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到夏门的高铁:红楼揭秘《一缄书札藏何事》续文--细品红楼真故事 2(逐回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49:31
 二.隐述故事地点
  真故事究竟发生在何地呢?这更是特别关键的问题。作者“丽藻抽丝,点景绘像”营造出一个“大观园”来,一会儿是“太虚幻境”,一会儿是“真如福地”。作者早在三百年前就创造出了“时空遂道”,究竟在何地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
  “假借汉唐。”
  “若云无朝代年纪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既然是补记的“血泪家史”,怎可以“假借汉唐”来添缀呢?人家“汉、唐”可都是国史阿!更有“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老爷宾天”处,不肖子贾蓉竟说出:“从古至今,连汉朝和唐朝,人还说赃唐臭汉,何况咱们这宗人家。”不说这宾天的老爷映射雍正,也不说这贾琏叔侄对那传位诏书(尤二尤三两个尤物)垂涎三尺,单说将自家与汉唐相比,也可见这真故事发生在皇家内院。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
  别以为这是虚无缥缈的“西天”,这“西方灵河”可是真实所在的。在弘皙归乡(“地陷东南”)的乐亭城西旧有西滦河,因常年泛滥改道而称“灵河”。在入海口处,便是石臼坨(因形似石臼)。今已解得弘皙后半生“茅椽蓬牖”的藏修地就在这海上孤岛。书中第一梦――甄士隐手倦抛书入梦,虽作者没有明确地域,却借“手倦抛书”之典来隐露端倪:“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古人有诗赞石臼坨:“几载探奇兴,今偿素愿来。旷沙明集雪,晴日走奔雷。估客帆樯集,渔人网罟开。仙源真世外,何必觅蓬莱。”
  “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
  乍一看,会觉得这是作者虚幻出来的,既荒唐又无稽。再加上那“女娲炼石补天”本就是上古传说,一般都不会太在意这“石归山下”的青埂峰该是怎样一座山峰。山峰就是山峰,为何偏偏是“青埂”呢?关键看这“埂”字字义:“田间稍稍高起的小路:田埂、地埂子。也指地势高起的地方。”这可是作者故意用笔阿!偏又凑巧,乐亭海隅小岛石臼坨就是这样一处所在――四周环海,环岛沙丘隆起,海拔高度在六米以上沙丘有三十多个,最高八点八米;中间低平,海拔在三米左右(形似石臼)。岛上草木丛生,植被覆盖率百分之九十八。
  “智通寺。”
  脂批于此:“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作者幻身贾雨村“偶至郭外,意欲鉴赏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又在寺中见到一“聋肿老僧在那里煮粥”。批书人又作提示:“毕竟雨村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都知作者“出家”(并非当和尚),看来该是在这“智通寺”。
  “贾母掰谎。”
  贾母听书《凤求鸾》,称是“残唐五代”的故事。乐亭大鼓有一传统名段《双锁山》,内容恰是南唐北宋之间的战争。书中还将乐亭大鼓的鼓点儿套路用击鼓传花表述出来:“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惊马之乱驰,或如疾电之光而忽暗。”所掰何谎呢?“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写佳人才子,最没趣儿。……可知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吿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见这听书的贾母是在乐亭城,自称“中等人家”,当然是针对那皇家大院而言。
  “黑山村的乌庄头来了。”
  前清为解决旗人供给,特行“旗人圈地”制,京畿五百里设有专门管理田庄地亩的“皇粮庄”。从“乌进孝”带来的贡品看,北有“山坳子”产的山珍野味,南有“海沿子”出的鱼吓蟹贝。这便反映出所谓贾家在京东唐山地区有许多地产。正如“贾家后事”一说,既便是败落了,回到这“原籍”,在当地也是大户人家。同时也说明这贾家原本就该是清宗室旗人。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看此一段该有疑问:道姑妙玉怎么会有那么多珍奇茶具呢?既便是“收藏大家”,想必见了也会“望尘莫及”的。仔细想来,也只有皇宫内院才会有这天下奇珍。这所谓“栊翠庵”日常竟是由“小幺儿”做清洁工,而这“小幺儿”是雍正朝创建军政中枢军机处特别选用的――为保收机密,选用十五岁左右不识字的人作勤务。看来,那所谓的“成窑五彩小盖钟”有可能是皇帝玉玺――“刘姥姥”(雍正)要在传位诏书上用印。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为何要排“试才”一场戏呢?因为这背“试”的宝玉原型是曹雪芹,要承担“披阅增删”成书传世的重任,“众清客”不知其才华有多大,当然要考核一番了。于是,“点景绘像,丽藻抽丝”,用游戏笔墨将大观园第二个原型石臼坨表述一番。有脂批很说明问题:“不必拟定方向,诸钗所居之处,若稻香村、潇湘馆、怡红院、秋爽斋、蘅芜苑等相隔不远,究竟只在一隅;然处置得很巧妙,使人见其千秋万壑,恍然不知所穷。所谓‘会心处不在乎远,大抵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全在人之穿插布置耳。”可见这该纳入“太虚幻境”范畴。讲至“蓬莱仙境”处,还有一批:“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玄境。一路顺顺逆逆已成千丘万壑之景,若不有此一段大江截住,直成一盆景矣!作者将从何落笔着想?”怎么是作者何想,该是读者何想才对。这“盆景”一说,可恰恰符合石臼坨“中凹似石臼”的地理环境。
