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用电器网上购物: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系列讲座: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柳斌杰 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4:44:20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系列讲座: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柳斌杰 二)2011-12-01 15:32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系列讲座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这是这次会上引起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这次全会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也是这次会议决策的一个亮点。这个战略思想必将振奋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精神,提升全国人民的文化追求,也会在世界上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个战略思想也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在实践中探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指导文化改革发展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这一战略思想的基础。这几年党中央的领导同志在多次谈到文化时都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中国是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不可能照搬封建主义文化也不可能照抄资本主义文化,也不能按照西方文化复兴发展的模式走他们的老路,我们必须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通过全会的讨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方向,已经体现在《决定》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目标任务之中。道路已经开辟出来,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由于《决定》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没有做具体的表述,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我把这几点基本要求提示给大家。

其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高举起我们党的精神的旗帜。第一点要抓住的是这个文化的核心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根本区别。

其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人为本,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牢记文化发展是为了人民,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这个文化的本质,这是同任何其他的文化发展道路不一样的。

其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巩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把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创造体现高度文明的中国先进文化。

其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国有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构建一切有利于文化创造力迸发的体制、机制、环境,因为文化是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创造。

其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在公益文化方面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文化单位为骨干,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保障全体人民的文化权益。这就是一个普惠式的,所有公民都能享受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骨干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努力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培育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

党的十六大把中国文化分成经营性和公益性的,进而衍生出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是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过去我们一讲文化就出现两种倾向,一种以文化的特殊性否定它的一般性,比如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完全不敢按照市场规律去生产,结果形成了文化生产力的桎梏,发展不起来。另一种是用一般性否定特殊性,把文化当成一般的商品,否定文化内容上的意识形态特性,所有的文化都要推向市场,这就倒到另外一个方面去了,比如把图书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这些根本就不可能市场化的推到市场,等于致其死地,也发展不起来。

在文化方面,外国没有企业和事业的分别,只有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区别。盈利性的就要向政府缴税,非盈利的不但不缴税,国家还有大量的基金去支撑它的发展。

其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内容的先进性作为文化的灵魂,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的方式方法,保持文化的生机活力。这就是说既然有了中国特色,就会有两个效益的问题,在处理这两个效益的关系时,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然后谋求两个效益的统一。

第二,关于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一个奋斗目标,也是一个战略目标,在《决定》里对文化强国做了原则性的表述,没有指标性的表述,没有时间表。比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更加巩固,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更大等一些原则性的表述,就是我们将向这目标去奋斗。

关于这个目标在《决定》里提了两个方面,一是“十二五”规划在文化改革发展方面的目标,到“十二五”末期,我们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社会道德风尚更加好转,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二是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时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一共表述了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大体上跟文化强国建设的几个方面是相衔接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实现2020年战略目标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文化强国是鼓舞全民族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将会在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发展史上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全国来看,有20个省已经作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规划,这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一个基础。

以改革为动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为什么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这次全会的一个主题?在征求意见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过用“文化建设”、“文化工作”、“文化发展”这样的表述,但总书记在这次全会决定起草组的第一次讲话中就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必须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题目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化建设上的时代性特征,因为改革开放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也是最鲜明的特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动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根本动力,是这次全会决策的一个重点。这一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是过去那种文化大跃进,也不是曾经的文化大革命,而是建立在社会发展历史阶段基础上的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决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一共是六个方面。一是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这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总书记讲话强调价值观的建设要贯穿所有文化建设、文化工作的全过程。二是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产品市场,满足人民文化精神的需求,贯彻“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三是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的产业。现在文化已经进入了经济的主战场,发达国家特别是其中的大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是相当大的,像美国、英国这样的国家都达到了20%以上,日本在18%以上,韩国也在15%以上,这些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的支持动力就在文化产业。迪斯尼、好莱坞都是上世纪经济危机的产物,支撑了美国经济的发展。2010年我国整个文化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1万亿,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是2.78%,同大国、强国比差距还很大,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潜力,也就是我们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我国在文化产业上起步是比较晚的,但我们发展的速度和力度都是很快的,“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是23%,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五是要进一步深化文化改革开放,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六是要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支撑

