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坐船到香港机场:居安思危刘公岛_刘仰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0:08:02
居安思危刘公岛 (2011-05-16 22:46:22)转载 

    以前到过威海,但没有登上刘公岛。这次终于有机会,花了几小时,在刘公岛匆匆走了一遍。刘公岛这一名称的来历,既有历史,也有传说。传说就不多说了。历史的记载大致如下:东汉末年,今日威海地区属于刘姓皇族的封国属地。董卓当权后,对于刘姓皇族大肆剿杀,刘姓皇族的一支为了避难,逃到了威海。当时这里只是一个小渔村。他们以打渔为生,并经常去岛上垦荒种地、消暑纳凉,小岛由此得名“刘公岛”,并沿用至今。这个名字并不很特别,它之所以出名,完全是因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伤痛的历史。

 

隔着玻璃远眺刘公岛

坐船驶向刘公岛

清代的水中建筑,至今还在用。

当年北洋水师树军旗的地方


刘公岛码头边的雕塑


    晚清洋务运动后,刘公岛成为北洋水师的大本营。北洋水师当时的舰船吨位占亚洲第一,但最后还是没有打过小日本,全军覆没。百年来,探讨其失败原因的著作汗牛充栋,这里不去一一辨析。但毫无疑问,北洋水师最终在刘公岛全军覆没,的确是近代中国的奇耻大辱。它的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北洋水师在那场战争中,有逃兵,有战略战术失误,也有效命沙场的英雄,宁死不屈的悲壮。但是,参观了“甲午海战纪念馆”,我觉得仅仅突出英雄气概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纪念馆应该更加突出中国的屈辱,让后人永远不忘这一“奇耻大辱”。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说,这一屈辱仍然没有真正洗刷。

远眺甲午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大门

纪念馆门前的雕塑

纪念馆里当年的炮弹,我不想看到它们,它们应该当年就落在日本舰船上爆炸。

没有在当年打出去的鱼雷。

 

    在刘公岛上,前几年有人树了一个现代雕塑,叫做“定海神针”。我看着这个雕塑并没有多少欣喜。当今中国的海疆,远不是安定的状态,中国的海军能否真正成为“定海神针”,也需要经历真正的考验。所以,塑造“定海神针”的心愿是好的,但是,海龙王被孙悟空拿走的玩具,并不能真正“定海”,那只是想象和愿望。与刘公岛隔海相望,对面威海的海边,有一座模仿西方“凯旋门”的现代建筑,当地人给它取名为“幸福门”。在我看来,它依然显得过于乐观了,缺少了“居安思危”的心态。所以,我建议:

这就是定海神针

与刘公岛隔海相望的“幸福门”


    1、“定海神针”不要直的,而应该是歪的,或者是摇晃的。这一状态目的是告诉每一个参观者——从甲午海战到现在,中国的海疆并不安定,仍然存在很多危机。将“定海神针”真正定住,还需要我们以及后代的努力,也许,这个努力也要持续很长时间,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一点。
    2、凯旋门形状的“幸福门”,可以叫做“希望门”或“未来门”,目的是告诉每一个看到它的人——我们现在的幸福只是暂时的,还有可能会失去,需要我们及其后代来保卫它。因此,我建议这个“门”不要封顶,它的上方应该敞开。从寓意上说,就是把这个“门”的彻底完工交给未来。也许,为了“居安思危”,永不完工就是它已经完工的状态。威海,曾经叫做威海卫,因为刘公岛的历史,它应该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警钟。

 

刘公岛上中英建筑都有

 

    刘公岛的其他纪念馆里,还有一些英国在威海卫殖民地历史的内容。甲午战争后,威海卫被日本占领,后来被租借给英国,历时32年。在那个时期,刘公岛也被英国占据,成为英国远东舰队的后勤基地。威海卫被中国收回后,民国时期,刘公岛依然被英国“续租”了10年,因此,岛上至今还有很多英国人留下的建筑。参观了刘公岛上英国殖民史的陈列,我认为,这部分内容应该大大补充,不应该隐隐约约地让人觉得英国人给刘公岛留下了不少好东西,而应该更加鲜明地突出英国严重伤害中国主权的殖民地行为。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派往欧洲的劳工。事实上,当英国、法国在欧洲战争撑不下去而有求于中国的时候,当年中国的确想派军队赴欧作战。但是,英国否决了这一计划。因为,一旦中国派兵,英国就与中国成为平等的同盟国,这是英国不愿意的。最终中国只派出了不拿武器的平民劳工。所有中国劳工的征集、培训,主要都在以刘公岛为核心的威海卫。英国不公正地对待中国劳工就不用多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因欧洲列强在青岛问题上的不公正,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源头就在于英国当时既需要中国的支援,又不愿平等对待中国的态度。如果英国当时能平等对待中国,也许就不会出现偏袒日本、把德国在华利益转让给日本的局面。因此,从威海卫到五四运动,中国形成反对帝国主义的巨大浪潮,英国对待中国的不公正是一个重要原因。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人当年在法国成立“支部”,与那批留在欧洲的中国劳工也有很大关系。英国靠武力在中国攫取了巨大的利益,至今还在享受着那一时期强盗行径的红利,这个号称文明的国家,对此从来没有反思。对于中国人来说,威海卫和刘公岛的历史,依然是认清西方帝国主义本质的一个窗口。

 

刘公岛上邓世昌的塑像


    匆匆参观了刘公岛,我写了一首诗。

碧水蓝天邓世昌
恨不同在甲午海
北洋沉舟阅千帆
虎狼依旧在门前

刘公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