  “丛绿堂。”
  雍正帝替身“刘姥姥”在“省亲别墅”碰头,“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可知这就是丛绿堂。这是个什么所在呢?“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现代人对这玻璃大镜习以为常,可在雍正朝,此物也只有皇宫内院才会有,而且相当珍贵。据说圆明园中曾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有万花阵迷宫及西洋楼。看来雍正帝是在这里“会亲家”时被摘取性命的。
  “卖弄家私。”
  何为卖弄家私?这是指史湘云咬舌子,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有脂批:“今见‘咬舌’二字加以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纸上,掩倦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窖可也。”在京东唐山地区的丰润迁安一带,很明显有这将“二”读成“厄”的方言口语。至于读成“爱哥哥”并不曾见,想来这是在泄漏“爱新觉罗”的“爱”哥哥吧!还有,“试才”中的贾政口出“逛逛去”,刘姥姥一进大观园见那挂钟口内“有煞用”,都是典型的唐山味。  
 三.隐述真情内幕
  这是最难做到的,偏偏作者就做到了!如何做的呢?坚壁清野,化整为零。怎么搞起了反扫荡?可不是怎的!这就是历史。要保证“粮食”不被强大敌人搜刮去,还能有什么上上策呢?当然,必要的伪装还是该有的,这就是给故事中的人物戴上面具。好比去参加化妆舞会――从外表看不出是谁,非通过言行举止来作判断不可。
  先来搜索书中第一大密情――康熙病死之谜。
  根据上面提到的隐笔方法,就可得出如下结论:书中所有表述“病情”的文字,都该是针对清史记载的康熙“偶患风寒”而一命归天而记述的。这便是所谓“草蛇灰线”,将这些一根线上的“蚂蚱”重新整理,也就可以还原历史了。
  第一个便是“苦尤娘赚进大观园”。映射康熙进入畅春园养病,还特意交待贾琏出京,与遣走“黛玉”(弘皙)相呼应。
  第二个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隐述康熙带病之身处里紧急要务,直到次日天明。连气带累,折腾半死。
  第三个是“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在晴雯身上未说明如何结局,又转到尤二姐露出“金面”上,却是“魂魄如飞上九天,通身麻木,一无所知”。到此地步,人还有命在?
  第四个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那么多太医连个“喜脉”都断不明白,早就该让他们如王太医一般“军前效力”去了,还非要等老太君去“拆太医院大堂”不可?最后这蓉大奶奶还是“治病治不得命”,不明不白的就病死了,弄得“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第五个是秦业“三五天光景就一命乌呼”了。那智能也太不像话了些,没事儿偏偏私逃进城会秦钟干吗?再说秦业爱将儿女寄养在养生堂,便是私会也该到养生堂,怎么就愣是把老秦业给气死了?
  第六个是“宝玉痴迷”。宝玉听得林妹妹回老家,犹如听了焦雷,登时满脸紫涨,眼珠发直,口流津液,任人摆弄,给啥吃啥。结果是“急痛迷心”,这下“可了不得了”,丫鬟婆子一通大哭。当然,这老人病症写在公子哥身上,自然是要醒过来的。就不知康熙到了这地步会是怎样了。
  再来搜索书中第二大密情――雍正暴死之谜。
既然是“暴死”,表现特征就该是被人“摘去命根儿”。凡“通灵宝玉”这命根子离了颈项,说明这主人也就没有性命可言了。再就是一些“大醉”、“醉闹”、“醉卧”等字眼儿,都该是用来遮饰“死亡”的。要不就干脆来个“老爷宾天”,明明白白对应历史传说。
  第一处是“通灵遇双真”。眼见宝玉不行了,“棺椁都做齐了”,竟把那“通灵玉”摘下来。看那和尚接玉在手,长叹一声:“青埂一别,辗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想当初巨石幻玉,红楼一梦到此结束。要说这不是雍正被“魇魔法”摘去性命,想来再没有其他贴切的解释。
  第二处是“大醉绛芸轩”。那“枫露茶”可不是一般的茶,吃这“千红一窟”的茶必须“潗”,而不是一般的“沏”或“泡”,还得“三四次后才出色”。这哪里是吃茶,分明是在上大刑。难怪宝玉要怒摔那茶杯,还溅了一身血。归到最后,“袭人神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还交待一句“那宝玉便睡着了”。可是永远睡去了。
