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机场去火车站:奔丧·丧葬/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22:09
奔丧  旧时丧俗,凡闻君、亲、尊长之丧,从外地赶往吊唁或料理丧事,称之为奔丧。《礼记》有《奔丧》篇,孔颖达疏,“案郑《目录》云,名曰奔丧者,以其居他国,闻丧奔归之礼。”该篇对古代奔丧之礼,有详细的记述。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尽哀。遂行,曰行百里,不以夜行。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过国至竟哭,尽哀而止。哭辟市朝,望其国竟哭。”奔丧至家后,“入门左,升自西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这时,要“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踊”;然后,“袭絰于序东,绞带;”披麻戴孝之后,“反位,拜宾成踊;送宾,反位。”如果有迟到的宾客,“则拜之成踊,送宾皆如初。”在第二天哭灵的时候,仍“括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三日成服,拜宾、送宾皆如初。”奔丧的人如果是服齐衰以下的亲属,“入门左,中庭北面,哭尽哀;”然后,“免麻于序东,即位袒,与主人哭成踊。”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哭灵时候,“皆免袒”。妇人奔丧,“升白东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东、即位,与主人拾踊。”
  奔(父)丧若不能在停柩待葬的时间赶到,就得“先之墓,北面坐,哭尽哀。”代为主持丧事的人对待他的礼节,是在墓左就位,妇人在墓右就位,然后,“成踊尽哀,括发;东即主人位,绖绞带,哭成踊,拜宾,反位成踊。”至此,在墓上该行的礼节完毕,于是就着帽归家,“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括发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宾出,主人拜送。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如初。”在第二天哭灵的时候,还是要用麻束发,并且跺脚,第三天仍如此。”‘三日成服。于五哭”,到此在殡宫应做的事都已完成。奔母丧异于奔父丧的地方,只是在初回家时用麻束发,以后就用“免”的打扮,直到成礼都如此,“他如奔父之礼。”奔齐衰以下各等亲属的丧事,“不及殡,先之墓,西面哭尽哀,免麻于东方,即位,与主人哭踊,袭,”在墓上的礼节完成后,“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免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第二天哭泣时的打扮,“免袒成踊,于三哭,犹免袒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
  听到父母的噩耗而不能奔丧的礼节是“哭尽哀,问故,又哭尽哀。乃为位,括发袒,成踊;袭,绖绞带,即位;拜宾,反位成踊。宾出,主人拜送于门外,反位。若有宾后至者,拜之成踊,送宾如初。于又哭,括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拜宾,送宾如初。”如果除丧以后才回去,“则之墓,哭成踊,东括发袒,绖,拜宾成踊,送宾,反位,又哭尽哀,”然后除服,回家就不再哭泣了。“自齐衰以下,所以异者,免麻。”奔丧的时候,“齐衰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缌麻即位而哭。”
  奔丧之俗,自周代以来,沿袭于各代。《左传·襄公十五年》:“冬,晋悼公卒,遂不克会。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后汉书·桓荣传》:“(桓荣)事博士九汀朱普……会朱普卒,荣奔九江,负土成坟。”《宋史·戚纶传》:“父同文……同文卒于随州,纶徒步奔讣(丧)千里余。”《元典章·刑部三·不孝》:“黄州路录事司判官靳克忠,闻之父亡不奔讣,又行饰辞不肯离职,详其所为,必合惩戒。”明初,百官闻祖父母、伯叔、兄弟丧,俱都奔丧守制,为此,居官日少,影响政事。因此,洪武二十三年,除期服奔丧之制,规定:“今后除父母及祖父母承重者丁忧外,其余期丧,不许奔赴,但遣人致祭。”(《明会要》)清·孙承泽《天府广记》载:“(明洪武)八年三月,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许即去官。”《明史·刘宗周传》:“母卒于家。宗周奔丧,为垩室中门外,日哭泣其中。”至清代基本上沿袭明俗,奔丧亦多用于亲丧。
  古典名著《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生动地描述了贾敬死后,贾珍奔丧的情景:贾敬殡天之后,尤氏见贾珍父子和贾琏皆不在家,便“命人飞马报信。”“一面看视里面窄狭,不能停放,横竖不能进城的,忙装裹好丁,用软轿抬至铁槛寺来停放。掐指算来,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贾珍方能来到,目今天气炎热,实不能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日期入殓。寿木早年已备下,寄在此庙的,其是便宜。三日后便破孝开吊,一面且做起道场来。”“且说贾珍闻了此信,急忙告假。”“父子星夜驰网。”“一日到了都门,先奔入铁槛寺,那天已是四更天气,坐更的闻知,忙喝起众人来。贾珍下了马,和贾蓉放声火哭,从大门外便跪爬起来,至棺前稽颡泣血,商哭到天亮,喉咙都哭哑了方住。尤氏等一齐见过,贾珍父子忙按礼换了凶服,在棺前俯伏。”(来源:中国风俗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