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开往上海的火车:红楼梦忆——第七章:拍下唯美画面的总摄像李耀宗[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10:48

红楼梦忆——第七章:拍下唯美画面的总摄像李耀宗
 为什么把摄像放在前面?我以为,剧本,导演,摄像,化妆,四个缺一不可~

 

看到一个说87版摄像怎么怎么不好的帖子,很不舒服,现在的人~真是~

 

下面是87年一篇报纸上的文章

 

访《红楼梦》摄像师李耀宗

  提起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摄像师李耀宗,观众和读者也许以为他是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人,或者是年过半百的摄影界的老技师吧!这种猜测不无道理。长达36集的《红楼梦》连续剧,在我国电视剧发展史上,从投资的规模,演员的人数,拍摄的时间和“红学”界专家学者参加指导的阵容等方面看,都可称为“宏文巨著”了。担任这样一个大部头剧目的摄影师,确实需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功底,审美能力和拍摄技术的人才能胜任。而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摄像师李耀宗,今年才35岁,是属于人们通常称呼的“青年人”的范畴。

  那么,四年之前,当《红》剧筹拍的时候,导演王扶林为什么起用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李耀宗担任摄像师呢?

  说来也不无缘由。1983年l0月,李耀宗进入《红》剧剧组之前,已经拍摄了近十部电视剧。他拍摄的《走进暴风雨》获金鹰奖一等奖,飞天奖二等奖:他拍摄的《能媳妇》,获飞天奖三等奖。而且,李耀宗是北京广播学院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懂得表演艺术,曾在电视剧《神圣的使命》中扮演公安局长,在中日合拍的电视剧《望乡之星》中担任过角色,在译制片《鲁滨逊漂流记》中为星期五配过音;在广播剧《醒来吧,弟弟!》中扮演过弟弟。多方面的艺术实践,使他不仅了解和熟悉电视剧的生产流程,而且懂得戏剧的结构和节奏。这些对他担任《红》剧的摄像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当王扶林导演提出让他担任摄像师时,他慨然应允。李耀宗认为把我国的古典名著搬上电视屏幕,这是他一生中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红楼梦》正式开拍之前,李耀宗和剧组有关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的选景工作。先后到了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四川、上海等十多个省、直辖市的40多个地区去选景。在拍摄时,经常是背着摄像机跋山涉水,有时还要忍饥挨渴,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有一次在黄山拍摄时,李耀宗背着摄像机爬上山去拍了十天。不巧,摄像助理在协助抱摄像机时,把取景器掉进山涧里去了。当时把李耀宗急得心焦火燎,一是零件贵重,二是又买不着。李耀宗和编剧之一的周岭同志,向当地群众借来攀山用的绳子,系住自己,下到黄山鳄龟咀下二百多米的地方,狭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立。经过搜寻,终于找到了摔得七零八落的取景器。他用橡皮膏把取最器粘好,一直坚持用到拍完《红楼梦》。现在观众看到的片头,就是当时在黄山拍摄的。





《红楼梦》从1984年7月开拍到1986年10月停机,前后拍摄了两年零四个月,全剧一万多个镜头,都倾注了李耀宗的理想和追求。第一个追求,是要拍得美。他觉得《红楼梦》的悲剧在于毁灭了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所以,要揭示悲剧的美.就要把人物拍美,把环境拍美。比如在黄山太平湖拍摄的黛玉北上这场戏,烟雨迷?。水天一色,黛玉一身缟素,倚窗而坐,目光凝滞,泪水晶莹,配上林如海的旁白。一下子便把黛玉孤苦无依,凄楚迷茫的心绪展现出来,引起观众对她身世和前途的关注与同情。再比如黛玉葬花这场戏,是在苏州香雪海的梅林拍摄的。这里原是一片农田,经过美工师的加工,加上小桥,石凳和蜿蜒的小路,装饰成大观园中的园林。拍摄中,把如绯云似白雪的簇簇梅花和落花飘零、落红成阵的景象,反复渲染,衬托出凄凉的意境,在拍摄角度上,把黛玉拍得有压抑感。这样便把黛玉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黯然神伤的心情表达了出来。以情寓景,以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为了把人物拍得合乎剧情需要,李耀宗在拍摄中还要弥补演员形象的不足。扮演王熙凤的邓婕,个子不高,除了化妆师和服装设计师在头饰化妆和服装上做了弥补以外,李耀宗还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从视角上让观众感到她总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这样才符合王熙凤在贾府中杀伐裁断、颐指气使的身份。

