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脱毛:我心中的呼伦贝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55:48
我心中的呼伦贝尔发布者:张晓敏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浏览: 210 发布时间:2010-08-17 11:29:50

我心中的呼伦贝尔

孟 松 林

   这是一部独特的交响诗。  在中国内蒙古东部,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的呼伦贝尔,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孕育出了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室韦及蒙兀室韦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他们从额尔古纳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的腹地出发,一步步地走向了蒙古高原,走向了中国历史的核心地带。  这里拥有广阔无垠的草原;浩瀚茂密的森林;遍布山川原野的湿地;川流不息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白云在蓝天下飘荡,牛羊伴随着牧人四处游弋,幽深静谧的水源滋润着这里的一切。一代一代人从心底自由地敞开了喉咙,歌声起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彷佛都跟着翩翩起舞。  是的,这里是人们向往的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草原,是人间的伊甸园,也是民族音乐艺术圣洁的殿堂。  呼伦贝尔以它特有的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等优美的自然环境,养育了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原住民族和蒙古布里亚特部落、巴尔虎部落。这里孕育出了脍炙人口,璀璨夺目的森林狩猎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部落和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少民族的说唱艺术以它特有的魅力,抚慰了无数的心灵,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2006年,呼伦贝尔市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随着流行音乐和时尚歌曲的风靡,具有穿透力和影响力的民族音乐随着大众审美情趣的提高,已越来越得到公认与青睐。这是真正原生态的,相传久远的歌,是自然的,酣畅甜美的人类音诗,生命与灵魂在这里交织,这些为世人瞩目的民族神韵,是人类文化艺术百花园中永远绽放的奇葩。  本世纪二十年代,瑞典籍丹麦探险家、音乐家亨利•哈士伦曾来呼伦贝尔考察,他惊奇地发现这里竟有如此丰富的曲目,悠扬的歌声。他毅然决然,一口气记录了130余首巴尔虎、布里亚特、科尔沁民歌带回国内,至今收藏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国立博物馆里。2009年4月,深爱呼伦贝尔的有识之士买回这些民歌的影印本,交由呼伦贝尔博物馆收藏并委托专家整理解译。是啊,这是多么珍贵的呼伦贝尔之声啊,它向我们传递出那个年代的真实风情,它带给我们的是呼伦贝尔历史上,一幅别样的美丽画卷。  呼伦贝尔民族传统说唱艺术,长调,歌舞丰富多彩,它历史久远,世代传承,处处闪烁着森林和草原民族的智慧。鄂伦春的“赞达仁”,鄂温克的“彩虹”,达斡尔的“阿很贝”,好像松涛的轰鸣在森林,在草原,在星辰广宇之间久久回响。巴尔虎长调民歌,以它洞穿心灵的语言,表达着草原儿女的情感,传递着“森林骄子”,“马背民族”心灵的感悟,呼唤着对生活,对未来无限的憧憬。月光下的草原,宁静又美丽,  思念着久别的人儿,我动情歌唱,  远处的青山哟,好像在我手掌上,  心爱的姑娘哟,就像在我身旁。  一曲悠扬的“月光下”,道出了蒙古族著名作曲家赛音朝克图心中的遐想,也唱出呼伦贝尔人与人挚爱的真情,人与自然和谐的乐章。  