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计算机软考:一位被历史忘却的英雄-冉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26:35
 冉闵
一、概述
冉闵(322?-352),也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建立冉魏政权。最为今人所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也因此成为一名颇有争议的人物,后人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352年,冉闵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中文名:冉闵
            别名:永曾,棘奴,染闵,石闵,武悼天王
            国籍:冉魏(十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约322年
            逝世日期:352年6月1日
            职业:皇帝
            主要成就:灭后赵,建立冉魏政权
            相关事件:颁布“杀胡令”
            祖籍: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
二、简介
  世人只知冉闵杀胡令,而不知其为何杀胡。做为唯一活跃在中原北方保护汉族,免遭异族屠杀的悲情英雄,论其勇能以其一己之力扭转自黄帝创立的华夏汉人为五胡屠宰灭绝,是谓铁血英雄。能以一已之力,以少胜多,10战10胜,驱逐五胡返回故土,有资格称之谓军事家。能够成立冉魏政权,臣子百姓能够纷纷感召在其帐下效死力,即使其死后1700年来仍为后世所纪念,称之谓政治家,当之无愧!能够将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老百姓训练成精旅。并在那个骑兵称霸的时代,以步兵力敌五胡。将士用命,百姓爱戴是谓统帅。而其兵败之根源是以为百姓争粮,只身统帅1万步兵力在无援兵力情况下拒前燕慕容恪20万战败,并不能掩盖其统帅的能力。《晋书》对其评述“善谋策,(不是有勇无谋的蛮夫)勇力绝人,攻战无前”,每次临战冲锋在前,骑朱龙马(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他左手使双刃长矛(两头施刃,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连钩戟。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每战杀敌无数。如《后赵录九·石虎传》载: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率骑七万袭击邺城,冉闵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冉闵一马当先,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十六国春秋》《册府元龟》等载:匈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晋书》记载:“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十六国春秋辑补》载:“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双刃矛也称两刃矛,“两头施刃”,锋利快捷,最为冉闵常用。
  他在众胡联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中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与鲜卑的决战前,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一说朱龙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 【《资治通鉴》、《二石传》原文“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晋书》中的《石季龙载记》(鲜卑前燕官文献,后被收入《十六国春秋》)记载为“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
三、英雄事迹
     屠胡猛将冉闵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殁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冉闵之父),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大将)攻打河内郡,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由于寡不敌众,冉瞻战败。石勒徙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公元316年,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
  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冉瞻死后,留下年幼的冉闵,他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史称昌黎大战,此战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勒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有内迁的丁零,乌桓,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在战斗中屡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杀戮,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在返迁的路上这些胡族相互进攻掠杀、抢夺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匈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匈奴为主的胡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漫画版冉闵(12张)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和敌人拼命,一直杀到最后一人……燕将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前燕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冉闵死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田横五百壮士勉强算殉国吧),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魏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的北魏(鲜卑王朝)在史书上把冉闵大骂一顿,而后代又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所以,某些太监史学家据此强调冉闵的杀胡,而不说明冉闵杀胡的原因。想想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杀胡令是顺应民意的,并不是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入侵印度的雅利安蛮族部落把创造古代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21世纪的今天还生活在印度社会低层的贱民。就是那些几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土居民。冉闵天王昭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华子民纷纷响应,正因为冉闵,我族方才免于重蹈古印度人之悲剧。
四、生平事迹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闵支持发动政变推翻石世。起初,石遵答应立冉闵为皇储,后来却立石衍为皇储,引发冉闵的不满。孟准等人劝石遵诛杀冉闵,石遵便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郑樱桃认为石遵之所以能够即位,冉闵有功劳,不可杀他。会后,石鉴将此事密报冉闵。冉闵遂联合汉族将领李农和王基推翻并诛杀郑樱桃与石遵,改立石鉴。冉闵被任命为大将军,并掌控大权。石鉴即位后,胡汉两族间的矛盾逐步走向激化,胡人不断掀起暴动和兵变。350年,石鉴欲杀冉闵,事败后反为冉闵和李农所杀。冉闵杀石鉴之前,发布了《杀胡令》和《讨胡檄文》致书各地,从而引爆了汉族人民积压了近半个世纪的国仇家恨,点燃了汉族人民的复仇反抗怒火,冉闵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于是汉族人民对胡人进行空前规模的民族复仇,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史载当时的全国各地方的汉族人民“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头发略有发黄者亦有半数被杀,史载仅邺城即有二十余万人被杀。其后建立魏国,依然建都于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见图1),改年号永兴。冉闵遣使临江告东晋:“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由于冉闵已称帝,无法得到东晋支持。
  在杀胡令前夕,随着后赵统治的逐步瓦解,胡汉两族间矛盾开始趋于激化,而当时冉闵发动政变袭杀石遵并夺取了政权,改立石鉴,并立即对后赵朝廷进行了重新改组,清洗了一批胡人官员,转而将一批汉族官员特别是汉族知识分子安插到要害职位上:“鉴乃僭位,大赦殊死已下。以石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郎闿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而胡人由于以往对汉族人太残忍,因而非常惧怕汉人上台后会乘机报复,因而冉闵的夺权及对后赵朝廷的汉化改组,遂引起各地胡人将帅、部酋的强烈反对,这时各地胡族势力就已经纷纷聚集重兵屯于各方重镇,觊觎以邺城为中心的河北河南一带,对冉闵的根据地邺城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大战已经是一触即发。
  而以石祗为首的外地羯族势力则下手更早,早在杀胡令之前,石祗羯族集团就已经与羌族氐族势力联合起来讨伐冉闵:“时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通和,连兵檄诛闵、农”,准备进攻邺城。邺城内部,胡人也是不断掀起兵变,先是“鉴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夜诛闵、农于琨华殿,不克,禁中扰乱。鉴恐闵为变,伪若不知者,夜斩松、才于西中华门,并诛石苞。”,接着是“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诛闵、农,闵、农杀之。”再接着,胡人掀起更大规模的暴乱:“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这就引起了矛盾的彻底大爆发。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战斗经过本文从略),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正史记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骂。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迹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冉闵残酷屠杀胡人,胡人于是提前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军事反扑。350年,石虎庶子石祗于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胡人将官纷纷响应。350年1月,后赵汝阴王琨及张举、王朗率军七万伐冉闵,冉闵率骑兵千馀与战于城北,大破之,石琨等大败而去;350年6月,六月,石琨又率大军10万进据邯郸,后赵镇南将军刘国自繁阳会之,冉闵又率军大破之,死者万余人,刘国还繁阳;八月,后赵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集中约30万主力于昌城,将攻冉闵,冉闵率军反击,战于苍亭,后赵军全军覆灭;351年二月,石祗联合鲜卑、羌人夹击冉闵,冉闵因屡胜而轻敌,导致大败,部众大量死亡。此战后,冉闵所据的徐州、豫州、兖州和洛阳归降东晋,东晋势力于是重返中国北方。冉闵继续与胡人攻战。期间冉闵诛杀齐王李农及其三子。351年,石祗部下刘显在阳平之战中为冉闵击败,被杀三万余人,被迫投降冉闵,并回军杀死石祗,从而后赵灭亡。七月刘显又背叛冉闵,自称皇帝,并率军攻冉闵,为冉闵所败;352年正月,冉闵率领8000骑兵攻克襄国,杀刘显,至此后赵残余势力基本被消灭,但前燕军攻势日急,前燕慕容恪率10万骑兵进攻冉闵,追至廉台(今河北石家庄东部无极县东北),而冉闵手下仅有8000兵,起初冉闵出击,十战十胜,后陷入鲜卑大军重围,冉闵突围东走二十馀里,坐骑朱龙突然死亡。冉闵于是被赶上的前燕兵所俘。前燕大军随即进围邺城,邺城守军艰苦抵抗鲜卑军达100多天,粮尽援绝,人相食,八月邺城陷落,冉魏灭亡。冉闵被送于蓟城(今天津市蓟县),前燕国王慕容俊企图乘机嘲笑冉闵,道:“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大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慕容俊恼羞成怒,令人鞭之三百,“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肆行劳祀曰”悼“;年中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这里的“悼”,意指“年中早夭”,表示同情、悼念,“武”为美谥,意为武勇过人,演义小说《五胡录》则以为“武悼”是慕容氏对冉闵的恶谥,误也,因为“肆行劳祀”是指穷奢极欲、荒淫无耻,而冉闵即便穷兵黩武,也应与“肆行劳祀”无关)。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对慕容隽致祭赠諡予冉闵一事的评价为:“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諡,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范文澜《中国通史》)
  当代权威历史著作《魏晋南北朝史纲》一书也对冉闵作出过相对中肯的评价:“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五、家族背景
    冉闵戎装画像冉闵可不是一个没有来头的莽撞武夫,他是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的。相信大家还记得在初中的
时候的语文课本中,有两篇关于孔子和论语的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中提到过的冉求(即冉有),冉闵正是这个冉氏家族的后裔。事实上,孔子的弟子中有五个冉氏家族的成员,分别是,冉求、冉雍、冉耕、冉猛、冉儒。其中冉求、冉雍、冉耕更是位列孔门十二哲,因此现今很多冉氏祠堂的对联就是“一门五子从圣,十哲三贤列科”,其中冉雍又尤为受到孔子的赞赏,曾经称赞道:“雍也,可使南面”,而冉闵就是冉雍的直系子孙。现今南方冉姓大多数都是冉闵的后人。
  冉闵出生书香门第,儒传世家,那么他又是怎么成为一个征战沙场的武将的呢?这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冉闵所处的年代是五胡乱华时期,这个时期是汉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最为痛苦的时期。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于中华大地周围的各少数民族大举侵入中原大地,相继建立起多个政权,互相攻杀,战乱不断,北方中原地带汉人数量锐减,只剩下几百万,而入侵的胡人人数却达到了五六百万,大量汉人无奈只有南逃,晋王朝也只得往着南方迁都,西晋遂灭。
  冉闵的父亲冉瞻,在战乱年代显示出了军事才能,被后赵石勒收为义子,冉闵也逐渐成为手握兵权的将领。石虎统治后赵期间,大肆征战,横征暴敛,疯狂杀戮,更连杀几个儿子,是有名的暴君,石虎死后,石氏集团内部斗争惨烈,冉闵恢复本姓,灭赵驱胡,之后称帝,建立冉魏。
  后人有诗赞曰:“五胡铁蹄踏北国,弱汉无奈唯乞活。棘奴忍辱兴汉事,万代功绩话蹉跎!”