我想重点跟大家讲的是深化文化改革开放的问题。

第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其实践基础。

《决定》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的改革开放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是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开放的成绩和成功经验、正确方向,其次是明确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快改革,加大力度,推进文化体制的创新。

党的十六大理清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的概念,以及分类改革的要求、任务。这个决定带来了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迅速部署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2003年选择了出版、发行、报刊、演艺、电影五个行业,每个行业是七个单位,总共35个单位在九个地区进行文化改革试点,国务院相应地出台了支持文化改革的政策。经过两年多的试点,试点单位和试点地区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一批单位和地方自愿参与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中央及时总结了试点工作的经验,200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推动的新阶段,这以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前推进,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改变了文化领域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混乱局面,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政府、文化企业、事业单位各自回归了本位,各自承担了自己的任务,各自成为了自己行为的主体。

二是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培育文化市场的真正主体。在市场体制下,在产业条件下,市场主体缺位显然是不能发展文化产业的。把国有文化单位推向市场,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走国有民营共同发展的路子,这才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从2003年到去年,出版、发行、电影三个行业已经完成了转体改制。一般性的文艺院团、非行政类的报刊分期分批完成转企改制的任务,广播和网络也有一大批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任务。这样就造就了一批市场主体,形成了国有文化骨干企业和国有控股的文化骨干企业,这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革。把完全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图书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一些公益性文化单位纳入政府财政支持的范围,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一点全国推进的比较快。当然免费对外开放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也正在研究解决。同时也推进了其他行业的开放,比如旅游行业,政府需要社会效益,旅行社需要经济效益,免费开放可以帮旅行社、游客节约开支,到韶山、井冈山、延安参观、访问、旅游的人数翻了几十倍,这就使公益文化社会教育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还有一类文化单位既有公益性也有经营性,比如党报党刊、广播电视,这一类单位实行两分开,编辑、出版、播发等宣传业务和广告、经营、三产分开,宣传任务仍然纳入事业体制的管理,而印刷、发行、广告、电视剧制作、网络传输这样一些业务剥离出去转企改制,独立运行。在改革时要注意区分具体情况,而不是一刀切

四是调整了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转变了发展方式。在转企改制的同时中央对文化企业也提出了“三改一加强”的要求,改革和改组、改造要结合起来,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一批大型文化骨干企业,造就文化产业的集群、产业带、工业园区,加快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高文化生产的内在竞争力。

《决定》提出的“进一步”也就是在上述四点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定》对改革的目标方面强调了四个方面。一是在宏观层面上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二是在微观层面上构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无论是文化企业还是文化事业单位都要具体承担文化创造、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任务,必须改变其体制不顺,机制不灵、管理不善的状况,通过改革创新形成富有效率、充满活力、奋发向上的生产经营、服务机制。三是在市场层面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文化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改革政府包办一些文化事务的状况,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主要靠市场来吸引,不要一讲文化就是跟政府要钱,跟政府打报告。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在国际层面上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模式。“文化走出去”既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也是我国开拓文化市场空间的一个选择方向。关键是改革重构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体制、机制,主要通过市场主体、市场渠道、市场竞争和品牌产品超越他人的文化服务让中华文化能够传遍世界。

为了实现上述四个方面的目标,《决定》也规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是继续深化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大家要记住一点,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是国有文化单位,民营的文化企业诞生的时候就在市场上,不存在国有文化单位这样的体制机制。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党和国家创办了数量巨大的国有文化单位,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落后的体制、机制使这些企业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必须通过改革让他们焕发青春活力,所以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快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就是在科学界定文化单位性质、功能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二是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流通要同市场接轨,就需要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来支撑,所以必须把构建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体系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是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继续深化文化行政体制改革。这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继续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管办分离,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关系,使政府、企业、事业、中介组织各有自己的职责,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这个问题在全党讨论的时候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文化管理体制上一个极大的弊端是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资产,管资产的不管事,这个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此外,还要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重视国有文化无形资产和数字产权的管理。继续推动完善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主体,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维护文化生产、经营的生产秩序,保护文化环境。坚持主管主办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的机制。落实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和主管督办的制度,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文化管理的效率。

