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饭店 黄濑男体盛:碧血丹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46:24
  

凯旋门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广州大大小小的街道上泛着淡淡的水迹,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浸染整个羊城。我们继续从东往南走在广州先烈路上,上次参观过朱执信墓园,在墓园的不远处是先烈东和水荫路的交汇处,一座由花岗岩砌成的仿罗马纪功式建筑的凯旋门展现在眼前。凯旋门上,镌刻着当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题写“碧血丹心”四个丹红的大字。

凯旋门属于十九路军烈士陵园的一部分,却不在陵园中。从牌坊径直地靠右走,不久就到达陵园的入口(侧门)。陵园全称为“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顾名思义,陵园是纪念当年十九路军在淞沪会战当中阵亡的士兵。时间转到抗日战争的开端,先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接着 1932年1月 28日日寇又悍然出兵进犯上海闸北。当时驻防淞沪地区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全军将士奋战抗击敌人,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随后张治中部第五军也参加了作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十九路军将士英勇抗击敌人侵略,苦战33天,激战100多次,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损兵1万多。但最后由于寡不敌众,十九路军退守第二道防线,同时军队伤亡极其惨重,不少高军衔的军人在这场会战中牺牲。5月5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悲壮激烈的淞沪抗战结束。

可是发生在上海的战役,烈士们怎么会安葬在广州呢?实际上,十九路军基本上是一支由广东籍子弟组成的军队,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是东莞人,军长蔡廷锴是广东罗定人,军中罗定子弟不少。淞沪会战中,仅和平县的官兵就牺牲50多位伤数百人。1932年,由和平县人民捐款,修建了纪念淞沪战争和平籍烈士的纪念碑,该碑立于和平县内。半年后,由华侨捐资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在广州修建。

位于水荫路的陵园正门

陵园除了有刚才提到的凯旋门,还有战士墓、抗日亭、英名碑、先烈纪念馆、将士墓、将军墓和先烈纪念碑等纪念建筑物,以及浮雕墙,航空纪念碑等景观。现在的陵园只是刚刚建设时候的四分之一,这解释了为什么凯旋门不在园内了,凯旋门是当年陵园的正门呢。上世纪80年代,陵园管理处成立,从1991年开始,陵园开始整修:开水荫路、修建了东大门、建了展览馆展览陈列十九路军事迹、维修花草树木、栏杆,1997年修建成淞沪会战的浮雕,今年政府又拨钱在陵园铺设了盲道,逐渐成了今天的样子。

战士墓

战士墓建于1932年,墓区位于陵园的西边,由190座墓依次排列建造,象征性的水泥棺比将士墓略小。

浮雕墙

浮雕墙位于陵园的西边、战士墓的北侧,花岗岩浮雕墙由闸北巷战、争夺战、敢死队、大刀队、阵地战、支援前线等几个战斗场面组成,还突出了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这两位抗战风云人物的形象。

广东航空纪念碑

“广东航空纪念碑”是为纪念我国航空事业先驱和在东征、北战、抗日战争中阵亡的空军将士们而建造的。碑石下面刻有孙中山先生题写的“航空救国”四个大字,碑志上面刻有冯如等266名殉国殉职的航空英烈的名字。

抗日亭,建于1932年的抗日亭位于
陵园中轴线的最南端,为一花岗岩砌成的方亭。

抗日阵亡烈士题名碑

由抗日亭沿中轴线向北走,可见到中轴线中部有座题名碑。该碑建于 1932年,碑体为方柱体花岗岩石碑,四周铭刻着1983位先烈的英名。英名碑全称叫“抗日阵亡烈士 题名碑”。

战士墓

陵园内除了西侧的战士墓之外,在东侧靠北部,还有一个战士墓群和将军墓区。将士墓群与战士墓群位于东西两侧边,相互呼应,水泥棺也象征性整齐地排列着。将士墓全称为“淞沪抗日暨历役革命阵亡烈士公墓”。墓区北面是一座主墓碑,其他202座整齐有序地平列在墓地中。主墓碑上有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题写的“淞沪抗日暨历役革命阵亡将士公墓”;背面“十九路军抗日死难将士之碑”也是蔡延锴亲手撰写,碑文记述了十九路军将士抗日守土、浴血奋战的经过。

“蒋光鼐之墓 和“蔡廷锴之墓”

将军墓位于陵园的东边,将士墓的背面,蒋光鼐将军和蔡廷锴将军的骨灰于1997年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葬于陵园。两墓碑石采用两个25吨自然花岗石凿成,碑文为“蒋光鼐之墓 和“蔡廷锴之墓”。

纪念碑

纪念碑前的十九路军铜像

从抗日亭通过陵园中轴线看纪念碑,远处是白云山呢!

在陵园中轴线的最北段竖立着一座先烈纪念碑。该碑建于1932年,也是陵园中的主体部分。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这座用花岗岩砌成的仿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圆柱体纪念碑格外宏伟壮观。纪念碑底座镌刻着“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先烈纪念降”,是李济深的题字。纪念碑上有一立体方形的花岗岩石底座,其上竖立一个威武雄壮的十九路军战士铜像。纪念碑后是罗马式半圆柱回廊,由十二对古罗马式石柱环绕。在回廊的两边是门亭,左亭墙有1933年林森撰文并手书的《十九路军阵亡将士纪念碑》全文,右亭墙有1933年3月林森撰文并手书的《十九路军公墓纪念碑》碑文。

广州作为中国近代革命最重要的策源地,具有相当丰富的历史资源,这些资源也深化了广州的人文沉淀。走进广州各大陵园,不时见到一些长者在回忆往年的烽火岁月。陵园也俨然成为市民悠闲场所,散散步、打打羽毛球、甚至欢歌载舞随处可见——这样和平康乐的生活,也许是纪念先烈们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