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中里壮话山歌:悬殊化生存的民生现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5:03:14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悬殊化生存的民生现实
发表日期:2007年4月19日   出处:法制日报    作者:徐迅雷     【编辑录入:李豫】
一套家具6800万元!这是炫耀性的标价,尽管它没有卖掉,但背后是洋洋得意的奢侈意象。
日前闭幕的2007温州国际奢侈品展,一套6800万元的海南黄花梨家具“独领风骚”;而开展第一天,有一组880万元的海南黄花梨顶箱柜,即被买走;至于劳斯莱斯、林肯加长版轿车之类,就更不在话下了。(4月16日《法制日报》)
“宇宙价”的奢侈品,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新冲击”,还有“心理强冲击”。这些年来,奢侈品盛会轮番轰炸、层出不穷,最初是上海的奢侈品展引起轰动,后来席卷北京、深圳、广州、温州等地,2007青岛奢侈品展也将在5月举办。顶级奢侈品市场的地域差异是很大的,富庶之地,辉煌奢侈,流金溢彩。
越来越多的富豪和中产阶层,造就了中国庞大的顶级奢侈品市场,众多国外顶级品牌运营商垂涎欲滴,先后抢滩中国。我国奢侈品消费每年正以10-20%速度增长,有一家世界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专家则预测,2015年我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排在日本后头的世界奢侈“老二”。
奢侈背后,两大落差隐含其中:一是奢侈品消费者纳税状况不佳,巨额收入与浅薄纳税构成巨大落差。正像专家所指出的:“一些奢侈品消费者对个人生活追求豪华,什么贵买什么;对法定义务却能逃则逃、能避则避。”消费伦理塌陷、守法意识缺失,这已不是什么秘密,“要奢侈,先纳税”近乎奢望。二是贫富落差日益严重,富者拥有的一座座“金字塔”,越来越膨大,堪比“胡夫金字塔”,而贫弱者则深陷困苦,越来越难以自拔。
想离“论理”远一点,在这里说一个身边的事实。今年我成了所在市的政协委员,加上在报社工作,于是有人陆续找我反映情况。一位58岁的普通百姓的困苦经历,让我管中窥豹,明白什么是城市里的贫困。他1969年作为知青下乡到黑龙江,1997年回到现在这个省会城市,一家三口挤在属于弟弟的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内,没厨房,无卫生间,一年四季上的是一里路外的公共厕所。当年在农场工作时,好歹还能过上温饱日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6岁、9岁的两个孩子放学独自回家后被患有精神病的邻居农妇所杀,以致妻子一度精神失常,康复后再生育了一个女儿;夫妻后被安排在铁路劳动服务公司工作,从事慢车售货,随着火车纷纷提速,旅客在车上购买食物越来越少,所以经济效益越来越差,最终下岗——没想到提速还有这样的“副作用”吧。回到老家后,丈夫打零工,朝不保夕;孩子读书,学费昂贵;最不幸是妻子患了乳腺癌,大病致贫,雪上加霜。他们向政府申请廉租房,但由于缺少房源,等待遥遥……民生艰难,难以想象。
这还是东部较发达省会城市里的民生景况,尽管它是点上的,但足见“幸福指数”并不都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贫与富、穷与奢,落差是巨大的。这就是市民社会的“悬殊化生存”现实。公民“悬殊化生存”的景况,严重影响国家形象,损害社会公平,加剧阶层矛盾,发展下去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悬殊化生存”并非无解,发达国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税收杠杆、全民福利、小政府大民生等等,都是必要路径。英国、挪威、瑞典等国家,刚开始实行福利制度时,都不拥有比中国目前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但他们铁下决心,将社会财富进行了最有效率的优化配置,最终绘就了幸福和谐世界的路线图。
社会民生的去悬殊化,本质上不是依靠富豪而是有赖政府的。富豪对接奢侈,这本不奇怪,我们不能指望所有富人都像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卖掉别墅捐资助学、像加拿大华裔医生陈辅唐卖掉豪宅把钱全捐给宋庆龄基金会。倒是对“小政府”有要求:不能把那么多纳税人的钱用于吃喝玩乐、公车消费、出国旅游、大建豪华办公楼,那样富豪们才会有主动纳税的积极性;光是把你建设一幢豪华办公大楼的钱省下来,就可以盖上好多廉租房,用以改善贫弱阶层的基本生活生存的条件。“小政府”与“大民生”之间的焊接点,还真是大政策、优体制、善制度。
中国温州国际奢侈品展一套红木家具卖到6800万元
一套红木家具的价格=一辆劳斯莱斯+一辆兰博基尼+一辆法拉利+两架私人飞机。2007中国(温州)国际奢侈品展,6800万元的海南黄花梨家具独领了风骚。而此次展会的盛况,令国内外顶级奢侈品厂商都颇感意外:在开展第一天,一组880万元的海南黄花梨顶箱柜即被几个温州人买走。随后,价值138万元的林肯加长版汽车被订购……记者调查发现,奢侈品消费并非完全是个人消费方式的问题,其背后还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
2006年10月25日,一套售价超过一千万元的红木家具在杭州一家具城亮相。据了解,这套家具在刚刚结束的上海顶级私人物品展上售价1200万元。(资料图片)
据法制日报记者陈东升报道,尽管人们对于天价消费是看的多、掏钱的少,特例多、惯例少,但不可否认,一股天价消费潮正向人们的生活席卷而来。
一套家具卖到6800万元
6800万元一套的海南黄花梨家具、880万元的明式黄花梨柜子、680万元的劳斯莱斯幻影系列……2007中国(温州)国际奢侈品展上的这些天价商品令人咋舌,以至展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其所引发的冲击波至今没有消散。人们在惊叹之余,好奇与疑问也油然而生:是谁在购买消费这些奢侈品?奢侈品消费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问题?