只要你坐下来仔细地聆听,一曲由蒙古族著名作曲家乌兰托嘎和蒙古族著名词作家克明创作的《森林圆舞曲》中,那美妙的旋律会把你带到茂密的森林,一片片鲜花盛开,一处处苍松挺立;密林中四处奔跑着獐狍野鹿……  当你置身碧绿的草原,你会看到骏马的奔驰,牛羊的踏青,美丽动人的布里亚特姑娘跳起欢乐激情的舞蹈,纯朴善良的巴尔虎歌手唱着粗犷悠扬的长调民歌。  呼伦贝尔草原的美景震撼着达斡尔族著名作曲家通福的心扉,一股激情的火焰欲越涌动,一曲《银河》飘逸而出:  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  白云下面是雪白的羊群,  羊群撒在绿色的草原上,  好像是斑斑的白银哟,  白银……。  在通福眼里,呼伦贝尔草原不仅仅是翡翠、白银,也是他心中的天堂。  由人类漫漫历史长河传承而来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部落的民歌,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少民族传统说唱艺术,通过“五彩呼伦贝尔”少儿合唱团的原生态母语的演唱,让所有人无不为之心灵震撼、感动落泪,那是来自遥远纯净之地的天籁之音,它彷佛把你带到了快乐的童年,畅游在天际梦幻般的仙境之中,他们把清脆的歌声带到了五湖四海,世界各地。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已经成为呼伦贝尔构建自然、文化、民族与历史交融的使者,成为全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中一颗靓丽的瑰宝。  你看,远方的樟子松、白桦林似乎也在静静地听着,近处的河湾高兴地泛起波浪,身边的小草激动地扭起身姿,乡恋的情感好像天空中飞舞的爱神一般落在你的身上。难怪常年生活于呼伦贝尔的人,谁都不愿意离开这里,它不仅仅是神奇美丽的家园,也是当之无愧的“音乐艺术之都”。  当看到晨曦中,金色的阳光洒在那片青蓝色的呼伦湖时,湖面泛起的一波又一波涟漪,我的心随之触动,它扩散着,感染着……。多少人,对呼伦贝尔的民族艺术赞叹不已。有人说:它就像冬日里的白雪,晶莹剔透,没有瑕疵;有人说,它就像五月盛开兴安杜鹃,五彩斑斓,目不暇接。也许你不会知道,那是从北方古代强悍的民族匈奴、东胡、鲜卑、室韦及蒙兀室韦那里传承下来的音符!先祖们在浩瀚的原始森林中狩猎、捕鱼、采集,他们在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创造智慧,与周边的部落相聚联姻中联结着爱情,在向天神祭祀中创作歌舞。他们把欢乐与忧愁,生活与爱情,勇敢与恐惧,统统融入到了奔放的歌舞之中,在碧波林海,阵阵松涛的伴奏之下,演艺出来自天界,植根于部落的民族艺术。蒙古源头的火种,呼伦贝尔把它珍藏。时光穿梭,历经元、明、清三朝,呼伦贝尔的音乐艺术更趋成熟。辽阔美丽的呼伦贝尔,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特别是蒙古英雄成吉思汗的胞弟合撒儿回到了呼伦贝尔,在额尔古纳河畔建起奢华壮观的合撒儿城,即使是明朝军队与北元蒙军兵戎相见之时,这里仍有狩猎消遣和歌舞升平。他们创作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蒙古音乐及蒙古歌舞。他们在悠扬欢快的音乐中,享受欢乐,沟通心灵,他们在那富有感染力的乐曲中,翩翩起舞,表达着情感。  明末清初,他们陆续走出呼伦贝尔,足迹遍布蒙古高原,甚至远达青海、新疆、哈萨克斯坦、卡尔梅克……,使之成为人数最多,实力最大,战斗力最强的合撒儿蒙古部落。乃至现在,在内蒙古蒙古族人口中,近三分之二的蒙古人是合撒儿的后裔。讲到这里,不能不说,是民族音乐把他们、我们、还有自然、生活、艺术融为一体,冉冉升华。  呼伦贝尔的自然风貌,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湿地,这独特的自然地貌像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激荡在生活于呼伦贝尔人们的心中。金、银、红、绿点缀出呼伦贝尔秋、冬、春、夏四季分明的景观,就像未经雕琢的天堂之地,傲视沧海桑田。  这里茂密的森林遮蔽了世事的嘈杂,汩汩流淌的克鲁伦河绵延千里,经过一望无际的蒙古东部大草原,最终落脚于浩瀚的呼伦湖。站在高高的博格达山顶,眼望辽远无际的呼伦贝尔草原,躁动的心情会变得平静,世间的浮尘会渐渐地遥远。莽莽森林,茫茫草原哺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歌唱家、作曲家;创作出一曲又一曲脍炙人口的长调民歌,编演出一部又一部激动人心的激情歌舞,演奏出一曲又一曲动人心魄的豪迈乐章。  