六、冉闵崛起的背景和过程
1、胡人内迁
  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以至于主流教科书因为无法定论而不得不将他忽略。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他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他?目前我所找到最早持这一观点的是清未学者荆驼写的“冉闵传”,称冉闵“振古铄今,扭转乾坤”(见《江苏》,11/12期合刊本(光绪30年4月1日),页89,104-5)。据晋朝时期的“晋·江统〈徙戎论〉”,五胡乱华之前,北方迁入中原的胡人已高达数百万,很多地方超过了当地汉人人口。
  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留在北方的人命运很悲惨。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他跟一条毒蛇一样,脑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
2、后赵残暴
  石虎发男女16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他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40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50万人造甲,17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5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伴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
  石虎将邯郸(一说临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规定汉人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子者,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汉人的地位竟连野兽都不如。住在“富丽堂皇”宫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残留的汉人,为了免于屠杀,纷纷筑堡自卫,与胡人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人认为的“坞堡遍地都是”,当时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个。按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记录:“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冉闵素描由此推测当时北方的汉人最多不过400万左右。大屠杀了多年之后,石勒估计也杀累了,听取了谋士要他建立“根据地”做“皇帝”的建议,改变策略,开始有了收降汉人做奴隶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杀。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据汉人张宾的建议,定都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中原农业经济得到一点恢复。在南方石勒长期与祖逖将军作战.祖将军死后,没人能有效的组织北方各堡与胡人对抗。公元320年前后,屈指可数的几个保壁大帅也最后降石赵,石赵王朝完成了对中原和关中的牢固统治。
  到公元349年,冉闵屠胡之前,迁居中原的胡人高达五六百万之多,数量上相当惊人,他们是在东汉、魏、晋、石赵四个朝代因各种原因迁到中原地区来的胡人。有被当时政府强迁进来的,有主动迁进来的,有武装打进来的。晋朝统治时期,在“南达长江,北到燕辽,西起关陇,东至东海”的广阔区域,不断的有各胡酋占山为王,扰乱地方。但大都不敢公开反对晋朝的统治,为害的区域只是个别郡县,不对晋朝统治集团构成威胁。直到匈奴人刘渊和羯族人汲桑石勒等的出现,匈奴、羯人合流,胡人铁骑横扫了整个黄河流域,建立后赵。灭赵驱胡
  公元350年前后,冉闵歼灭数十万后赵胡军,推翻后赵王朝,致书各地,号召汉人起来杀胡人复仇,史载全国各地:所在承闵书诛之。当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的汉人都纷纷起兵,仅邺都一地被杀的胡人就高达20几万(甚至远在陇西的麻秋收到冉闵的“讨胡檄文”后,都杀掉所部胡人响应,因为陇西胡人太多,呆不住脚,麻秋带领部下斩关向东出关中投靠冉闵,中途与胡人王朗干了一仗,杀朗部胡人数千,后被氐酋蒲洪捉了去。)除了向侵略者报仇外,冉闵最大的功绩还在于驱逐胡蛮数百万出中土。
  《晋纪》:“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石虎统治后期,冉闵救济饥民。冉闵推翻后赵,分兵四面出击,与各大小胡酋互攻,数百万胡人被中原人们驱逐(石虎强迁到邺城的共计几十万汉人,也有近半数在动乱中返还家乡,中途大部分被胡人所害。)氐、羌、胡蛮等各民族数百余万,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九大石胡甚至迁回中亚。返迁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掠对方,甚至人肉相食,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冉闵使胡族大返迁,造成中原百余万胡人死亡达十之七八,这就变相的杀了百万胡人.中国历史上后来建国的十六国国家中,鲜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未被灭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这时胡人数量大减,民间汉人恢复增长。胡人见识了汉人血腥报复的可怕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则充军打仗。这才开始了和睦共处。五胡乱华时的少数民族往往打仗不论男女老少全族皆兵。当然往后发展精兵全由男子充当。在十六国南北朝频繁的战争中,胡族大量战死,胡族彼此之间也相互灭族。民间从事农耕的汉人不断恢复增长,北朝东西魏的战争使胡人人口枯竭.两国汉族大地主势力却强大起来,为补充兵源不足,不得不开始大量起用汉军.西凉地区的汉军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这一时期.鲜卑国主们把公主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以拉拢他们,汉军的起用为后来杨坚灭胡和隋唐的建立创造外部条件。
  这支羯人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鲜卑内战时羯酋造反,压抑久了的尔朱羯疯狂地杀着鲜卑人,差点将鲜卑灭族。在鲜卑复仇的打击下,羯人在侯景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梁朝政府接纳了他们,收为雇佣军。忘恩负义的侯景却杀死了梁武帝,对江南人实施血腥的种族屠杀,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尸骨遍地,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仅屠靖康城就将全城4万户约20万人杀绝),史称侯景之乱。
  后来,南梁大将王僧辩,于是召集陈霸先、杜龛、韦载等人率军讨伐,花了很大代价才灭此悍族,这一种族才真正从地球上消失。王僧辩等人把许多原本在两广和越地山区的人口补充到长江中下游,充实当地人口。陈霸先建立陈朝,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恢复经济和人口增长,即使这样直到隋灭陈时已经很多年过去了,南方的人口却一直没有恢复到侯景之乱前的规模。由此可见,单侯景几千羯兵就可血腥杀光江南人,更别说几百万胡人如果没被驱逐出在中原,而在中原繁衍几千万后必然向汉族要生存空间的结果!
  冉闵赶胡族出中原,为汉人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冉闵的神兵铁骑,让胡人从此不敢再轻视汉人的武力,收敛了他们肆意抢掠的行径。冉闵,不愧为我大汉英雄,其功业利在千秋!!!冉闵在取得政权后。并不想和胡寇闹翻脸。曾经宣布:“与官合则留,不合则去。”一夜之间,周围百里的汉人全部争相拥入城中,所有的胡人全部离去。城门那里一面是大量的汉人拥进城市来投奔冉闵。一面是大量的胡人纷纷出城。
七、冉闵杀胡人的原因
    武悼天王冉闵《资治通鉴》:“闵使尚书王简……下令城中曰:‘近日孙、刘构逆,支党服诛,良善一无预也。今日以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所任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所用,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门牙。’一日之中,斩首数万。”
  公元304年,正是“八王之乱”之时。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段氏鲜卑来对付成都王司马颖。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发现后,要鲜卑留下这八千名少女。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易水为之断流。
  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同时又忌讳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章武内史樊坦,来朝见他时,衣服帽子破烂不堪,石勒问他出了什么事。樊坦未加思索,说羯贼抢了他。石勒笑说“羯贼如此强盗吗?现在应当赔偿你。”樊坦这才发觉犯了忌讳,赶快磕头泣谢。石勒不但没有处分樊坦,还给他车马衣装钱三百万。可以想像一般汉人当时的处境。
  由于听信巫师之言,石勒侄儿(有时又以兄弟相称)石虎对汉人酷虐残暴。他跟一条毒蛇一样,脑筋里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
  石勒发男女十六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石虎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四十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傍之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石虎将邯郸(一说临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规定汉人不得向野兽投一块石子,否则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汉人的地位竟连野兽都不如;太子石邃比他爹石虎还要令人发指。如果说石虎是残暴荒淫的话,这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只能以变态来解释。在自己府上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带着刀乱窜,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头砍下来,擦干净血放到盘子里面做成工艺品和部下观赏。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恶魔竟然笃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掳掠的汉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后就把这个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来和牛羊肉混着煮,还把这种食品赏赐给部将吃,让他们猜测是什么原料做的。
八、史家评价
    吕思勉评冉闵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对慕容隽致祭赠谥予冉闵一事的评价为:“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隽致祭赠谥,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
  范文澜在当代权威历史著作《魏晋南北朝史纲》一书也对冉闵作出过相对中肯的评价:“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
  在《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十六国大乱》中评价:“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史学家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评价:“冉闵之百战百胜,颇似项籍、孙策”,与石氏余孽角逐,未必会遽败,而慕容氏加入这场与它本不相关的战争,挟其方兴之势,其气完,其力厚,“是亦其(冉闵)所遭之不幸也”。
  后人有诗惜冉闵曰:雄烈才同楚霸王,破胡灭羯建新邦;朱龙一蹶神矛折,遏陉山前吊夕阳。”   史又言“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
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可见闵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敌,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编辑本段杀胡令
  冉闵肖像(14张)“杀胡令”可以理解为冉闵称帝前后,为了稳定内外形势,所发表一系列命令的总和。并分别在不同前提下发布,起到了效果也有所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条:
  第一道“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发布此令的背景是:李城回师,冉闵、姚弋仲、苻洪、段勤四将拥立了石遵为帝。三个月后,石遵欲杀冉闵,冉闵奋起杀石遵,立石鉴。自己被封为大将军、武德王,与李农等组织“新内阁”,掌握了后赵实权。这种安排激怒了李城回师的其他将领,姚弋仲、苻洪二人合兵,发布檄文,既反对石鉴,也反对冉闵,转而支持在襄国的石祗。石鉴乃一反复小人,暗地指使他人杀冉闵。冉闵忍无可忍,将石鉴软禁于御龙观,击斩孙伏都等,才发布以上命令的。
  第二道“杀胡令”:与政府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冉闵发布第一道命令,盖缘于当时形势严峻,“内外六夷”之说只是一个概称,不专指羯胡。但胡人心虚,自认前期为非作歹,残杀汉人过多,目前冉闵、李农、郎闿、刘群、卢谌等汉将汉官控制邺城大局,自忖落不到好下场,一时间斩关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在这种情况下,冉闵才发布第二道命令,这道命令其实很开明,但容易被解读为驱逐令。所以“胡羯去者填门”,而邺城周边的汉人闻之大喜,额手称庆,载欣载奔,亦纷纷入城。当时只恨城门太小,道路太窄,爹娘生的腿少,外出者凄惶惶如丧家之犬,内入者兴冲冲如稚子之望父母.
