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名的av男优:美丽的昂山素姬(图文并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52:44



从1973年至1988年,在丈夫从事研究的牛津,为了尽到母亲的职责,昂山素姬献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斯佩河畔格兰敦的一次家庭野餐会。昂山素姬和丈夫(留了胡子)以及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金姆在一起。最后面戴着头巾的女士是Mathané Fend,一位著名的缅甸歌唱家,同时也是昂山素姬最信赖的闺中密友,号称是她的“知心大姐”


在公公位于斯佩河畔格兰敦房子外面的草坪上,昂山素姬与亚历山大和金姆一起在玩耍

1971年,这位未来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骑着一匹骡子行走在不丹的山间小路上

一张昂山素姬1970年的护照照片,由阿里斯家庭收藏。摄影:安东尼·阿里斯
She is known to the world as a human rights activist who has spent 14 of the last 20 years under house arrest as punishment for demanding democracy in her home country. But in these photographs Burmese opposition leader Aung San Suu Kyi is shown not as the fearless campaigner who has given up her liberty for the sake of her nation, but as a young woman in love and a doting mother.
一位世界著名的人权活动家,因为在自己的国土上为民主和自由大声疾呼,而导致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有十四年被软禁起来以作惩罚,这就是昂山素姬。为了祖国的利益,她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在人们的心目中,无畏的人权活动家才是这位缅甸反对派领导人一贯以来的形象,但是在下面的一组照片中,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昂山素姬只是一位坠入爱河的年轻姑娘以及一位溺爱子女的漂亮妈妈。
As she has done for most of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Nobel laureate will celebrate not with her two sons and family, but in her crumbling villa on University Avenue in Rangoon, surrounded by barbed wire and guarded by armed soldiers. Under the terms of her current imprisonment she will not be released until early 2011, though many of her supporters fear Burma's military rulers will find, yet again, a new spurious reason to keep her locked away once she has served her term.
因为这二十年以来坚持不懈的斗争,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无法与自己的儿子以及家人一起庆祝自己的生日,因为她被单独软禁在仰光林荫大学破旧别墅中,周围全是铁丝网,并由荷枪实弹的士兵看守着。根据相关条款,昂山素姬要一直被囚禁到2011年早些时候,但很多支持者担心缅甸军政府的独裁者又想出什么新花样,以触犯条例来罗织罪名,再将她囚禁起来。
The United Nations believes she should not be imprisoned at all, and this week the UN working group on arbitrary detention pronounced her continued detention a breach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The current excuse for her imprisonment is that she breached the conditions of her last house arrest, when an uninvited American man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ook it upon himself to swim across the lake to visit her home.
联合国认为昂山素姬不应该再被囚禁,本周联合国负责解决专制拘役问题的事务委员会已经发布声明宣称,对昂山素姬的持续囚禁已经违反了国际人权公约。缅甸政府继续软禁她的最新借口是她在最近的软禁期间违反了相关条款,当时一位心理有问题的美国记者未接受邀请,贸然从湖中游到昂山素姬的家中,结果连累到她。
Perhaps the most striking picture in the collection shows Aung San Suu Kyi walking down a snowy track in the mountains of Bhutan. She could easily be a young girl of 13 in her oversized Tibetan gown and boots and men's gloves, but this picture was taken in January 1971, when she was 25 years old and already an established figure at the United Nations, where she worked in New York (and where her Burmese passport, right, was issued).
展出的这些照片中,最为惊奇的一张是昂山素姬在不丹的一座山上沿着雪道走下来的照片。当时的昂山素姬看起来就像是一位13岁的小姑娘,穿着偏大的藏族长袍和靴子,戴着男性手套,但其实这幅照片拍摄于1971年1月,其时的昂山素姬已经25岁了,在纽约工作,并且在联合国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The Bhutan photo marks a milestone in her life: she has just accepted a proposal from Michael Aris, who was then working as a tutor to the Bhutanese royal family. She had flown from the US to the landlocked Himalayan country to visit her beloved, and on a trip to visit Taktsang, "the lair of the pregnant tigeress", a complex of temples which make up one of the oldest and most sacred shrines in Bhutan, Aris proposed.
这张摄于不丹的照片成为了昂山素姬生命中的里程碑:她刚接受了在不丹皇室中担任家庭教师的英国人迈克·阿里斯的求婚,不远万里从美国飞到偏僻的不丹王国只是为了看望自己的心上人。阿里斯建议昂山素姬一起去游览不丹著名的Taktsang寺,Taktsang有“怀孕母虎的巢穴”之意,这座结构复杂的寺庙是不丹最古老最神圣的神殿之一。
They married on New Year's Day the following year. Pictures here show the couple in the London registry office where their marriage was made official before being blessed at a private Buddhist ceremony at a friend's home. The workaday surroundings belie the extraordinary union – the Oxford don marrying the beautiful young woman with a nation's hopes on her slim shoulders. In the background of one shot is a stern sign ordering guests not to celebrate with confetti or rice.
第二年的元旦,两人就成婚了。有一张照片是在伦敦的婚姻登记处拍摄的,当时两人就在此举行了正式的婚礼,而后,在一位朋友的家中又举行了一场私人的佛教徒祈福仪式。场面虽然寒酸,但这二人的结合却是相当的不同寻常——一位牛津的才子娶了一位肩负民族希望的美丽女孩。有一张照片的背景上贴着一张措辞严厉的告示,要求来访的宾客不要用五彩纸屑或稻谷来庆祝。
Other images come from the next stage in Aung San Suu Kyi's life, when she has become a mother. The family were living in Oxford by then, as Michael researched Tibetan and Bhutanese studies, and one shot records their first visit back to Burma after the birth of their first son, Alexander, in 1973. Alexander is in the arms of his grandmother, Daw Khin Kyi, widow of General Aung San, the Burmese revolutionary who was instrumental in bringing about Burma's independence from British colonial rule.