购买者多为“少壮派”
浙江省温州市的富庶让国际奢侈品厂商“垂涎三尺”。此次温州国际奢侈品展,吸引了国内外几十家顶级奢侈品厂商参展。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法拉利”、“劳斯莱斯”、“林肯”、“兰博基尼”等顶级名车,私人飞机、皇家御用钢琴、高档成衣、收藏品、豪华房产等顶尖奢侈品齐聚展会。这其中,北京元亨利公司展出的一套黄花梨家具标价6800万元,创下展会展品价格之最。
尽管展会只有3天,但效果却让参展商有些意外:在开展第一天,一组880万元的海南黄花梨顶箱柜即被几个温州人买走。随后,价值138万元的林肯加长版汽车被订购;19位温州客户与“香水湾·国际花园”房地项目签订了购买合同;劳斯莱斯幻影系列也有不少意向客户。初步统计,此次展会仅现场成交额就近亿元。
据展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下订单的客户大多是温州本土民营企业主,这些低调的、不愿意透露身份的“隐形富豪”,年龄以35岁至45岁的“少壮派”为主。
奢侈品消费者纳税状况不佳
其实,温州人对奢侈品的嗜好并非始于今天。去年底,一位温州商人曾订购过一套17万元的杰尼亚西装———据说,这套西装全部采用黄金羊毛制作,全世界只限量订做50套。路易威登温州专卖店开业当天,290平方米的店堂被拥挤得几乎难以转身,4万多元一只的皮包,转眼就销售一空……
世界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称,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
那么,这些购买奢侈品的人在税收申报与缴纳方面又是怎样呢?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4月2日前,年收入超过12万元的公民需要自行申报缴纳个税。但在温州这一民营企业达十万多家、个人消费动辄几万元的富庶之地,到申报期结束,自行申报个税者仍然为数不多,以至温州地方税务机关至今尚“不便透露具体数字”。
“目前,温州一些奢侈品消费者对个人生活追求豪华,什么贵买什么;对法定义务却能逃则逃、能避则避。”温州市委党校教授陈中权认为,温州富人个税缴纳状况不佳,反映出这部分富人消费伦理与守法意识的集体缺失。
“要奢侈,先纳税。”陈中权举例说,目前在温州,奔驰、宝马等品牌高档轿车拥有量就达1万辆,这些奢侈品的购买消费者绝大部分年收入都在12万元以上。对此,除了奢侈品进海关时征收消费税,政府监管部门完全可以在奢侈品零售环节上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缴纳工作的开展。这样,既让奢侈品消费者对国家承担了缴税义务,同时也可对盲目跟风攀比的奢侈消费风气起一定的抑制引导作用。“对奢侈消费者的逃税行为,政府监管部门需要切实负起监督管理的法定责任。”陈中权说。
缺少法律规定监管滞后
一方面,奢侈品消费者对于法定义务能逃则逃,另一方面,奢侈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受到损害时,得不到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温州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蔡伟民给记者分析道,障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国内一些地方法院认为奢侈品不属于消费品。如四川省成都市一家法院就认定汽车属于奢侈品,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生活消费范畴,以于法无据为由驳回了消费者的赔偿诉讼请求。而目前,我国对奢侈品消费又没有特别的法律规定,这就使一些奢侈品消费者吃了亏却无处申诉,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
二是国外一些名牌奢侈品生产厂商无视我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出了质量问题,态度傲慢,把问题推给中国代理商;实在推诿不了的,则以国情不一、法律不同为由狡辩抵赖。
前不久,柯达数码相机LS443卷入质量风波,事件发生之后,柯达全球副总裁兼北亚区主席叶莺在回应“躲避”中消协听证会的真实原因时称,中消协不是中国的法律机构、不具法律效力;柯达也不是被告,更没有理由去“应诉”。
蔡伟民说,寥寥两句话,凸显出像柯达这样的跨国公司,早就捏住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七寸”。他认为,随着大量洋品牌奢侈品涌进国内,亟待建立一个洋货与国货平等竞争的法律机制,把洋品牌奢侈品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请下来,严格接受我国法律标准一视同仁的约束。
“政府执法部门强有力的依法监管,是国外品牌奢侈品不敢‘忽悠’中国人的根本保证。”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贸系副主任黄先海教授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在质量标准建设与监管方面还显得相当滞后。而国内标准的滞后与空白,已经成了我国监管部门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