  第三道“杀胡令”:其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第二道开明的命令反而引起更大的混乱,胡人出城,而晋人入城,有如泾渭,冉闵至今还保留着石姓,希望能以石家后人的身份继承后赵政权。但是,石虎子孙个个不是善类,同父同母尚且不共戴天,何况他一个外人。冉闵见胡人终不为已所用,发布第三道杀胡令。
  此令一出,杀戒打开。一日之中,斩首数万。冉闵见民心可用,散仓库钱粮以树私恩,亲率赵人诛杀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数日斩杀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第四道“杀胡令”:传檄境内,敕各地将领杀胡、驱胡。
  “各地承书诛之,无月不战,高鼻多须者多被滥杀。”斗争的范围从邺城扩大到整个北方,连在关中的麻秋也承书杀胡。胡人不会等着被杀,只好西遁北逃,后赵掳掠的各地汉人也返还故乡。一时间,数百万人上路奔走,道路交错,互相杀掠,能返乡者只有十之二、三。又因饥疫灾患,人相食,无复耕者,中原大乱。
  第五道杀胡令:“羯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严格说来,这不能归到杀胡令里,这是冉闵称帝后临江告晋之语。冉闵称皇帝位于邺城南郊,大赦,改元永兴,国号大魏。恢复本姓,随后,“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
诸屯皆不从。冉闵遣使临江告晋,东晋朝廷以冉闵已称帝,不答其使。冉闵陷入孤军奋战之中。
编辑本段年龄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310年时冉闵父亲冉良被俘时为12岁(虚岁),可见冉良生于299年,那么冉闵的出生年月,则应不会早于315年。
  按照乱世立长君的原则,魏国太子冉智当为冉闵长子,而史载352年邺城被围时“冉智尚幼”,甚至还不能独立处理政务,一切政事都决于大将军蒋干,而按乱世男子十三岁就能够自立、常有单独作战的记录,可见352年时冉智最多不过十一二岁而已,那么冉闵本人的实际年龄可想而知;至于冉闵“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不过是让幼子冉胤挂个名,实际上是另外让左仆射刘琦来担任实际指挥,所以后来被降胡挟持的上司除了冉智外,还有刘琦在内,这就类似于刘裕让12岁的儿子刘义真挂名的做法。
  而根据《文渊阁版十六国春秋》的记载,我们则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冉闵的大致出生年份。按《文渊阁版十六国春秋》记载,328年冉闵父亲冉良阵亡时,冉闵“时甚幼,聪慧异常,临事果锐。”既然一方面年纪还很幼小,而另一方面又“聪慧异常”,那么也就是刚开始记事的年龄,可知328年时冉闵最多也不过五六岁光景,最少则为两三岁,故冉闵应当生于322年左右,最早也不应该早于320年,最晚则不应该晚于325年,也就是说,冉闵的准确出生年份应该是在320年———325年之间。
  这样算来,352年冉闵牺牲时的年龄最多也不过30岁左右,一般认为是在27岁-----32岁之间。
九、冉闵被误读的原因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发生过这样大规模吃人的事件。同一时期在西方,是匈奴人阿提拉进攻罗马帝国,他残暴是残暴。但并没有留下他们吃人的记载。后来女真,蒙古,满族虽然也很残暴,但史书上也没有留下他们吃人的纪录。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根本无法想像“五胡乱华”时期的血腥与残暴以及我们汉族先民所蒙受的苦难。这些历史我们在学校的课堂上是学不到,因为在书本上只有民族融合、鲜卑拓跋宏汉化等等,完全是报喜不报忧。对黑暗面一点也不描写。近来《狼图腾》的作者当是不掩盖这些暴行。但他又认为这样杀你吃你是为了汉族好。是给我们输血。好让我们强大起来,所以我们不应该仇恨那些食人恶魔。反而还要去感激他们。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我想他如果生活在那个血腥的年代,应该会舍身饲魔。心甘情愿地让他们吃掉。然后让那个被消化得变成什么也不知道的“我”强大起来。
    民族英雄冉闵中国历史界总有一些道学先生,动不动就叫嚷泱泱中华、天朝上国,要胸襟坦荡、大气容人,切不可斤斤计较、睚眦必抱,切不可小家子气,以免遭四夷耻笑。
  还有一种观点:汉族人口众多,无论如何也是天然的强势,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历来胸怀宽大,让他们一点也无妨。这些人就是典型的鲁迅先生所说的“费厄泼赖”分子。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分子,总爱以中华大国自居,一厢情愿的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岂不知四夷之所以降伏是因为中华的强大,每当我中华疲弱、衰落之时,它们就会像饿狼一样蜂拥而上,恨不得把我中华生吞活剥,吃个精光。
  让我们揭开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五胡乱华时代,中国人的千年恶梦。
  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汉民,视汉人不如犬狗,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历史前进到了这里,我们必须要详细了解一个在今天几乎不为人知的雄奇人物:五胡乱华时代的战神天王—冉闵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西晋的“八王之乱”使西晋初年并不十分发达的经济,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关东地区又爆发了罕见的蝗灾和瘟疫,史载“至于永嘉,丧乱弥甚。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到西晋时期,胡人已经遍布北方各地,关中地区尤其众多。当时人江统在其著名的《徙戎论》中惊呼,“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多少,戎狄居半。”五胡乱华之前,北方迁入中原的胡人已高达数百万,很多地方超过了当地汉人人口。五胡乱华时期,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
  《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
  留在北方的人命运很悲惨。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煌”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
  当时“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残留的汉人,为了免于屠杀,纷纷筑堡自卫,与胡人对抗。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人认为的“坞堡遍地都是”,当时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个。
  按鸣沙屈出土的《鸣沙石室佚书》记录:“永嘉大乱,中夏残荒。保壁大帅数不盈四十。多者不过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推测当时北方的汉人最多不过四百万左右。
  大屠杀了多年之后,石勒估计也杀累了,听录了谋士要他建立“根据地”做“皇帝”的建议,改变策略,开始有了收降汉人做奴隶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杀。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据汉人张宾的建议,定都襄国。中原农业经济得到一点恢复。
  在南方石勒长期与祖逖将军作战。祖将军死后,没人能有效的组织北方各堡与胡人对抗。公元320年前后,屈指可数的几个保壁大帅也最后降石赵,石赵王朝完成了对中原和关中的牢固统治。
  到公元349年,冉闵屠胡之前,迁居中原的胡人高达五六百万之多,数量上相当惊人,他们是在东汉、魏、晋、石赵四个朝代因各种原因迁到中原地区来的胡人。有被当时政府强迁进来的,有主动迁进来的,有武装打进来的。
十、历史意义
  我们现在总是拿孔夫子“以德报怨”的四个字来当作我们软弱的借口和装点我们稀薄血性的掩饰,其实温良恭俭让的孔夫子当时说出的是十六个字,其表述之意完全是积极、主动、大义凛然的勇武精神:“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冉闵皇帝,当这个1600年前让所有四方蛮族胆颤心惊的一代雄杰被中国人理直气壮的尊奉为华夏族---汉族英雄的时候,就是华夏族---汉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日!冉闵,为汉族的存在作出突出贡献。但在学生正规历史教科书上没有的人,甚至很多历史系的大学生都不知道,除非对这段历史特别喜爱。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以致于主流教科书因为无法定论而不得不将他忽略。在那个扭曲的时代,他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他?捧杀还是棒杀?