其他的照片则来自于昂山素姬生命中的另一个阶段,此时她已经成为了一位母亲。那时他们一家人住在牛津,丈夫迈克从事藏语和不丹语的研究。这其中的一张照片记录了他们在第一个儿子出生以后回访缅甸的情形,大儿子亚历山大1973年出生,照片中他还在祖母陶庆娴的怀里,陶庆娴是缅甸革命家昂山将军的遗孀,在昂山的努力之下,缅甸才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了出来。
In 1977 Aung San Suu Kyi gave birth to her second son, Kim, and devoted much of her time and energy to motherhood. One photograph shows her outside the Oxford terrace where the family lived, and where Burmese exiles still visit today. Three other pictures show family holidays in the UK. One, taken in Grantown-on-Spey in the Cairngorms, could show any other late 70s family on a typically chilly British picnic. Everyone is bundled up in thick jumpers or coats, surrounded by Tupperware and eating sandwiches. Another Scottish scene takes place in more clement weather, as Aung San Suu Kyi bends down to speak to her two boys, playing on the croquet lawn at their paternal grandfather's house in Grantown-on-Spey.
1977年,昂山素姬的第二个儿子金姆出生了。为了尽到母亲的职责,昂山素姬献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一张照片是她在位于牛津台地街的房子之外拍摄的。另外三张照片是在苏格兰时全家一起度假的情形,其中的一张拍摄于凯恩戈姆的斯佩河畔格兰敦,展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一幅典型英式家庭冷飕飕的野餐会,每个人都裹着厚厚的毛衣或大衣,餐布上堆的都是特百惠保鲜盒,主食是三明治;另外一张也是取景自苏格兰,天气显然更好些,照片上昂山素姬蹲下来正和两个儿子说着什么,当时他们正在其祖父位于斯佩河畔格兰敦的房屋外面的草坪上玩耍。
In another photo the future leader of the Burmese Democracy Movement is tending a barbecue on the Norfolk Broads, where the family were enjoying a narrow boat holiday with friends. Within 10 years she was back in Burma, leaving them all behind in order to fight for what she believed in. It was her destiny, she said, and her family accepted it: before her marriage to Michael Aris, she told him: "I only ask one thing, that should my people need me, you would help me to do my duty by them."
最后一张照片是这位缅甸民主运动未来领袖在诺福克湖区烤肉的情形,当时昂山素姬全家和朋友们一起在湖区划船度假。之后十年,她一直呆在缅甸,为了追求自己的信仰,将亲人们抛在了身后。昂山素姬说,这就是她的宿命,家人已经接受了这一切:在嫁给迈克·阿里斯之前,她就曾告诉过他,“我只要求一件事,当我的人民需要我时,请帮助我完成自己的职责。”
17 June 2010: On Saturday 19 June the Burmese human rights activist Aung San Suu Kyi will turn 65. She remains under house arrest in Rangoon, and to mark her birthday the Guardian has been given previously unpublished photographs taken from the private collection of her late husband, Michael Aris, showing the Burmese democracy movement leader as a young bride-to-be, mother and housewife. Proceeds from the pictures are being donated to Dr Cynthia's Mae Tao Clinic (maetaoclinic.org), a charity that provides free healthcare for refugees, migrant workers and other people who cross the border from Burma to Thailand
图集:
六月十九日星期六是缅甸人权活动家昂山素姬65岁的生日,她现在依然被软禁在缅甸首都仰光的家中。为了庆祝她的生日,《卫报》被授权发表一组以前从未公开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来自于昂山素姬已故丈夫迈克·阿里斯的私人收藏,展现了这位缅甸民主运动领袖作为准新娘、母亲和家庭主妇的另外一面。照片所得的收益将捐献给辛西娅医生的梅道诊疗所(Mae Tao Clinic),这是一家为那些从缅甸越境至泰国的难民、移民劳工和其他人提供免费医疗救助的慈善机构。
1 / 12
1/12
Aung San Suu Kyi’s Burmese passport, issued in New York on 9 December 1970. She refused to get a British passport - though she was entitled to one, being married to the British academic Michael Aris. It was and still is illegal in Burma to have dual nationality

昂山素姬的缅甸护照,1970年十二月九日签发于纽约。虽然昂山素姬嫁给了英国学者迈克·阿里斯,有资格领取英国护照,但她拒绝这样做。在缅甸,拥有双重国籍是违法的
Photograph: Private Aris Family Collection
照片来源:阿里斯家族私人收藏
2 / 12
2/12
