工业惯性的影响
(9)   环境保护的影响:
原则:大气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上风向;与盛行风垂直的两郊外
水污染企业应在居民区下游 固体废弃物和噪音多的企业远离居民区
气污、水污:化工厂
气污: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
水污: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
噪污:交通线、车站、飞机场
6、 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
(1)   工业联系:
A生产上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如:炼铁厂和钢铁厂;皮革厂、钢铁厂和汽车厂B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共用廉价劳动力或基础设施如:天津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康师傅”和“三星”C信息联系:计算机联网
(2)   工业集聚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类型:
A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投入-产出联系如钢铁厂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B新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协作工厂集聚并接近市场,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
7、 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
形成类型:
(1)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
(2)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关系;或由于共同设施而集聚一起
发展特点:
(1)   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面积小;如糕点厂、糖果厂等
(2)   以钢铁等生产过程复杂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工业发展潜力大,面积大可扩展成为工业城市,其区位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汽车城十堰
传统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
代表工业区
德鲁尔区;英中部区;美东北部区
美硅谷;中关村
主要区位因素
原料、廉价劳力
人才、环境、交通
主要部门
钢铁、煤炭、纺织、化工、机械
电子航天生物工程
工业地域特点
以传统大型企业为核心发展集聚而成
分散为主
产品特点
重、厚、长、大
轻、薄、短、小
生产规模