五胡乱华,汉人传奇英雄冉闵,胜过所有古希腊神话人物。却没有得到历史应有的评价。   当时正如古书所描绘“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汉人冉闵忍辱二十年得机起兵造反,力图匡复华夏,灭胡无数,血洗亲人之仇,亡国之恨!及至群胡围攻。首战,冉闵以五千汉家子,大破胡骑七万。次战,汉骑一千,败其三万。再战,诛胡军三十万,凡此十数战,项羽再世鏖兵金匮,校战玉堂也不复如此矣。汉家军威振于北朝,冉闵立我汉家精神,不复为任人屠割之羔羊。
十一、事迹总结
  遥想当年,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代表了最广大被侵略中原人民的意愿。并非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确实无法调和。纵观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在战乱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列为种姓制度中最低层的贱民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至今;五胡乱华之时,当创造古中国文明的人们面对相似的窘境时,有一个冉闵站了出来,他昭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号令所到,民皆响应,汉军威武,胡寇散溃,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免于重蹈他人覆辙,中华文明的主体得以延绵。
  一般认为,由于历史大环境的局限,特别是当时中原地区胡汉两族力量对比的悬殊,加之冉闵的政治上的失误,因而冉闵的失败是必然的。冉闵虽然在种族斗争中牺牲了,但是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胡人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同时在他的短暂统治下,兴儒学,赈饥民,打击胡人,保护汉民,这些在当时的北中国,都是难能可贵的,可谓那个黑暗岁月的一线曙光,故而当时的北方汉族人都认为看到了汉族复兴的希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因而冉闵的被杀,获得北方汉族人的深切同情,《晋书》的所谓大旱蝗灾及大雪的传说记载,实则正是对此的客观外在反映,实际上反映出当时北方汉族人民对冉闵遇害的悲痛和怀念。他的后人冉华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而大多数传统学者对冉闵的屠羯作法都不赞同。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他对胡人的屠杀是很残酷的,在冉魏立国的三年中,羯人几乎被屠杀殆尽。当时汉人与胡人相互的攻杀没有一个月停止,各族人民间的仇恨达到顶点。事实上胡人对汉人的杀戮同样残酷,刘渊、石勒及石虎都曾经大量屠杀汉人,屠村屠城,因此有观点认为,以冉闵为首的汉人对胡人的屠杀,是汉人对被胡人杀戮数十年的积怨的总爆发,冉闵的死也由此得到汉人的同情。
十二、家庭
父母:父 冉瞻(烈祖高皇帝)母 王太后
后妃:董皇后
子女:皇太子冉智;太原王 冉胤;彭城王 冉明;武兴王 冉裕
十三、史籍记载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一》
  魏主闵既克襄国,因游食常山、中山诸郡。赵立义将军段勤聚胡、羯万馀人保据绎幕,自称赵帝。夏,四月,甲子,燕王俊遣慕容恪击魏,慕容霸等击勤。
  魏主闵将与燕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谏曰:“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请且避之,俟其骄惰,然后益兵以击之,”闵怒曰:“吾欲以此众平幽州,斩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相谓曰:“吾君此行,必不还矣,吾等何为坐待戮辱!”皆自杀。
  闵军于安喜,慕容恪引兵从之。闵趣常山,恪追之,丙子,及于魏昌之廉台。闵与燕兵十战,燕兵皆不胜。闵素有勇名,所将兵精锐,燕人惮之。慕容恪巡陈,谓将士曰:“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其士卒饥疲,甲兵虽精,其实难用,不足破也!”闵以所将多步卒,而燕皆骑兵,引兵将趣林中。恪参军高开曰:“吾骑兵利平地,若闵得入林,不可复制。宜亟遣轻骑邀之,既合而阳走,诱致平地,然后可击也”。恪从之。魏兵还就平地,恪分军为三部,谓诸将曰:“闵性轻锐,又自以众少,必致死于我。我厚集中军之陈以待之,俟其合战,卿等从旁击之,无不克矣。”乃择鲜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为方陈而前。闵所乘骏马曰朱龙,日行千里。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首三百馀级。望见大幢,知其为中军,直冲之;燕两军从旁夹击,大破之。围闵数重,闵溃围东走二十馀里,朱龙忽毙,为燕兵所执。燕人杀魏仆射刘群,执董闵、张温,及闵皆送于蓟。闵子操奔鲁口。高开被创而卒。慕容恪进屯常山,俊命恪镇中山。
  己卯,冉闵至蓟。俊大赦,立闵而责之曰:“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
  慕容霸军至绎幕,段勤与弟思陪举城降。
  甲申,俊遣慕容评及中尉侯龛帅精骑万人攻邺。癸巳,至邺,魏蒋干及太子智闭城拒守。城外皆降于燕,刘宁及弟崇帅胡骑三千奔晋阳。   秦以张遇为征东大将军、豫州牧。
  五月,秦主健攻张琚于宜秋,斩之。
  邺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蒋干遗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表请降,且求救于谢尚。庚寅,燕王俊遣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帅步骑二万助慕容评攻邺。
  辛卯,燕人斩冉闵于龙城。会大旱,蝗,燕王俊谓闵为祟,遣使祀之,谥曰悼武天王。
  初,谢尚使戴施据枋头,施闻蒋干求救,乃自仓垣徙屯棘津,止干使者求传国玺。刘猗使缪嵩还邺白干,干疑尚不能救,沈吟未决。六月,施帅壮士百馀人入邺,助守三台,绐之曰:“今燕寇在外,道路不通,玺未敢送也。卿且出以付我,我当驰白天子。天子闻玺在吾所,信卿至诚,必多发兵粮以相救饷。”干以为然,出玺付之。施宣言使督护何融迎粮,阴令怀玺送于枋头。甲子,蒋干帅锐卒五千及晋兵出战,慕容评大破之,斩首四千级,干脱走入城。
  甲申,秦主健还长安。
  谢尚、姚襄共攻张遇于许昌。秦主健遣丞相东海王雄、卫大将军平昌王菁略地关东,帅步骑二万救之。丁亥,战于颍水之诚桥,尚等大败,死者万五千人。尚奔还淮南,襄弃辎重,送尚于芍陂;尚悉以后事付襄。殷浩闻尚败,退屯寿春。秋,七月,秦丞相雄徙张遇及陈、颍、许、洛之民五万馀户于关中,以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镇许昌。谢尚降,号建威将军。
  赵故西中郎将王擢遣使请降;拜擢秦州刺史。   丁酉,以武陵王晞为太宰。   丙辰,燕王俊如中山。
  王午闻魏败,时邓恒已死,午自称安国王。八月,戊辰,燕王俊遣慕容恪、封弈、阳骛攻之,午闭城自守,送冉操诣燕军;燕人掠其禾稼而还。
  庚午,魏长水校尉马愿等开邺城纳燕兵,戴施、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慕容评送魏后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等及乘舆服御于蓟。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皆自杀。燕王俊诈云董氏得传国玺献之,赐号奉玺君,赐冉智爵海宾侯。以申钟为大将军右长史。命慕容评镇邺。
《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石遵闻季龙之死,屯于河内。姚弋仲、苻洪、石闵、刘宁及武卫王鸾、宁西王午、石荣、王铁、立义将军段勤等既平秦、洛,班师而归,遇遵于李城,说遵曰:“殿下长而且贤,先帝亦有意于殿下矣。但以末年惛惑,为张豺所误。今上白相持未下,京师宿卫空虚,若声张豺之罪,鼓行而讨之,孰不倒戈开门而迎殿下者邪!”遵从之。洛州刺史刘国等亦率洛阳之众至于李城。遵檄至邺,张豺大惧,驰召上白之军。遵次于荡阴,戎卒九万,石闵为前锋。豺将出距之,耆旧羯士皆曰:“天子儿来奔丧,吾当出迎之,不能为张豺城戍也。”逾城而出,豺斩之不能止。张离率龙腾二千斩关迎遵。刘氏惧,引张豺入,对之悲哭曰:“先帝梓宫未殡,而祸难繁兴。今皇嗣冲幼,托之于将军,将军何以匡济邪?加遵重官,可以弭不?”豺惶怖失守,无复筹计,但言唯唯。刘氏令以遵为丞相、领大司马、大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加黄钺、九锡,增封十郡,委以阿衡之任。遵至安阳亭,张豺惧而出迎,遵命执之。于是贯甲曜兵,入自凤阳门,升于太武前殿,擗踊尽哀,退如东阁。斩张豺于平乐市,夷其三族。假刘氏令曰:“嗣子幼冲,先帝私恩所授,皇业至重,非所克堪。其以遵嗣位。”遵伪让至于再三,群臣敦劝,乃受之,僭即尊位于太武前殿,大赦殊死已下,罢上白围。封世为谯王,邑万户待以不臣之礼,废刘氏为太妃,寻皆杀之。世凡立三十三日。
  于是李农归请罪,遵复其位,待之如初。尊其母郑氏为皇太后,其妻张氏为皇后,以石斌子衍为皇太子,石鉴为侍中,石冲为太保,石苞为大司马,石琨为大将军,石闵为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暴风拔树,震雷,雨雹大如盂升。太武、晖华殿灾,诸门观阁荡然,其乘舆服御烧者太半,光焰照天,金石皆尽,火月余乃灭。雨血周遍邺城。
  石冲时镇于蓟,闻遵杀世而自立,乃谓其僚佐曰:“世受先帝之命,遵辄废杀,罪逆莫大,其敕内外戎严,孤将亲讨之。”于是留宁北沭坚戍幽州,帅众五万,自蓟讨遵,传檄燕、赵,所在云集,比及常山,众十余万。次于苑乡,遇遵赦书,谓左右曰:“吾弟一也,死者不可复追,何为复相残乎!吾将归矣。”其将陈暹进曰:“彭城篡弑自尊,为罪大矣。王虽北旆,臣将南辕,平京师,擒彭城,然后奉迎大驾。”冲从之。遵驰遣王擢以书喻冲,冲弗听。遵假石闵黄钺、金钲,与李农等率精卒十万讨之。战于平棘,冲师大败,获冲于元氏,赐死,坑其士卒三万余人。
  始葬季龙,号其墓为显原陵,伪谥武皇帝,庙号太祖。
《晋书·穆帝纪》
  六年春正月,帝临朝,以褚裒丧故,悬而不乐。闰月,冉闵弑石鉴,僭称天王,国号魏。鉴弟祗僭帝号于襄国。丁丑,彗星见于亢。己丑,加中军将军殷浩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假节。氐帅苻洪遣使来降,以为氐王,封广川郡公。假洪子健节,监河北诸军事、右将军,封襄国县公。三月,石季龙故将麻秋鸩杀苻洪于枋头。夏五月,大水。庐江太守袁真攻合肥,克之。六月,石祗遣其弟琨攻冉闵将王泰于邯郸,琨师败绩。秋八月,辅国将军、谯王无忌薨。苻健帅众入关。冬十一月,冉闵围襄国。十二月,免司徒蔡谟为庶人。是岁,大疫。
  七年春正月丁酉,日有蚀之。辛丑,鲜卑段龛以青州来降。苻健僭称王,国号秦。二月戊寅,以段龛为镇北将军,封齐公。石祗大败冉闵于襄国。夏四月,梁州刺史司马勋出步骑三万,自汉中入秦川,与苻健战于五丈原,王师败绩。加尚书令顾和开府仪同三司。刘显杀石祗。五月,祗兖州刺史刘启自鄄城来奔。秋七月,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顾和卒。甲辰,涛水入石头,溺死者数百人。八月,冉闵豫州牧张遇以许昌来降,拜镇西将军。九月,峻阳、太阳二陵崩。甲辰,帝素服临于太极殿三日,遣兼太常赵拔修复山陵。冬十月,雷雨,震电。十一月,石祗将姚弋仲、冉闵将魏脱各遣使来降,以弋仲为车骑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弋仲子襄为平北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平乡县公;脱为安北将军、监冀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十二月辛未,征西大将军桓温帅众北伐,次于武昌而止。时石季龙故将周成屯廪丘,高昌屯野王,乐立屯许昌,李历屯卫国,皆相次来降。
  八年春正月辛卯,日有蚀之。刘显僭帝号于襄国,冉闵击破,杀之。苻健僭帝号于长安。二月,峻平、崇阳二陵崩。戊辰,帝临三日,遣殿中都尉王惠如洛阳,以卫五陵。镇西将军张遇反于许昌,使其党上官恩据洛阳。乐弘攻督护戴施于仓垣。三月,使北中郎荀羡镇淮阴。苻健别帅侵顺阳,太守薛珍击破之。夏四月,冉闵为慕容隽所灭。隽僭帝号于中山,称燕。安西将军谢尚帅姚襄与张遇战于许昌之诫桥,王师败绩。苻健使其弟雄袭遇,虏之。秋七月,大雩。石季龙故将王擢遣使请降,拜征西将军、秦州刺史。丁酉,以镇军大将军、武陵王晞为太宰,抚军大将军、会稽王昱为司徒,征西大将军桓温为太尉。八月,平西将军周抚讨萧敬文于涪城,斩之。冉闵子智以邺降,督护戴施获其传国玺,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百僚毕贺。九月,冉智为其将马愿所执,降于慕容恪。中军将军殷浩帅众北伐,次泗口,遣河南太守戴施据石门,荥阳太守刘遂戍仓垣。冬十月,秦州刺史王擢为苻健所逼,奔于凉州。
