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6个校区: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刘志欣——阿勒泰新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5:18:39
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哈巴河县委党校 刘志欣
随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存、生活空间逐渐移向社区,社区环境和社区氛围对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区文化的繁荣与进步对城镇建设、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美好家园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哈巴河县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大力发展城镇社区文化。通过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促进县域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阿克齐镇是哈巴河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也是县委、政府的办公所在地,全镇辖民主东、中、西,解放东、中、西6个社区,2个城郊村,共有居民4400户,1.8万余人。近几年来,阿克齐镇党委、政府围绕“发扬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区,打造文化型特色小城镇,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的发展战略,以打造“服务完善称心,扶贫帮困暖心,环境优美舒心,居住安宁放心,文化娱乐欢心,文明共建凝心”的“六心”社区为抓手,强力推进城镇文化建设。
(一) 健全机制,文化事业发展上轨道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提高城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相结合,并将文化工作列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三个文明”建设考核。成立文化活动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担任组长,一名副镇长兼任文化站站长,专门负责文化站的一切事务,同时配有专职工作人员一名,负责收集、整理文化档案,编排各类文体活动,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社区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今年年初,镇政府和各社区签定了目标责任书,规定各社区每月举办文体活动不少于1期,全年不少于12期,并制定出台了相关制度,建立了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等。阿克齐镇文化站建立于2007年10月,自文化站成立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全镇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日益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二)完善设施,社区文化氛围促和谐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各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为6个社区配备了台球、乒乓球、音响等健身娱乐设备,设有远程教育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大,设施齐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由居民自发组成了器乐、戏剧、小品、歌舞等文艺小组。目前6个社区的活动室面积均达到了200平方米。为了进一步打造社区文化,先后成立了由老、中、青、少等4个梯次1000名居民组成的23支社区艺术团队,进一步活跃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全镇六个社区基本形成“一居一特、一居多品”的鲜明特色。根据社区文化发展的实际和居民文化需求,6个社区整合资源,设计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做到周周有团队活动,月月有广场活动,每年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据统计,截至目前,6个社区共创作各类群众文化作品100余件。
(三)构建网络,文化建设整体上水平
不断加强城镇的文化网络建设,构成了以镇文化站为枢纽,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依托,以城镇居民文化爱好者为补充的文化网络。镇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不断调动各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利用镇社区文联、社区艺术团、老年文体队等群众组织,聘请县艺术团等有关专业人员担任社区的艺术指导,不断加大对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近几年来,该镇共举办文化基层干部培训班十余期,培训各类文化骨干200余人次。组织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三送三进”活动,“三送”即:送科技、送文化、送政策,“三进”即:进小区、进工地、进学校,把城镇居民急需了解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公德教育等通过与文化演出相融和的形式送到他们手中,不断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创新载体,社区文化工作见实效
近年来,阿克齐镇发挥阵地作用,不断创新文化载体,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居民服务基层活动。充分发挥艺术节、风筝节、节庆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载体作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举办各类赛事百余场,共有数千人参与了活动,为居民展示才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举办演讲赛、知识竞赛、家庭才艺表演、器乐大赛、声乐大赛、象棋赛等各类文艺活动,每年达80多场次;组织开展戏剧演出、文艺晚会、消夏晚会等文化广场活动,每年十多场次;举办艺术展览会,如:工艺品、书法、美术、摄影、民间艺术等,每年举办5次以上;组织举办艺术骨干培训班,主要有书法、美术、文学、二胡、电子琴、秧歌、舞蹈等特长培训以及文化工作人员、业余剧团编导等业务培训,每年培训文艺新人200余人;组织十二个方队近400人的表演队;组织蛋雕、剪纸、刺绣、根雕等民间艺人进行创作,参加各级文化部门举办的民艺展演活动。
二、城镇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上不到位
个别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文化事业发展缺少整体规划。少数领导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文化工作是软指标,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还有极少数领导认为文化工作是表面文章,搞不搞一个样,对社区文化建设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甚至存在误区。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社区居民的休闲和健身娱乐,没有提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完善社区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高度去认识,因而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重表象、轻实质的工作偏差。
(二)文化资源没有得以充分地整合
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拥有一定的文体资源,但由于缺乏组织协调,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利益保障、组织管理机制,导致社区内大量文体资源闲置,难以发挥作用。
(三)文化专业人员缺乏
城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核定编制为2人,但均属兼职,对开展文化活动带来一定的不便。各社区的文化工作人员也均属兼职,且待遇偏低,流动性大。社区干部要承担社会优抚、计划生育、城市低保、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党建、民事调解等工作,很难再有精力来抓文化建设。加之社区文化干部的文艺水平偏低,与专业文艺人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短时间内难以构建具备专业水平的专职干部队伍。
(四)文艺队伍发展不平衡
一是队伍发展规模不一。社区文化艺术人才缺乏,部分活动队伍是业余的、自发的,缺乏与外界交流、宣传推广不够,艺术水平提高缓慢。二是对文化艺术缺乏专门人员和机构去挖掘、研究。演出形式单一,节目老套,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三是文艺队伍活动分散、流动性大,给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在活动中无法得到稳定的专业指导。
(五)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不强