New Year’s Day, 1972, Chelsea registry office in London. Aung San Suu Kyi and Michael Aris marry, aged 26 and 25 respectively

1972年元旦,在伦敦的切尔西婚姻登记处,26岁的昂山素姬与25岁的迈克·阿里斯喜结良缘
Photograph: Private Aris Family Collection
照片来源:阿里斯家族私人收藏
3 / 12
3/12
Aung San Suu Kyi at her wedding reception, following a Buddhist blessing at a family friend’s London home

昂山素姬在自己的婚礼宴会上,随后在一位朋友的家中又举办了一场佛教徒的祈福会
Photograph: Private Aris Family Collection
照片来源:阿里斯家族私人收藏
4 / 12
4/12
Aung San Suu Kyi on the snowy slopes of a mountain in Bhutan in 1971. Further up the hill, at Taktsang temple, Michael had proposed to her

1971年,不丹,昂山素姬站在山上的一处雪坡前,迈克建议昂山素姬一起去游览山上的Taktsang寺
凤凰台在介绍昂山素姬,发现她很美,说话时甚至有点媚。。。她是一个可敬的政治活动家,是当代的圣女贞德。。。
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姬,是领导缅甸独立的民族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1945年6月19日生于缅甸仰光。昂山素姬的父亲在她两岁的时候遇刺身亡,她在母亲的抚养下成为牛津大学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学士,并任职于联合国、不丹外交部等处,在缅甸以外的国家生活了28年。
1988年缅甸政局的突变把昂山素姬推上了政治舞台。从此,她清丽的面颊抹去了学者的斯文,取而代之的是政客的果敢。她是政坛上迅速崛起的奇才,更是反抗压迫、显示平民勇气的重要象征。昂山素姬应该是亚洲最美貌的女政治家。但是在缅甸人民心中,她是神圣的正义女神。
2002年5月6日,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缅甸最大的在野党领袖、民主联盟主席、57岁的昂山素季女士,被缅甸军政府无条件释放。前后两次长达8年的铁窗囚禁, 使这位曾拥有倾国美貌的女人平添了一丝苍老和几分憔悴。 但这位坚强睿智的女人,仍是那么光彩照人, 高贵雍荣。 在全球媒体的闪光灯下, 她孱弱的身躯内撑着刚强的傲骨,稳健地穿行在自由的大路上。她抿闭的嘴角,透出发自内心、却又淡若清风的微笑;一双大而明亮的眼晴因心力交悴而积皱微敛,更显出深如秋水、沉如渊潭的涵蕴;忧国忧民的沉思使她眉宇间堆起难解的蹙愁。昂山的容貌有着天生贵族血统和高深教养的优雅风韵,具有西方知识女性的灵气智慧和东方活佛的慈颜亲和, 仅仅这些, 已经足使人们对她倾心仰慕。但上帝之赐与人间昂山这样完美的女人,是因为她美丽的容貌下那一颗先天下忧而忧、大慈大悲的心;一个超凡入圣的灵魂、一身倔强不屈的傲骨、一腔普渡众生的情怀和一颗深邃思考的哲人头脑。
昂山获释, 缅甸举国欢呼,世界为之兴奋。昂山获释, 表明民主运动和军政府间的长期对峙有了和解松动的可能。随昂山获释后, 军政府又释放了600余名政治犯, 缅甸的和解与民主建设亮出希望之光。
Yangon, Myanmar, 1995.
缅甸人民拥戴的美女革命家-昂山素姬













1946年昂山素季1岁




恐惧与自由
昂山素姬
导致腐败的不是权力而是恐惧。那些掌权者恐惧丧失权力及无权者恐惧权力的蹂躏,都导致了腐败。大多数缅甸人熟悉这四种腐败:(一)贪婪的腐败,由欲望导致的腐败,是由于受到诱惑或出于那些人们的喜好背离了正确的道路;(二)偏狭的腐败,是采取错误方式去敌视那些心怀恶意者;(三)愚昧的腐败,是由于无知所带来的失常;(四)恐惧的腐败,这也许是四种腐败中最坏的一种,因为它不仅产生了恐惧,窒息并缓慢地摧毁了所有的是非观,大多数时候,它还是其它三种腐败的根源。
正如贪婪的腐败一样,不纯粹是贪婪,恐惧匮乏或恐惧失去他们所爱之物,都能带来这种后果。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恐惧被超越、被羞辱或受伤害,都是恶意的种子。因此,除非摆脱恐惧的枷锁、自由地去追求真理,否则无知将难以驱散。恐惧与腐败的关系如此接近,一点儿也不奇怪。在任何社会里任何一种恐惧都充满了腐败。它根深蒂固地难以根除。
公众对经济困难的不满看起来像是1988年由学生示威所导致的缅甸民主运动的主要原因。这是真的:多年来不连贯的政策、无能的官方措施,萌发了通货膨胀和实际收入的下降,已经使国家变成经济的废墟。但是比起难以接受的生活水平,更为严重的是,它已经侵蚀了传统忍耐的美德,沉默的人们也由于腐败和恐惧扭曲了生命的羞耻感。
学生们不仅仅抗议他们的同志们的死亡,而且还反对否认他们生活的权力、剥夺生活的意义与未来希望的极权主义制度。并且,因为学生们的抗议与民众的普遍受挫相关,示威活动迅速演变为全国性的运动。其中一些热情的支持者是富有经验的商人。他们不仅扩大了必要的联系,保存了运动,而且还使运动在体制内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他们的富裕使得他们缺乏真正的安全感或满足感。然而他们意识到,不管他们自己以及其它同行的市民的经济地位如何,为了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效果,即使不是充分条件,至少也需要一个负责任的行政部门。当缅甸人民的权力就象捧在手中的水一样的时候,他们已经厌倦了毫无保障的不稳定的政局。
也许绿宝石那样凉爽
就象捧在手中的水
但是啊也许我们的权利
只是破碎的玻璃
捧在手里
这种锋利无比的捍卫着试图粉碎他们的闪耀着力量光芒的玻璃碎片,可以将其视为那些企图摆脱镇压的人们身上所闪现出的勇气的本质特征的一种生动的象征。
伯格·由克·昂山(Bogyoke AungSan)在他被审讯期间,把自己看作为一个不屈不挠地探索着缅甸问题之最佳答案的革命者。他激励人们鼓起勇气:“不要仅仅依靠别人的勇气与无畏。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作出牺牲,去成为一个无畏的有勇气的英雄。只有到那时候,我们才能够享受到真正的自由。”
需要努力去保持一个没有腐败的环境,在那儿,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恐惧由于受到法律的控制,而不直接地威胁到人们的幸福。法律不只是通过对罪犯采取公平的惩罚从而防止腐败。它们也促进创造一个没有营私舞弊的、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保存人的尊严的社会。哪儿没有这样的法律。那儿维持正义与公共尊严的重担便落在了平民百姓身上。需要他们持续不变的努力与忍耐,才能把一个理性与良知由于恐惧而受到扭曲的民族,改变为一个法治的国家;在把人天性中的破坏力降低到最低点的同时,促进人民对于和谐正义的渴望。