十四、关于冉闵的作品
1、文学作品
  华龙传;情迷五胡乱华;紫薇学园;大争;绝地反击;拔剑;霸道之我非王者;冉闵重生在三国;乱世枭雄之蜕变;乾道龙行;五胡乱华之谁与争锋;雄霸五胡十六国;武悼天王;靖胡尘—离歌;中华英雄冉闵;非道录;棘子林;尸乱唐;长忧;千狼劫 ;血泣五胡;五胡烽火录;冉闵之屠尽五胡;重回清末之冉闵传奇;灭胡记;伐谋;再世战神;绝世好痣;武悼
2、魏晋美男狂想曲:乱世太子妃;媚公卿
3、漫画作品
  悼武;冉闵题材漫画;冉闵题材漫画《悼武》第一部《风起》;《悼武》第二部《铁流》
冉闵肖像(14张)  词条图片(9张)
  扩展阅读:
    1 抗胡英雄冉闵:http://www.lifeall.com/mem/7573/main.ahtml2
    百度冉闵贴吧:http://tieba.baidu.com/f?kw=%C8%BD%E3%C93
    《晋书》4
    《资治通鉴》5
    《十六国春秋》6
    冉闵漫画完全版http://hi.baidu.com/%B2%BB%D6%AA%B5%C0%B5%C4%C3%D8%C3%DCp/album/%BA%DA%B0%B5%CD%F5%B3%AF%20%B7%E7%C6%F0%20%B5%DA%D2%BB%B2%BF开放分类:
==============================
被阉割的历史,冉闵传
    中国历史界总有一些道学先生,动不动就叫嚷泱泱中华、天朝上国,要胸襟坦荡、大气容人,切不可斤斤计较、睚眦必抱,切不可小家子气,以免遭四夷耻笑。
    还有一种观点:汉族人口众多,无论如何也是天然的强势,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历来胸怀宽大,让他们一点也无妨。 
    这些人就是典型的鲁迅先生所说的“费厄泼赖”分子。 
    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分子,总爱以中华大国自居,一相情愿的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岂不知四夷之所以驯顺是因为中华的强大,每当我中华疲弱、衰落之时,它们就会像饿狼一样蜂拥而上,恨不得把我中华生吞活剥,吃个精光。 
    让我们揭开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五胡乱华时代,中国人的千年恶梦。 
    公元316年,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汉民,视汉人不如犬狗,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于,易水为之断流。
    至于羯族就简直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 

     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左右(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是被羯族人当作“双脚羊”来饲养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这在今天听来就如同《指环王》里所描述的魔兽世界。 
    五胡乱华时代的中原是汉族的人间地狱,胡族的兽欲天堂。
    历史前进到了这里,我们必须要详细了解一个在今天几乎不为人知的雄奇人物:五胡乱华时代的战神天王—冉闵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
    在五胡乱华,胡族大肆屠杀汉人的纷乱年代,老百姓为了活命,迁徙的流民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冉闵的父亲冉瞻就出身于当时名震天下的乞活义军。乞活义军是西晋末至东普活跃于黄河南北的流民武装集团的一支,抗击胡族,为生存而战。冉瞻在一次作战时为羯赵俘虏,因伤势过重没几天就去世了,羯赵国主石勒欣赏勇冠三军的冉谵,见当时十一二岁的冉闵聪明伶俐,石勒就将小冉闵认作干孙子,为他改名叫石闵,并一手将他带大。仇人的强大使冉闵只有将仇恨深埋心底,强忍内心悲痛讨石勒欢心。成年后的冉闵骁勇善战,在羯赵与鲜卑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逐渐成为羯赵帝国的高级将领。
    公元349年,羯赵皇帝石虎死后其子十余人互相残杀。公元350年正月,石闵宣布复姓冉闵,杀死羯赵皇帝石鉴,同时杀死石虎的38个孙子,尽灭石氏,一举灭掉了残暴不可一世的羯赵帝国。其后冉闵即皇帝位,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他下令邺都城门大开,凡”六夷” (匈奴、鲜卑、羯、氐、羌、巴氐)“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 一夜之间,方圆几百里的汉人,扶老携幼,全往邺城里面涌;而一直以邺城为老窝的羯胡及六夷外族,推车挑担,拼命往外跑。冉闵意识到这些胡族终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始终是中原战乱不绝的祸根,便颁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凡内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斩,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一时间,邺都城内汉人纷纷拿起武器追杀胡族,冉闵亲自带兵击杀邺城周围的胡人,三日内斩首二十余万,尸横遍野,同时冉闵还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原, “各还本土”,否则就将其统统杀绝。 
2、悼冉闵皇帝一千六百年祭     
    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组成联军连番围攻冉魏政权。面对胡族联军的疯狂反扑冉闵沉着应战: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开始对入塞中原的数百万胡族展开大屠杀,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 
    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凶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 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凶奴为主的胡兵。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凶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 
    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认冉闵为干孙子的石勒没有想到二十年后,这个十一二岁时由他带大的小孩,会有一天再复姓冉闵,灭绝整个羯族,把他的子子孙孙杀的干干净净,一个都不留。
    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统治今天外蒙内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却进入极盛时期。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鲜卑族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想乘机消灭因刚扫清中原而元气未复的冉魏政权。冉闵被鲜卑的十四万先头骑兵部队在常山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最终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
    鲜卑国主慕容俊嘲讽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斩冉闵于遏陉山。史书记载,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鲜卑大军追击、屠杀,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魏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几百年的鲜卑族的北魏史学家污蔑、诋毁、辱骂汉族人的民族英雄冉闵,而后代又缺乏资料,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现在的历史文献对五胡乱华绝口不提,只是笼统的称为两晋南北朝,历史界只承认胡族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国,却不承认汉族人建立的四个政权,其中就包括冉魏政权,不承认冉闵的皇帝身份,理由是冉闵是谋反篡位,不如东晋政权正统。近代有些人片面强调冉闵的杀胡,而说不清冉闵杀胡的原因,一味破口大骂冉闵是屠夫、破坏民族融合,是历史的罪人,胡说什么本来汉人与当时的胡族彼此学习,各胡向往中国文化,汉人也向胡人学习放牧,文化上已彼此在逐步同化。
    这根本就是放屁。从匈奴人开始,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洲、一直到沙俄老毛子、八国联军还有日本鬼子,哪个入侵中原的异族是因为向往中国文化才跑到中原来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它们全都是垂涎中原辽阔肥沃的土地、数不尽的财宝金银......更不用说那些穿兽皮,吃人肉的野蛮部落,它们哪里懂得礼仪廉耻,伦理道德?它们是作为强盗来到中原、作为强盗被杀死在中原、作为强盗被驱逐出中原,我大汉民族怎能与禽兽“融合”?“和睦相处”? 
3、悼冉闵皇帝一千六百年祭 
    勤劳、智慧的汉民族在中原大地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短短几十年就被这些胡族摧残殚尽,却要向这些蛮族学习什么放牧?西晋作为一个国家灭亡了,汉民族都要被屠杀光了,还奢谈什么仁恕、民族和解?简直是痴人说梦,民族生存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不驱逐这些胡族恐怕中华民族早就亡国灭种了。 
    正是冉闵的“杀胡令”使五胡乱华时期汉减胡增的人口趋势得以逆转,使鲜卑等众胡统治阶级不得不依靠汉族武装势力,为其后中国的盛唐复兴创造了条件。 
    如果没有冉闵的“杀胡令”,没有他号召汉人复仇,驱逐各胡出中原。以后会是什么样?几百万白种胡族在中原繁殖上千万人口后必然向南方要生存空间,再把南方的汉人杀绝,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就会被异族取代,最终整个中国都被这些白种胡族彻底占据。汉族人最终的命运会怎样?看看今天印度种姓制度下的贱民就知道了。羯赵帝国在其建立之初就注定了灭亡的命运。因为羯赵的统治者是一群来自西域的“杂胡”——羯人,就算他们是昭武九姓中的一大姓,也仅仅是异域胡人而已,如果不是中原天下大乱,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这帮相貌怪异、臭气冲天的家伙成为中原大地的主人。而且,这些羯胡几乎个个都有恶霸习气,三十年来,饱受凌辱,时刻在死亡恐惧中生活的汉人,对这些身穿奇装异服、相貌令人生憎的羯人怨入骨髓,一旦仇恨的盖子揭开,肯定会倾尽宿怨。
   两晋时代,汉人血液中仍澎湃着尚武、复仇的血性,怯懦、容让和退缩还未成为文化传统中的主要沉淀,因此,一旦当汉人寻找到翻身的机会,曾经做为被压迫民族的莫大屈辱一下子得到了渲泄,他们所暴发出的毁灭力量也必定令人瞠目结舌——就这样,羯族统治者三十年的残暴在历史极短的瞬间内遭到了灭族的报应,一个民族就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
    到了明末,满洲人用“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还有“剃发令”征服了汉族人,可到了清末又有汉族人为了剪辫子而发疯、自杀的。
日本人研究中国的历史,认为对中国人只要对其使用屠杀威吓就可以征服,变成驯顺的奴仆,所以就有了南京大屠杀、百人斩比赛、三光政策......这都是汉族人血性消退,怯懦、容让和退缩酿成的苦果。
    抗战胜利,猥琐不堪的在华日人,恰恰也面临羯族人当时的景况,但是最终没有几个日人被杀,中国人对这些贱虏真的非常“仁义”,还扶养了不少日本“遗孤”。其实,对这些一直凭借军队的血腥镇压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强取豪夺的日本人渣完全斩尽杀绝,把那一百万日本降兵全部活埋,来个“坑日寇百万”,因为日本狗的本性就是欺软怕硬,一朝血流成河,可以让它们在五百年内都谈华色变!