科技人员比例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研发费用


发展类型
资金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廉价劳力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
原料、动力、廉价劳力指向型
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 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1乡村起源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1)   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农业技术创新,出现剩余产品——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促进了城市出现.2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共性:大河冲积平原;农业文明发达;但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罗河谷地
2、 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
自然地理因素:
(1)   地形: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我国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布
(2)   气候: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且该地带的沿海地区城市一般密于内陆地区荒漠、高寒、湿热地区少有城市的分布
(3)   河流:对城市的选址具有深远的影响;河流具有供水、运输、防卫功能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江西赣州——水运起点或终点;
宜宾——长江与岷江汇合处;重庆——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武汉——长江与汉江汇合处。上海、广州——河口
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河流的安全防卫功能
社会经济因素:
(1)   自然资源:煤矿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美匹兹堡、我国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庆和玉门
铁矿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2)   交通:
我国南方城市多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在大道汇合处
古邯郸在两驿道交点铁路枢纽城市:
京广线——石家庄、郑州、株洲;京沪线——蚌埠;陇海线——宝鸡
运河城市:扬州、济宁
(3)   政治
古希腊——雅典;古罗马——罗马;古都——西安、洛阳、杭州
我国100万人口大城市中76%为省级行政中心,如合肥的发展
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
(4)   军事   5宗教沙特阿拉伯——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我国拉萨
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军事、宗教等对于现代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弱;
交通、自然资源自古至今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新的因素出现: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国张家界旅游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因素等
3、 城市化标志
(1)   城市人口增加
(2)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标)
(3)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4、 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工业革命)
晚(二战后)
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市化速度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所处城市化阶段
后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初期、中期
5、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问题
解决途径
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污染严重):
1、  大气污染
2、  水污染
3、  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
1、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如上海浦东新区,北京周边14个卫星城
华盛顿等政治与经济职能分开的首都
2、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1)   治理污染
(2)   加强绿化建设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大纲要求:
1.   了解乡村、城市起源的历史条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2.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城市区位特点,理解这些城市的形成原因。
3. 理解城市化的标志。
4. 结合实例,了解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6.1   聚落的形成
聚落概念——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是人们居住、生活、生产、教育、休息、娱乐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1.   村落的形成,要了解
(1)聚落形成的演变:
乡村的形成:聚居→分散的乡村聚落→固定的乡村
最初的穴居或逐水草而居: 随着畜牧业与农业的起源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生产刚起步,耕作方式落后,属于迁移式农业,所以乡村形成时,只能是半固定的原始棚舍。随农业水平提高,出现稳定的乡村聚落的同时,农业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这就是说,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2)村落的分布与形态  (通过读图6-2,6-3 分析得出表)
分布在平原
地形特征
村落形态
河流较少,地形完整、开阔、平坦
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河网密度大,村落沿河道伸展
带状
2.   城市的起源  [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包含三个问题:(1)城市出现需要的两个条件;(2)首批城市出现在哪里;
(3)古代城市发展有何特点 。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劳动分工加深的产物。
第一个条件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产品——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了剩余产品,乡村可以提供非农业人口生活所需的粮食、副食品,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在经济上才有可能。所以,剩余农产品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
第二个条件是,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由于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二者劳动生产率都得到了提高,于是,剩余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就需要进行商品交换。在交易的场所,形成集市,集市进一步演变变为城市。必须指出非农业人口是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后出现的。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历史上早期城市多分布在灌溉农业发达、利于农业生产、便于向周围集散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地带,即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
早期城市因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不稳定、发展水平低。故城市多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也就是人类古文明起源的地区。
概念释义:
[城市的概念],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市是一个点,又是一个面。城市本身在地球表面占据着一部分土地,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周围广大地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逐渐成为组织地区生产、交换、服务的核心。
6.2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
城市区位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城市的位置,二是城市的分布。影响城市布局选址的因素很复杂,有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重点:分析总结河流、气候、地形等因素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1.   地形与城市区位
阅读图6-6和图6-7,分析地形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得出表:
城市选址
有利影响
举例
一般多在平原地区(100—200米沿河、湖、海平原地带)
一平(地形平坦),二土(土壤深厚、肥沃),三利于(利于农耕、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美国东部城市带,我国东部城市,印度平原上的城市如加尔各达等。
高原也有城市分布
热带低地闷热,高原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山区也有城市分布
沿河谷低地,地势开阔
太原、西安、拉萨
2.   气候与城市区位
阅读图6-6和图6-7分析气候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得出表:
城市选址
气候有利、不利影响
举例
中低纬度
(沿海比内陆城市多)
气温适中、降水适度
多数城市,如北京、上海、纽约、巴黎
荒漠地区
高纬、高山地区
热带雨林地区
干旱
严寒
闷热
城市很少
3.   河流与城市区位:我国和世界大部分城市是沿河道、沿江、沿湖建设起来的,沿河设城有两大优势——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河流为城市提供了①水源、②交通运输、③在古代还有军事防卫作用
(1)沿江湖河道设城
①      水运优势:河流水运起点、终点,货物在此集散。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人流物流集散。过河点位置,陆上交通线过河处。河口位置,在河口海岸建沿海城市。
②      水源优势:供应城市工业用水、生活用水。
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一是城市用水的来源之一是河水,二是某些没有大河的城市面临严重缺水,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生活用水——每人每天的较低用水量时0.05吨,较高用水量时0.5吨。水量可用来衡量人的生活水平,若按人均150升/天~300升/天计算,100万人口的城市,每年需水量则为0。5亿吨~1亿吨。
工业用水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工业用水至少需要1。5亿吨。
郊区农业(菜地)用水   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至少需要用水3亿吨。
(2)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建城;在河流小岛上建城。河流可作为防御的屏障,有利于安全保卫。例如: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
图6-6  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
1.读图目的:认识城市区位与地形、气候条件的关系,是阅读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分布图的目的。该图以案例式(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从宏观上表示了我国城市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回顾图中所涉及的地理分界线:地势三级阶梯界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区(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过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达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3.比较各区面积的大小统计其范围内的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数量。
地势三大阶梯城市的分布统计表
地势
地形特征
在总面积中
的比重
城市数量
及其比重
特大城
市数量
第一级阶梯
海拔4000-5000米
的青藏高原
25%以上
6个,1%
0个
第二级阶梯
海拔1000-2000米,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40%以上
125个,32%
9个
第三级阶梯
海拔500米以下,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5%以上
336个,67%
28个
三大气候区城市的分布统计表
气候区
年降水量
(毫米)
在总面积中的比重
城市数量及其比重
特大城市
数量
西部干旱、
半干旱区
<400
2/5
43个,
9.2%
3个
北方
半湿润区
400~1000
1/3
212个,
45.4%
34个
南方
湿润区
>1000
1/5
212个,
45.4%
4.分析归纳我国城市区位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图6.7  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示意
这是一幅表示世界城市分布的示意图,图中又将美国的三大城市带用特写的形式给以重点显示。该图是学习城市分布规律的核心图,安排在这一课主要是从自然因素考虑的,但实际上可不拘于自然因素的分析。图中标注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世界城市密集区。城市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生产力)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读图过程中,需首先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方面层层分析城市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从人口的分布、生产力的分布分析其与城市分布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从自然条件看,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和平原地带;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其次,在图中找出世界的三大城市密集地区,即大约北纬60度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即中央大平原地区。并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世界城市密集区的成因。
城市群和城市带,又称为城市密集区和大都市连绵区,是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即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体,成为国家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率最高的地区,甚至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美国三大城市带分布图的阅读,不仅要了解自然环境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还要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了解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出现,是当代世界城市分布的新特点之一。三大城市带的区位和气中心城市的分布,宜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指导学生掌握。如自东而西了解三大城市带的分布,自北向南明确波士顿—华盛顿城市带四大中心城市(波、纽、费、华)的分布。
图6-8   我国南方内河航运和主要的城市分布
图中显示的信息:一是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河段的通航能力;二是主要城市的分布。据以上信息,分析沿河城市的不同类型。图中反映出我国内河航运与南方主要河流分布的关系
(1)         水运的端点  水运的起点和终点往往是城市选址的条件,水运的起点和终点是货物的集散地和水、陆交通的要道。如江西省赣州市就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
(2)两条河的汇合处    通航支流与干流汇合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良好区位,因为有三个航运方向,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腹地广阔。长江沿岸有通航支流汇合处,历史上都是较大城市,且延续至今,如宜宾(岷江)、泸州(沱江)重庆(嘉陵江)、武汉(汉江)、九江(鄱阳湖水系)、芜湖(青弋江)、镇江和扬州(大运河)等。西江上有梧州(桂江)等。
(3)河口    内河航运和海洋航运在河口处转运、河口因而成为全流域物资的吐纳之口,拥有广大的腹地,许多的城市是在河口港的位置上发展起来的。如上海、广州、福州、天津等。
6.3   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
本节主要讲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教材用了五幅图来展示资源、交通、科学技术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重点:1.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教材第一段(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要受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工业革命后,随着对矿产的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内容是重点,它是下列众多工矿城市出现的依据。应从以下两方面来讲解:
(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城市布局:自然资源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必须通过一定的生产力来起作用,也就是说,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位于荒无人烟地区的资源也有能力开发利用,城市布局随之而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一批新城市。
(2)自然资源是一部分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着以工矿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矿城市的规模和发展前景,即工矿业的发展与工矿城市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求发展。
例如:门头沟煤矿资源的减少使得人口的减少。东北森林城市——伊春    内蒙古草原城市——锡林郭勒等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
矿产与城市区位
主导矿产
主要城市
煤矿
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匹兹堡、中国大同、阳泉、抚顺、开滦。
石油
英国阿伯丁,中国大庆、玉门、东胜
铁矿
中国鞍山、包头、攀枝花、马鞍山
金矿
南非约翰内斯堡
2.交通运输与城市区位
(1) 从城市分布趋势上分析——沿交通线设城(如株洲市),这主要是从交通运输的基本性质和作用上说的,它是联系工业与农业、乡村与城市、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促进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株洲市是京广线、湘黔线、浙赣线开通后形成的城市,故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2) 历史进程中考察——交通工具的革新、交通线路的改变,引起城市分布局的变化。例如:古代城市多建在河流、大道的交点上,演变到现代的铁路、公路沿线出现一批城市。
(3) 一个地区来考察,因交通线的变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的衰落或新城市的迅速发展。例如石家庄的发展
交通运输与城市区位
运输方式
选择
实例
南船北马
南方城市沿江河发展
北方大多在大道汇合处
宜宾、重庆、武汉、
邯郸
公路、铁路运输
公路、铁路枢纽
公路、铁路沿线
株洲、石家庄、郑州
海洋运输
沿海分布
秦皇岛、大连、青岛
关于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的区位,可作为城市职能去了解。如政治职能的首都,军事城市在古代较突出如嘉峪关、广东虎门、塘沽,宗教城市麦加、梵蒂冈、拉萨等。
难点: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的,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也不例外。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条件下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因为这些因素本身的变化,以及受社会进步、科技发达、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导致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可能产生三种变化:
(1)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了,如军事、宗教等。
(2)有些因素仍产生着巨大影响,如交通、自然资源(不过在地域上也有很大变化)。
(3)新的因素成为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而这些主要因素也在不断变化着。概念释义:
[科学城]  日本东京东北60千米处,新建了筑波科学城,它是以知识密集、科技密集、环境优美而著名的新兴城市。
美国在旧金山东南50千米处建立了以电子工业研究和制造的“硅谷”工业中心,日本把九州岛建为:“硅岛”,德国在位于巴伐利亚高原的慕尼黑建立“硅原”(为宇航、电子工业中心)。我国将在长江三角洲兴建科学城。科学技术愈进步,智力和知识在城市区位因素中所产生的作用就愈来愈大。
图6-14株洲城市的发展   此图是株州城区面积发展变化示意图,说明城区面积的变化及城市的兴起、发展和铁路交通的关系。株洲市古称建宁,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江中下游。解放初期市区面积只有1.5平方千米,现在市区面积发展到52平方千米。长达10千米的建设大道贯穿市区南北,横跨湘江的株洲大桥将河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与老城区连成一体。株洲市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江南最大的交通枢纽,株洲火车站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站之一,株洲北站是长江以南最大的货运编组站。从图中可以看出,株洲是位于我国南北干线京广铁路与东西干线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的交汇处,是一个典型的铁路枢纽城市。
阅读该图的目的是要明确近代以来铁路的修建促使了株洲市的诞生和发展,同时又要分析城市分布与湘江的关系。读图步骤有以下四条:(1)找出通过株洲的铁路干线。(2)分析1949年以前用地与铁路的关系。(3)分析现在城区分布与铁路线的关系。(4)分析城区区位与河流的关系。符合南方沿江建城的规律。
6.4   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节主要研究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差异,应重点了解人口城市化的内容和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正确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能够运用教材上的图表,分析城市化过程各阶段的趋势及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可列表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教材中涉及的数字较多,应结合课文中的图表加以理解,不应死记硬背,注意分析数字背后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①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表现特征
城市化含义
城市化标志
①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
①      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②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即城市面积由小到大,城市数目由少到多)
②      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城市(点)、区域(面)的各自独特作用及其相互联系。