在这个已经创造出致命武器、科技一日千里的时代里,它能够并且已经通过这种强大的、非人道的技术,控制了弱小与无助的人们。这时候,迫切需要在民族与国际水准上,建立起政治与道德之间的更为亲密的关系。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声明,全人类不分种族、国籍和宗教,每一个个体和社会机构都应该力争促进基本的人权和自由。但只要政府的权威是建立在强制而不是民意之上的,利益集团的短期利益凌驾于长远的和平与繁荣之上的,那么,为保护与促进人权的国际性的协调性行为,将仍然是最可行的一部分斗争,将继续建立斗争的舞台,在那里,受压迫的被害者不得不依靠他们自己的内在力量去捍卫他们作为人类家庭中一员不可剥夺的权利。
革命的精髓是精神。它出自于一种理性的信念。为塑造出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需要改变精神上的态度与价值观。革命的目标如果仅仅是瞄准在改善物质的条件上,改变官方的政策与制度,它就很少有真正成功的机会。如果没有革命的精神,那么产生了不公正的旧秩序的力量,将会继续不断地威胁改革与重建的进程。仅仅是呼吁与要求自由、民主和人权是不够的。必须万众一心地去坚持斗争,以不朽真理的名义去献身,去抵制由于欲望、憎恨、无知和恐惧的影响所带来的腐败。
据说,圣徒就是不断努力去尝试的罪人。因而自由人就是阻止自己继续做尝试的人,并且在这过程中,使自己适当地承担起维持一个自由社会所需要的责任与纪律。对于那些向往生命尽可能圆满与完整的人说来,免于恐惧的自由,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目的的基本自由。
一个想要建立强大的、民主制的、并且坚定地确保反对国家滋生权力的民族,首先必须学习将自己的思想从冷漠与恐惧中解放出来。
为实践自己的思想,昂山自己总是坚持不懈地表现出勇气――不仅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从而使得他敢于说出真理、遵守诺言、接受批评、承认缺点、改正错误、尊重对手并勇于与敌人谈判,从而在人们的心中赢得了当之无愧的领袖角色。正是因为这种道义勇气,使他在缅甸永远值得人们去爱与尊敬――他不仅是一个好斗的英雄,还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与良知。尼赫鲁用来描述圣雄甘地的话,正可以用在昂山的身上:“他基本教义中的无畏与真理,以及与此相关的行为,永远将被视作为大众的幸福。”
甘地与昂山,一个是伟大的非暴力倡导者,一个是国家军队的创始人,两者的个性截然不同,但因为向独裁统治的挑战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里都不可避免地有着相同点,因而,在那些起来迎接挑战的人身上存在着内在本质上的相似处。曾认为甘地一项最伟大的功绩是给印度人民输灌勇气的尼赫鲁,是个现代政治家。但是,在对20世纪独立运动要求的评价时,他发现并回顾了古印度的哲学:“一个个体或一个国家的最大的天赋……是勇敢,不只是肉体上的勇气,而且还是出自于精神上的无畏。”
勇敢也许是天生的,但通过后天努力得来的可能来得更加珍贵。勇气来自于习惯性地拒绝唯命是从。勇气可以被描述为“压力下的优雅”――所谓优雅就是面对残酷、持续的压力不断地更新自己。
在一个否认基本人权存在的制度内,恐惧往往成为了一种时尚――害怕坐牢,害怕拷打,害怕死亡,害怕失去朋友、家庭、财产或谋生的手段,害怕贫穷,害怕孤独,害怕失败。最为阴险的恐惧方式是化装为常识、乃至于至理名言,将有助于保存人的自尊与内在的人性高贵的日常的勇敢行为,谴责为愚蠢、鲁莽、没有价值或琐碎无用的。对由于恐惧而习惯于在铁幕统治下生活的人们说来,将他们从使人虚弱的恐惧的泥沼中解放出来,也许是不容易的。但即使在最为残暴的国家机器下,勇气也在不断地产生,因为恐惧不是文明人的自然状态。
面对肆无忌惮的权力,勇气与忍耐的源泉通常在于坚定地信仰神圣的道德原则以及身处逆境但仍然信奉精神与物质进步的历史观。人与纯粹的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他有自我改进和自我拯救的能力。人的责任的根源在于对完美的观念,欲望使之完成,理智使之发现面向它的道路。即使意志在这一条道路上无法到达终点,至少这段距离会产生超越个人局限与环境障碍的要求。这是理性的、文明人的世界观。它引导人们去挑战、去承受、去建设一个没有贫困与恐惧的社会。当真理、正义与同情的概念只是作为抵抗残暴权力的壁垒的时候,那么它们就仍然无法摆脱历史的陈词滥调。
========================================================
1991年10月14日荣获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1年12月10日“昂山素姬 恐惧与自由”(AUNG SAN SUU KYI’S FREEDOM FROM FEAR )及其他作品在伦敦出版。昂山素季,于2010年11月14日在缅甸最大的城市,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大本营——仰光举行了演讲
首先,我衷心的感谢大家来到这里以这样的方式来支持我,我也有一些话想和大家分享。虽然我们分别得太久,但是,即使是无法相见,我也知道我们相互之间因慈悲心与信赖感而紧密相连。全仰赖于此。
我了解大家所期待的是什么。重要的是要明白这样的期待能否实现。就我个人看来,所谓的政治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在和年轻人们说这番话的时候,并不是说你们中间存在好人、坏人的区别。我也不相信所谓的绩优生与差生的区别。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仅在于会学与不会学。而我相信我的同胞们皆是能学会学的。
然而,仅有希望是不够的。如何把希望变成现实。以一种正确的方法来追求希望是十分重要的。
为什么要以正确的方法行动,不是因为我们想成为圣人。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行动的方式不正确的话,目标也不可能是正确的。因此,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
我知道你们有很多问题想问我。我也想听听你们的声音。但如果大家这样乱哄哄的发问的话,我将很难明白你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我希望可以听到你们每一个人的声音。
即使是在被软禁期间,我还是坚持收听(广播或电视节目),并以此了解到人们说了些什么,又需要些什么。每天必须花五六个小时收听广播,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然而,为了大家我将这个收听习惯坚持了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我逐渐了解到我们的人民正处于一种怎样的生活当中。
然而,并非所有的一切我都了解。我想我更愿意以彼此互相倾听的方式来和你们每一个人交流。通过此,我也能好好的思考我应当做些什么。