    我们现在总是拿孔夫子“以德报怨”的四个字来当作我们软弱的借口和装点我们稀薄血性的掩饰,其实温良恭俭让的孔夫子当时说出的是八个字,其表述之意完全是积极、主动、大义凛然的勇武精神:“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冉闵皇帝,当这个1600年前让所有四方蛮族胆颤心惊的一代雄杰被中国人理直气壮的尊奉为中华民族英雄的时候,就是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日。
4、后人评价
    遥想当年,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并非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确实无法调和。纵观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在战乱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列为种姓制度中最低层的贱民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至今;五胡乱华之时,当创造古中国文明的人们面对相似的窘境时,有一个冉闵站了出来,他诏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号令所到,民皆响应,汉军威武,胡寇散溃,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免于重蹈他人覆辙,中华文明的主体得以延绵。而今斯人已远去,我们只能通过被篡改的史料来一窥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传奇生涯。岳飞、文天祥,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人物,冉闵对汉民族的功绩应在二人之上。山中青山岁岁青,世上繁华一千年。千年前这片土地上的民族矛盾不可调和,但时间融合了一切,今日的中国,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和谐大家庭。当昔日激烈的战事变为今日尘封的历史,古人的豪情荡漾在今日的心间,涌起异样而复杂的感触。
5、冉闵讨胡檄文之《杀胡令》
    诸胡逆乱中原 已数十年 今我诛之 若能共讨者 可遣军来也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 杀我百姓 夺我祖庙 今特此讨伐 犯我大汉者死 杀我大汉子民者死 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 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 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 特以此兆告天下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羯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万。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太兴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
  冉闵传   
      公元350年,正是中国五胡乱华时的“十六国”时期,凶奴、羯、氐、羌、鲜卑、丁零、乌桓、卢水胡、巴氐、夫余、铁弗(鲜卑化的凶奴和其它民族的杂合)等族民族纷纷入主中原,瓜分中国北方富饶缰土,一时间立国无数,有详细史料可查的大国就达几十个。
      这些各民族,各部落,他们是在东汉、魏、晋、石赵四个朝代因各种原因迁到中原地区来的胡人。有被当时政府强迁进来的,有主动迁进来的,有武装打进来的。
      公元349年前的近半个世纪里,凶奴人与羯人合流通过对汉人的一系列血腥屠杀征战,统一黄河汉域,建立“赵”国,又称后赵和石赵。
      石赵拥有由凶奴族和羯族为首,以及羌、氐、丁零、乌桓、鲜卑、巴氐等族及少量汉军(主要为归顺的乞活军)组成的庞大军队,兵过百万,盛极一时。石赵政权 残暴统治和压迫底层汉族人民:石赵皇帝石勒统治时,北方汉人被杀来仅余四百万左右,胡人人口则超过汉人人口。石勒规定汉人在被称作“奴仆下才”的同时,要 尊“胡人”为“国人”,违者斩,石勒规定胡人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汉人不得反抗辱骂胡人,甚至他的开国汉臣(当时的汉奸),来朝见他时,因身上值钱东西和衣服被胡人抢了,勒问他出了什么事,大臣正在气头上,说胡人抢了他,而忘了说国人。才发觉说错了话, 赶紧向石勒赔罪,勒赦勉了他。可以想象一般汉人当时的处境。  
      石勒死后,羯人石虎杀光石勒的子孙。比石勒残暴千倍的统治北方汉人。“夺汉女十万余口以实后宫,环地数千里以养禽兽”(以上这段是石虎的大臣给他的上书 中的部份,相信他的大臣还不敢夸主子的业绩),石虎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在长安、洛阳、邺城、襄国等地广修宫殿,汉人劳工死者不计其数。石虎又一次 性“选美”名义抢掠汉族民间美女五万(石虎征3万多人又再征9000多人,石虎的儿子又背着他征一万名汉族美女),负妇义夫,死者不计其数。仅石虎的儿子 一次性就次敕死三千多人。石虎无休止的发动战争,迫使大量汉人为其打造兵器战船等,驱数十万汉丁修林苑甲兵,死伤遍野。后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 亡超过三分之二,胡族豪强们除了行军打仗外,在和平年代也还以人肉为食,甚至石虎的太子也跟着他们学,经常去大臣家里强J掠来的“鲜货”,还把少女人头作 艺术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人还是个大办宣传并信俸佛教的“佛的信徒”,确连尼姑也不放过,他经常迫使大臣和他一起吃尼姑肉。后来,自称“野兽”的石虎 还向汉人定了“犯兽”罪,汉人与野兽相遇,被活活咬死,也不能反抗伤兽,每年以“犯兽”罪处决的汉人不计其数。(“野兽”地位竟高于汉人)石虎的暴行还有 很多,就不例举了。
       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由原来的几千万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可想而知当时有多少汉人被害。
       石赵的疯狂暴行,造成了石赵被推翻后,汉人在民族英雄冉闵的率领下英勇复仇。
       349年,石虎死,胡人建立的后赵政权被兰陵郡的汉人将军冉闵推翻,冉闵怀着极强的民族复仇情节,发布了“杀胡令”和“讨胡檄文”,致书各地号召汉人报仇。从面引暴了积压近半个世纪的国仇家恨。
       冉闵宣布:“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于是汉族人民尽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史载当时的全国各地方的汉人“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 须,头发略有发黄者亦被杀(估计是混血儿)”这一次种族复仇的大屠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过去各族,特别是匈奴族与羯族,对汉族人民的蛮横地蹂躏与压迫。
       (石虎死后,兰陵郡的汉人将军冉闵,离间氐人领袖蒲洪和石赵的关 系,使石赵统治集团误认为蒲洪要造反,蒲洪无奈带所部氐人离开,去了山西南部与河北交界一带,随后冉闵“调虎离山”,使石赵调羌人领袖姚带羌兵去征讨蒲 洪。在引开了石赵两位得力干将和他们的羌、氐军队后,冉闵利用石虎的一个儿子的称帝野心,鼓动并支持他杀掉皇子称帝,引发各拥众兵的石虎诸子不满,纷纷起 兵争位,造成后赵大乱,冉闵(当时仅有几千武兴郡兵马)在混战中趁机积结自已的力量,他首先笼络了出生乞活的高力卫兵万余人,收编他们之后,冉闵劫持并强 迫汉人李农和王基跟他造反,兼并他们的数万汉军。)
        冉闵还亲自带兵杀胡:他先后歼灭后赵在北面燕、代之地和西面关、陇之地的边防军各十余万,数万战俘尽数坑杀。
        冉闵有过两次屠杀胡族百姓的记录:
        一次是:公元349年11月,冉闵杀石遵等人后,因为胡人激励的反抗,冉闵尽杀胡人军队及百姓十几万,中原地区开始大乱。(《晋书》志第三和《宋书》说了这次杀人数据);
        另一次是:公元350年2月,发生的邺城大屠杀,鲜卑人的《魏书》中记录冉闵带军攻到邺城后,闭邺城四门,对城内胡人搞屠城,在邺城一地就屠杀“六夷” 二十几万(主要为凶奴和羯族,还包括部份羌、氐、鲜卑、巴氐等)将这些尸体全部拿去喂给了石虎养的野兽。(注:《晋书》关与邺城屠杀与《魏书》差异很大, 《晋书》成书在《魏书》二百年后,所以我依《魏书》记载)
        另外,据当时的“番僧”留下的记录,冉魏时汉人捉着的胡人,不分男女老少贵践,悉数坑灭之。
        以上是他立国前的,冉闵立国后,各入塞本相互仇视的胡族空前团结起来攻击他建立的冉魏帝国,冉闵与各胡组成的联合部队在中原无休无止的混战,史载,他“立国三年,无月不战。”除攻打襄国他的十万军队被二十万胡人联军击败外,他每战都是以少胜多,歼灭五胡军队无数。
        这位将军异常英勇,正如晋史对他的描述“身高八尺,善谋略,勇力绝人,攻战无前”,每次临战冲锋在前,骑朱龙马(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他左手使双刃长矛(两头施刃,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连钩戟。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每战杀敌无数。
        如《后赵录九石虎传》载: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率骑七万袭击邺城,冉闵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冉闵一马当先,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
        《十六国春秋》《甲府丹册》等载:凶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
        《十六国春秋辑补》载:“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双刃矛也称两刃矛,“两头施刃”,锋利快捷,最为冉闵常用。

        冉闵和各地的起兵汉将在与五胡无休止的撕杀中,造成当时各胡族人民死伤无数,无法具体统估。
        看到攻闵冉无法取胜,羌、氐、巴氐等民族被迫退往关中(以后建立了前秦、后秦)自汉未内迁到常山的丁零族,被冉闵大将苏亥(以前劫持石赵皇帝的那位)抄 了老窝,冉闵任命苏亥镇守常山,丁零族走投无路,在首领翟鼠的带领下举族向北返祖先居住的蒙古草原老家,可现在的老家是兴起的鲜卑人,丁零人归降了鲜卑慕 容家,被封为归义王;乌恒族聚居上党的老窝也被他抄掉,不得以投靠鲜卑,促进了鲜卑族势力的增强;巴氐,据西班牙一些史历学家认为,也在冉闵时期西迁到了 欧州,成为西班牙人祖先的一部份。
        冉闵一度基本扫清中原,但他的力量也因此大损,最后,当慕容鲜卑二十余万铁骑入主中原时,这位勇力绝人的猛将带领一万部下去与十余倍的鲜卑军拼命,期间曾十战十捷,但最终寡不敌众,中计被困,在慕容恪发明的新式武器“拐子马,铁浮图”前,战败被杀。
        冉闵发起屠胡后,北方各地汉人群起响应。消灭大量胡族,迫使其它胡族离开中原。一度基本扫清了中原。冉闵发起的复仇行动是当时汉人的绝地反击!
