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政府财政统计:戴志明: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主要精神传达提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2:46:48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 于2011年11月25日—29日在昆明召开。受大理学院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学校师生员工的委托我和李海燕同志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下面,我就会议的主要精神作传达。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深入实施“两强一堡”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秦光荣同志代表省第八届委员会所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的报告、审议了省纪委书面提交的《惩防并举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省纪委班子。秦光荣同志代表新一届省委班子在闭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一、秦光荣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的主要精神
(一)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圆满完成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5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战胜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等严峻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八次党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1、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过5年努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预计生产总值从3988亿元增加到8500亿元,年均增长11.9%;财政总收入从886亿元增加到2230亿元,年均增长20.3%。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全省三分之二财政资金投向民生,各族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与日俱增。预计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070元增加到18000元,年均实际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50元增加到4600元,年均实际增长11.0%,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积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扶贫攻坚力度加大,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3、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
    4、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5、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
    6、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
    7、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
    8、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过去的5年,是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5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是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5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驻滇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历届省委打下良好基础和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
(二)坚定信心、不辱使命,奋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意见,把云南对外开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云南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繁荣,是云南人民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早在两千多年前,云南就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陆路门户,延绵不断的马帮商队开辟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近现代历史上,云南建成第一条国际铁路,设立第一个内陆海关,修筑了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开辟了驼峰航线,铺设了中银输油管道,彰显了云南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上世纪末,云南提出并推进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为桥头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历史证明,自强不息的云南各族人民从来就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从来就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从来就有奋发有为的精神。
    桥头堡战略历史性地把云南推向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一重大战略,是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打造国际陆路交通枢纽,培育西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加强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开放合作,完善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意义十分重大。这一重大战略,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为构建第三欧亚大陆桥、开辟新的西向贸易通道提供了条件,为云南与西南乃至全国各省区市开辟了新的合作方向,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重大战略,为云南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有利于云南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汇集到这篇充满希望的热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加快民族贫困地区发展,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和边疆和谐稳定。这一重大战略,增强了云南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极大地提振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重大的历史机遇面前,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新兴市场国际通胀压力加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继续向好,但转方式任务繁重,物价高位运行,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影响不可低估。就我省而言,纵向比,发展成就显著、变化令人鼓舞;横向看,各省区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影响和制约我省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总量较小,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较差,贫困面大程度深,加快发展任务艰巨;产业层次较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凸显,城镇与乡村、山区与坝区、内地与边境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群众诉求更加多样化,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统筹兼顾各方、满足群众新期盼新要求的难度加大,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压力增大,化解各种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
    综合分析判断面临的形势,未来5年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黄金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期。立足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基本省情,紧扣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现实省情,着眼潜力巨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前景广阔的发展省情,我们必须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云南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才能提升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只有坚持和谐发展这个保障,才能营造安定团结的生动局面;只有坚持跨越发展这个关键,才能尽快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早日实现云南人民富民强滇的美好夙愿。
    今后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奋力跨越为关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夯实基础、强化保障,拓展空间、壮大实力,加力提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
    今后5年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显著进展,产业实力大幅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16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四个翻番”。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两个倍增”,就业更加充分,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管理更加有序。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有效推进,法治云南建设进程加快,公民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保障,法治和服务性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文化建设再创新辉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深入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范围之内,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战略地位更加巩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主要区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步伐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全面推进,沿边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必须做到八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立足云南、着眼全局,以宏大的气魄谋划云南改革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以跨越发展为关键,推动云南驶入发展快车道。
    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城乡、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四是必须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胆创造沿边开放新奇迹。
    五是必须坚持产业强省,发展壮大综合经济实力。
    六是必须坚持富民优先,千方百计增进广大人民的幸福感。
    七是必须坚持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保发展,巩固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八是必须坚持科教兴滇、人才强省,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
