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到台湾怎么去: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一、六种浪费时间的坏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0:01:37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一、六种浪费时间的坏习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7-12
在学习当中,许多同学不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结果在许多方面无端地浪费了时间,可以说,这是一种盲目的学习,下边列举的一些情况,对照一下,你有过这种情况吗?
(一)粗心大意
有一些同学,也许天生就是具有一种躁性,老想一下子就把学习的任务完成,然后到他自己的“小天地”去“自由自由”,结果在学习上就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不是丢“东”,就是落“西”。数学中忘了一个符号、一步运算,语文中张冠李戴,加“点”少“划”,缺乏一种严谨认真的学风。比如有一个班的学生,几乎都认为:“ 冒”字上边是个“曰”(yue)字头,看了字典后也认为是这样,而实际上却是“曰”形,“曰”为“帽子”的“帽”的本字系象形字。要知道,这种马虎的学习态度,不仅会使你返工,丢分,甚至还会浪费一生的精力。如英国有位数学家欣克,曾把“丌”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可后人发现他在算到528位就错了,以后的20余年的“辛苦经营”全是白费力气,这不能不使人感到痛心和惋惜。
(二)时间分配不合理
人的思维能力在不同时间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这种不同状态,就对学习的内容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如不依照这种规律去安排学习内容,就会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而浪费时间。比如,按照遗忘规律来讲,是先快后慢,越往前遗忘的越多、越快,所以学过的内容应及时复习,可是有些同学就老是先玩后复习,或攒到一块再复习,严重的甚至干脆仅做作业而不进行复习。再比如,大脑的工作也有个时间限度,用久了就会产生疲劳,如果不适当休息,那就不但不会学好知识,甚至还会影响已学过的知识,列宁说过,“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公式叫“8-1>8”,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全天8小时都学习,反而不如拿出一个小时进行娱乐休息,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当然,休息的方法很多,唱个歌、听段音乐,到外面散步等,或者变换一下学习内容,都是可以的。再比如,有些同学由于未依照大脑的工作特点来安排时间,学什么总没有个固定时间,就说数学作业吧,今天早上做,明天自习做,后天也许就晚上贪黑做,类似的学习内容没有固定时间,都是学习盲目的表现,结果大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也就无形地造成时间浪费。
(三)忙忙碌碌不讲效果
在不少同学中,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勤”是获取学习成功的灵丹妙药,因为古人不就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吗?不错,不勤不能成才,但要明白,光“勤”.也不能成才啊!请大家想一下,看一着周围,几乎没有几个同学是不勤奋的,为什么有的学习好,能金榜题名,而有的学习平平,乃至名落孙山呢!可见,光勤还是不行的,何况同学们眼中的“勤”仅仅是“不闲着”的代名词,似乎我在读、在写、在练、在背就是“勤”,是充分利用时间了,要知道“勤”只有和“效”结合起来才有意义。请问,如果你一天读了500页书,练2000个字却没有记住一页,甚至一句话,没有记住一个字的结构特征乃至一个笔划的写法,那这种“勤读勤写”还有什么意义?
(四)没有意义的时间耗费
学生的本性就是天真活泼,爱说、爱笑、爱动,适当的活动有点爱好是允许的,甚至是值得提倡的,但有些同学却喜欢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摆弄不干胶、贴面画,到游艺厅去“潇洒潇洒”,买块泡泡糖嚼个没够,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要知道这样的“小事”做的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不好的习惯,可以说这是一种对时间的极大浪费,须知不把时间放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就是你对自己生命的最大珍惜。
(五)学习作风拖拖沓沓
有些同学,一方面大喊时间不够用,有压力,而另一方面学习又十分拖沓,干什么都紧张不起来,你叫他起床,他就说:“再睡一会儿”,“赶趟儿”,等到起来了又说时间不够了,匆匆忙忙地糊弄两口,甚至牙也未刷;晚上做作业呢,大人一催他便说:“一会儿做,一会儿做”,即使关在小屋里,也是磨磨蹭蹭,紧张不起来,临到睡觉了这才着了慌,又贪黑地苦熬起来。这样的人,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吧!其实,这就是懒惰的表现,而懒惰是时间的小偷啁。
(六)用品摆放没有条理
经常有这样的同学,用过的东西随便摆放,今天放在桌上,明天就会跑到沙发上,后天又飞到了床上,有时,需要用什么东西时,却又急得团团转,呼爹叫妈,无形中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案例:
自我剖析
隋树森(清华大学)
一年以前,我也是作为一名选择了高考这条路子的高中毕业生,度过了这紧张而又不平凡的三天。幸运的是,我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 以不错的成绩跨入了心中向往以久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回顾高三的复习、考前的冲刺和考场上的奋战,我觉得自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总结。我把自己在此阶段的一些得与失写下来,供将要参加高考的朋友们参考。
