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宝去首尔换旅行证:缺乏实业支撑的银行业高利润只是空中楼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5:32:30

                                          缺乏实业支撑的银行业高利润只是空中楼阁

近日,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在某企业家高峰论坛上表示,“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有市场人士评价,银行业终于“有了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

的确,近年来银行业利润实现了突破性的增长。银监会的报告显示,中国银行业税后利润从2007年的4467亿元迅速增长到2010年的8891亿元,三年时间翻了一番。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利润更是同比增长35.4%,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38%,同比上升0.17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2.1%,同比上升0.9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却实现了同比下降,从2010年底的1.14%下降到今年9月末的0.95%

而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却低得惊人。以工业企业为例,今年前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6.04%,低于去年6.26%的水平,显示了中国制造业生存环境的恶化。其中,由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源垄断优势,毛利率是所有经济形态中最好的,但也只有6.71%,最差的私营企业只有5.69%,私营企业的竞争力三十年来坐了回过山车。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2010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只有9.5%,银行业利润却占到了全球总利润的20%以上。鉴于今年中国银行业利润的高增长,以及西方银行业受欧美债务危机的拖累,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利润占比中的分量还会提高。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从实体经济中攫取了过多的利润,相比全球银行业从实体经济中多切了1倍以上的蛋糕。如果考虑到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地位,这个比例显然还会更高。

那中国银行业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高端和贴心细致的服务了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暂且不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乃至牵连频发的民间借贷危机,看银行业的收入来源构成就可见一斑了。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3月份曾指出,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虽然最近几年增幅比较高,但多数是与信贷业务相关的业务收入(如信贷承诺费、服务费等),实际上银行业有近90%的业务收入仍是信贷利差收入。

然而,金融业的利润本质上来源于实业。银行利润率的高增长是无法在实体经济利润率下滑的基础上得以持续的。6.04%的工业毛利率水平无法长期支撑高达6.56%的基准贷款利率。

在我们看来,中国银行业高利润来源于如下制度基础:

一是高度管制的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依赖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企业不得不依赖银行融资,但政府在金融市场开放上久拖不决,致使民营资本难以介入银行业,几年来难得开放的小额贷款公司依然被设以种种限制,造成合法的借贷资金极为紧张。而近年来国进民退和资本账户的管制更是让大量的民间投资难以找到出路,客观上为银行提供了廉价的存款来源。而99%以上的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这在货币紧缩的情况下,进一步抬高了民间借贷利率,于是,银行业得以相应提高贷款利率,在扩大银行利润的同时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实际发的是国难财。

二是异化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长期以来,受严格管制的中国银行业维持着3%左右的存贷款利差,银行业成了中国政府圈养的大肥猪。从1998年启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局限在贷款利率市场化领域,而且越改越有利于银行业扩大存贷款利差空间,实际上还不如不改。高达30万亿元的民间储蓄不仅无法享受存款利率市场化带来的保值收入,甚至还跑不过CPI

三是快速增长的货币供应机制。中国数十年的货币政策一直延续地为经济增长服务的原则,尤其是近几年来货币供应更是超高速的增长。货币供应的高速成长造就了银行业资产负债表的膨胀,尽管2007年银行业总资产已经超过52万亿元,但今年10月末更是超过了106万亿元。飞速增长的贷款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利差保驾护航下,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银行业的幸福指数。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金融市场的高度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异化,以及超量的货币供应成就了中国银行业的虚假繁荣,高利润的背后难以掩盖竞争力下降的后果。实体经济利润率的下滑必将导致不良贷款的爆发,中国银行业将为消化快速增长的资产负债表泡沫付出代价。

 

本文内容来自安邦咨询评论,仅用于学习,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违者责任自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