    科技支撑发展,人才引领未来。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把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引领云南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借助科技和人才这一有力撑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无论是历史的反思、还是现实的审视,云南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重要历史关口。能否最大程度利用好桥头堡建设带来的宝贵机遇,是对我们胸怀和胆识、只会和能力的重大考验。只有解放思想、勇于担当,乘势而上、强势突破,才能谱写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雄浑乐章。
(三)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创新举措,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在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
    1、兴产业、调结构,壮大发展实力
    2、谋长远、增后劲,夯实发展基础
    3、抢机遇、扩开放,拓宽发展空间
    4、强统筹、促协调,构建发展新格局
    5、抓改革、推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寻求突破,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继续推进农垦、供销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和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和产权多元化进程,推进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发挥国有经济在跨越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均衡性专业支付力度。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加快发展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拓展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抓好国家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建设,充分发挥电价引导作用,建立水能资源开发利益分享机制。构建资源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推进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办学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6、顺民意、惠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各族群众福祉。必须把准民生脉搏,关注民生热点,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重视发展,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
    增收是民生之要。建立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体系,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健全物价上涨和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挂钩联动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及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稳定并扩大就业。实施全民创业就业工程,深入落实“贷免扶补”优惠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完善面向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加强劳动合同、平等协商和争议仲裁制度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保障是民生之安。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完善各类社会保险之间的衔接和转移接续机制,加快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质量监管和分配管理,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教育是民生之基。全面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继续加大投入,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边远地区中小学逐步实现相对集中办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家庭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覆盖面。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强特色优势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关心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健康是民生之福。坚持大办卫生、多办医院,加强州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大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力度,保障各族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发展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7、重文化、强引领,增强发展软实力
    8、建生态、重保护,改善发展基本条件
    9、聚人心、汇民智,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10、保稳定、建和谐,营造发展良好环境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办好云南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问题,更加尖锐地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
    1、针对精神懈怠的问题,着力强化奋起直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针对能力不足的问题,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3、针对脱离群众的问题,着力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针对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5、针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着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
    6、针对消极腐败的问题,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二、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向省九次党代会提交的书面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向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题为《惩防并举 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云南科学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报告,主要内容为:
(—)过去五年主要工作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省委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的决策部署,全省各级纪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云南特色反腐倡廉建设新路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1、强化监督检查,推动了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2、加强作风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3、坚决政治腐败,查处了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五年来。五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收到群众信访举报105507件,立案8676件,处分9169人,其中厅级干部55人,县处级干部438人,撤销党内职务150人,留党察看884人,开除党籍354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97人,挽回经济损失67亿余元。坚决查处了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胡星严重违纪违法案,成为从与我国没有签订引渡条约且司法制度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追捕外逃贪官的成功案例,保障和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严厉查处杨红卫、王南昆、吕琳麟、黄永华、陈锡诚、陆锡昌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以及孟连“7?19”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肖晓鹏、周华清等人腐败案,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查处商业贿赂案件3633件,涉及金额17.58亿元。充分发挥党委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健全查办案件工作机制,加强信访举报、案件审理和案件监督管理等工作,严格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加强案件剖析,协助发案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4、深化专项治理,推进了重点领域反腐倡廉建设。
    5、坚持纠建并举,解决了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6、严格教育监督,促进了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
    7、注重改革创新,拓展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五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纪委常委会团结和带领全省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全面履行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云南特色反腐倡廉建设新路子,始终坚持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全省纪检监察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始终坚持任何时候都把查办案件放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坚决整治各种歪风邪气,始终坚持下大力气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始终坚持不断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央纪委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大力支持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省纪检监察干部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着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与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与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复杂局面,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廉洁自律要求放松,作风不正,办事不公,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些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易发多发,窝案、串案、案中案时有发生;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增强;一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认真解决存在问题,以反腐倡廉实效取信于民。
(二)经验和体会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推动和促进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必须坚持惩防并举、堵疏结合,加快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
(三)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省大力推进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在党中央、中央纪委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改革创新、大胆实践,以贯彻落实中央、中央纪委、省委决策部署的坚定性和结合云南实际开展工作的创造性,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云南特色反腐倡廉建设新路子,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加快桥头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努力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保证和促进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1、健全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
