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现任市长是谁:“以学定教”,使课堂从“热闹”走向“高效”(王培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53:50

“以学定教”,使课堂从“热闹”走向“高效”

夏庄教管办  王培杰

我们在认真反思我们的教学,觉得我们有些课堂虽然披着美丽的光环,其实质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其结果也只能是“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质效率低下”。课堂教学有“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错误倾向,导致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错位。过去评价一堂课往往会用一些指标去套,诸如“教学目标明确”、“教程安排合理”、“提问精简恰当”、“适时运用媒体”、“渗透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板书精当美观”、“教态亲切自然”……符合“标准”的课才称其为“好课”。其实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些标准都是为教师“量身定制”的,将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定为教师,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所以,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教师不惜精心设计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事先制造问题,还要操练好几遍。授课过程中,由于语言、板书、教具、教学环节都经过反复斟酌、周密安排,回答问题的都是好学生,上台板演的全是聪明孩子,外加为了追求时髦,声、光、电全副武装,课堂成了教师的“演出”舞台,学生的学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生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在这样“完美”的课堂里,受到鼓励、得到锻炼的总是个别“好学生”,大多数中下游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扮演的是“听客”、“陪客”的角色。
    教学过程确实存在“重过程”,掌握知识“轻过程”的弊端,其结果就是导致学生能力低下。公开课上刻意营造热烈的气氛,不加思索地滥用“太好了”、“你真棒”等溢美之辞,“满堂电”、“满堂动”。这种课看似风风光光、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注意力为“声色”所牵,为“光影”所累,在知识的感悟、智慧的启迪上却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一堂课下来一无所获。传统的公开课,在下课前几分钟都有一个“保留节目”——课堂练习。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从而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最后这个环节可以“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教师不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出一些很难的题目,往往都是最浅显、最基本的知识,个别稍有难度的题目让好学生回答或者齐答、抢答,都可以顺利过关,以此达到掀起最后一个高潮的目的,让听者更加满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觉得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就得“以学定教”,就是真正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不应再充当导演的角色,而应成为学习情境的创造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要以学论教,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的反应,思考相应的对策,了解学生的需要,真正上好每一节课。例如,教案设计并行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大部分,将有助于教师同时注重教与学;设计“学情分析”、“课后反思”等内容,便于教师在课前分析、思考,课后总结、补充,在这个意义上,教案并不是写得越干净就说明教师备课越认真。课堂教学不应再成为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和“会学”,才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学”是“教”的目的,“教”要为“学”服务。对于课堂上学生不会读了、不会回答、不肯举手或者学生提出来刁难的问题,教师不应“拐弯”、“后退”、“加速”……而应给予正面的引导、回答。上一堂完美的课固然令人欣慰,但一次小插曲、小碰撞必将使学生从中获得真知、成功的体验、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些比教师在一堂课中形式上的“完美”重要得多。同时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重视学生的“学”,也将带动教师的“教”。
    教师要善于当好配角当好配角。比起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修炼内功”更重要。因此,我们学校大力推行“自修、反思式”校本教研,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位教师能否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能否“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能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更为重要。只要这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充分的发展,板书可以让学生来写,总结可以让学生来做,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教师每一堂课的效益,认真贯彻“以学定教”的思想。我们对教师的课堂作了以下要求:
    1 、课堂教学应贯彻新课程理念。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领先、突出过程”、“学导结合、讲练结合”的原则,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课堂教学要落实四大原则。
    (1 )“三讲三不讲”原则。“讲”要突出重点,绝不能揽得过多,面面俱到,不深不透。“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维的深化),“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做题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过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课程标准要求的问题)不讲。

(2 )“三突出三禁止”原则。“练”要精选题目,确保练的质量和练的适度。“三突出”―突出题目的典型性(突出教学的重点、突出共性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突出题目的针对性(针对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的关键环节、针对学生学习的弱点)、突出题目的开放性(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三禁止”―禁止使用机械记忆的题目、禁止出低水平重复的题目、禁止出偏难怪的题目。   
    (3 )实效性原则。将一些表演性、虚假性、无关教学效益与质量的环节坚决删除,减少无效劳动。课堂上该砸“死”的要千方百计砸“死”、记牢、练熟;该搞“活”的则必须调动探究、讨论、想象等各种手段搞活。
   (4 )反馈矫正原则。将诊断性反馈、过程性反馈、形成性反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堂堂清”。
     3、要依据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控制好“讲”与“练”的时间关系。

  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不是上课老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课堂教学也和其他事物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留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有缺憾是真实性的重要指标,而惟有“以学定教”课才配称得上“好课”,因为它真实,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课堂上,数十个鲜活的生命在思想的原野上驰骋,在精神的苍穹里神游,这对于教师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都是一种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疏漏、欠缺在所难免,而教师也正是在这应对挑战不断反思与修正失误之中才有了自己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智慧的生成。教师在课前精心打磨煞费苦心,领导临场指导,小组合力攻关,再加上数轮试教的“公开课”“示范课,虽换来教师在课堂上的神采飞扬挥洒自如,知识呈现如剥茧抽丝,问题讨论应者如云,解决难点势如破竹,落实重点学生心领神会。这样的课在“精彩”与“完美”的背后是矫饰、贫乏、苍白和了无生气,是对创造的扼杀,是对鲜活的窒息,根本不配推崇为“好课”。因为其在作假,假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在实行课堂教学“以学定教”后,教师们都说“课堂有活了,学生也学得效率高了”,“教师教的也心里也有底了”。当然,“以学定教”我们要研究的东西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