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到西安汽车时刻表:戴晴:《张东荪学术思想随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10:16
跋:《张东荪学术思想随笔》作者:记者戴晴 提交日期:2007-7-22 5:53:00 | 访问量:934
生于光绪十一年(1886)而卒于中美开始恢复邦交(1973)——或许可以将它看作中国终于走向开放时代的开端——的张东荪,其生命所覆盖的,是中国由专制王朝向现代国家转化的过渡期。于是,作为学人,作为士,作为西方文明的介绍者和现代化转化的积极推进者,他的学养、他的主张、他介入的论争与卷进的政治旋涡,无不带有新旧搏激的过渡期特色。

 综观其一生,张东荪最主要的社会角色是政论家和哲学家:先是为开中国现代思潮之先河的报刊撰写智识开启及政论文章,继而主持报政,同时译书、编书、写书,并且办学、执教,最后定位在大学教授的位置上。以自己的知识和见识——特别是追根溯源的哲学思索——贡献于社会,并力促社会之进步,是他贯穿始终的人生内容,包括由于政局之刻不容缓而奔走于箭在弦上的政要间。

他最早的教育,是严格的国学训练;最初的兴趣,是纷复人生的哲学解析;而迈向外部世界后,感受到的最大的冲击,是学问之海的浩瀚和探讨的自由。他是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街头政治运动——热烈的支持者,却认为传统文明不但不该抛却、割断,也根本没有这个可能;他是当时西方哲学最重要的介绍、阐释者,却没有学术买办常有的“食洋不化”或“挟洋自恣”,而是以平等的心态与比较的眼光,“由同情的理解而投入与之对话”。正是出于这一姿态,使得他在后来的衣食不继、战火纷飞甚至身陷囹圄的景况下,陆续写出《知识与文化》、《思想与社会》、《理性与民主》、《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等四部真正在哲学的意义上属于现代中国、并贡献于肩千年之重负且屡试屡踬的现代化进程的著作。这是在深切的国学根基和到位的西学领悟力的基础上,对可称之为中国哲学的扎实的贡献——属于中国学人在广泛了然并吸纳当时世间智慧后的呕心创作,无妄自菲薄、无夜郎自大、也不标榜门户,只悉心探讨“以哲学为代表的理论知识与有社会性的实际生活之关系究竟如何”。可惜局势使他不能继续他的研究。在他终于等到没有战火的年代,且正处于自己的探索的峰巅时,学术生命戛然而止。虽然后来又捱过了他物质生命的三分之一,却只能是一名发不出声音,从而几乎未留痕迹的观察者了。

鉴于中国延续千年的“学人/幕僚”传统,以及,或者说更为重要的,由于内部及外部的政治经济格局,独立的、强大到足以制约强权的中产阶级及其与之共生的独立的知识界,历百年而无由形成。怀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学人一直游移于受冷落的纯书斋学者和专制者智囊型宠物间。处于新旧社会之转型期,张东荪认为继承儒学与理学传统的士须承当使命,“旨在造成一种‘道德的人’。这种人在社会上只是主持正义。使一个社会内有是非的标准,完全靠这种人的‘清议’。”因为,“一切威权力权倘不加以制限,无不流于滥用,因而腐败了。必须另有一个自下而上的以为‘对抗’。这个对抗力(counter force)足以矫正上者,使其得有清明之气。”

