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直飞国际的航线:马如军教授讲老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4:39

 

Ma ru jun

《老子》和《德道经》是一回事,都是讲五千言。《老子》打上书名号指的是一本书而不是一个人,更不是道教讲的太上老君。《老子》书和道教没有关系,而道教与《老子》有关系。《老子》两千五百多年就有了,而道教才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道德经》课程最适合家长修学,老子是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阐释了君王与百姓、强者与弱者的共生关系,家长在家里就是君王,就是强者,强者对弱者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强调的,是身体力行,是榜样的作用。是以柔克刚。而不是硬碰硬,那样只能造成逆反、对抗、冲突。从而给孩子形成了一个糟糕的行为应对模式。就是人格。整个《道德经》讲的都是人格,或是符合道的行为。荣格说:人的后半辈子都是在整合儿童时期形成的人格。

《道德经》不是学的,而是靠修的。光从文字上搞懂是不行的。要在生活中体验。如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妈妈们能做到吗?喂奶时是做到了,往后就不行了。第二章讲。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就是讲给父母听的。我们作为父母能像大地一样生长万物而不占有,让万物成长而不把持。成就万物而不自觉有功吗?现在大部分家长把孩子看做自己的产品任意的控制。家长总是自以为是,不顾孩子的感受。

是的,人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幻觉,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孩子也是这样,只不过家长不知道而已。家长在孩子面前只有做到道德经讲的三宝慈、俭、让才能和孩子和谐共生,这一点也是家长难以接受和做到的。

先天的因素也很重要,一母生九子,九子不一样啊,再倔强的孩子也能调教好。主要是父母,到学校阶段就只能是学知识了,三岁知大,七岁就知老了。越往前越重要。

《道德经》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皦。

 

 

(4395063) 20:43:15

觉察是内省。

我不知道英文中觉察的原义,我觉得中文的觉察一词很传神。我执着地认为,不是一般的意识状态,象在半睡半醒之间的那种阿尔法波状态。从不觉到觉,从知觉到本觉,呵呵。

马如军(1533182961) 20:50:47

你说的本觉是了了灵知的状态,一般人做不到,要有极高的定力,意识是没有了,我说的高级意识就是那个意思。

 

(4395063) 21:32:41

可是这种心理治疗在中国一定是举步维艰的,在目前较多的应用还是对少数人的心灵成长有较大帮助吧。儒佛道这些老祖宗的好东西,我们几乎都挥霍的差不多了。

我觉得也许中医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惜这里也是汗牛充栋真假难辩日期:2011-11-15

马如军(1533182961) 1:59:25

我在心理咨询师考证前在书店看到美国人写的一本书:《道德经》与心理治疗。当时很吃惊,中国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本天书,竟然成了外国人治疗心理疾病的圣经,而我们国人却心理困惑向外求药。从此,下了决心考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后来发现,风靡世界的日本的森田疗法就是《道德经》中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运用。罗杰斯、萨提亚等人把《道德经》的智慧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具体运用中更加注重操作性、实效性的研发,至今已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我现在的主要兴趣还是在《道德经》或《老子》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上做功夫。

关于《老子》或《道德经》的智慧用于家教或家庭生活的话题。最近我在妙明心理教育咨询网站《老子》智慧学堂上写了几篇短文,集中阐明《老子》智慧的核心就是慈、俭、让三宝。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分享。

所以理解了慈、俭、让三宝基本上就合道了。对孩子要像哺乳时那样的就叫慈,把孩子吃剩下的自己吃就叫俭。一切为孩子着想,而不是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折腾孩子就叫让。

培养孩子的大爱之心,慈悲之心。在方法上,防范于未然,注重细节、从容易做的做起,不冒进、不懈怠,讲究恰到好处。做事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自然而然。

《老子》第一章是总论。其他八十章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阐释道的原理。从任何一章读起都能接近道。不必在乎顺序、段落。

品味德道经那是一辈子的事,《老子》可以跟随人的一生,当您内心有困惑时。随意的读一段,会有所启发。当你快乐时就可能把《老子》忘掉。以此《老子》对人来说是药物,不是粮食。

有个版本是北师大古代文学研究所和某个儿童教育机构制作的《老子》诵读本,我每天都听,孩子一听就会喜欢。等会我把它放在群共享里。网上能下载到。我下次的讲座就用这个版本。

要想让你的孩子今后成大器就要学《老子》。他的格局宏大。自古以来,有大作为的人都懂《老子》。如毛主席的语录的精华都能和《老子》对应上。

 

遗憾的是后人对《老子》误读的太多。而常人不理解的恰恰是精华。不理解的都是潜意识的东西。都是超现实的、跨时空的,不受任何局限的大智慧。要靠体悟才能把握,不是靠大脑习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