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台湾物流:清末吴大澂手札并篆书《白鹤泉铭》【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2:52:23
















  







 
 



吴大澂手札
吴大澄(1835-1902),清末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字止敬、清卿,号恒轩,别号愙斋、白云山樵。江苏吴县人。道光十五年生,光绪二十八年卒。进士出身,官至广东、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中兵败革职。吴收藏古物甚丰,研究金石文字善于将实物与文献相对照。著有集录铜器铭文拓本的《愙斋集古录》,收录、考订古器物文字资料的《说文古籀补》,以及《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古玉图考》等。卒年六十八。
历任编修、河北道、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等职。光绪十二年(1886)擢广东巡抚。光绪十三年八月,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光绪十八年授湖南巡抚。中日甲午战争起,他率湘军出关收复海城,因兵败革职。
光绪二十一年(1895),清廷派李鸿章赴日谈判,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中国不仅要割让土地,还要赔款二亿两白银。条约内容苛刻,举国哗然。吴大澂五月二十五日给湖广总督张之洞发去一急电云:“倭索偿款太巨,国用不足,臣子当毁家纾难。大澂廉俸所入,悉以购买古器,别无积蓄,拟以古铜器百种、古玉器百种、古镜五十圆、古瓷器五十种、古砖瓦百种、古泥封百种、书画百种、古泉币千三百种,古铜印千三百种、共三千二百种,抵与日本,请减去赔款二十分之一。请公转电合肥相国,与日本使臣议明,作抵分数。此皆日本昕希有,置之博物院,亦一大观。彼不费一钱而得之,中国有此抵款,稍纾财力,大澂借以伸报效之忱,一举而三善备焉。如彼允抵,即由我公代奏,不敢求奖也。鄙藏古器、古泉,日本武扬(前任驻华公使)曾见之,托其转达国王,事或可谐。”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六日,吴大澂急电发出十天后,还未收到张之洞的答复,于是再次致电张氏,催促此事。电文云:“刚电及函,想均鉴及。如合肥不愿议减,或倭使不肯婉商,可否乞公代电总署,托俄公使,电告俄王,玉成其事,令倭减去二十分之一。如有成议,澂当另备古物百种,由总署转送俄王。与其竭我脂膏,不如略减赔款。所以请公代奏者,澂本部民报效之款,应由原籍地方官上闻,惟公知其心迹,无他耳。纾君父之急,与从井救人不同。”不料张之洞对吴大澂此举不以为然,复信几近挖苦与冷漠,笑其奇创,令其定静,文物抵充赔款之事就此终结。
光绪三年(1877年),山西、陕西受灾,吴大澄奉命襄办赈务。光绪六年(1880年)授吴大澄三品卿衔,随吉林将军铭安办理东北边防。到吉林后,吴大澄遍查边境要隘,协助吉林将军建立起靖边军。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保护“龙兴之地”,长期封禁东北广大地区,居民大量减少,耕地荒芜。清政府虽然在东北设有几处将军和副都统衙门,也无法控驭边境。特别是沙俄的入侵,严重威胁着清朝的“龙兴之地”。因此开禁东北广大地区,移民实边便提到日程。光绪八年(1882年)亲临三岔口视查,沿途勘清地势,确定屯兵位置,任命副将吴永熬为管带,建立起屯兵驻防于开垦之地,维持治安,平息边患,保护垦民。
光绪十二年(1886年)奉命与珲春副都统伊克唐阿,会同俄使巴拉诺夫勘察边界。勘界中,根据原约据理力争,收回珲春黑顶子被俄方侵占地方,勘界既竣,在边界立铜柱,自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使沙俄承认了我国在图门江上的航行出海权,这是清末清廷对外交涉中少有的一次胜利。吴大澄为表明自己捍卫祖国的决心和不可屈辱的民族气节,在与俄谈判期间,在珲春县凉水南山脚下选定一块天然古石,亲笔篆书“龙虎”二字。如龙目怒视,似虎口大张,使人很自然地从中体味到龙骧虎步的深刻寓意。
光绪十二年(1886年),吴大澄升任广东巡抚。光绪十四年(1888年)秋,郑州黄河再次决口,朝廷震怒,革河督李鹤年职,吴大澄为河督。经吴大澄多方筹划,当年冬大堤合龙。
光绪十八年(1892年)吴大澄升任湖南巡抚,朝鲜东学党之乱,日本与中国开战,吴大澄自请率湘军出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吴大澄率湘军出关,会诸军规复海城,连续两次派军出战,湘军全部溃散。吴大澄拔剑欲自裁,值随军王同愈在侧,急救得免。部将魏光涛以战败请按军法,吴大澄说:“余实不能军,当自请严议。”乃退入关内。清廷以吴大澄战败,革职留任,仍回湖南,不久再恢复原职。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奉旨“革职永不叙用”。吴大澄罢官后,甚贫,售书画、古铜器以维持生活。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卒,终年68岁。
吴大澄在督办吉林边务时,曾涉足穆棱县境,并选上城子(今穆棱市兴源镇)为屯垦要地。在上城子东南靠穆棱河的小山丘(今兴源镇粮台山)上驻扎军队,设立穆棱河招垦局,办理垦荒事宜。首先从招远、金州招来垦民18户,61口人。五年后垦民增加到1000多户。先后在穆棱县境内的抬马沟、擀面石、穆棱河、马桥河、细鳞河等处分别设立屯兵,戍守宁古塔至三岔口之要道。垦民初来,没房居住,派人帮助修建;没有耕牛,则凭据贷给。为调剂丰歉,在上城子设立招垦局的山丘下建了粮仓,储粮备荒,每逢灾年时,平借垦民,使垦民得以安居,从事农耕,此后上城子人烟渐增,榛莽荒芜之地,初步得到开发。
宣统元年(1909年)设穆棱县治于上城子。民国二十年(1931年)兴源村民任承沆、顾次英等20余人,为怀念吴大澄筹边之功绩,在吴大澄督办吉林边务50年后的1931年联名立下“吴愙斋中丞筹边遗迹”碑,并以记述兴源的开发。碑立于行人必经的兴源镇公路大桥西侧路北,现石碑保存于兴源镇人民政府院内。
吴大澄书法以篆书最为著名。他开始学秦代小篆刻石,书法酷似李阳冰。后受杨沂孙的启示,将小篆与金文相结合,并用这种方法书写《论语》、《孝经》以及信札。他的篆书大小参差、渊雅朴茂,在当时是一种创造。他对金石文字有精深的研究,开拓了对先秦文字的广阔的视野,使他的篆书从中汲取了不少的营养。吴大澄写篆书,喜用隶书书款。他的隶书横平竖直,亦取法汉碑。行书学曾国藩,又颇有黄庭坚的趣味。

 
 
 
 
 
 
 
 
 
 
吴大澂篆书《白鹤泉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