城市
提供粮食、蔬菜、工业原料
提供农业机械、工业用品
提供第三产业多项服务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重点放在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中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因为城市化进程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增长过程。
(2)         当代城市化的动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多数农民是为了摆脱贫困,盲目流入城市的。
两种类型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有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进入后期,发展趋缓、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处于中期,仍在发展中。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大城市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难点:阅读图6-17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阅读图6-18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说明城市化的地域城市化过程。
图6-17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1)         明确读图目的。该图反映本世纪,尤其是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2)         熟悉坐标值和图例。读出某年份世界总人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人口数及其城乡人口的比重,大致了解图像所表示的内容。
(3)         读出各年份世界总人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
(4)         读出发达国家不同时期城乡人口数量及其比重,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5)         读出发展中国家不同时期城乡数量及其比重,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6)         用折线将不同年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柱连接起来,分别比较两种国家农村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分析城市化进程的异同点。
图6-18  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
此图由同一幅、同比例的1911年、1949年、和1990年三个年份的上海城市用地示意图组成,反映了上海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上海城区都集中分布于黄浦江的西岸,三个不同时期的城区面积用绿、粉、黄三种颜色表示,城区面积的动态变化一目了然。从上海城区面积的变化,了解上海的城市进程,同时加深对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的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浦东经济开放区的开发和建设,城区迅速向黄浦江东岸扩展,昔日人烟稀少的浦东逐渐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
6.5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大纲的要求:“结合实例,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由于城市规模、人口规模无限制地扩大,在城市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些消极作用,如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教材结合实例,分析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为主的环境问题。接着以上海市为案例,分析其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从城市规模、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城市环保三方面展开。
重点1、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是人工化环境,城市的主体是人类,人与环境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比较突出的表现有:
①环境质量下降  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垃圾污染。要清楚:几种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造成的危害。可列表加深认识
污染源
污染物
危害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浪费给上下班工作和生活带来便。住房困难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③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影响社会治安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A.  从原因(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生产、生活活动频繁)——认识出现的现象——产生的后果。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具体做法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上问题,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后提出解决的三项措施。这些措施多为政府行为,也有市民行为。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如:上海的浦东新区、北京的郊区县城市化,工厂和一些企业向郊区迁移。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结合北京市近年来的城市道路及居民小区的建设,谈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强调城市环境问题时认为造成的,重在“治理”二字。例如,扩大绿地面积——植树种草——修建林阴大道、草坪广场、街心花园等。此项措施与市民的行为关系密切。所谓绿化面积小、人均居住面积少、交通拥挤等,都与城市人口过多有关。
城市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城市,贯彻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针。
难点: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今后城市应如何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经济活力——创新能力    从经济效益着眼: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现代城市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因为①只有创新才能产生持续的竞争力,它是个各城市谋求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保证。②依据城市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新产业、调整企业产品结构,重点开发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多品种、多功能、高档次、智能化、节能化、无污染的产品,是城市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③城市的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增长质量,由粗放型向集约经济转化,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质量,才能使城市经济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是线性的、不可循环的。会产生许多废物,污染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提出理论和做法是:①工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学原理   ②废物零排放——工业共生 例如:美国田纳西州的小城——查塔努加是世界上首先实现废物零排放的工业园区。
3.城市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美国提出“城市美化运动”。英国出现“田园城市”,日本建设“信息化城市”和“技术集成城市”、“海上城市”等。
4.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住区 :有关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几个观点:①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前提——创造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②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关键——促进经济发展与消除贫困。③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基本原则——立足国情、民情,由各国、各地自主决策,创建各具特色的主区可持续发展模式。 ④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方针——城市和乡村并重,保证全球人居条件整体、平衡的改善。 ⑤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必由之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⑥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国际间的友好合作。
[数字城市]即是: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通俗的讲,是指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可以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城市环境中,进行规划、决策和管理。其感觉就向漫步在现实的街道上或是乘直升飞机俯瞰城市一样。
学习方法与思想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1.观察分析:乘车从车窗口眺望,沿线有些路段农村聚落密集,有些地段农村聚落稀少,想一想,这与哪些经济因素有关。
2.联系生活:我国南方乡村房屋多斜顶,北方乡村房屋多平顶,想一想,这与降水有何关系。
3.读图分析:读图6-9、图6-10(教材50页),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的汇合处,分析这两个城市都具有哪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
4.对比分析:比较图6-4与6-7(教材46页、48页),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与现代城市分布有何变化?
北京是我国首都,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对比分析说明这两个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5.想象能力:新建一个城市,受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其中哪个因素应当在城市的形成发展中优先考虑?并说明理由。
6.判断能力:分析图6-11(教材50页)中A、B、C三个聚落,哪个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7.比较研究: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列表比较:
国家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

高70%
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低40%
迅速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及其作用
(1)   交通运输
方式
优点
缺点
备注
铁路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
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公路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地位日趋重要
水路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和气象条件影响大
历史最悠久
航空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管道
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
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2)   邮电通信——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社会的“神经系统”
邮政通信—
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
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
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
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
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受到地形的影响
(3)   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
(4)             金融——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等活动
2、 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
(1)   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A铁路线:
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
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
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
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
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
C航道
(2)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
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
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
上海港:
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
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
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
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
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
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
(3)   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
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
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
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
3、 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
(1)   主要特点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
典型的混合型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
(2)   城市道路网格局规划原则:
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
(3)   问题及改善
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4、 国际互联网等电子传输手段对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计算机为核心 美国
5、 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1)   主要区位因素
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2)   商业网点布局: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山区
平原
形成
沿谷地或交通线
沿主要交通线
密度


效益
资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较低
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快;效益高
组织形式
贷郎担、大篷车等较灵活方式
商业街、商业小区等
6、 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1)   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最突出的表现是:
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原因:
国际经济联系的密切得益于现代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2)   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等少数农产品、资本技术
进口大量初级产品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它制成品
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主要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出口商品比较单一
工业化步伐加快,外贸出口商品构成中制成品比重有很大变化
仍处于不利的外贸地位
(3)   国际金融:
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 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
(1)   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
城市——交通、工业、人口过于密集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四大类)
乡村——资源利用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了生态破坏严重
例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要了解原因)
(3)   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国际性河流污染、热带雨林的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2、  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见以前各种环境问题的分析)
3、 环境问题的本质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   人口压力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
(3)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
环境问题的本质:
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4、 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5、 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
崇拜自然
环境问题没有威胁人类本身
农业文明时期
改造自然
生态破坏
工业文明时期
征服自然
环境污染
20世纪60年代以来
谋求人地协调
人口、资源、环境、生态问
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6、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有以下三方面:
A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B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C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2)原则:要理解其含义——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7、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见3、4、5的分析)
8、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可以中国为例说明)
9、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1)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用量增长过快
C深刻的环境危机
城市中的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总战略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以留民营村为例)
10、 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公众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管理者;应积极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参与,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如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等
地理计算公式方法
⒈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晨昏线为0   直射点为90   昼半球>0   夜半球<0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
13.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14.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15.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6.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17.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8.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9.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20.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21.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22.人口计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

