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证先锋1所有演员:高三历史第一轮教学调研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3:00:51

2010年溧阳市高三历史第一轮教学调研总结

2010915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地钻研《考试说明》和教材,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教学案、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26位,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全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所有学校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制订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埭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注重抓基础、抓能力,关注临界生,追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进度合理,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扎扎实实地抓好每一位学生自主整理构建知识体系这一工作,并且切实做好督查批阅。戴中认真分析本届学生历史学习的现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对策;竹中的计划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学科优秀生能再提高一个台阶,较差的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明确教学目的。

2、按照全市的统筹计划,在本学期期中考试前完成选修1和选修4的新授课教学,期中考试后完成必修1、2、3三本教材考点21至25的第一轮复习,接着进行第二轮主题教学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必修1、2、3三本教材的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各校的计划中都作了妥善的教学进度安排,省中、埭中、竹中的教学进度落实到每一具体的课时。

问题:

1、光华、三中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比较粗略,不够具体详细,要有每一周每一课的具体课时安排,第二轮复习教学及早作出思考和规划,三中要突出教学策略和方法。

2、竹中教学案的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备课组成员虽然只有两人也要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3、埭中计划中要更新理念,不能“一模”前侧重于教学进度的完成, “一模”后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解题与应试能力水平,而应该将思维方法和能力训练渗透到第一节课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教学案设计方面:

优点:

1、本学期各校高三历史除竹中只有二位教师外,其他均有三位或六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省中、光华、南中、埭中、三中各校能分工合作,共同研讨,坚持集体备课、坚持教学案一体化。省中的任课教师充分认识到精心设计编制教学案的重要性,发挥教学案的导学功能,坚持会课制度,备课组成员在设计教学案时和上完课后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共识,进一步完善教学案和优化课堂教学。

2、省中、光华、南中、埭中、三中能在精心设计教学案,研究学情,贴近高考,教学案中有考点【学习要求】【知识结构】【思考与讨论】【巩固训练】【质疑与反思】等板块,各板块较为合理,完整。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典型题的解析,引导学生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注重单元结构示意图和每一节课知识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努力化繁为简,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省中的选修教学案设计注重将教材环节打通,有效地整合教材结构,精心设计板书,构建主干知识体系,充分发挥了导学功能;在每一页学案的页眉上都写上了具有激励性的语句,发挥了教育激励的功能。省中、三中教学案中的情景问题思考题注重于材料的选择和设问的有效性。省中教师重视学案的批改工作,在批改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批改中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问题:

1、光华、三中、竹中、戴中的教学案没能承载课堂教学的导学功能,教学案的【课堂思考与讨论】中材料情景思考题要能体现出课堂教学推进的进程,所列学校的教学案没有【课堂思考与讨论】这一板块。省中的学案以填空的形式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号小括号树状网络式的形式,更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的知识体系,删繁就简利于学生记忆。

2、材料题的精选和整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用好材料题,这些问题解决的恰当与否,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戴中、竹中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各校要认真研究选修课程的课标以及重难点,精心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材料情景题,在选材料和设计问题时,一要注重基础性,即围绕着主干知识,揭示和构建知识之间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网络体系;二要注重拓展性:即第一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拓展,第二围绕着高考考核目标和要求在思维能力上进行拓展。

3、教学案的设计中要切实加强集体备课,主备者集体备课时要将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和策略在备课组内说课,其他成员要各抒己见,进行二次教学案的设计,达成共识。

4、有些青年教师对高考命题的思路和趋向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对课程标准、教材也没有进行深入的钻研和透彻的理解,集体备课后,没能很好地内化。青年教师要静下心来,沉下心来认真研究,理解每一个历史概念,弄清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透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及时吸纳新史观和新史学范式,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构建严谨、科学、合理的历史知识体系,引领学生深入浅出地剖析历史问题,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基本功,苦练内功。

课堂教学效益方面:

优点:

1、大多数学校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念比较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作用。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之树,从微观上让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同时分析、理解、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创设的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梯度和层次性,能注意到分层教学;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的引导、点拔、归纳到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以“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的创设来构建知识体系,再通过基础知识、知识结构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教学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重“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思维方法的有效训练。

2、省中黄爱芳老师,光华的肖欢老师、戴中的史洪保老师,三中的童颜凤老师能以学生为本,师生活动频繁,注重教学实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历史结论抛给学生,而是层层推进,步步诱导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得出结论。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回答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意识。南中、三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状态良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时发出会心的的笑声,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3、南中的老师们在课堂上坚持进行纸笔训练,充分利用教学案的预学和导学的功能,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思考过的答案呈现出来,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师生共同指出该学生思维中偏颇和失误,以此增强学生记忆的深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要求。

以上说明这些教师能深入的钻研课标和教材,积极地开动脑筋、精益求精地进行教学思路和策略的设计。他们对教学的执着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

问题:

1、有的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学功能,只是把教学案作为预习和练习的依据,不是把教学案作为课堂教学进程推进的载体。课堂教学中各校都要把教学案作为学生课堂教学进程推进的载体,让学生把教学案作为学习知识和思维训练的依据。

2、有个别教师讲课缺乏激情,以知识的罗列和知识的疏理为主,以自己的讲述和分析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没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活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教学观念依然很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的了无兴趣、索然无味。

2、有的学校虽然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认真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学生的思维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较欠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得不好,教学效果不明显。

3、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

4、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太少或没有,没有形成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对学生思维过程或回答的内容不能够作出很好的点评或点评不到位。学法指导的力度不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所想所做。

5、在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思维训练仍较多,纸笔训练不能很好地落实,很少进行纸笔训练。有的教师总认为纸笔训练太浪费时间,一道题目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学进度和任务就无法完成了,没有处理好个别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全体学生思维锻炼的关系。有的学校尽管已注意到纸笔训练,但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不够到位。

6、青年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加强思维分析的力度,加大从改革背景到措施、措施到作用内在的逻辑推理,以此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每一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都要选取和设计最有实效和优化的教学策略。

2011届本学期高三历史教研计划与教学建议:

教研计划:

1、高三第一轮调研后,总结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对策进行整改。

2、9月26日在省中进行2011届第一次高三教学研讨活动。

3、召开高三备课组长会议,商讨第二轮主题复习的事宜,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思考有效的教学策略。

4、邀请大学专家教授来溧作专题讲座。

5、到一些学校进行分散调研,进一步督查,落实整改的情况。

6、期中考试后,加强试卷分析的力度,发现问题,寻求策略。

教学建议:

2010年江苏历史试题是一份平实稳重,难度略有下降的试卷。试题注重考查能力和学科素养,在2011年试题命制中会继续坚持这个命题趋向的。在江苏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落实“减负增强”的形势下,2010年的江苏卷给我们留下新的思考,同时也对新一轮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灵活运用并学以致用

《考试说明》是历史高考的命题依据,也是高三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高三复习必须以《考试说明》为复习的指针,始终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研究《考试说明》中要认真做到如下几个方面:①注意试卷结构中分值比例的变化,近几年来历史科高考注重对必修知识的考查;②注意考查内容表述的变化和增删;③认真研究四项考核目标和要求,创设与之能力要求一致的新材料新情景的题目进行有效训练;④注重典型题示例的研究和设计相关的题目进行专项训练和测试。总之,对《考试说明》的研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更应当和课标和《教学要求》相联系,真正吃透《说明》,达到灵活运用,在教学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走向高考,学以致用。

2、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符合学科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

纵观近几年来高考录取的情况,文科生“语数外”三科整体实力相对薄弱,导致录取上的不平衡主要体现为选修合格而三科不达线。各校针对这一状况,不仅大量削减选修课时(有的学校仅仅只有“每周四课时”),而且还杜绝布置课外作业,个别学校甚至规定选修科目老师不得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这使得历史老师不能使劲、不敢用劲,唯恐B级率过高与三科严重不匹配,遭到校领导的批评。如此认识和行动又进一步加剧文科在三科上的竞争。“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高考录取采取文理专业分开招生,招生比例在3:7左右。要上本科,就必须在三科上有着较强的优势!在这种形势下,缩减选修课时就成为各校的主要举措,历史学科的课时显得更为紧张了。

  2011届高三历史教学面临如此新形势,我们该怎样应对?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去争取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①打通教材,指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依据《考试说明》知识点的时序,充分利用暑期,耐心指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以时序为轴、专题为辅,打通教材,中外贯通。将不同模块、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桥梁搭建起来,时序意识强烈了,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就会有感觉。有了时序意识就是收获,在高三的新一轮复习教学中就可以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

  ②合理补充,为新一轮复习作好铺垫

  模块专题体例往往侧重纵向联系,而淡化横向时代特征,适当合理补充阶段特征,这样可为学生认识历史做好背景铺垫。有关阶段特征的现成资料很多,教师如果硬邦邦地印发学生强记,学生不能运用自如,无疑又是画蛇添足、增加负担。教师可以尝试从史料现象中提炼特征。教学中应突出“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等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各因素错综作用、交互影响,而相关知识点在理解上难度较高,要舍得花时间去剖析这些时期的历史,舍得花精力去找题目巩固这段历史。另外,两次世界大战也是应该作适当补充的,进而为学生理解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冷战格局的背景提供素材。补充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影响了进度,但学生的理解更深刻了,记忆的品质提高了,做题的错误率降低了,这是事半功倍的事。

  ③左史右图,为历史找到自己的位置

  “左史右图”,古人学习历史的方法很有道理。选修历史的学生,除史地学生外,大都对地理方位比较陌生。学习历史却不知道河南、湖北、安徽在哪里,如何又能去理解“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必要性、如何又记得住鄂豫皖的地名?如果不知道意大利和英国地处何处,如何又去理解“新航路开辟后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今年江苏历史卷中第6题考查了威海卫海战中清舰队的全军覆没,第10题百团大战中华北“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学历史心中没有几幅地图是不可想象的。让学生心中装有几幅地图对学历史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地图要求知道各省简称、省会及方位;知道长江、黄河流经的省份;能以通商口岸和开放城市为切入口,填出沿海、沿江主要省份和城市;世界地图要求填出七大洲、五大洋、主要海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周边邻国,并能指出全球化趋势下三大区域化集团的主要国家——这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工具。