    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优良的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3、加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步伐。
    4、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顺应群众期待,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群众利益,是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着力解决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续抓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纠风专项治理和政风行风建设,严肃查处严重损害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人身权利的案件。继续抓好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清理“小金库”、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公务用车问题和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等专项治理工作,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加以整治,努力遏制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在一些领域的易发多发势头。认真总结我省基层首创的运用信息化手段预防腐败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加大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力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和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5、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6、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人们期盼、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央纪委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履职,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为全面实现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三、秦光荣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式上重要讲话的主要精神
    秦光荣同志说: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
    这次代表大会,全面总结了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成绩,深入分析了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和省纪委。会议期间,各位代表认真履行职责,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党建良策,在关系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大会始终充满了民主团结的气氛,洋溢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凝聚人心、与时俱进的大会。在这里,我代表新当选的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省纪委委员,对大家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年龄关系和工作变动,恩培同志到全国人大任职,汉柏同志、正富同志、应楠同志不再担任省委常委,八届省委中的一些同志也不再担任第九届省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些同志胸怀全局,恪尽职守,为云南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这些同志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新一届省委的工作,为云南省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秦光荣同志说:大业骏开新起点,征程如虹马如鞭。这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跨越,重点在加快。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省委科学谋划云南未来发展做出的重大抉择。我们必须承担这个历史责任,进一步强化不进则退、慢进就是退的忧患意识,立赶超之志,鼓奋进之气,创跨越之业,努力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奋力赶超、推动跨越的生动实践。
    奋力赶超、推动跨越,是民心所向。人民的呼声,是推动云南跨越的重要力量。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富民强省、富民优先,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调动了全省人民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还是不够快。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下滑,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各族群众期待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差距,没有跨越的危机意识,对群众的呼声还不能作出有效的回应,就辜负了全省人民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积极顺应全省上下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富的热切期望,切实增强推动跨越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用在推动跨越上,谋定而动,扎实工作,尽最大努力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美好生活,最大限度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以推动跨越的辉煌业绩汇报全省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奋力赶超、推动跨越,是历史所鉴。对云南来说,跨越具有不同寻常的历史内涵。新中国建立初期,云南民族“直过区”直接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并存的社会形态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云南迅速融入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因地制宜对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大规模建设烟、糖、茶、胶等原料基地,发展轻工搞积累,打造了云南特色产业品牌,创造了“两烟”辉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云岭大地发生了翻天动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世纪以来,省委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培育和壮大烟草、生物、旅游、电力和矿产等支柱产业,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省生产总值连续迈上几个大台阶,实践证明,每一次跨越,给云南带了的都是一次大发展、大进步。现在,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极大地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为云南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使云南又一次站在了跨越的重要历史关口。如果不奋起直追,我们将愧对云南父老!我们一定要继承优良传统,把握时代脉搏,以奋发有为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断焕发创业、创新、创优的巨大激情,不断开创云南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努力在新的起点上续写云南跨越的新篇章。
    奋力赶超、推动跨越,是大势所趋。发展是第一要务。放眼全国,东部地区乘着率先发展的优势,正在大气魄、大手笔谋划新的发展蓝图;中西部各省区市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各种机遇,千方百计推动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置身云南,我们具备的发展条件前所未有、面临的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呈现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为推动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云南资源富集、环境优美,必将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到云南投资创业,发达地区产业向云南加快转移,为推动跨越增添新的活力。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扩大开放的前景引人注目,中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大批重大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为推动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要我们牢牢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就一定能够保持更快的发展速度,5年实现“四个翻番”以上和“两个倍增”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自觉把推动跨越的信心转化为攻坚克难的举措,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动力,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推动云南发展步伐迈得更大、更坚实。
    奋力赶超、推动跨越,是使命所系。时代永不停顿、发展永无止境。推动云南跨越的重担,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这是一副交织着光荣与责任、凝聚着信任与希望的历史重担,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完成这个使命,迫切需要一大批有思想、有见地,不张扬、肯实干的干部。只有这样,才能把决策变为实践,把任务变为行动,把蓝图变为现实。要统一思想抓落实,全省各级党组织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热潮,用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举措激励人心、凝聚人心、振奋人心,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创造性激发出来,加快形成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开拓创新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开动脑筋,不等不靠,牢牢抓住影响和阻碍跨越的突出问题,增强跨越的胆识、掌握跨越的本领、提升跨越的能力,着力在重大项目、重要产业和重点工作等方面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有效举措,依托创新举措,推动经济社会突破性发展。要结合实际抓落实,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与扎实做好本地本部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查考核、严格奖惩制度,旗帜鲜明地敢为、善为、有为者撑腰,为想事、为干事、成事者搭台,以鲜明的实干导向,激励各级干部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上求突破,努力形成全面落实、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深入基层抓落实,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多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主动到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展工作,到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努力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展开、问题在一线解决。要情系群众抓落实,始终把抓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放到打基础、管长远上,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实事,多办发展见实效、群众得实惠的好事,靠实干成就事业,用实事造福人民,凭实绩赢得民心,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秦光荣同志最后说:各位代表、同志们,云南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云岭大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欣逢其时,殚精竭虑谱写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倍感荣幸和自豪。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励精图治,顽强拼搏,为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而不懈奋斗!