五、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的生产对象是动植物。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在逐渐增加;加大科技投入是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区位:1、该事物的位置;2、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④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P6~9
区位因素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国家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商品粮基地
科学技术 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它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⑤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 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市场区位 新兴工矿区的出现,城市的发展,城区和工矿区周围将重点生产蔬菜、肉、蛋、奶等,并发展园艺业
市场需求量 供不应求时,刺激生产,供过于求时,压缩生产,如我国90年代初苹果种植
交通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 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例: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照优势发展蔬菜、花卉,供应东北地区。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的广东、四川等省大量调运蔬菜;使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食生产基地,荷兰、丹麦、新西兰等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P7理解人类对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的合理改造。
⑥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P10~17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其他概况 典型案例
水稻种植业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区位条件: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
②平坦的地形
③劳动力密集
④有悠久的历史,稻米是传统的食粮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潘帕斯草原区位条件:①优良天然草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海港近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牧牛业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经营的代表。
商品谷物农业
(面向市场)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作物:小麦、玉米
美国是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美国中部平原的商品农业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
高度发达的工业
p14 图5.15
混合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主要是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的混合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p17图5.19 墨累-达令盆地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2、工业P18~19
投入要素:自然条件(土地、水源、能源、原料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资金、设备、科学技术等)
产出要素:工业产品和工业“三废”
工业的分布就世界而言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少数国家,就国家而言主要集中分布在少数地区和少数城市
科技发展使工业采用的原料种类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工业部门越来越多;使工业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越来越少,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
新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使工业生产由大批量、标准化到中小批量定制式。
①按照工业的投入要素分类P21~23
工业类型 举例 分布地区
资源密集型工业 采掘工业,制糖工业 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制约
劳动密集型工业 纺织工业,服装工业 分布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资金密集型工业 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原料的依赖性仍然比较大
技术密集型工业 电子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激光工业 分布在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
②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③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指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指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动力指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廉价劳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技术指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④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P28~33
著名工业区 发展条件 发展特点
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由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衰落最明显)P29图5.34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P31图5.38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 P33图5.4,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是美国以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它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⑤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的影响
历次技术革命 年代 主要标志 新出现的工业部门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 蒸气机的发明 棉纺织、钢铁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 电气化 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
第三次 20世纪50年代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核工业,航天,激光
⑥污染工业分布P23图5.27
工业部门 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
水泥厂,酿造厂 污染空气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区的垂直郊外
印染长,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 污染水源 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化工厂,炼油厂 污染大气,污染水源 综合以上两条
发电厂,钢铁厂 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 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⑦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⑧工业联系的方式:工序联系、空间联系、信息联系。
工业集聚的表现: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集聚和新的小批量定制产品的生产集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⑨工业地域的两种形成类型: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与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按性质的两种分类及其特点: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六、人类的居住地---聚落P41
1、聚落的形成:①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小;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大。分散的乡村聚落形成于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P41图6.2~6.3②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多数诞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2、城市的区位P43~49
①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代表性的城市)
自然因素 影响的结果 影响原因
平原
P43图6.6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平原;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城市带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分布在中部平原;世界上三大城市密集地区:60°N以南的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地区,气候较凉爽,如巴西的城市多数分布在巴西高原
山区 城市多分布在沿河谷底和开阔地 例如:我国的西安就在渭河平原,太原在汾河谷地
我国特大城市最多的省区:辽宁、江苏
气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临海地带。我国特大城市位于年降水量大于400mm的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
河运起点 货物在此转运,如我国江西的赣州
河流汇合处 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中和转运,如我国宜宾(岷江和长江);重庆(嘉陵江和长江);武汉(汉水和长江)
河口 河海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转运和中转,如我国上海和广州
河流曲线处 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瑞士的伯尔尼(在阿勒河上)
河心岛 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法国的巴黎(在赛纳河上)
自然资源 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以石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国的阿伯丁与北海油田有关,我国的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等;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与金矿有关;我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
交通 南方城市多数在河流的汇合处(沿河设城),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如京广线的石家庄、郑州。P48图6.14(理解)
政治
军事
宗教 古代的首都,现代的政治中心和省级行政中心,例如我国的合肥就是被定为省级行政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有一些国家专门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例如巴西的巴西利亚、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等;宗教因素建立起来的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我国的拉萨、梵蒂冈
其他因素 因科技而兴起的日本筑波,因旅游兴起的张家界,黄山等
②军事、宗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交通、自然资源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3、城市化P51
含义: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①城市化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是最重要的指标。
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加速发展。P51 图6.17
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产业革命,也是城市化发展得最早的国家。
P51图6.17目前世界城市总人口60%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
特点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后期达到了70%);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70年代后期,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特点 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2000年44%);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是由于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表现:少数大城市迅速发展,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中于少数大城市)中国39.10%
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P54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产生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危害人们健康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危害人体健康
噪音污染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学习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交通堵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
增加就业难度,失业人数增多 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城市是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P63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
主要方式 作用
运输业 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亚欧大陆桥(P64 图7.2);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 (图7.3 )
邮电通信 包括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邮政通信即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邮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电信通信的概念。
商业
P66图7.7
2、交通运输和通信
①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②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P67~73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P67图7.8以京九铁路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建设京九线最大的意义在于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P69图7.11
c.汽车站:人们出行,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点是汽车站。P73图7.15要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顾客
d.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与城市的距离取决于城市用地、交通联系、环境等。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因此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件,以及腹地(即港口的服务区域)、城市等社会经济条件。P72图7.14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所需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水流分叉多,河道分散,来自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经济腹地是港口兴衰的重要基础。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③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线(如铁路、航线)、点(车站、码头)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高速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
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P75
特点:综合性: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变化性: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运输的重点是客运;行人与车辆交叉是典型的混合交通,交通安全问题格外重要;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形式:P76图7.19~7.20主要有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和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二种形式。放射有利于进入市区,环线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有利于对外联系,同时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
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2交通环境污染。解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而合理的城市交通道路来自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
P77图7.12理解解决交通线路拥堵的措施
⑤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P79
电子邮件的最大特点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的电子通信是电信通信领域的排头兵。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集电话、电视、电脑功能于一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化通信网。1993年美国首先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即信息高速公路)。
国际互联网: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具体体现。
作用:开展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方便生活;有利于学术交流。
3、商业贸易   P82
①商业中心(以商业街和商业小区为组织形式)的区位因素:P83图7.27~28
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商业小区:多建立在居民区内,为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劳务服务
②商业网点的布局: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布局。
a.自然条件是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P84图7.29~7.30平原沿公路线布局,山区沿谷地布局。
b.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人口稀少地区,交通闭塞,商业中心很难建立和发展,多采用流动服务形式,而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商业网点设置可以采用相应的固定形式如商业街或商业小区。
c.商业网点组织商品流通的效益与距离商品生产基地远近有密切联系。
③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当今的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突出表现是,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包括商品的交易和商业信息的交易);以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长短期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以及黄金、外汇买卖等活动)。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进口大量燃料和原材料。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出口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例如橡胶、棕油、咖啡等农产品、铁、铜、石油、铝土矿等矿产品。发达国家以低价从发展中国家买进所需的燃料、原料等农矿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居优势地位。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制成品,并成为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
P34图7.34
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除此之外,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八、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①环境问题及其发展:P94图8.1理解人类生产、生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P96图8.4知道项目
②环境问题的防治: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产生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总体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P100图8.8
2、可持续发展
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P102
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中国的环境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3.4%的GDP供养21%的人口);资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留民营村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一、单项选择题(共30×2=60分,以下各题各有一个正确选择,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涂在机读卡上)
1.我国糖料作物的“南蔗北菜”的分布,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季节性  C.周期性  D.连续性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
A.光热和降水  B.市场  C.交通运输  D.国家政策
3.将农业的投入要素按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  )
A.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力  B.种子、降水、劳动力、土地、资本
C.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力、土地  D.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
4.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最重要手段是(  )
A.加大农业机械投入  B.加大科技投入  C.加大资金投入  D.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
5.兼有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国家(  )
A.美国、俄罗斯    B.加拿大、乌克兰
C.阿根廷、澳大利亚  D.南非、新西兰
6.下列工业部门中最早出现的是(  )
A.化学工业  B.汽车制造工业  C.钢铁工业  D.电力工业
7.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主    B.资本的集中程度高
C.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D.形成“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8.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到埃及、最短的海上运输线经过( )
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      B.开普敦附近、印度洋、红海
C.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D.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
9.饮料厂属于哪种工业(  )
A.市场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10.下列四组国家中,目前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
A.美国、英国  B.美国、日本  C.中国、巴西  D.日本、法国
11.在各种交通运输中,承担其它运输方式之间的周转和联系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
12.下列不同地域中,最有利于布局商业网点的是(  )
A.工业原料地  B.能源供应地  C.商品生产地  D.技术密集
13.某市医院医生通过互联网,请各医院的主任会诊,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其采用的手段是( )
A.长途电话          B.电报          C.电子会议          D.传真
14.下列各组城市中,依次分别是在政治、宗教、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  )
A.石家庄、太原、大同        B.麦加、郑州、新德里
C.伯明翰、合肥、敦煌        D.华盛顿、麦地那、大庆
15.下列城市中,可以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
A.鹤岗、抚顺、开滦、大同            B.大庆、玉门、包头、邯郸
C.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        D.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
16.日本索尼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办电视机装配厂,主要是考虑(    )
A.当地具有技术优势          B.当地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
C.当地经济发达              D.当地交通便利
17.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   )
①密集农业     ②粗放农业     ③自给农业       ④商品农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有关国际金融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法国、德国都有国际金融中心      B.国际金融中心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C.英国没有国际金融中心          D.澳大利亚的悉尼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19.有两箱急救药品,要从北京送往长江抗洪第一线,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      D.公路运输
20.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21.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地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对周围居民会造成
A.有害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     B.有害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
C.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D.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物污染
22.下列四幅图中,哪一幅表示我国90年代外贸出口商品的构成(   )