  ④整合目标,把握考点的价值指向

  高三备考的依据不仅是教材,还包括《课程标准》、《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江苏省教学要求中教学建议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单调的高三复习变得趣味、生动。教学要求中的“学法建议”并非要在复习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落实,而是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学生去思考学法,使学生知道历史研究学习方法具有多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新课程强调时代感,所以复习中要发挥历史知识资政教化的史学功能,明确要求学生在试题训练、尤其是主观题训练中,刻意揣摩试题的热点指向。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对现实立意的敏感度。

3.研究高考试题,训练解题方法技巧,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能力只有在训练中得到提高,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中的示例题,切实加强课堂训练。

①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在课堂复习训练中,要注意加强研究和分析高考试题,选做一些江苏、广东、山东、海南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让学生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增强自信心。将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模拟题,按题型或考点将其分类汇编,同时按照自己的复习意图,编制和创设“新材料、新情境、新设计”的题目让学生随堂练习,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展开思维碰撞,共同解答每个问题,领悟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阔思维。

②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没有正确的审题,只能徒劳无功。审题包括审题目、审材料等,在复习教学中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删除无效信息、防止干扰信息。引导学生会找“题眼”,领会试题的“立意”所在。依据“找出关键词语→ 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和教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③训练学生学会答题的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对材料题解题步骤的训练,针对学生存在概括能力差(罗列抄袭而不是抽象归纳),指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准确地获取信息,有层次地阐述结论。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

④强化训练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紧扣得分点,规范答题语言,减少失分。学生答题不规范是失分的一个“瓶颈”,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错误为反例,用实物仪投影呈现学生的答案,加强规范解题的指导,重视答题思维的逻辑性、思路的广阔性、表述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答题的完整性。

⑤抓实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聚焦课堂,减负增效,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当前江苏这种高考模式下,高度重视“语数外”的上线率的形势下,聚焦课堂,积极开展有效的历史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历史教师要精心安排好仅有而且宝贵的几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坚守住历史课堂教学这块阵地。

①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督查。每位老师在进行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和考点,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多角度地创设设问思考,本着“轻负高效发展”的原则,独具匠心地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教学环节。

②聚焦常态课堂,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落实“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漏易混知识点)“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也学不会的不讲),优化课堂教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对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线索要加强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③重视“教学案”的预习功能和课堂思考训练的批改及反馈,问题情景要精编精选精设计,批改要及时认真,讲评要切中要害,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建立错题档案,保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④抓好培优辅差,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拔尖和“医瘸补缺”两不误。

⑤注重测试的规范与实效,从编制试卷、批改分析到整合讲评都要以教与学的“诊断”和“医治”为落脚点,保证“周清月结”。力求做到“精讲”“精练”“精评”,讲练结合,练后精评。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自我消化时间,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的反思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安排,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规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

⑥教后要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上的得与失,围绕“有效教学”认真进行思考,认真撰写教学札记和自己的感悟反思。

5.吸纳最新史观,关注史学范式

近年来,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式范式和社会史范式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影响很大。这也是近几年江苏卷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高考命题人员大多数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领域。第一,要关注文明史。“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总纲,也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文明史观:①必修1政治文明;必修2物质文明;必修3精神文明; ②中华文明:辉煌和骄傲的古代文明;曲折和屈辱的近代文明;崛起和复兴的当代文明。第二,要关注现代化史观:世界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第三,要关注全球史观:放到全球看局部;站在局部看全球。第四,要关注自然。新课程既然关注文明史,必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五,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增加对史料的鉴别和评价等方面的训练。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6.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事热点、焦点

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学科属性决定其必然与当今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关心的问题相联系,突出其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用。近几年的各地高考历史试卷中,以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所以在复习教学中,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注重四个结合:

①传统与创新交替。传统指的是基本题型没有改变,还是采用了两大类型:选择题和材料题型。内容以考查基础与主干知识为主,没有出现全新的题型。创新则指的是题目内涵的设计上摆脱了过去就事论事的模式,开始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②基础与能力并重。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着重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

③情感与生活结合。新高考在题目的设置上较好的地体现了三类价值观:一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如民生、人权、民主等;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三是爱国主义精神。注重树立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多元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等重要的价值观念。

④历史与现实互映。重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试题的综合性。从现实立意,从古今联系中取材是新高考试卷最为鲜明的特色。

在当前江苏高考的模式下,“减负增强”的形势下,历史学习与历史教学任务更重,使命更艰巨,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必须抖擞精神,鼓足精气神,知难而上,力争2011年高考历史选修学科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