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机坪 上海:老子生平三考(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15:31

老子生平三考(15)

2011-09-19 16:55 【www.zhihuisky.com】 来源:智慧空间网 编辑:校尉  已有 38人浏览[导读]同样,纵横家以《鬼谷子》一书为代表,也完全继承了老子的智谋思想。正如史书评论: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等,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因此,有《孙子兵法》侧...

同样,纵横家以《鬼谷子》一书为代表,也完全继承了老子的“智谋”思想。正如史书评论:“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等,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因此,有“《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之说。

如果说《道德经》,与兵家、纵横家的武学思想有所不同的话,那么,《道德经》主要是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单打独斗”,主要揭示的是“柔弱胜刚强”的“内在条件”的话,那么,孙子、鬼谷子则主要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着眼于“集团作战”,主要揭示的是“柔弱胜刚强”的“外在的主、客观条件”。这个情况表明,老子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有关。

由此可见,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只有兵家、纵横家才继承了李耳及其《道德经》的武术、武学思想。而且,兵家、纵横家谨遵《道德经》“保密”的告诫,故对其“武术”和“智谋”思想的理论来源和思想出处,实行了严格保密。

对此,有事实为证。

证明一:《孙子兵法》、《鬼谷子》,及后来的《三十六计》等等,在其书中均不见师承关系,不明武学理念的源流和传承关系,这是何故?这难道说都是历史的“偶然”吗?显然不是。而这种情况,正反映出了历代兵家对《道德经》之“国之利器”的保密告诫之“忠诚遵守”所致。这就是唯一可信的解释。

有《三十六计》之“编者”说,其计谋源于《易经》。但是,《易经》本质上是一部“占卜”书。对此,《孙子兵法》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可见,《孙子兵法》尚不信占卜,“不象于事”,“不验于度”,那么,《易经》又何来生得出“兵书”?然而, 事实上,《三十六计》充满了《道德经》的“武术”和“智谋”思想,其战例几乎都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柔弱胜刚强”思想的结晶。因此,兵家、纵横家继承了《道德经》思想。除此之外,岂有他哉!

证明二:《孙子兵法》被公认为是“始于春秋,最后形成于战国时期”,并公认为“并非是孙武一人所为”。可见,《孙子兵法》有着众多作者,前后计有几人。既然如此,除开孙武之外,其他几人也都姓“孙”,这可能吗?显然不能。其中的“隐秘”,难道就不是“保密”?

证明三:从时间上看,据笔者考证,老子大约生活于“西周中晚期”,即几乎没有“集团作战”的时期,而孙武、鬼谷子大约生活于东周中晚期,即出现了大规模的“集团作战”的时期。这就使得老子的“武术”、“武学”发展为“兵法”、“智谋”完全符合逻辑。

证明四: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分“德经”和“道经”。其中,“道经”侧重讲哲学,主要包括“武术”、“武学”;“德经”侧重讲政治。“德经”和“道经”因有“道、德一统”、“以德治道”的思想从中连接,故《道德经》必是一部“兵书”无疑。既是兵书,后人必然要对其保密,而且必定“密传”。历史的看,对“武术”、“武学”的传承,自古以来就讲“口传心授”,就讲“不传外人”,这已经是不成文的传统和规矩,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基于此,《道德经》思想必然“密传”无疑。

因此,先秦兵家、纵横家是李耳及其《道德经》思想的传人,并且对其“武术”、“武学”思想进行了保密。 .showpage li{display: inline;width: 100px;}

  • 共17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