23.下列不属于国际贸易的是(     )
A.证券的交易    B.政治的交易       C.图书信息的交易        D.商品的交易
24.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高层建筑物的数量和质量        B.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
C.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            D.城市卫生状况和文明程度
25.现在有些城市实行了“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公有制为主体      B.公共汽车是无污染的交通工具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限制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使用
26.下面四幅工业区位图中,最合理的是(    )

27.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天人合一          B.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          D.围湖造田
28.近年来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发展中国家出口大量农矿产品                B.发展中国家进口资本、技术
C.高科技产品进出口增长率大于其它制成品      D.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
29.一些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可以建在(    )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城市居民住宅区内
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D.市区环路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0.旧金山“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
A.科技力量强        B.环境优美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方便
31.填写鲁尔区整治的措施     ;    ;   ;   。
3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是   ;  ;   。遵循的三个原则是   ;   ;   。
33. 读某草原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图中所示区域名为       草原,该地的农业区域类型是      ,放牧的主要牲畜是       。
⑵该区域发展畜牧业优势的自然条件是          ,社会经济条件是       ,交通区位优势是        。
34.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9分)
(1)图中A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得______,B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______。
(2)图中C表示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
(3)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要走____________的道路。
(4)从图中选出与下列行为相对应的字母:植树造林  ;全球变暧  ;开采石油  ;白色污染   。
35.读某城市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A是_____(河流)B是_____(城市)。
(2)图中B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
(3)在长江沿岸与B城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______和______等城市。____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____ 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
36.下图是某城市规划图,计划在图中ABCD四处分别建设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服装厂,从城市环境角度考虑,应如何布局?理由是什么?(每空1分,共8分)
(1)自来水厂应建在_____ 处,理由________。
(2)化工厂应建在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
(3)钢铁厂应建在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
(4)服装厂应建在______处,理由___________。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C   6.C   7.D   8.A   9.A   10.C   11.B  12.C   13.C   14.D  15.D  16.B   17.C   18.A   19.B   20.B   21. C  22.B   23.B   24.C   25.C   26.D   27.A   28.C   29.D   30.C
综合题
31.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调整工业布局  拓展交通,完美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32.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的持续发展  社会的持续发展
33.(1)潘泊斯      大牧场放牧业   牧牛
34.(1)物质和能量      废弃物
(2)人类社会作用于环境       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
(3)可持续发展
(4)D  C  A  B
35.(1)长江    重庆
(2)沿河设城    宜宾   武汉   (3)河运   河流
36.(1)C    C地 位于河流上游,有清洁的水源。
(2)A    A地既在河流不游又在盛行风的下风向,避免污染。
(3)D    D地既避开了上风向,又接近原料地、燃料地。
(4)B    服装厂无污染,且需要丰富的劳动力,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市区。

【下载地址】http://www.dilifudao.com/DatumInfo-469.aspx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0纬线的交点(图中数字的单位均为度),
读图判断1~3题。

1.该日最有可能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此时北京时间是
A.2时    B.4时   C.8时    D.16时
3.此季节
A.东北平原正忙于播种小麦
B.在北印度洋上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顺风顺水
C.开普敦地区处于多雨期
D.有利科考队赴南极洲考察
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4~5题。
4.该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5.该地质构造
A.便于储水   B.便于储油   C.上部岩层较老    D.两侧岩层较新
读下图,完成6~8题。

6.甲地仅位于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7.关于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200~300大陆西岸     D.分布在南、北纬300~400大陆西岸
8.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9.有关全球大气环境保护及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至平流层通过光化学
反应大量消耗臭氧
B.“南极臭氧洞”指的是在南极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臭氧量为0的区域
C.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5.6的降水
D.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已成为酸雨区
读下图,回答10~14题。

10.若此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A.甲处受热,乙处冷却         B.甲处是高压,乙处是低压
C.丙处气压高于甲处           D.丙处是低压,丁处是高压
11.若此图代表海陆间大循环,则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乙处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局部地区的③环节      D.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12.若此图为大西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A.该地为北大西洋温带、副热带海域     B.①既是风海流又是寒流
C.②处洋流为补偿流                   D.④代表日本暖流
13.若此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丁代表岩浆岩             B.丙代表沉积岩
C.②代表变质作用           D.④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14.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A.印度孟买吹东北风                      B.哈尔滨昼长长于海口
C.长江口海水盐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15~17题。

15.上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7.①~④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云贵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18.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19.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20.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板块漂浮在硅镁层之上
B.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是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张裂形成的
C.红海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板块的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都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22.从南极上空看到的南极洲的海流与风的情况,正确的是
A.海流顺时针方向流动,风顺时针方向吹
B.海流逆时针方向流动,风顺时针方向吹
C.海流顺时针方向流动,风逆时针方向吹
D.海流方向、风的方向都是逆时针的
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该河流位于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24.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总量大
右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边缘某河流附近1月份和7月份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为1.5米。回答25~26题。
25.该河流的流向为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北流向东南
C.北流向南         D.东南流向西北
26.甲处1月份与7月份的水位相差
A.1.5米    B.3米    C.2米    D.2.5米
27.下面有关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B.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C.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叶片小、硬叶林面覆盖蜡层
D.碱蓬适宜在红壤与紫色土地区生长
28.在人类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有
①黑垆土②黑钙土③水稻土④紫色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0N    B.300N    C.350N   D.450N
30.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水分状况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
(2)此时,900E的区时是     月      日      时,北京时间是          时。
(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       )
A.450E、1350W      B.1350E、450W             C.600E、1200W      D.00、180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    (       )
A.900w向东至1800       B.00向东至1800        C.900w向东至900E    D.00向东至90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多项选择)     (       )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32.读北半球某地锋面气旋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P1、P2、P3三条等值线的数值从小到大的
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出现在  ________________(近地面、高空) 。
(3)甲锋面属________ 锋,乙锋面属__________锋。
(4)A、B两点的风向:A点为____________风,B点为___________风。
(5)A、B、C、D四地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_,能产生降水的是___________。
33.下图为太平洋170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读后回答:(8分)
(1)三个观测站由低纬向高纬排列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2)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是:
①海洋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垂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海水水温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右图是某海区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纵横直线表示经纬线,曲线表示海水等温线,(单位:℃)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0分)