我想你们都明白,如果没有你们的参与任何事情都无法实现。人民为了自身而争取民主,我希望这不仅是在我们国家也能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正是基于此,我们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和平、正确的途径来实现我所提出的目标。
必须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但如果不付诸行动的话一切都只是空谈。
我们缅甸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轻易的认为“这就是命运”。我也不止一次和年轻人们谈论过。你们真的知道所谓命运一词的含义吗。行动是命运的基石。无论你再怎么强调“命运”,也不外乎是你自己行为的使然。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你为之争取奋斗的话,那就必须为此付出行动。“把不可能实现的变为现实”这样简单的承诺是无法凝聚民心的。
我们都在努力。人民应当朝着他们开创的道路前行。在这条前行之路上我希望能尽我一份绵薄之力。民主的开创之路行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迈步向前。而我们的目标也唯有通过此来实现。
民主的实现不是坐享其成,也不能强迫他人参与,唯有自发自愿的参与到其中来才有可能实现。
大家来到这里以这样的方式支持我,我知道这是因为你们对我有所期待。肩负着如此的期待让我觉得重担在身。然而,并非是我畏惧这份责任。我所担心的仅在于不能尽责。所以我将尽我所能担负起这份责任。
在这其间,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给我以建议、忠告。赐予我力量。给予我批评。真心的、正确的批评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帮助。你们给予我的这些批评建议,对于目标的实现将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恳请大家。无论面对任何事,我们都正直以待不要畏惧。尽管说出你心中的话,如有所言,当言无不尽。当我们持不同意见的时候我会提出反驳。而这也是民主主义中最基本的言论自由。所谓言论自由并不是七嘴八舌的口角之争。
偶尔我们可能也会大声争论。但是,最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交流要能理解对方。即使是双方意见能达到一致,对于这种能力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训练我们将掌握这样的交流技巧。
今天,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最先发现的是许多带有拍照功能的手机。这样的手机在现场随处可见。这也是一种“交流”。
在通讯领域我们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请为了良好的目标而善用这样的发展。我希望你们使用它,是为了在交流的时候,能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促进相互间的团结。
昨天,我第一次用上了这样的手机。而在6年前还没有这样的东西。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我甚至都不知道该把嘴凑到哪儿说话。
现在,我想给那些听不到我声音的人们看一样东西。(高举起一张大纸,纸上写着“我爱我的人民”。)爱不只是终点。我们必须唤起行动。爱为何物?爱就是怀抱着为了能让彼此感受到幸福的愿望而发出的行动。
我想要恳求大家,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那样,希望大家都能内心的想法传递给我们。你可以写信,当然,如果你不信任邮局的话,也可以直接把信交到我手里。我所关心的是,大家都有些什么样的想法。
在这六七年间里,我无法正确的了解到,人们的想法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变成了什么样。而这种了解又无法立即获得。因此,对我来说必须要重新开始学习。
我无法和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进行直接的交流。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有这样的机会。现在我只能坐着听你们说话,但是我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和我说说话。
我想反复强调,请不要认为“政治和自己无关”。这种说法独立以前就有,即使你认为政治与己无关,政治也会主动找上门来,是躲不开的。
一切都是政治,并非只有到这里来支持我们才是政治。在家做饭的主妇也在运用政治。因为她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做饭,那就是政治。送孩子上学也是政治,一切都是政治。
谁都不能脱离政治。“政治与我无关,不想跟政治扯上关系”之类的想法源于对政治的不了解。
请我们的人民去了解政治,也请大家来教我们。我们必须互相学习。有了人民对我们和为了民主主义奔走的人们的教导,我们才不会犯错。
民主的关键是什么?后方的人们必须能够使唤在前方开展工作的人,必须拥有这一权利,才是民主主义;占多数的人民必须拥有使唤少数统治者的权利,才是民主主义。
我能够接受人民来使唤我们,但不属于人民的那些人想要限制我们的自由,我们难以接受。我说这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把我心里想的说出来。
在我被软禁家中的这段时间,我和那些看管的人有过很多交流,他们对我很好。我讲的都是实情。对该感谢的人就要感谢,我想感谢负责看管我的那些人。这是我的真心话。
人民之间应该互相体谅,彼此抱有感恩之心。
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位高僧曾经说过:“有感恩之心的人少之又少,知道感恩的人也少之又少”,那时候我还小,并不赞同这句话。
懂得感谢的人很少这一点,当然我也是认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懂得感谢的人。但是,我不认同“知道感恩的人很少”,是人都应该知道感恩。不过也有人不知道。如果是值得感谢的,我们就应该去感谢。
大家很想知道我今后会怎样开展政治活动吧?想要依靠人民开展工作,必须和人民的观点保持一致。
我和人民之间、和所有人之间的对话将继续下去。绝对不存在与这个人难以沟通、与那个人无法商量的情况,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只要有心想好好沟通,就能做到,有心想交谈就能做到,今后我将采取这种做法。我们需要人民的力量。
正如我刚才所说,一旦决定接下来该做什么,我们会告诉人民。目前我还没有与我的党派的领导阶层认真讨论过,而讨论之后,也不是我们也不会自行其是,我们将联合所有为民主主义奔走的团体一起行动。