基于这一理念,张东荪坚持公民、特别是具有思索与判断能力的智识阶级对社会变革的直接参与:“人人都有独立自尊的人格,对于任何事情都可有自己的判断,不可欺蒙、亦不可压迫。”否则,即是“不拿人当人(即不当作有独立意志与自由判断的主体),而拿人当作工具。” 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没有什么能超过对思想自由与言论尊严的坚守:“原来古人有思想,著之于文字,无不是出于本心,从来没有以言论为他人作工具的。这乃是近来(或后来)的现象。我以为出卖理智的良心比任何都可耻。现在报纸的言论都是代人说话,固不必论;而最奇怪者是学者们也专作他人的啦啦队。??我们所以主张必有思想自由,也就是不欲文化为之停滞而已。所谓说自己的话就是自己觉得非如此说不可。这是由于自己对于真理有切实感,因对于真理愈切实,则对于言论便愈尊严。于是觉得污辱言论即等于自堕人格。所以读书人之人格就看其对于本人的言论自己有无尊严的保持。凡为人作啦啦队的都是自己愿意把他的言论作物品(即商品)来出卖,我以为非校正此风不会有学问,不会使文化有进步。”而没有学问、没有文化的进步,结果只有一个——在专制统治之下,“报纸是他的喉舌,教育是他的宣传;历史是他的辩护人,艺术是他的回声差遣。国家就只是他的专用工具。”

他主张对西方文化全面译介,主张中国实行非暴力现代化转化,主张政治民主之下的有计划的经济——而民众的自由权利,特别是政治批评的权利,则是一切之根本,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予以剥夺。“哲学家之研究知识,原是想对于人类之有文化,即从自然演成的社会变到由理性规划的社会,作一个理论的检讨”。而检讨的目的,对社会而言,“一个文化要有自身的活力以从事于自身改造,则必在其内部常如火山一样,能自己发火。这个火就是其活力,而代表这一活力的就是这个民族中(或这个文化中)的理想家,于此所谓理想家也就是哲学家。倘使哲学家而不能以理想提供于国家,则便失其为哲学家了。”

直到今天,在几乎所有毛的政治运动的受害者都得到平反之后,“不忘朝市的张东荪” 在中国依旧意味着不屑与禁忌——作为一名自由主义者,在中国处于种种危难时,出于民主协商的理念,他跻身政坛,与大权在握的政治领袖数度合作。与其他一些名声煊赫中国学人不同的是,他既不曾为邀宠而阿谀,也不曾因罹祸而讨饶,他是唯一一名于1949年在最被看重的高位上投票反对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人,也是唯一一名不仅被毛、邓两代独裁者亲自定罪,还被他的一整批为共产党所优容的学界同行所排拒的人。他的性情和他的抉择,铸造了自身的悲剧结局。

经非暴力手段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转换,已成为世界瞩目的课题。这不是一个新的命题,在长达世纪的探寻中,无数人曾在各个层面上付出努力,至今仍是一片茫然。作为专制体制下视自由高于一切的学人,哲学家张东荪之命运将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




#日志日期:2007-7-22 星期日(Sunday) 晴 推荐指数:0
评论人:jn1947 评论日期:2007-7-22 6:22
——“报纸是他的喉舌,教育是他的宣传;历史是他的辩护人,艺术是他的回声差遣。国家就只是他的专用工具。”

 张东逊此段与储安平的“多少有无论”,堪称诛心之论。

评论人:阳光-杨光 评论日期:2007-7-22 9:38

 “如有人要我在G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中选择其一,我就会觉得这无异与选择绞刑和枪毙”,还是老先生的头脑清醒啊!
评论人:xumier 评论日期:2007-7-22 12:14
张东逊与胡适的区别在于,他对49年前的MAO及GCD没有胡适看得透彻,从而才有其49年后的悲剧.
评论人:孙幺幺 评论日期:2007-7-23 15:17
不拿人当人,而拿人当作工具
如今依然。
评论人:景芳人 评论日期:2007-7-23 17:29
戴女士好!
评论人:paddleowncanoe 评论日期:2007-7-30 5:22
怀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学人一直游移于受冷落的纯书斋学者和专制者智囊型宠物间
如此深刻即意味着绝望和孤独!
评论人:fx030784 评论日期:2007-8-4 15:15
 人人都有独立自尊的人格,对于任何事情都可有自己的判断,不可欺蒙、亦不可压迫。”否则,即是“不拿人当人(即不当作有独立意志与自由判断的主体),而拿人当作工具
 如此深刻即意味着绝望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