一部由著名作曲家永儒布先生创作的《额尔古纳河之歌》交响诗传遍全国,传到了东亚与欧洲,作者用民歌的主调,流动的旋律,述说着蒙古先祖的故事,引发着我们的深思与敬拜;一曲蒙古长调民歌《乌胡日图辉腾》传递出上世纪二十年代蒙古青年男女委婉悲壮,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难怪蒙古音乐界都公认,“呼伦贝尔是蒙古长调的海洋”。中国著名的蒙古长调歌手,出生于新巴尔虎草原的塔巴海、宝音德力格尔、云吉德、巴德玛、那楚克道尔吉,还有苏都纳木仁钦、巴巴桑、都古尔苏荣、斯仁高娃、道尔吉、奥兰巴雅尔、宝音等等举不胜举,这也是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每年都要举办《国际巴尔虎蒙古长调艺术节》的原因所在。鄂伦春族的额尔登挂老艺人,曲云、白岩、白娟三姐妹;鄂温克族的乌日娜、其其格玛,达斡尔族的通福、苏德米德、诺敏,更有身在他乡,念念不忘家乡的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布仁巴雅尔、朝鲁、作曲家乌兰托嘎,词作家克明,还有,植根于呼伦贝尔土地的汉族作曲家王敏、那日松等等,他们的艺术人生,不正是体现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轨迹吗!呼伦贝尔地域辽阔,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为多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形成与维系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也为热爱呼伦贝尔的艺术家们提供了艺术创作的源泉。一曲高亢嘹亮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唱响全国,一曲悠扬的《呼伦贝尔美》把人们又带回风景如画的呼伦贝尔。  但是,有谁会知道,远古时期,呼伦贝尔草原曾经是海底,经过数亿年地壳的抬升隆起,形成了高低不平的海拉尔盆地,低洼之地就是现在的众多湖泊,如呼伦湖、贝尔湖和数不清的大小湖泊。而大兴安岭山脉又是一个地球上年轻的山脉,远古的某一天,地处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的四方山突然喷发,炽热的火焰,夹杂着岩浆、巨石,在浓浓的火山灰中,喷向四面八方,天崩地裂,山呼海啸,大兴安岭山脉崩裂出巨大的沟壑,形成了长约三十余公里的峡谷,人们称之为“神指峡”。现在的“神指峡”,森林呼啸旋舞,山谷山花烂漫,盛开的兴安杜鹃形成“十里峡谷十里花”的壮观景象。连绵的大兴安岭正因为它那蜿蜒的丘陵称之为“岭”,它代表着北方的地貌特征和民族的性格,它所自然形成的线条,象征着呼伦贝尔和谐、神奇与美丽,真的令人流连忘返。  呼伦贝尔几乎没有令人战栗畏惧的自然灾害,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美丽、朴实、寒冷始终伴随左右,看着眼前皑皑白雪,银装素裹的景色,听着脚下“嘎扎,嘎扎”的踏雪之声,彷佛找到了亲情的温暖,回归自然的感觉。所以说,对呼伦贝尔人来讲,反而觉得寒冷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雪,没有寒冷,也就不是呼伦贝尔了。也许,正是呼伦贝尔的寒冷,才给人们留下了这样一块没有人工雕琢的,冰清玉洁的呼伦贝尔。  如今,美丽与发展的理念在呼伦贝尔大地传播,友谊与合作的凯歌在中国、俄罗斯、蒙古交界的金三角奏响。呼伦贝尔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厚重的人文景观面临一场新的挑战,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我想,祖先也希望他们的子孙将这财富存续下去。  在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留给后人一个健康、美丽、圣洁的呼伦贝尔,並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也许,有些人还不知道呼伦贝尔的美丽、神奇所在,更不了解呼伦贝尔是古代北方民族的摇篮,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仔细想想,身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里人,他们把碧水蓝天,花草鸟鸣看的多么珍贵啊!