当我们决定开展工作之后,会向人民说明。有时候人民会不认同我们的工作,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所有人持同一意见是不可能的,接受这种不同意见也是民主主义的主张之一。
但是我们要作说明。为什么我们必须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为什么人民不认同我们也要做,这些必须得到人民的理解。争取人民的理解就是指这一点,是为了得到人民的信任和理解,而不是为了拉票。
我们将赢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并坚持开展工作,请原谅我今天不能说的太具体。毕竟对我的软禁刚刚解除,即使我说了现在准备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那也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我要多听最近人们的呼声,倾听的同时,我们来决定该怎么走接下来的路。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将依靠人民的力量展开行动,我将和所有要求民主主义的团体携手共进。我们会为了实现对话而工作,为了实现对话而努力,采取最大程度避免人民受到伤害。但我不能保证完全不受到伤害,做那种保证那就是贿赂民意了。
我不敢说,支持我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有时候可能会受到伤害。支持我的人可能受到伤害,我们也可能受到伤害。但是,我们要去探寻最大程度避免人民受到伤害的方法。
我们的人民也请不要害怕有时会受到伤害。今天我想说,我们必须明辨是非,我们必须拥有坚持正确事情的勇气。是与非有时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时过境迁,答案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请大家想清楚,该做还是不该做。怎么说呢,我父亲曾经说过:“我能够问心无愧地接受良心法庭的审判”。
在我接受到了现实中法庭的审判,不过我一直希望接受良心法庭的审判。希望我们的人民也在良心的法庭上,每天主动接受审判,如此受到审判之后,就会得出答案,自己是否做了应该做的。如果得到了答案,我们的努力就是具有大价值的。
努力不用在正道是很危险的,只有用在正道才能体现其价值。努力用在正道,其功效不会因任何人而丧失,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希望大家拥有一颗体谅别人的心,理解别人的心,容忍别人的心。
请允许我再次提出刚才对大家的请求,共同付诸行动才能成事,一味期待不会成事。单凭心中所想是无法获得的,只有付诸行动去争取心中所想,只有具备了付诸行动的勇气,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如愿以偿。
我将去探寻最佳的方法。正如我刚才所说,我再说一次,我们必须找出最佳的方法来实现目标。我只相信对话,我相信,我们必须使用这种方法。
今天我来到这里,来到总部,希望在支持我的各位面前说出真心话。对于看管我的那些人,我并没有憎恨。
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憎恨任何人,我心中没有恨意。在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候,负责看管我的人对我非常客气。我说的是事实,他们真的对我很客气,我会牢记这一点,感谢他们。
我希望大家也能这样,不管地位高低,不管属于哪个领域,每个人都心怀体谅与人交往。如果大家能像客气地对待我一样,以体谅的姿态对待全国人民,善莫大焉。
请不要像将我软禁家中一样,软禁其他人。我要请求你们像客气地对待我一样,客气地对待人民。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否定一切。凡事均有好坏两方面,如果被人指出不好的地方也没必要发怒,不要做坏事,但要对抱有好的方面抱有珍惜和感恩的心。
懂得感谢会令人的心灵世界更充实,碰到值得感谢的事情就要感谢。请让我看到值得感谢的事情,我会铭记并感谢你们。不过现在,我必须感谢我们的人民。
对感谢这个词我多说几句。大家要坚强,我们缅甸人的勇气就像棉花上的火焰,我讨厌这种说法,这种情况不允许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必须活出人样。
人是有尊严的。你想拥有人权吗?记得人权宣言的开篇写了什么吗?它以“人生而有尊严”为始。我们必须维护这一份尊严,维护不与他人权利相抵触的尊严。
我不会片面地说话。我不会说“为人民做点什么吧”,应该自己处理的事情人民要自己来做,人民必须知晓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责任。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发展。我们的国家是不是在发展,大家比我更清楚。没有发展,但我不会指责是谁之过,我只是想说,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和大家齐心协力为发展鞠躬尽瘁。
我不会乞讨,我也不认为各位愿意乞讨。我们只是在为了自身的进步谋求应得的权利。
我们必须继续开展工作,让我们的人民为了自身的进步获得应得的权利。但这不是说,我会为大家奉送上好饭菜,我只是想让大家获得挣够钱让自己吃饱饭的素养。
我们将和信奉民主主义的团体协商并采取行动,而不是全国民主联盟自行其是,我们将和许多人携手共进。这里的支持来自我们的人民,缺少了人民我们将一事无成。如果需要人民的配合我们会发出请求,在发出请求的时候,请信任我们,伸出你们的援手,这是我现在就要拜托你们的。
老实说,与我们共事的人里面,有些已经无法看到我们实现目标的那一天。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是人生中有价值的行为,没有人能够玷污这种价值。
人总有一死,重要的是活着的这段时间怎样度过。今天,我们要向那些献出生命的民主活动家们致敬,也要向身陷囹圄的民主活动家们致敬,希望所有的活动家都能获释。 (完)
名稱
昂山素姬的名字由其家人姓名而來,昂山來源於其父親,Suu來源於祖母,Kyi則是她母親[1]。她也常常被稱為Daw Aung San Suu Kyi,Daw在緬甸語中是一種對年長女性的敬稱,即女士。
[編輯] 個人經歷
[編輯] 初年
1947年,她的父親昂山將軍為了緬甸獨立而與英國談判,同年卻為政敵所暗殺。1960年,隨出任印度大使的母親前往印度。在印度中學畢業後入英國牛津大學聖休學院(St Hugh's College),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主修經濟、哲學與政治。並在此認識了她的丈夫阿里斯(Michael Aris),婚後育有兩個孩子。她及後在倫敦大學的亞非學院修畢博士課程。
[編輯] 踏入政治