(1)判断图中洋流的性质是暖流还是寒流?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间隔为50,中间一条纬线的度数
为200,判断A点的纬度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该图所示洋流在太平洋某海区,说出这支世界著名洋流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它对周围地理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年级地理下册基础知识复习试题
本试题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共 9 页,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
第一卷(共60 分)
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以下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中,既属于密集农业,有属于商品农业的是( )
A、成都平原的水稻种植业 B、新疆天山上的放牧业
C、华北平原的冬小麦生产 D、松嫩平原的大豆生产
2、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措施是( )
A、改善自然条件的投入 B、增加劳动力的投入
C、改善生产资料的投入 D、加大科技投入
3、 ①促使我国近年"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②当代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影响以上变化情况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自然条件 、政策 B、市场、政策 C、技术、市场 D、政策、自然条件
4、有关密集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少 ②以扩大土地面积为增加农业产出的主要手段
③用提高单产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 ④现代世界的农业大多为密集型的
A 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①③④
5、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农业出现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及工厂化生产属于( )
A、大农场 B、农业生产专业化 C、机械化 D、区域化
6、影响下列农业区为选择的主要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古巴的甘蔗--热量条件 ②黑龙江省的大豆--市场需求
③河西走廊的粮棉--灌溉水源 ④珠江三角洲的鱼塘--国家政策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7、下列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和利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 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C、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投施适量熟石灰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8、美国东南部利用光热条件,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主要依赖( )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政策优势
③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④接近消费市场
A 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9、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正确的有( )
A、人均耕地较多,多大规模经营 B、单产高,商品率高
C、人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低 D、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量小
10、下列关于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混合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和养羊
B、 我国没有混合农业
C、从事混合农业的农民收入较稳定
D、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羊毛主要出口新西兰
11、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选择条件的叙述,欠妥的是:( )
①气候干旱,草类稀疏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③距海港较近,交通方便 ④经济发达,市场条件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12、以电气化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时期的工业部门是( )
A、航天工业 B、飞机制造业 C钢铁工业 D、纺织工业
13、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目的是( )
A、平衡东西部工业分布 B、解决就业问题
C、国防安全需要 D、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
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是( )
A、原料 B、交通运输 C、信息通信网络 D、劳动力体力
15、影响下列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服装厂 ②炼铝厂 ③制糖厂 ④印刷厂
A、劳力 动力 原料 市场 B、劳力 动力 市场 原料
C、市场 劳力 原料 动力 D、原料 劳力 市场 动力
16、影响鞍钢和宝钢区位选择的共同因素是( )
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B、劳动力资源充足 C、靠近消费市场 D、科技力量雄厚
17、有关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小,潜力小,发育程度低
B、 石油化工区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C、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D、 规划建设形成的工业地域,其工厂间只存在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18、兖州矿业集团原来单纯以经营煤矿为主,目前又扩展到了纺织、房地产、机械制造、商业等多个领域,非煤产业的产值已超过一半,这种企业增长战略是( )
A、横向一体化 B、纵向一体化 C、多样化 D、任意化
19、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钢铁 B、钢铁、煤炭 C、机械、煤炭 D、钢铁、电力
20、 新兴工业是在传统工业区走向衰落的同时出现的,它首先形成于( )
A、传统工业集中的大城市 B、传统工业相对较少的小城市
C、乡村地区 D、发展中国家
21、工业分散现象主要表现在:( )
A、电子元件供应厂家与电子装配工厂之间 B、简单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生产
C、 钢铁工业区和石油化工区 D、小批量定制产品的主要协作工厂之间
22、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的目的( )
① 充分利用各地资源 ②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实现经营的全球化 ④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现代工业区位因素中,其影响力度越来越大的是( )
①原材料的供应 ②通信条件 ③ 劳动力素质 ④交通运输
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只有③
24、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图,你认为规划合理的是( )
25、在香港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厂房里有服装、鞋帽、雨伞等多种工厂,这些工厂之间( )①存在着紧密的生产联系 ②基本上无生产联系
③存在着紧密的空间联系 ④无任何空间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发展的工业多属于( )
①资金密集型 ②资源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科技密集型
A ① B② C ③④ D②③
27、有些工厂的区位不理,但仍然留在那里,称之为工业惯性,其形成的原因是:( )
①搬迁费太高 ②交通的影响 ③考虑当地经济 ④没有合适的区位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8、关于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带,村落多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B、河流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沿河分布
C、南方降水丰富,河流易泛滥成灾,因此村落多沿山丘成团状分布
D、为便于农作,聚落大多位于农耕区的中心地带
29、河流对城市区位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A、河口位置 B、河流交汇处 C、渡口位置 D、河流的发源地
30、下列城市属于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省会而发展起来的重要城市的是( )
A、沈阳 B、株洲 C、济南 D、合肥
31、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热带雨林带 B、气候干旱区 C、高纬寒冷区 D、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
32、衡量城市化的重要指标是( )
A、城市的数目 B、城市的占地规模
C、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33、影响阿伯丁、株洲、堪培拉、麦加四城市区位的重要因素分别是( )
A、交通、自然资源、政治、宗教 B、交通、河流、宗教、政治
C、自然资源、气候、交通、军事 D、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宗教
34、扬州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我国商贸最繁荣的城市,后来却逐渐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不足 B、交通条件变化 C、战争的破坏 D、政治中心的转移
35、对现代城市区位影响已经很弱的因素有( )
①自然资源 ②交通 ③军事 ④宗教 ⑤科技 ⑥旅游
A 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①②③④
36、目前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
A、欧洲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亚洲国家
B、北美国家城市化进程比拉美国家快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37、我国的特大城市,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是( )
A、包头 B、重庆 C、西安 D、太原
38、读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达国家农村人口逐渐减少
B、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减少
C、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逐渐增多
D、 20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
39、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修建的影响?(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自然因素 D、技术因素
40、在现代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地貌类型 B、经济、社会因素 C、气候条件 D、河流水文条件
41、最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的国家是( )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42、建设京九铁路最大的意义在于( )
A、 展示我国铁路建设的高科技水平 B、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C、 利于文化交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D、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43、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修筑公路不必考虑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址、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B、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缓坡上修公路应呈 "之"字形
C、 国道是国家的干线公路,路线以直线为主,没有弯曲。
D、 省道是地方性公路,可适当通过当地居民点
44、港口兴衰的物质基础是( )
A、城市依托 B、地理位置 C、筑港条件 D、经济腹地
45、关于交通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公路运输的应用最广,对各种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
B、 大宗、长距离运输的货物,应选择水运和铁路运输
C、 水路运输的历史悠久,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D、 目前,交通运输的联系范围越来越大
46、关于城市交通运输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②城市人口对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较高
③以货运为主 ④交通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7、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是( )
A、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B、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C、在城市四周的交叉路口建立立交桥 D、遵循保护环境的原则
48、有关航空港的建设,正确的是( )
A、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B、地面水平开阔,利于飞机起降
C、离城市越近越好,最大程度的方便旅客 D、对气候条件要求不大
49、日本从科威特进口一批石油,考虑经济效益,合理的运输路线是( )
A、 地中海--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日本
B、 地中海--曼德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日本
C、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日本
D、 波斯湾--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日本
50、下列关于城市内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内商业中心的形成是为满足人们购物需求而自然形成的
B、 从提高商品流通效益的角度看,农贸市场应设置在交通要道口
A、 商业小区最优原则是地形最优,因为地形平坦,易于商品集散
B、 商业街应以接近市内商品生产厂家为最优原则
51、城市中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形成的商业街一般( )
A、 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B、 位于城市边缘,有高速公路通过,交通便利的地区
C、 位于城市居民区内,分布较为分散
D、 位于城市的主要道路交叉点附近下列
52、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主要内容是( )
A、 商品交换、外汇的周转和运动
B、 商品和信息交换、黄金的周转和借贷
C、 商品和劳务交换、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D、 商品和技术的交换、资金的周转和借贷
53、在世界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应加强( )
A、南北合作 B、南南合作 C、北北合作 D、东西合作
54、有关国际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国际贸易就是指跨国界的商品贸易
B、 近年来,高科技产品的进出口占市场比重日趋增加
C、 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燃料、原材料和粮食
D、 国际贸易的发展得益于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
55、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 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 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56、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海平面上升 D、水体污染
57、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清洁生产支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
B、 研制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袋过程不属于清洁生产过程
C、 进行清洁生产可将污染预防拓展到生产全过程,而无需回收废弃物
D、 要实现清洁生产过程、产品和最终报废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据此回答58---60题
58、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海水升温
B、 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
C、 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 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59、上述行为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
60、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 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B、 改革渔具,加密渔网网眼
C、 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D、 控制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
第二卷综合题(60分)
61、读下图,回答问题(18分)
(1) A所在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图中B C E农业地域类型都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他们共同的自然条件是
共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3)B地生产的牛肉能快速供应西欧市场主要是得益于 和
(4)F G两个世界级的工业区均为 工业区(①传统②新兴);
H工业带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却是
(5)E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国主要分布于 (地形区)该地为 气候,该地域类型的基本特点是 和 。
(6)C位于该国的 (地形区),该地区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是
原因是 。
(7)图中数字②代表的世界城市密集区是
(8) ④处有世界著名的新兴工业区 ,以 工业为主导,影响该类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62、读图回答(7分)
(1)从图中ABC三个聚落的位置可以看出,河流的 和 功能影响它们的位置。
(2)图中ABC三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 。请说明你的理由。
(3)联系实际,举出我国百万人口城市中,区位因素与B聚落相同的城市名称。
、 (两例即可)
63、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周围农业与工业布局示意图,请你判断下列布局是否合理?(5分)
(1) (1) ①处栽种果树,是否合理?
(2)在②处发展乳肉、家禽、蔬菜等农副业,是否合理? 为什么?
(3)发电厂建在⑤处,是否合理?
原因是
64、读"上海港位置图"回答:(10分)
(1)图中岛屿A形成主要是外力的 作用所致,该岛屿的面积逐年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 岸相连。
(2)上海港主要通过南北向铁路 和东西向铁路 以及长江干支流同全国各地相连。
(3)上海宝山钢铁公司设在港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便利的交通运输和 。
(4)简述上海的地貌对港口建设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65、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7分 )
(1)该图表示了 过程。
(2)该图反映的内容是该过程的哪一个标志?
(3)图中a代表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 国家,ab两类国家现在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 (填字母)
(4)下图E F反映了 现象,原因是
66、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A为人类社会,B为环境)回答:(6分)
(1)A、B之间的关系为 ,
协调A、B间关系的首要途径是 。
(2)④过程中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硫,导致
环境发生改变,这属于环境问题的 问题;
③过程中为解决生活用能,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生态环
境的改变,这属于环境问题的 问题。
(3)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问题,①②中反映
了因滥伐森林,导致水旱灾害增多的是
67、图为中国和美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说明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带形成和发展的共同社会经济因素有(单项选择)。(1分)
①劳动力②机械化程度③市场④农业生物技术⑤交通运输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3)上图中A、B两个工业区都是建立在 基础上,世界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工业区和他们属于同样的布局类型?试举两例: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B 6B 7C 8A 9C 10C 11D 12B 13C 14C 15A
16C 17C 18C 19B 20C 21A 22D 23B 24C 25B 26D 27C 28C 29D 30D
31D 32D 33D 34B 35B 36A 37A 38C 39C 40B 41C 42D 43B 44D 45C
46B 47A 48A 49C 50A 51A 52C 53B 54B 55D 56C 57D 58D 59B 60A
61、(8分)(1)水稻种植业 (2)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大型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4)①; 便利的海运条件
(5)商品谷物农业;中部平原;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6)墨累--达令盆地;灌溉条件;该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 (7)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的东部沿海、平原地区
(8)硅谷 微电子 知识和技术
62、(1)运输 供水 (2) B B地地形平坦并且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 (3)重庆 武汉
63、(5分)(1)合理
(2)合理 城镇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为此,城镇周围应重点生产蔬菜、肉、蛋、奶等。
(3)合理 发电厂为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企业,因而发电厂应布局在城镇的下风向地带,并且远离城镇。另外,离铁路较近便于运输煤炭
64、(8分)(1) 沉积 北 (2)京沪线 沪杭线 (3)接近消费市场
(4)上海位于河口三角洲上 优点: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缺点:三角洲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致使河流流量分散,来自河流上、中游的泥沙容易淤塞航道。
65、(1)城市化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发达 b
(4)逆城市化 大城市中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而周围的小城镇环境较好且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66、(1)对立统一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2)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3)发展 ②
67.(1)夏季高温多雨;灌溉水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2)C
(3)丰富的煤、铁资源(丰富的原料、燃料) 德国的鲁尔区、俄罗斯的以莫斯科、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英国的中部区、印度的东北部工业区等