社区文化管理的主体是居民和辖区单位。从总体上说,由于社区发展较快,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但参与面不够宽泛。随着城镇集聚功能的增强,社区人员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对社区文化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对比之下,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涉及面狭窄。现在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而广大的青少年和在职人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参与度不高。社区的许多文化活动参与者总是一些“熟面孔”。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城镇社区文化建设是城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社区服务业深化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求。因此,社区文化建设是与其城镇建设相适应、与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社区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居民能够享受到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设施先进、高层次的社区文化服务。
(一)整合文化资源,发展社区特色文化建设。
社区资源的共享,就是要按照最优的、最新的、最具竞争力的标准对资源进行组合。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企业、辖区单位的文化资源,将城镇所有的社区文化资源加以整合,使文化活动场所向社区居民开放。尤其是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新形式,形成长期共存的物质利益关系,使社区内的文化活动资源得以共享、共用。引入社区志愿者协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志愿者协会是社区内以志愿精神为动力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任务是发动和组织志愿者提供定期的、无偿的公益性服务,其中包括社区公共文化机构的义务服务。
根据各个社区的人文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社区特色文化。浓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开展这项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以民族特色、区域风情等为主线,进一步整合资源,把文艺演出活动与哈巴河县的文化旅游事业有机地整合,发展文化旅游业。
(二)加大参与力度,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
社区文化的“软件”主要指社区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以及社区成员文化艺术素养等,它是决定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内容和风格的重要因素。而在“软件”资源中最重要的是社区的人力资源即社区居民。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要重点推动完善日常议事和决策的参与制度,积极组织居民参与讨论决定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事项,社区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社区居民的闲暇时间、兴趣爱好、精神需求等作广泛了解分析,以此来决定社区文化的组织方式、时间、活动形式。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通过组织 “五好家庭、文明户的创建活动”、“文明小区建设活动”、“群体性康乐活动”、“党员群众志愿活动”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成员之间文明高尚的交往方式和亲切友爱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超越彼此的身份、地位、种族、信仰、肤色等形形色色的桎梏,由此共享同一种文化价值理念、风俗习惯、生存环境。
(三)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区特色、素质较好、文化业务知识较为全面的文化队伍,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的迫切要求。一是对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和文艺骨干进行培训。经过组织培训后,提高理论水平,优化知识结构,使他们成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二是要完善各种城镇社区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增强城镇社区文化工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继续鼓励大中专学生中具有专业特长的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其理论知识强、思想活跃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三是巩固、壮大现有的社区文化活动团体,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辖区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潜力,成立青少年、企事业单位活动组织,构筑老、中、青、少四个梯次,居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民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社区文化活动网络。四是切实改善城镇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待遇和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既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更要用待遇留人,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最终建立一支乐于奉献、务实高效、结构合理、知识化、专业化的城镇社区文化人才队伍。
(四)追求探索创新,发展多元化的社区文化
当前,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由单纯的兴趣爱好转变为“求知、求乐、求美”的多元化需求,既强调个体文化享受,又要求提高文化素养;既追求大众文化,又崇尚高雅文化。社区文化在内容上是丰富多彩的,在形式上是不拘一格的,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特色文化。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乡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做到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又广纳现代文明成果;既重视乡土文化又不排除外来文化。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同时大胆吸收、借鉴外地社区的成功经验,加强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和水准。要多探索其发展的规律,借鉴相关经验,开拓视野,创新社区文化的活动方式,鼓励文化骨干多出优秀的文化精品。使我们的社区文化真正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培养现代新型居民最重要的阵地。
(五)重视开发利用,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布的《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第二十二条规定,每一个行政区至少具有一所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具有指导、示范、辐射、培训等多功能的设区服务中心,其福利性、公益性服务项目达到8个以上。第二十五条规定,动员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福利设施向社区开放,对外开放的比例达到单位内部福利服务资源的20%以上。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区日益成为居民最主要的户外文化活动休闲场所。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需要相应的文化设施作为保证。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首先,要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到社区乃至整个城镇建设规划中来考虑,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备相应的文化设施。要做好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短、中、长期规划,保证城镇社区文化设施既能满足当前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又能做到设施的永续利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其次,要重视城镇社区内现有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完善协调机制,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快把城镇社区文化设施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及固有的文化载体与设施相配套,使城镇社区文化活动有更多的“硬件”设施作依托,使城镇社区文化的发展走上健康繁荣的轨道,为构建文化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构建美好家园,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有道德的文明公民,必须以社区文化为依托。社区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同时吸取先进的经验和教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努力摸索出一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合实际情况的社区文化建设道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