1988年,昂山素姬回到緬甸照顧生病的母親。同年,長期執政的「社會主義綱領黨」領袖吳奈溫將軍下台,緬甸爆發大規模的民主遊行,但是遭到血腥鎮壓。新的軍政府隨後掌權。深受聖雄甘地的非暴力理論影響,昂山素姬開始參與政治,並致力於推行民選制度。1989年遭到軟禁,她拒絕了將她驅逐出境而獲自由的條件。
[編輯]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在巨大的國際壓力下,軍政府於1990年舉行了大選,昂山素姬的政黨「全國民主聯盟」贏得了絕對優勢。在正常情況下,她理應成為緬甸的國家總理,但選舉結果被軍方作廢,軍人拒絕交出政權,因而引發國際間猛烈的批評。同年昂山素姬獲薩哈羅夫獎,翌年再獲諾貝爾和平獎,1995年7月間她被釋放,然而她很清楚,一旦離開緬甸赴英國探視家人,她很有可能永遠不能再次回到緬甸。結果她選擇留下,從此再也沒有機會與她的丈夫見面。她的丈夫於1999年去世。
[編輯] 軟禁時期
她被多次阻止會見她的政黨支持者,並在2000年9月再次被軟禁。2002年5月6日,她在一次建立在互信基礎上,由聯合國主持的秘密協商後被釋放。政府發言人說她是由於「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彼此信任」而重獲自由。昂山素姬隨後表示這是「國家新的黎明」,然而在2003年5月底,她再次被軟禁。經歷一段時間的關押和9月的一次手術之後,昂山素姬在仰光繼續遭到軟禁。2004年3月2日,在聯合國緬甸事務特使伊斯梅爾緬甸的看望下,緬甸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姬與緬甸總理欽紐舉行了會談。根據緬甸的法律,逮捕令只允許最多延長五年。2008年5月就已經超過拘留期,但是沒有釋放。2009年3月,聯合國任意拘留問題工作組批評緬甸對昂山素姬的拘留已經違背了他自己的法律,並要求立即釋放昂山素姬。5月初,一名美國男子耶托游泳潛入昂山素姬仰光湖畔住所,該男子在離開時被軍政府發現,對此,軍政府指控昂山素姬違反軟禁令。8月11日,緬甸法庭裁定昂山素姬非法收留美國人罪名成立,再延長18個月軟禁。直至2010年11月13日傍晚,昂山素姬終於重獲自由。
2010年10月27日晚,緬甸外交部長在河內舉行的東盟外長晚餐會上稱昂山素姬將於11月13日釋放[2]。11月13日,緬甸軍政府將軟禁數年的昂山素姬釋放。[3]
[編輯] 獲釋傳言
2010年11月18日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了例行記者會。
在當天的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法國總統薩科齊稱,緬甸釋放昂山素姬與中方向緬政府施加影響有關。中方是否曾就釋放昂山素姬做過緬甸政府的工作?
洪磊表示,尊重其他國家根據本國國情選擇的發展道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包括緬甸在內的各國友好關係,是中國政府一貫的政策主張。我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編輯] 逸聞
2010年11月16日,美國時代雜誌將她列名在「史上十大政治犯」首位,其他依次是劉曉波(中國)、曼德拉(南非)、甘地(印度)、馬丁·路德·金恩(美國)、沙卡洛夫(前蘇聯)、哈維爾(捷克)、甘吉(伊朗)、阿基諾二世(菲律賓)和胡志明(越南)。
昂山素季
百科名片
  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台湾译为翁山苏姬,港澳译为昂山素姬,马新译为昂山舒吉,拉丁转写:Aung San SuuKyi,1945年6月19日-)生于缅甸仰光,是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的胜利,但选举结果被军政府作废。其后21年间她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中长达15年,在2010年11月13日终于获释。1990年获得萨哈罗夫奖,翌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中文名: 昂山素季
外文名: Aung San Suu Kyi
国籍: 缅甸
出生地: 缅甸仰光
出生日期: 1945年6月19日
职业: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
毕业院校: 英国牛津大学圣休学院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非暴力推动缅甸民主化
目录
个人简介
简要经历
政治生涯
代表政论
编辑本段
家庭状况:父亲昂山将军 (缅甸独立运动领袖)兄昂山奥丈夫 阿里斯(于1999年癌症去世)长子Alexander (1973年出生)次子kim (1977年出生)学历:英国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及哲学学位 (1967年)得奖纪录:拉夫托奖 (1990)萨哈罗夫奖 (1990)诺贝尔和平奖 (1991)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奖 (1992)帕尔梅奖 (2005)编辑本段
简要经历
1964-1967年 留学英国1969-1971年 在纽约联合国办事处任职助理秘书1972年 在英国与阿里斯结婚1985-1986年 在日本京都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从事访问学者1988年9月 获悉母亲中风后独自回国。成为全国民主联盟的联席创办人兼总书记1989年7月20日缅甸军政府以“危害国家”罪名,开始6年被军政府软禁的生涯,其间一家人只共聚过4次。1990年5月27日 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以压倒性票数获胜,但遭军政府否决选举结果。1991年7月10日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5年7月 获释。丈夫再到缅甸跟他见面,但此行却是两人的最后相聚。1996年 丈夫阿里斯获准最后一次探望她后,从此终身不准踏入缅甸国土,同年她被指煽动学生示威再度被软禁。1998年7月 缅甸军政府禁止她与全国民主联盟成员会面1999年3月27日 丈夫在伦敦因患末期前列腺癌病逝世。军政府批准她出国奔丧,但她拒绝。2000年5月2日 官方报章指她可能会因叛国罪被判死刑2000年9月 因违反军方禁令,欲前往北部城市曼德勒再次遭受软禁2000年10月 与军政府秘密展开对话2002年5月 军政府有消息指将在一、两天内释放她2002年5月6日 遭缅甸军政府软禁19个月后,终于重获自由,她今后可自由参与任何政治活动。2010年11月13日 现年65岁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昂山素季软禁期满获释。编辑本段
政治生涯