        五胡乱华(仅指建立过强大国家政权的哪五胡),在羯族统治北部中国后期,中国北方汉族锐减至六百万左右,胡人却与这个数相当甚至高于这个数。并且人数还在增长,而汉人则不断减少。
        当时入塞胡族众多,成份较复杂,远不止五个民族。
        羯族、白奴族、丁零族、铁弗族、卢水胡、九大石胡的远迁部落等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
        氐族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大月氐主体为白种人,小月氐和巴氐主体为黄种人;
        而姜、鲜卑、夫余、乌桓、和入侵辽宁的高丽等民族主体为黄种人,个别部落除外。
        如果北方各式各样的胡族杀尽北方汉人(少部份作为奴隶),在中原地区繁殖起来。将形成一个金发碧眼的新种族。随着人口增长会向南方要生存空间,再把南方的三百万汉人杀掉。而不是其它各胡基本上被杀绝,仅占北方汉人人口百分之十不到的鲜卑为主的胡族溶入北方汉族。
        汉族就给其它的三大古国的古老民族一样灭绝吗?
        冉闵的武力征讨只是解决胡人的一方面。
        中国史学界公认的正史,唐朝编的《晋书》中载记第七 石季龙下有这样一段当时的记录。
        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
        从上面这段话看到,在石虎还在时冉闵就发放仓库中粮食给汉人饥民,以树立私恩。当他发起北方大屠胡后,迁到中原地区的数百万胡人首当其冲。迫于冉闵和 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有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自想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九大石胡甚至从此远迁回中亚老家。结果在返迁过程中 在路上这些各种各样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由此可以看出仅冉闵造成这场胡族大返 迁就造成数百余万各式各样的胡人种族大量死亡达十之七八,这就变相的杀了百万胡人,相比之下当时北方并州、邺城、晋南三地各被汉人屠杀几十万胡人数算小 KS了。
         值得一提的是,五胡乱华后来建国的十六国国家中,鲜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的未被血腥报复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但这时胡人相对汉人只占绝对少 数,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则充军打仗。在十六国南北朝频繁的战乱中,胡人因大量战死甚至彼此之间相互灭族,而民间从事农耕的汉人人数 大量恢复增长,北朝东西魏的战争胡人大量战死后,很多汉族大地主势力却强大起来。为补充兵源的不足,而不得不开始大量起用汉军,汉人众多且最后被胡人招降 的地区西谅汉军得到起用,而鲜卑国甚至把公主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以拉拢他们,这就为后来杨坚灭胡和隋唐的建立创造外部条件。
       五胡乱华时的少数民族打仗往往不论男女老少举族皆兵。虽然后来发展的精兵全由男子充当。所以不难理解当时汉人将此上升为举族的仇恨。
       试想一下今天仍被一些人骂作屠夫的冉闵当时不屠胡,不发起杀胡令,不号召北方汉人起来反抗,不要求各胡退出中土。今天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胡人在中原将拥有上千万人口,再把南方的汉人杀绝并不是不可能的。
       诸胡乱华时北方汉人被杀的只剩五六百万到六七百万之间,其中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作恶最深。这个民族以好战好杀著称。
       羯赵内乱时之机,“冉家军”阵斩羯族军士三万,又坑杀四万羯兵。羯族精锐尽失,这些都是羯族的青壮年男子,也是邺城二三十万羯人的亲人。他们对冉闵恨 之入骨,冉军对邺城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山西南部的羯人和胡人(长的像姜氏胡人的汉人也倒了霉)也被报复的汉人杀尽,襄国灭亡羯人又被杀了一道。羯民族被 基本杀绝。
       只有一支不到一万人的羯族部族,向北投靠蒙古高原的鲜卑人,未被汉人消灭。后来鲜卑人帮他们报仇杀了冉闵,灭冉魏。鲜卑入主中原后,这支羯人一直在鲜 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不过密月关系没过多久,鲜卑内战时羯族举族造鲜卑人的反,被压抑久了的尔朱羯疯狂变态地杀着鲜卑人,差点把鲜卑整民族给灭了。
       其后在鲜卑人复仇性的打击下,这个部族残余的羯族几千人在后景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被好心的南方梁朝政府接纳,提供他们美食收为雇佣军。后景之乱,这支不到万人的胡族在忘恩义的领导人后景带领下,对江南汉人实施血腥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白骨遍地,野兽出没 的不毛之地。仅屠健康城就将全城四万户约二十万人杀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后景之乱!
       直到南梁将领陈霸先带珠江流域的两广军队准备充分后北伐江南,花了很大代价才灭悼这支万人不到的好战顽族,这一种族才真正从地球上消失。陈霸先将从江 南跑来两广的难民回迁,并把许多原本在两广和越地山区的人口补充到长江中下游,充实当地人口。陈霸先建立陈朝,采取了很多开明的措施来恢复经济和人口增 长,即使这样直到隋灭陈时已经很多年过去了,南方的人口却一直没有恢复到后景之乱前的人口归模。
       由此可见羯族在中国历史上的好杀成性。试想如果后景当时一直杀到南朝的两广地区,把未充分武装起来的两广各地也各个击破,把当地汉人也杀掉,南方可能除个别山区外可真谓无人了。
       由此可见,单后景这支几千人的好战羯族造起反,就可血腥杀光江南人,更别说这些白种胡人如果在中原繁殖几千万后必向南方要生存空间的结果。
       以上各胡都有去处,但凶奴至此之后去了哪里?我相信欧州学者的观点:中国方面的南匈奴入主中原,至329年匈奴与羯人合流,统一黄河流域,称为赵国。此 种局面只维持了二十年,350年以冉闵为首的中国势力由内部攻袭胡羯,胡羯人大部被杀,一部西迁,从此以匈奴为名的有组织的力量就不再见于中国的历史。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
       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五胡乱华,江山无常主,日日有争战.匈奴人刘渊立汉,两代而亡,刘濯建前赵,一世而终,羯族石勒(原是汉人奴隶)乘势而起,歼灭刘濯,智除王弥,十数年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后赵.胡人征伐不止,汉人无处容身,北方汉人自发组织乞活军,希望在众胡夹缝中谋求生存,石勒建国后,实力强大,乞活军首领陈午之弟陈川带主力投降后赵,唯有冉闵的父亲冉谵以东晋将领自居,继续率领几百汉骑与上万羯军周旋,石勒气恼,严令生擒冉谵.冉谵终因寡不敌众,受了重伤,被羯兵用网网住献给石勒,年仅十二岁的冉闵也连同父亲一道被俘.羯主石勒本想将冉谵收为已用,叫医生给他治伤,但沦为阶下囚的冉谵,因伤势过重没几天就去世了.羯主石勒欣赏勇冠三军的冉谵,喜欢冉闵的聪明伶俐,于是将小冉闵认作干孙子,为他改名叫石闵,字棘奴.赐府第于邺城,并时常将其带在身边,亲自教育培养.此时的冉闵年纪虽小,但已明事理,有智谋,小冉闵自幼丧母,亲人皆死于战乱,唯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就义,他彻底成了孤儿,遭逢大难,冉闵竟是没有悼下一滴眼泪,尽管内心深深爱着自已的父亲,但他不相信眼泪,只牢记仇恨,不为父亲,亲人以至天下汉人报仇誓不为人.仇人的强大使冉闵只能将仇恨深埋心底,每日强忍内心悲痛讨石勒欢心.
      冉闵6岁时拜三国名将羊祜之后羊铳(乞活军将领)为师,学习文韬武略,同门的还有师兄李弘(出师后去了东晋)和师姐薛兰灵.冉谵就义,羊铳带着薛兰灵化身为奴仆潜藏在冉闵府邸,继续传授冉闵武功,兵法,然时日不长,羊铳常年积累的恶疾发作,不久病势.临终时,羊铳留给冉闵一套兵书和一套武功心得,叮嘱冉闵要牢记自己是汉人.其后5年间,冉闵明里韬光养晦,对石勒必恭必敬,请教兵法和治国之道,讨取石勒欢心.暗里与师姐相依为命,勤练武艺,希望有朝一日手忍仇敌.薛兰灵长冉闵两岁,和冉闵一样是孤儿,自幼跟随羊铳,深愠历史掌故,巾帼不让须眉.5年间,兰灵在照料冉闵起居之余,经常给冉闵讲些历史典故,如管仲驱夷勤王,项羽破釜沉舟,光武恢复汉室,武侯六出祈山,羊祜造福百姓,祖逖击楫江中等等.告诫冉闵男儿处世要光明磊落,绝不能做数典忘祖,认贼为亲的卑鄙小人,敌人势力强大,可以忍耐一时的屈辱,他日如果有机会,定要兴起义师,屠灭胡虏,血洗国仇家恨.冉闵聆听师姐教诲,从不疲倦,每听到精彩处,常自扼腕叹息,当他得知祖逖尚健在时,激动非常,憧憬着相见,常对兰灵感叹:"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祖豫州."后来,祖逖病势,冉闵悲恸不已,为自己不能见到这位以收复中原为己任的前辈英雄抱憾终生.