李耀宗的第二个追求,是大量运用长镜头,让《红楼梦》像一幅清代社会生活风俗的长卷画一样,随着镜头的推拉摇移,如行云流水一般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黛玉进府这场戏,李耀宗用轨道车随着黛玉进行横移跟拍,展现了贾府的规模和气势;元妃省亲与贾母见面这场戏,他用长镜头缓缓移动,表现了元春与贾母,王夫人及众姐妹的扯不断的骨肉亲情;探春远嫁这场戏,他运用了后拉式长镜头,造成一种探春三步一回首、难舍难分的氛围,让观众也感到生离死别的哀愁与惆怅;宝玉和黛玉在沁芳桥畔呕气的?场戏,李耀宗运用了两分多钟的长镜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俩人欲亲若疏的感情纠葛,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用好特写镜头来表现剧中人物丰富的感情和内心活动,是李耀宗常用的拍摄手法,也可以说是他的第三个追求。著名匈牙利电影美学家贝 • 巴拉兹曾讲过,优秀的特写具有抒情味,能在逼视那些隐蔽的事情时,给人一种体察入微的感觉、而面部的特写,更是一种“无声的独白”。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能表现人物复杂的感情和内心微妙的变化。李耀宗从这位电影美学家的“微相学”观点中,得到教益,并把它运用到《红楼梦》的拍摄中。由于电视的屏幕小,清晰度比电影差,因此他多运用大特写镜头,构图尽量去繁就简,使画面饱满,让观众看到的是演员眼神的流动,领略到意会而不能言传的意境。比如在无锡寄畅园拍摄的宝黛读《西厢记》这场戏,这是宝玉和黛玉在张君瑞和崔莺莺热烈追求爱情的启蒙下,爱情的萌动与感情的交流,李耀宗用大特写镜头,通过黛玉和宝玉在看《西厢记》时顾盼传情的微妙心理,把俩人此时的心境充分表现出来。又比如宝钗过生日这场戏,当湘云说出小戏子扮相象黛玉时,李耀宗用面目特写镜头,把黛玉的恼怒、宝钗的沉默、宝玉的顾虑、湘云的得意、熙凤的开心等一个个表现出来,不仅揭示了每个人物的性格,还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收到了“意在不言之中”的艺术效果。

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有元妃省亲、秦可卿出殡、探春远嫁等几个大场面的戏,李耀宗在拍摄中都力图拍出特定的剧情内涵与基调。元妃省亲是贾家的鼎盛时期,要拍出“烈火烹袖、鲜花着锦”的热烈场面;秦可卿出殡足个闹剧,要拍出贾珍的恣意奢华以及与秦可卿的暧昧关系;探春远嫁是贾家走向破落衰败的开端,要从豪华的婚礼场面中拍出骨肉分离的悲哀与愁苦。这样从总的剧情氛围上,去感染观众。

  此外,在《红楼梦》的拍摄中,李耀宗还注意通过色调的把握来揭示人物性格和表现主题。《红楼梦》总的基调是悲剧,但每一场戏又各有色彩:有大观园中少女的纯洁;有薛蠕饮酒作乐的污淖;有怡红开夜宴的欢快;有狱神庙囚禁的阴森…… 李耀宗懂得,摄像基调是摄影师为一部影片(或一部电视剧)的形象创作注入的贯穿情绪,这种贯穿情绪?旦渗透到每幅画面,就会产生?种统一的、使人感觉到吻合于主题思想的情调视觉。而色彩基调,是变化多端而又和谐统一的有机体,它从总体上阐述主题和表现人物形象,强化着画面艺术渗透力。比如黛玉之死这场戏,李耀宗用的冷色调,黛玉身穿雪白的裙衣,床上挂着雪白的幔帐,配上绿色的茜纱窗,点染出“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主题以及青春毁灭的悲剧意境。元妃省亲这场戏,李耀宗把握暖色调,基本是黄、红的颜色,着意渲染热烈、火爆、显赫的气氛,显示贾家炙手可热的势力。

人们常说电视剧是遗憾的艺术,李耀宗在回顾这次《红》剧的拍摄时也有不少遗憾之处。在拍摄中,由于受时间、人力、财力的限制,难免粗糙。比如,由于抢点,?天要拍几十个镜头,最多拍80多个镜头,工作十五、六个小时,镜头就不能精雕细刻了。又如拍秦可卿出殡这场戏时,虽然设立了二十米高台的机位,但由于群众演员的人数不足,因此大俯角的长镜头用得少,没有拍出原著中所描写的“压地银山一般”的气势。每看到此处,都感到不可弥补的惋惜。但是作为一位年轻的摄像师,李耀宗愿意把这次的艺术实践作为新的起点,今后,为观众拍出更多更好的电视剧来。

                                                                  本刊记者 周金华

                                                           《电视连环画》1987年第7期

                                                                   剧照摄影许富强

王扶林老爷子导了一部红楼,王立平老爷子谱了一部红楼,

 顾问们教了一部红楼,同样的,李耀宗拍了一部红楼

在那个远去的岁月,每个人的贡献都不可磨灭~我以为,李耀宗叔叔拍的很好~

 

~~~~~~~~~~~~~~~~~~~~~~~~~~~~~~~~~~~~~~~~~~~~第七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