四是完善政策保障体制。《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保障机制做了充分安排。其一,加强法律保障。加快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出台关于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的法制化的水平。其二,强调政策保障。从上到下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现有的文化基金和专项基金的规模;对文化内容的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项目的生产经营、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都要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国有文化转企改制的扶持政策决定再延长五年;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

五是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放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重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体制机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广泛参与世界文明的对话和文化市场竞争,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这里提了四项要求,一要创新对外文化的传播方式,争夺话语权;二要实施“走出去”的文化工程,提升我国文化的竞争力;三要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提高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四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国外的优秀文化。

干部群众关心的几个难点问题

第一,关于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明表述的问题。

在向全党征求全会议题的120个建议中,在全党讨论《决定》征求意见稿的2000多条意见中,以及在全会上所提出的300多条意见中,这个问题占了主要的位置。大家希望能够表述地简明扼要,使群众更容易接受。

29个单位参与研究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每一个单位提出了一个方案。分析这些方案都有合理的部分,都有不能接受的部分,也有不完善的部分,意见的分歧比较大。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西方的价值观有区别。大多数方案里面都包含了自由、民主、人权这样的内容,那么我们的民主、自由、人权跟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如何区别,这是一个难题。过去我们说,我们是真民主而他们是假民主,但他们的假民主做得比较认真,比我们的真民主做的还认真,反倒是我们的真民主有时候不那么认真,做得很假。所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相当难以区别。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封建文化价值观比较。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有其合理的因素,有些是仍需要我们提倡的,但仍要看到其现在内涵与过去内涵的不同,比如“忠”、“孝”在如今和在封建社会的内涵是不完全一样的。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能不能被社会全体公民认同又是一个问题。

这次全会上也有了一些思路,是不是社会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先自行总结适合本行业、本地区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一个广泛的基础上,再来概括我们国家的价值观,这样社会认同度会好一点。还有一些同志建议,首先应该提出共产党员的核心价值观,用共产党员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的价值观,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接下来国家还要研究出台一个关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意见,这次全会的一点遗憾是,没有能够概括出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简单表述。

第二,关于文化建设的目标问题。

文化建设的目标是非常难提出来的,它不像经济建设那样可以提出比较具体的可以用数字量化的目标。所以,只能在总体上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和今后的文化建设分三个层次提出了目标,一是“十二五”规划里面的奋斗目标,二是《决定》提出2020年文化建设的目标,把它作为小康社会文化建设应该达到的标准,三是在这两个目标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强国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决定》里有了一些描绘,但文化强国到底要达到什么程度,这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第三,关于文化政策上的一些硬指标。

在征求意见时,地方政府、党委、中央宣传文化各部门都强烈要求给出一个政策目标,加大对文化的投入、支持。一开始讨论的一些意见里面也提了这些指标,比如财政支出要占多少,每年的财政投入的比例要达到多少。为什么在最后的《决定》没有了呢?这也有比较复杂的原因。一是如果每个方面都把财政指标规定出来,那么全国的财政宏观调控怎么实现?每一个行业都说增加百分之几,这么增加的结果很可能就超过了整个财政的百分比。所以《决定》里没有数字化的具体的政策目标,有一些要通过国家预算去调节,有一些要通过国家行政法规来解决。

第四,关于目前整个文化形势的判断问题。

有同志看得很严重,也有同志看得很光明,这个问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社会调查研究。按照中央的精神分析判断目前的形势,我国文化领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人持否定的态度,这个看法不完全正确。有些领域、某些地方可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整个形势还是在国家的掌控之下,还是一个健康的、繁荣的、发展的趋势。当然对于出现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接下来大家可以看到中央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治理这些问题的。

第五,关于最近专门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整治虚假新闻、虚假信息,特别是在互联网上造谣生事、诽谤他人的问题。二是要整治电影、电视剧领域的低俗问题,会有一个规定性的东西出来。三是要加强对微博的管理,目前在微博这个平台出现了损害公共利益、他人利益的现象,迫切需要规范。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建立一个新的体制机制,规范人们的文化行为,净化我国的文化环境,提高文化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