高一、高二期间,各科老师们一般都把高中需要掌握的东西讲的差不多了。因此,高三的主要任务是复习旧的知识,而非学习新的课程。这一段时间固然枯燥无味,但却十分重要。我认为只有思想上对其加以重视,而不是持“学过的东西无味”的态度,才能充分利用时间,达到最高效率。
复习除了思想上要重视,还要讲求方法。时间上自己要安排好,自已要复习几个阶段,就为每个阶段配以合适的时间,如第一阶段需要多少天,第二阶段需要多少天,都要做到心中有谱。而每个时间段最好再分成若干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内定一个复习内容,如这一周我要复习静力学,下周要复习动力学,这样才能有计划的前进,不会让珍贵的时间白白逝去。至于复习进度,我认为这要根据老师的教学计划来安排。老师们一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制定的复习计划往往比较合理、全面和有效。所以自己的复习进度应与老师的一致。不要落后,否则往前赶着去复习效果必然不好;也不要超前,超前了心理上往往产生这样一种想法:“老师现在讲的我已看过了,且都掌握了(这种“掌握”常常是自己对自己估计太高了,实际上并未真正掌握),听不听也无所谓。”这种想法会大大降低复习的热情,也会导致效率的下降。
从进入大复习到高考,设置三到四个复习阶段足矣。老师们一般安排两到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领着大家把课本细细地筛一遍,把各知识点连成线并成面,使同学们头脑中对知识层次结构的了解尽量清楚;第二个阶段是“以赛代练”,就是做大量的习题,巩固第一阶段所述重点,查缺补漏;第三阶段是“赛前热身”,就是适度做一些高考类型的卷子,像历年高考题一类的试题,使学生进入状态并给自己定位、建立自信去迎接考试。
第一个阶段,是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理清思路的重要步骤。高考再难,也脱离不了课本的范畴,所以对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就要一点一点认真抠,不要丢下一丁点儿疑问,因为这被弃下的小东西很可能在今后的高考中造成失分,成为你遗憾的根源。另外,自己要学会总结,你可以在头脑中建立一棵知识树,复习了哪个知识点,就把它安放在知识树的合适位置上,用到它时就能及时方便的提取。当然,如果能把这棵“树”拷贝到你的复习本上以供参考效果会更好。要是温习课本过程中出现不明了之处,一定要问,问同学、问老师,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法很可能给你以启发。总之,就是要一步一步地走,把基础知识掌握好了,才能够“更上一层楼”。
第二阶段,主要是要熟悉解题方法,通过习题来加强对书中原理的理解。我觉得这一阶段时间里最重要的仍是总结、归纳。不要说数、理、化这些偏理方面的学科中,对某一类问题总存在着普遍可行的方法可以总结,就是在语文、英语方面也大有规律可循。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找出规律来。题做熟了,看见一道就有思路,那么目的也就达到了。题海战术对整个高中阶段来说并不好,但考试之前下一下“海”还是大有好处的。当然,这“好处”也是有前提的,就是下“海”要有目的,多观察,勤比较,并加以思考,不要盲目或被动地下“海”。老师们布置的题目多是典型题目,或可谓之“经典”题目,这自然要以十分的认真去完成,而自己也不妨找一些参考书做一下,而且最好这些参考书也按章、节、单元设置习题。这样就可点面结合,齐头并进了。这里我还要加上一句,就是参考书的选择要慎重。如果有兄长或姐姐为参谋最好,他们是“过来人”,自然有高己一筹的见解;或者咨询一下师兄师姐;或者直接找老师去问一下。一本好书做完了能够令你自己都感觉到有了很大的提高,反之则可能令你感到一片茫然,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第三个阶段亦有其重要意义。高考的考场上,晕倒者不乏其人,这主要是考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适应不了考场紧张的气氛,从而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而第三阶段中就要虚设一种高考气氛,使考生能够适应它并承受它的巨大压力,发挥自己的水平。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能轻松放过,要暗示自己:这是高考,每一分都决定着我的命运,不要轻易言败;当然也不能给自己施加这样的压力:“这道题我怎么不会呢,这是高考,决不放弃!”在这种模拟环境下,自己要不断调整心态,避免走极端,找到最佳迎考状态。并且,通过这一阶段的做题,自己应该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了解自身的水平,这就不会因期望值(当然是自身的)过高或自信心彻底被毁而在考试中发挥失常。水平高者不要骄傲自大,水平低者不要垂头丧气,只要能够立足自身,放手一搏,那么在高考中不要说发挥水平,就是超水平发挥也不无可能。
高三下半学期初,保送生名单基本就定下来了。被保送固然可喜,不被保送亦不必着急。有的同学看到不如自己的都纷纷被免试保送上了这样那样的大学,心中常产生一种焦躁情绪,甚至心态失衡。当年我就曾被这样的问题困扰。幸好我意识到这种心态有百害而无一益,及时调整了过来。希望面临同样问题的朋友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高考是对自己的挑战,别人被保送了,是他们找到了捷径,自己没有捷径,并不证明自己无法接受挑战。只要继续以积极态度备考,自己同样能战胜高考,获得胜利。自已付出的努力是不会白白浪费的,高考就是收获的季节。忘掉他人,把目光盯在高考上,把精力放在复习上,才能摆脱困扰,丢掉焦虑,大步地走下去!
一般各省、市在高考之前,或填报志愿前,都有两到三次的统考,然后组织老师改卷并根据分数在全市或全区范围内排定名次。这种考试的绝对成绩,即分数的意义并不很大,但其相对成绩,也就是名次则很有参考价值。说分数意义不大,是因为这些题往往偏难或偏易,致使整体分数偏低或偏高,故绝对成绩并不是很重要,而相对成绩则反映了考生在较小范围内相对水平如何。各省、市之间整体水平必然参差不齐,但根据往年统计,在统考中测出的考生水平大约能上什么类的学校,还是比较准确的。对考生及考生父母来说,填报志愿时亦有不小的参考价值。
而考试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临场发挥。统考结束,考生就应该进行一下自我剖析:自己是否考出了水平,是否以稳定的心态迎考,考试成绩过高或过低是否是由于超水平发挥或发挥失常造成的,这也是估量自己水平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