  第三处是“良宵花解语”。宝玉被贼茗烟带至花袭人家,房中早有三五个女孩儿。袭人伸手从宝玉项上将通灵玉摘下来,向他姊妹们笑道:“你们见识见识!时常说起来都当稀罕,恨不能一见,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什么稀罕物儿?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这是什么稀罕物呢?当然是传位诏书。这宝玉骑马而来,回去时只能坐轿子了。怎么回事?无性命的人当然不可再骑马了。
  第四处是“风月宝鉴”。贾天祥被骗落入人家陷井,竟被迫写下了两份五十两的“欠契”。这事多新鲜!真是因为一百两银子那么简单?老爷正在厅上看南京的什么东西呢?这该是雍正死前重新写下传位诏书。后面那“一净桶尿粪从上面直泼下来,可浇了他一身一头”的场面应属幻笔,映设历史上雍正被泼了赃水。
  第五处是“老爷宾天了”。前面刚表完开夜宴,这里突然有人报丧,说:“老爷宾天了。”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这一句太关键了。好好的人就死了,能怎么死呢?虽然后面一劲儿解释,又是炼丹又是烧汞的,本就对应历史传说,还说“今夜守庚申时”升仙了。明摆着是在说雍正。
  第六处是“两宴大观园”。打抽风的刘姥姥被强留大观园住了两天,恰恰是对应雍正历史上“失踪”了两日(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这两天先是编瞎话儿糊弄“痴公子”(弘历),见软的不行,刺客便摆起了鸿门宴――“三宣牙牌令”,铁筷子木夹棍都用上了,直把个刘姥姥弄得“求饶”。然后便是取“成窑小盖钟”、“画园子”,最后进入“省亲别墅”,一番碰头后醉卧在丛绿堂。  
 四.隐述主人公
  作者真不愧戏剧“票友”。为了掩人耳目,选用了许多替身来补记自己的历史。这也就是所谓“分身术”。其实,此法儿也很符合情理。要表现从一个人小到老一生经历,不多用几个演员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不过作者历史比较复杂,替身就比人们想像的要多出许多。
  第一个替身是“林黛玉”。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此言太深刻了。在黛玉进府时虽未敢记明年龄,但后来还是有补批:“黛玉才十五岁,记清。”十五岁又是怎么回事呢?胤礽一次被废黜太子时,弘皙恰好十五岁。史料有“宫中视养,恩逾常格”,应该是康熙将这失掉父亲庇护的皇嫡孙安排在宫中。因雍亲王胤稹一直视养在康熙身边,弘皙视养宫中也相当于在雍亲王胤稹府邸一般。
  第二个替身是“贾芸”。
  贾芸认宝玉为父亲并非笑谈。“贾芸”十八岁进府,这又恰巧是胤礽二次被废黜太子。十八岁的弘皙应该是由康熙安排过继给雍亲王府的,因而这弘皙称胤稹父亲大人确有其事。也许有人疑问:十五岁时来过了,怎么又来了呢?不错。先来那次时间不长就回家了,因为胤礽很快又复立为太子,还在人家干什么?可这次太子就没那么侥幸了!其实,黛玉进府还包含弘皙入雍正朝做官,有这些个年龄段儿的主人宫进贾府,让他怎样回答年龄呢?
  第三个替身是“薛宝钗”。
  宝钗待选,薛姨妈一家来长住亲戚,是弘皙成为首辅军机大臣后住进圆明园附近的军机大臣府邸。这时正是弘皙“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时期。正所谓“双悬日月照乾困坤”。当时的大清国,可说是雍正与弘皙两个人在治理――君子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一个宝钗,一个凤姐儿,只不过是遮在弘皙与雍正头上的红盖头。
  第四个替身是“贾雨村”。
  一上来就“乱判葫芦案”的弘皙,所遇棘手的命案便是惊天大案――雍正暴死。正因他没有“大丈夫相时而动”,把弑君篡位的乾隆拿下,造成“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切自身不保”的局面。乾隆元年初,弘皙“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插妥协,却又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已然是辞官归乡了。
  第五个替身是“北静王”。
  先说“宝玉路谒北静王”。这是夹写了一段弘皙与曹寅嫡孙女相见的情形。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指的便是弘皙王妃曹氏与老祖宗曹太妃。再就是北静王设“路祭”。这是乾隆二年春雍正梓棺去泰陵下葬,弘皙与一干出宗室归乡的“老王爷”在半路祭奠雍正。这北静王“不以王位自居”,实际上也不再是理亲王了。
  第六个替身是“柳湘莲”。
  “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难道这是要聚众造反吗?应该是有此迹象。那尤三姐可是传位诏书幻身,她要是嫁了柳湘莲,大业可成。可惜这“冷二郎”又因“洁癖”而剑刎了尤三姐,“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弘皙自此以后只得诈死埋名,遁入菩提仙岛(石臼坨)。
  第七个替身是“甄士隐”。
  遁入藏身修书地的弘皙,先“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成为了空空道人,后又梦幻情缘成了情僧,写出了所谓《情僧录》。“总因慧刀不利”,真的六根清净可不容易!为了让看官读懂所补家史,还开辟出文学史先河,化名脂砚斋来重批《石头记》。一部世间罕见的文学谜宫就这样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