云南省曲靖一中09-10学年届高一下学期期末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右图中,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为(      )
A.乙丁甲丙
B.乙甲丁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2.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 17世纪至20世纪“闯关东”的大批山东人属人口迁移
C.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3~4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3.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C. 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5.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6.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7.在图中,③区(    )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内部分区明显                D.环境质量最差
8.在②区内,可以布局(    )
A.学校、体育馆                  B.消防车库、城市雕塑
C.政府机关、停车场              D.超市、文化馆
9.①、④是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    )
A.与市中心的距离        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          D.交通通达度
目前田园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人为中心,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据此回答10~11题。
10.目前城市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与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不合理有关
B.与城市人口过多、工厂过分集中以及城市规划不尽合理有关
C.与城市所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适宜有关
D.与城市功能区复杂多样有关
11.田园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休憩地     B.工业区    C.交通区      D.住宅区
12.从古至今对城市的区位都产生着巨大影响的区位因素是:                   (       )
A.科技和军事              B.政治和旅游
C.交通和自然资源            D.气候和政治
13.亚洲水稻种植的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政策
14.下列工业区位选择不合理的是(  )
A.在渔场附近建水产品加工厂    B.在林区建木材加工厂
C.在郊区建啤酒厂             D.在科技发达地区建电视机装配厂
15.某地规划建成的工业园区中,集中了服装企业、食品企业、制鞋企业、高档时装企业等,这些企业间的联系属于
A.产品方面的联系          B.基础设施方面的联系
C.廉价劳动力方面的联系       D.技术、信息的联系的
16.右图为水果罐头厂、电子装配厂、玻璃制造厂、炼铝厂4种工业区位模式图,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
A.①炼铝厂        ②水果罐头厂
③电子装配厂    ④玻璃制造厂
B.①玻璃制造厂    ②炼铝厂
③水果罐头厂    ④电子装配厂
C.①水果罐头厂    ②电子装配厂
③炼铝厂        ④玻璃制造厂
D.①电子装配厂    ②玻璃制造厂
③炼铝厂        ④水果罐头厂
17.下面气候资料中的四个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水稻②冬小麦③玉米④甜菜
B.①天然橡胶②冬小麦③葡萄④水稻
C.①甘蔗②冬小麦③棉花④柑橘
D.①椰子②甜菜③油橄榄④水稻
右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纵坐标表示某种农业类型支付地租的能力)。分析并回答18~19题。
18.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距离分别是   (    )
A.20 km  60 km    B.40 km  60 km
C.60 km  80 km    D.80 km  100 km
19. X、Y、Z可能代表的农业类型分别为            (    )
A.小麦、乳牛、水果          B.花卉、小麦、乳牛
C.蔬菜、乳牛、水稻          D.养鱼、花卉、水果
20.山西煤炭运往上海,比较合理的选择是(   )
A.铁路——公路联运          B.公路——海运联运
C.公路——内河联运          D.铁路——海运联运
21.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
①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②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购物  ③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④在社会的发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关于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地域联系是交通运输
B.通过各种方式的联系,实现不同地域之间物质和信息的流通和互补
C.广义的商业包括服务业,因此服务活动的前提是收购商品
D.打电话只是传递信息,没有产品
23.有关汽车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们出行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点是汽车站
B.城市长途汽车站一般在交通比较闭塞偏僻的地方
C.汽车站常远离火车站
D.在城市交通干道两侧不应设汽车站
24.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交通网过稀,市内通达性差        B.交通网过密,占用大量耕地
C.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D.交通流量不稳定,时大时小
25.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     )
A.铁路里程成倍增长
B.沿海货运港口均已改造为集装箱码头
C.公路的通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D.除西藏外,全国省级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根据A、B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儿童占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       图。这说明该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是         。反映了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型。
(2)B国60岁以上的人口百分比约占20%左右,反映了该国人口年龄构成具有        的特点。若B国人口按现有趋势发展,且它是发达国家,该国的就业人口主要从事第      产业的工作。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①                            ;②                                     。
(3)结合我国国情,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1999年的8. 77‰,但人口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还必须严加控制的原因是                        。
27.读下列图表回答:(5分)
(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和                。
(2)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3)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
有           (多选)。
A.经济状况         B.交通条件
C.历史文化         D.生活方式
28.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回答。(12分)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表现
是                                                              。一般来说,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是                                                              。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2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               现象。
(4)城市的迅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不利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9.读两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甲图是            (国家)的东北部地区,乙图是           (国家)的中东部地区。其农业地域类型为                 ,特点为                        。
(2)两国玉米带种植的共同自然区位条件为

