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到深圳机票二月份:世界知识:中国—东盟自贸区:让19亿人受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2:29:18

中国—东盟自贸区:让19亿人受益

  • 来源:世界知识
  • 关键字:
- 分享   中国:实施“睦邻友好”的大周边外交政策。

  东盟: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但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又令其心存戒备和疑虑。

  2010年1月1日,伴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酝酿已久、筹建10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全面正式启动。从这天起,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六国之间90%(约7000种)的贸易产品将实现近似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对中国平均关税从12.8%降低到0.6%。而中国与东盟四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将在2015年实现90%的零关税目标。

  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区域之一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2001年中国时任总理朱镕基在中国与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1)上提出的。当时,刚刚进入新世纪的东盟国家尚未从1997年爆发的东亚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来,而西方市场又大幅萎缩,这对于基本依靠向西方出口保持经济增长的东盟国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此时的中国在地区和世界经济中则是一枝独秀,不仅增长强劲,而且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蕴藏着巨大的贸易和投资商机,吸引着东盟国家再次把目光转向东方。中国领导人出于营造稳定繁荣的周边环境、充分利用东盟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发展国内经济的考虑,果断提议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对于迫切希望搭乘中国经济快车的东盟国家来说,犹如及时雨。东盟很快予以响应,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建立自贸区的框架协议。

  10年来,在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共同努力下,CAFTA变成现实,成为世界区域合作中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区域之一。在CAFTA建立的过程中,采取了分阶段降低关税、区别对待东盟新老成员国以及逐步扩大合作领域的方式。2004年,CAFTA开始实施“早期收获”,即从东盟国家最关注、最有可能、也是最可以使一些经济相对滞后国家受益的农业领域开始降低关税。在市场开放进程的安排上,经济相对发达的老成员国先行,而对新成员国给予3~5年的过渡期。在合作领域上采取先谈货物贸易,再谈服务贸易,再谈投资开放的模式。并以构建自贸区为核心,积极推动其他方面的合作,如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合作、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设立100亿美元的投资合作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新能源开发等,并决定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的信贷。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关系迅速发展。2003年,双边贸易额只有596亿美元,但到2008年已经增加到2310亿美元。2003~2008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速达到24.2%,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高7.6个百分点。在2009年的前10个月,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前两位是日本与欧盟),东盟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量进一步增加,未来几年内中国很可能超过日本和欧盟,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共同的挑战

  CAFTA包括11个国家,形成了具有19亿人口的大市场,有近6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4.5万亿美元的贸易额,是当今世界上除了欧盟和北美之外的第三大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CAFTA全面正式启动后,11国之间就会变成一个基本没有关税的大市场。其将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制度性保障,有利于把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并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

  东盟国家对自贸区的效应充满了期待,在1月7~8日于中国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上,东盟秘书处和东盟各国官员普遍认为,CAFTA全面正式启动将推动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东盟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使区域经济得以全面均衡发展;为中国和东盟的长期合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这个自贸区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启动的,对于各国保持增长的强劲后劲具有重要意义,也意味着中国和东盟将在地区合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提升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

  不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需要通过区域合作共同应对,这就是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这次危机暴露出东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长期以来,东亚多数国家采取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模式,靠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发展出口制造业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与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市场关系密切。近年来,美国因发生金融危机而导致需求减退,经济复苏缓慢,其他发达国家也面临着与美国类似的问题,因此,外部市场对中国、东盟的商品需求将出现萎缩趋势。在此情况下,中国、东盟需要消化、吸收多年来形成的为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所需要的庞大生产力;进一步扩大内需,形成新的内生经济拉动力;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快各国的经济社会政策转型步伐。

  东盟的疑虑

  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CAFTA在建设过程中遭遇的反对声音没有那么强烈。分析家认为,这是因为双方现有的关税水平已经很低(5%左右),自贸区的建立不会明显改变现有的区内贸易模式。尽管如此,面对近年来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东盟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仍心存戒备,担心冲击自身经济。尤其是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对华贸易出现逆差的情况下,难免有一些东盟厂商担心,一旦进口关税削减,廉价的中国产品将大举涌入,将可能令他们更加难以维持在当地市场的份额。一名印尼官员说,1998年印尼对中国的贸易是顺差,但2008年印尼对中国的贸易已经变成逆差。因此印尼的一些行业非常担心,要求政府申请延缓取消某些商品的进口关税,如钢铁、纺织、石油化工和电器产品等。目前印尼政府已经建立专门小组进行调查,并召开有关部长会议。马来西亚媒体也在渲染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负面影响”,称中国产品将冲击东南亚许多行业,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商界均希望零关税能延后实施。瑞士银行财富研究中心亚太地区宏观经济研究负责人认为,在中国与东盟之间,总的贸易天平已经向中国方向微微倾斜,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较小,而越南近几年的贸易逆差攀升很快。2008年,越南对中国的出口额是45亿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额已达到157亿美元。有东盟官员认为,像越南这样主要生产廉价消费品的国家可能会受到冲击,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出口商品并找到新的市场。

  西方国家的不安

  CAFTA全面正式启动在世界经济中也是一件大事,从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媒体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尽管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不像欧盟或北美自贸协定那么完善,覆盖的经济区域也相对较小,但它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却在快速上升。另外,虽然中国和东盟之间仍有摩擦,非关税壁垒依然存在,但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以及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全球经济版图必将发生变化,而这也让美国感到不安。还有一些西方媒体称中国想利用自贸区实现领导亚洲的目标。法国媒体报道说,该自贸区成立体现出中国欲成为地区领导者的意愿。对中国来说,这是向亚洲领导者地位迈出的又一步,这不仅是一个贸易推进,而且是北京发出的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日本舆论认为该自贸区势必会对日本企业及高举“东亚共同体”大旗的日本政府产生影响,中国政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东盟纳入中国的经济圈,从而在东亚地区掌握主导权,以对抗日本。日本舆论还担心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将增加,东盟将可能成为“人民币货币区”。这将增强中国与日本的竞争力度。但驻曼谷的日本外交人士则称,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协定标准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低,只能覆盖90%左右的贸易品种,这说明中国为了将东盟纳入自己的经济圈,勉强地达成了协议。日本可以通过推进更高质量的经济合作协定(覆盖95%以上的贸易类商品),来向东盟展示“日本与中国的不同”。笔者认为,上述这些舆论或将加深一些东盟国家的疑虑,以及大国在该地区的竞争态势。

  中国要做得更好

  CAFTA全面正式启动,并不表明就会一帆风顺,而只是一个新开端。实际上,中国和东盟都将面对全面开放国内经济的挑战,这就要求双方必须很好地发展本国的基础设施、开展人员培训等,更好地落实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各项政策。中国今后应在充分利用CAFTA上下功夫,目前,国内许多公司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了解还很不够,利用率较低。另外,中国企业在加大对东盟投资的同时,需要加强对当地市场的研究,注意使项目真正惠及当地民众,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使19亿人的潜在市场变成真正的大市场。尤其要对东盟国家的担心加大释疑力度,使东盟国家更多的企业和人民了解自贸区的好处。另外,要建立一些双方都认可的统一标准、质量协议,保持海关通关的透明度,加快框架内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扶持中小企业度过自贸区的初级阶段。同时也要防止各类贸易保护主义出现,如技术壁垒等。同时也要加大与美、日等大国在本地区的合作,形成良性竞争,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