四、几点初步的贯彻意见
    到今年10月29日,大理学院就已经合并组建十周年了。十年来,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开拓创新,努力奋斗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广大教职员工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可以说学校实现了跨越发展。但我们不能沉浸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喜悦之中,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的要求检查我们的工作,不难发现,现在学校的负债压力很大,面临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正在显现出来。因此,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十二五”期间,学校必须在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教育国际化能力,学校综合实力;维护广大教职工利益等方面有新突破,作出新贡献,实现新跨越。
    当前,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好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校院两级领导和所有共产党员要在“三发展一建设”中打头阵、创先进、干实事、当楷模、作贡献。要自觉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与大力宣传和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结合起来,与扎实做好本部门本学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抓紧总结、考核2011年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抓好落实。
    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我校“云南省桥头堡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自古以来,大理就有‘文献名邦’的美称,对东南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十年来,我校充分利用云南省毗邻周边国家的地缘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办学空间,走教育国际化之路。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张力和促进本科教学的重要途径。学校以南亚、东南亚为主、以留学生教育为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南亚、东南亚到东亚、欧美,兼容并蓄,逐步推进,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扩大了学校的声誉,赢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到目前为止,我校的各类留学生人数已达629名,其中学历留学生数量名列全国高校第四十位、云南第一位,预计2015年各类留学生人数可突破1000名。因此,我校在“桥头堡”建设中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并做出更大贡献。在今后的办学中,学校将作为一道开放的窗口,进一步提升云南文化的对外影响力;要强化办学特色,把云南对外开放发展的信号强有力地传递给周边国家;要巩固成绩、开拓创新、扩大领域、深度合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云南省桥头堡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本科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抓好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在办学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要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教学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和强化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是我们学校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结合我校特点,积极探索“提高质量和强化特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培养过程、运行机制、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监控保障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人手,在国际化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闯出新路、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四是要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加快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培养人才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高校的核心功能,教学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但是,作为一所大学,必须把科研工作放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因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缺乏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学校,就不成其为大学,充其量只能是职业技术学院。再者评价一所高等学校的好坏,也不是以学生和专业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而学术水平的高底则是以其教学、科研工作的水平和成果来综合体现的。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前提,科研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我校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要结合我校实际创新科研运行机制,开展团队合作和学科交叉合作,以博士点建设为导向,抓好学科建设和学校的科研工作,争取科研立项数量多、层次高,科研经费多;科研获奖的数量、层次、科研管理水平和运行机制等都上新台阶。
    五是要继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当今世界,正处于科学技术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对于我校而言,千方百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永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工作,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一所大学的水平,主要在于大楼、大师和大爱,最重要的在于有大师。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保证高质量教育的基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一个学科和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决定着学校事业的发展水平。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开展社会服务和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关键因素。在高等学校,谁拥有高端人才,谁就能占领学科高地,引领学术潮流,获得竞争优势;谁拥有大师级人物,谁就拥有学科品牌,学术影响力和学校的声誉。
    因此,人才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必须超前谋划。学校一定要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要采取非常规措施,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人才建设工程”作为学校重点建设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要按照“培养现有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利用候鸟型人才”的思路,以实现“三百”(培养百名教授、引进百名博士、聘请百名专家)目标为重点,使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支能够适应学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师资队伍,极大地保障和促进了学校建设发展,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新的跨越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总之,我们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三发展一建设”充满信心和勇气,按照秦光荣书记的要求,自觉把推动跨越的信心转化为攻坚克难的举措,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动力,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推动学校发展步伐迈得更大、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