(3)图中A工业区与B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有:

(4)传统工业区都面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A工业基地进行综合整治的合理措施。:

30.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12分)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______,B.西宁,C格尔木,D.______。
(2)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是指图中的______段。途中经过著名的_________自然保护区,修建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
A.缺氧、冻土、生态脆弱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    D.云雾、多滑坡
(3)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以_____为中心的公路干线主要有川藏 、青藏 、新藏、 滇藏线。
(4)青藏高原上冻土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弱,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冰川影响大          D.纬度高,气温低
(5) 目前西藏的现代运输方式主要有______运输和航空运输两种。之所以投资200多亿元修建青藏铁路,是因为该种运输方式                   ,且连续性强的优势。
(6)青藏铁路建成后产生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曲靖一中2012届高一下学期
地理期末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B D B A C B A B A C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B B A C D A B A C A
二、综合题(共50分)(分值分配看答题卡)
26.(1)A  人口增长迅速  传统
(2)人口老龄化  三  ①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  ②老龄人口多,加重社会负担
(3)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27.(1)气候     水源    地形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生产和生活
(3)ABCD
28.(1)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或出现城市群)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2)公路
(3)①   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逆城市化
(4)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任答4个方面)
29.(1)中国  美国  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较充足、雨热同期等。
(3)煤铁资源丰富、便利的交通运输、劳动力资源丰富等
(4)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调整产业布局  ③拓展交通  ④发展科技  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和改造  ⑦改善投资环境等(任答3点即可)。
30.(1)兰州  拉萨  (2)CD  三江源  A (3)拉萨   (4)B
(5)公路  运量较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
(6)①改善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②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③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交流;④加强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联系

高一地理下学期综合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2=60分,以下各题各有一个正确选择,请把正确答案的选项涂在机读卡上)
1.我国糖料作物的“南蔗北菜”的分布,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季节性  C.周期性  D.连续性
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
A.光热和降水  B.市场  C.交通运输  D.国家政策
3.将农业的投入要素按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两类归纳,同属一类的是(  )
A.化肥、技术、机械、农药、劳动力  B.种子、降水、劳动力、土地、资本
C.降水、化肥、机械、劳动力、土地  D.光照、降水、土地、灌溉、化肥
4.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最重要手段是(  )
A.加大农业机械投入  B.加大科技投入  C.加大资金投入  D.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
5.兼有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国家(  )
A.美国、俄罗斯    B.加拿大、乌克兰
C.阿根廷、澳大利亚  D.南非、新西兰
6.下列工业部门中最早出现的是(  )
A.化学工业  B.汽车制造工业  C.钢铁工业  D.电力工业
7.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主    B.资本的集中程度高
C.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D.形成“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8.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到埃及、最短的海上运输线经过( )
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      B.开普敦附近、印度洋、红海
C.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D.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
9.饮料厂属于哪种工业(  )
A.市场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10.下列四组国家中,目前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是()
A.美国、英国  B.美国、日本  C.中国、巴西  D.日本、法国
11.在各种交通运输中,承担其它运输方式之间的周转和联系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
12.下列不同地域中,最有利于布局商业网点的是(  )
A.工业原料地  B.能源供应地  C.商品生产地  D.技术密集
13.某市医院医生通过互联网,请各医院的主任会诊,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其采用的手段是( )
A.长途电话          B.电报          C.电子会议          D.传真
14.下列各组城市中,依次分别是在政治、宗教、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  )
A.石家庄、太原、大同        B.麦加、郑州、新德里
C.伯明翰、合肥、敦煌        D.华盛顿、麦地那、大庆
15.下列城市中,可以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
A.鹤岗、抚顺、开滦、大同            B.大庆、玉门、包头、邯郸
C.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        D.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
16.日本索尼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办电视机装配厂,主要是考虑(    )
A.当地具有技术优势          B.当地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
C.当地经济发达              D.当地交通便利
17.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   )
①密集农业     ②粗放农业     ③自给农业       ④商品农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有关国际金融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法国、德国都有国际金融中心      B.国际金融中心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C.英国没有国际金融中心          D.澳大利亚的悉尼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19.有两箱急救药品,要从北京送往长江抗洪第一线,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      D.公路运输
20.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21.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地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对周围居民会造成(   )
A.有害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     B.有害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
C.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D.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物污染
22.下列四幅图中,哪一幅表示我国90年代外贸出口商品的构成(   )

23.下列不属于国际贸易的是(     )
A.证券的交易    B.政治的交易       C.图书信息的交易        D.商品的交易
24.衡量现代城市环境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高层建筑物的数量和质量        B.经济发展的水平高低
C.城市绿地面积的多少            D.城市卫生状况和文明程度
25.现在有些城市实行了“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公有制为主体      B.公共汽车是无污染的交通工具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限制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使用
26.下面四幅工业区位图中,最合理的是(    )

27.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天人合一          B.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          D.围湖造田
28.近年来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发展中国家出口大量农矿产品                B.发展中国家进口资本、技术
C.高科技产品进出口增长率大于其它制成品      D.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
29.一些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可以建在(    )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城市居民住宅区内
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              D.市区环路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0.旧金山“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
A.科技力量强        B.环境优美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