她是缅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1990年她获得萨哈罗夫奖,翌年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昂山素季之所以在国内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主要是因为她的父亲昂山将军是缅甸在40年代争取独立时的民族英雄,在二战中奋起反抗日本军队在缅甸的暴虐统治,战后继续为缅甸的独立而战斗,在缅甸人民当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被誉为“缅甸之父”。但是昂山将军在1947年7月就缅甸独立与英国谈判的过渡时期遭到政敌暗杀,当时距离国家独立只有6个月时间,而昂山素季只有两岁。1960年,昂山素季的母亲被缅甸政府任命为驻印度大使,于是,昂山素季随母亲去了印度。在印度中学毕业以后,昂山素季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学习政治、经济和哲学,还曾在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学习。1972年昂山素季27岁时与英国亚洲学学者阿里斯MICHAEL ARIS结婚,婚后生有两个儿子。1980年代她在日本和不丹工作一段时间后,大部份时间里,她都在英国牛津与丈夫、儿子共享家庭生活的欢乐。昂山素季已经有多年没有回过缅甸了,但是对她来说,她的心从来也没有离开过她的祖国。1988年,母亲中风,昂山素季星夜兼程赶回缅甸,看望病中的母亲。当时缅甸的局势非常动荡。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纲领党领袖吴奈温将军下台。数以千计的学生、办公人员和僧侣走上街头,要求实行民主改革。昂山素季开始参与政治并致力于民主进程。1988年8月26日,昂山素季在缅甸首都仰光发表演讲时表示:"作为我父亲的女儿,我不能对这里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缅甸正在发生的民族危机,完全可以被看作是缅甸正在争取第二次独立。"昂山素季在缅甸很快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成为缅甸最大的政治反对派组织"全国民主联盟"总书记,开始在缅甸巡回演讲,宣传民主。 她深受到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和印度圣雄甘地非暴力理论影响,在全国各地组织集会,呼吁以和平方式实现民主改革和自由选举。 但是1988年9月18日发生军事政变,群众示威遭到军队的血腥镇压。新的军政府随后掌权。昂山素季1989年遭到软禁。她拒绝了将她驱逐出境而获自由的条件。1990年5月,缅甸举行大选,在军政府不允许昂山素季参加选举的情况下,全国民主联盟在选举中赢得了绝对优势。在正常情况下,她应该成为国家总理,但选举结果被作废,军政府拒绝交出政权。国际产生巨大回响,间接造就她获得萨哈罗夫奖和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颁奖词赞誉昂山为 “亚洲近数十年来公民勇气的最非凡榜样。”她用诺贝尔和平奖的130万美金奖金成立了信托,为缅甸人民的健康与教育出力。她于1995年7月被释放。她很清楚如她离开缅甸赴英探访家人,她将不能够再次入境。结果她选择留下,并且再没有见过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于1999年去世。她被多次阻止会见她的政党支持者,并在2000年9月再次被软禁。2002年5月6日,她在一次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由联合国主持的秘密协商后被释放。政府发言人说她是由于“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彼此信任”而重获自由。昂山素季随后表示这是“国家新的黎明”。然而,她在2003年5月底再次被捕。经历一段时间的关押和9月的一次手术之后,她继续在仰光遭到软禁。2004年3月2日,联合国缅甸事务特使伊斯梅尔在缅甸看望了缅甸民主派领袖昂山素季并与缅甸总理钦纽举行了会谈,再次试图促使双方展开会谈。昂山希冀的政治、社会状态, 是一个洒满爱心、众生平等的秩序和规范的世界。尽管政治被人们赋于过多的利益工具、交易手段、黑幕外衣等等判定而显得丑陋无信,昂山的政治理想在世人眼中亦无疑显得充满唯美浪漫的空想色彩,但昂山的政治见解却比任何现世政治理论更为真实地接近政治的本质。政治关乎人的现实肉身利益, 同时也关乎人的精神价值。许多伟大的政治家都具有和依持坚轫的人道信念和精神追求,甘地、曼德拉、昂山素季无疑都是这种大仁大智的政治家。极权主义者永远不可理解, 像甘地那样弱不禁风、灰头土脑的非暴力者,曼德拉这样与世隔绝、手无寸铁的囚徒, 昂山素季这样温文尔雅、清隽秀丽、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 何以得来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和煽动性?极权主义者永远不会懂得人的心灵乃是世间最强盛的力量。编辑本段
代表政论
《恐惧与自由》中文节选:“导致腐败的不是权力而是恐惧。那些掌权者恐惧丧失权力及无权者恐惧权力的蹂躏,都导致了腐败……”“极权主义是一种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础上的系统。一个长时间生活在这个系统中的人会不知不觉成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恐惧是阴险的,它很容易使一个人将恐惧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当作存在的一部分,而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并不缺少发展所需要的科学与技术, 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缺少些什么, 一种真正的心理温暖的感觉。”“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民主政治, 一个有着同情心和爱心的民主政治,我们不应羞于在政治上谈论同情和爱心, 同情和爱的价值应成为政治的一部份,因为正义需要宽恕来缓和。一位记者问我,‘你和别人交谈时总是对宗教谈论得很多, 为什么? 我回答:‘因为政治是关于人的,我不能将人和他的精神价值分离开’”。昂山素姬以学者的深思,揭示了缅甸悲剧的根源:极权主义是一种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础上的系统。一个长时间生活在这个系统中的人会不知不觉成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恐惧是阴险的,它很容易使一个人将恐惧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当作存在的一部分,而成为一种习惯。昂山素姬痛心地抚摸着缅甸民族的累累伤痕:我们并不缺少发展所需要的科学与技术,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缺少些什么,一种真正的心理温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