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带着顶礼膜拜的崇敬,面对呼伦贝尔的山水神灵,面对养育我们的这片人间净土,我们上不能愧对先祖,下不能愧对后人。巴尔虎蒙古族业余歌手苏宁其其格,一边唱着《莫日格勒之歌》,一边徜徉在草原,虽然身患重病,他还是用她那纯清自然,婉约厚重的歌声感恩着呼伦贝尔草原,感恩着家乡。大千世界,如诗如画,愿我们每个人心胸像草原一样宽阔,愿我们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呼伦贝尔!与艺术家们相比,我对音乐是个外行,但我有心中的呼伦贝尔。我被蒙古族作曲家乌兰托嘎和蒙古族词作家克明共同创作的音乐电视片《呼伦贝尔交响诗》深深地打动了。虽然这不是世界经典乐曲,但它表达出我内心的情感,它的每个画面,每个乐句,甚至每个音符,都在编织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无所不在地泼洒着我的民族情感和乡恋意境,这正是我策划出版《呼伦贝尔交响诗》的初衷。有位常年身在北京工作的朋友,它对我说“每当工作紧张,心情压抑之时,我都要拿出《呼伦贝尔交响诗》播放,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心灵的快感随着音乐的起伏呼之欲出,心情也随着音符的跳动穿行于美景佳境之中,此时,我好像又回到了可爱的家乡,感受着母爱,感受着亲情。一切烦恼,压抑,紧张都烟消云散了。所以,我特别喜欢《呼伦贝尔交响诗》。”是啊,多么朴素的话语,它表述出远方游子的思乡爱恋之情。  电视音乐片《呼伦贝尔交响诗》分三个乐章,即森林、河流、草原。它以音乐交响诗的题材,讲述着拓跋鲜卑部落走出森林,定居草原的过程。历经数载,他们又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北魏。鄂伦春自治旗雄伟的嘎仙洞孤傲地矗立在大兴安岭群山之中,向人们述说着着拓跋鲜卑出发地的故事;根河市奥克里堆山岩画传达着先祖们狩猎生活的信息;额尔古纳森林激流河边的黄火地,不就是蒙古先祖——蒙兀室韦部落的遗址吗!谢尔塔拉、完工草原上的墓葬群和呼伦湖两岸的石板墓,何曾不想述说先祖征战的胜利,部落辉煌的凯歌啊!  好多的故事,好多的美景,好多的遐想,我都想讲给远方的朋友们听,让他们,在品味音乐的同时,通过电视画面走进呼伦贝尔,感受呼伦贝尔的神奇如梦如幻,感受呼伦贝的美丽如醉如痴,就像在雨中沐浴了心灵,荡涤了世俗,欣赏雨后充满魔幻的彩虹。如果人们都能认识到坐拥千金不是真正的幸福,那么,他就会领悟到真正的幸福源自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绿色带给我们的宁静、只要有了这一切,足矣!  告别城市的喧嚣,来呼伦贝尔吧,走进草原,穿越森林,卧躺河边,野营湖畔,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聆听自己美妙的心声。也许,这里每个湖面的阵阵拍岸之声,每一条河流的潺潺流水之声,每一座山脉的松涛之声,每一片草原的细语之声,它不仅仅使你赏心悦目,更会让你心旷神怡。来吧,朋友,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交响乐中,探索《蒙古之源》的奥秘,破解兴安岩画的隐语,感受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部落的神韵,体验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的民族风采,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这是一次真正的低碳之旅。在森林狩猎的鄂伦春、鄂温克猎人,他们最讲环保,从不在外吸烟,他们只为生活和温饱而狩猎。在草原游牧的蒙古人,牛粪作为燃料,没有生活垃圾,就是搭建几个、几十个蒙古包也不会挖一锹土,每当在同一草原放牧时间过长,他们必定要转场,给草原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千百年来,一直这样,不念贪欲,不求奢华,以极小的满足感,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恪守先祖留下来的传统,守护着呼伦贝尔的森林、草原。我想,我们应该向他们的低碳生活学习!向他们的低碳行为致敬!向他们一样为建立一个低碳的地球作出我们的贡献。人生短暂,光阴荏苒,感慨之余,我在想,如果天上人间有个完美的结合点,那个地方就是呼伦贝尔——我心中的呼伦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