      17岁的冉闵已是八尺昂昂之躯,石勒封冉闵北中郎将,统5000汉军,随石虎征讨西羌梁辑.冉闵惜别师姐,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二年间,冉闵和他的汉军在歼灭梁辑,平复匈奴余部的战斗中屡立奇功,战场上的石闵身先士卒,骁勇无敌,战场下的石闵谦虚仁厚,体恤士卒;少年英雄锋芒毕露,他的名字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星辰,在北方的天空中绽放出炫目的光彩,令四胡深为忌惮.石虎初时赏识冉闵的超凡军事才能,常委以重任,而随着冉闵军功增长,威望提高,石虎深忌其能,逐渐疏远了他.石勒闻知将帅不和,为安抚石虎,以常年征战辛劳为名,要冉闵回乡修养.冉闵无辜遭贬,心甚了了,他策马缓行,常自叹息"报仇无望,良机难期".待得回到邺城,刚跨进北门,冉闵即远远见到师姐正满怀期盼的向北张望,一瞬间,冉闵感觉时间仿佛停住了,心中涌起一种甜甜的滋味,多年的风尘劳苦,尔虞我诈,不复萦绕心间,他纵身下马,飞般冲向兰灵,拥抱这难得的幸福……
       其后的一年中,冉闵携兰灵周游四方,饱览中华锦绣,游历名山大川,风餐露宿,而心甘如怡.但是在各国边界,见到山河冷落,尸骨如山,烽烟缭绕,十室九空;在穷僻的乡镇,看到土地荒芜,哀鸿遍野,苛税不减,叫嚣由甚;在城镇市集,见到胡人对汉人的任意恣虐,欺凌.种种惨痛,不公,令二人心如刀绞,感叹战祸不断,民生艰苦.
       作者语:石勒建国后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同时又禁止汉人称羯族作胡人,而称"国人",违者斩.他的开国汉人大臣,来朝见他时,身上值钱东西和衣服被胡人抢了,勒问他出了什么事,大臣正在气头上,说胡人抢了他,而忘了说国人.才发觉说错了话,赶紧向石勒赔罪,勒赦勉了他.可以想像一般汉人当时的处境.
       冉闵赋闲一年,朝中发生重大变故,国主石勒病故,托孤于石虎,石虎狼子野心,先是废黜太子石弘,再将太子,太后程氏,秦王石宏,南阳王石恢等悉数杀害,篡夺了后赵的皇位.登基后,石虎为收买人心,大封故臣,冉闵加封游击将军,都兰陵郡.兰陵虽地处偏远,但少人约束,可以在当地组织力量,以图后继,且地名与师姐同音,冉闵欣然受命上任.
      三,万恶胡羯
      石虎称帝后,脑筋里想的只有三件事,一是淫欲,二是杀戮,三是享乐.所犯罪行,罄竹难书:发男女十六万,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时逢暴雨,漳水水涨,死者数万人;石虎已有多处宫殿,还不满足,又驱汉丁四十余万营洛阳,长安二宫,造成尸积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其间由于负妇义夫的反抗,死者不计其数;在宫中设立女官百人,各具技艺,设女骑手一万多人,穿着华丽,披金带银,石虎每次出游或是饮宴都让她们跟随左右;赵国旱灾,黄金一斤价值二斗谷栗,百姓哀声一片,石虎仍不断发动战争,各种劳役,赋税一概不减;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成汉的使者见到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公侯,牧宰竞相谋取私利,百姓流离失所,愁困不堪;血腥屠杀和残酷的民族压迫,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大量荒芜,造成虎狼等野兽成群出现繁殖.石虎将邯郸以南中原地区,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其狩猎围场,创全人类有史以来的吉尼斯世界记录.规定汉人有向野兽投一块石子者即是"犯兽",将处以死罪,被杀或被野兽吃掉的人不计其数,汉人的地位竟连野兽都不如;住在"富丽唐皇"宫殿里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当复何愁?但抱子弄孙日为乐耳!"
      石虎横征暴敛,天怒人怨,北方中下层百姓阶层纷纷流传,当年纵横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后化做天上的星宿,终有一天会重新下凡来拯救天下汉人于水火之中.西域天竺高僧佛图澄吟唱道"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坏人衣."石虎听罢,立掘殿下石看,果然棘草蔓生.佛图澄叹道: "灾星将至!"另有谶言称灭石者陵,石虎查知石闵都兰陵郡,心中不喜,下旨石闵改任武兴郡.汉人李弘(字广陵)顺应民心的怨恚,自称姓名与谶言相符,聚集灾民,重建乞活军,设置百官,失败后,连坐获罪的有几千家,数万反抗将士的尸体被弃之荒野喂兽.李弘赖武艺高强,幸免于难,流亡在外.石虎严令通缉,称有献李弘头者封侯,赏万金.
      石虎残暴不仁,冉闵宿夜忧叹,无奈敌人势力强大,报仇雪耻,时机未到.无故迁职,令冉闵深感不安,惧怕石虎知晓他的异动.这一日,门童人报知有人来访,冉闵出门迎接,发现来的竟是失散多年的师兄李弘.冉闵大喜,快步上前握住李弘的双手,久久不能言语.落座中堂,李弘歉然道:"贤弟,你幼时落入敌手,师兄无能,不能救你."冉闵叹道:"如今中原败丧,天下狞沦,去到那里还不是一样."李弘怅然道:"为兄与你们分别后,举舟南渡,请旨北伐,无奈朝臣皆懦弱鼠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我一气之下重返中原,自己组织力量,反抗胡羯!"冉闵道:"原来朝廷通缉的李弘,果然是师兄."李弘道:"不瞒贤弟,我来见你之前,已经见过师妹,你的心意她已如实相告,故来此相见,请求以性命相托负."冉闵疑道:"何出此言?"李弘凄然道:"我举事失败,军中兄弟尽皆捐躯,唯我苟活于世,为的就是要等待机会,再兴义师,洗雪国仇家恨.如今得遇贤弟,知心愿得尝矣."冉闵道:"哦?"李弘续道:"首先贤弟名义上是石勒的义孙,也就是石虎的义子,在后赵有一定的影响;其二,李弘的人头价值万金,可令封侯;其三,我们同是汉人.以此三点,贤弟将我献给石虎,必能赢得石虎的信任,封侯拜将,掌握兵权,然后贤弟便在军中树立威信,广施仁德.待胡羯内乱,乘机而起,必可克复中原,重归正朔."冉闵感到心中一振,颤声道:"师兄何必如此?兄既来投靠冉闵,闵即使粉身碎骨,也会保师兄周全,焉能将你献给石虎,葬身胡手."李弘朗声大笑:"贤弟啊,而今乱世,江山不幸,社稷狞沦,我辈平生志愿皆在于驱除胡虏,恢复汉家社稷,师兄未得上天眷顾,不幸事败师丧,亡走天涯,举国追缉,已是必死之人,既然这样,何不让我死得其所?"冉闵潸然泪下,泣道:"闵若有朝一日得报国仇家恨,都是师兄的功劳!"言罢,跪倒在地,必恭必敬的向李弘磕了一个头,待再拜时,被李弘扶起,李弘气血激荡,热泪盈眶,他扶着冉闵的肩膀道:"为兄虽死,已无所恨,我定会在天上看着贤弟屠尽胡种."冉闵泣不成声,频频点头.
       机谋既定,冉闵亲自将李弘押送邺城,献给石虎.李弘惨遭凌迟,死前大骂冉闵数典忘祖,背信弃义.擒获李弘,石虎大喜,他赐石闵黄金2万两,封建节将军,拜修成侯,重掌兵权,统汉军5万,屯于西部重镇.冉闵与羌交战,连续数月不息,终于击退羌狄,巩固了后赵的西部边防.战争中,冉闵几次将军粮散发给饥饿的汉族百姓,在人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班师途中,兰灵问冉闵:"你准备献什么给石虎?"冉闵道:"石虎荒淫好色,贪得无厌,我已备好羌地的珍宝和绝色佳丽献给石虎."兰灵摇摇头,道:"这样还不够."冉闵一笑:"那我该送什么给他呢?"兰灵正襟而言道:"应该将我献给石虎."冉闵大惊,怒道:"你疯了不成!"兰灵续道:"我非常清醒,上一次师兄来见我,就已定下了复仇的大计,师兄是献身取信的樊於期,我则是卧底敌营的浣纱女!"冉闵凛然道:"即使要选卧底,我们可以找别人,为什么要你亲自去"兰灵道:"闵儿,如今你战功卓著,民心所向,外部条件已经成熟,唯独朝中无人,终是隐患.我们可以用钱来收买一些内官,权臣,但只有我,可与你披肝沥胆,生死不负啊!"冉闵大恸,潸然道:"不要说了,我不会把你送给那个胡虏暴君的."兰灵坚毅的说:"为了你,为了天下汉人,我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屈辱.这些年我们受的屈辱还少吗,你知道我有多难受,多么想替你分担吗?"冉闵断然道:"你不怕,我怕,我怕失去你,怕你落入石虎的魔爪,我痛苦,我屈辱,但我不需要一个女人为我分担,以后这样的话不许再提了."兰灵缓缓从靴统中抽出一把匕首,架在颈上,昂然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为天下汉人牺牲性命,清白是我心甘情愿,你如果一定要阻止我,我就死在你面前."说着将匕首向下按,血顺着匕首滴落,冉闵大惊,他冲上去,一把夺过匕首,抱住兰灵,泣道:"师姐,你知道你对我有多重要吗?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放弃."兰灵斥道:"如今天下陷落胡族,汉家男儿应以兴复为己任,岂能轻言放弃,沉迷于儿女私情.再说四方战乱不息,争戈不断,即使我们有意归隐,又该往哪里去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即使你不为私仇,也该以千万汉人的身家性命为念啊!"冉闵精神一振,想起了父亲的惨死,天下汉人的挣扎求存,他将心一横,决然道:"好,既然师姐心意已绝,我不再阻拦,但冉闵在此立誓,如果师姐死了,我终生不娶,如果师姐不死,我定娶师姐为妻.如有违背,天诛地灭!!"兰灵心中感动,紧紧抱住了冉闵,享受这最后的温存.
      兰灵进宫后,凭着出色的才情,样貌,很快得到了石虎的宠信,任为宫中女尚书.负责起草宫中文书,教导宫女观测星象云气.兰灵利用职能之便,结识了众多嫔妃贵人,达官显贵,她与各种势力攀拉关系,利用他们为冉闵吹风打气,六年间,冉闵官至征虏将军.
      兰灵不在身边的几年里,冉闵致力于统军征战,在石虎围棘城的时候冉闵及他二三万汉军表现非凡,后赵六十万各胡羯大军在慕容恪号称二十万的鲜卑军的攻击下纷纷溃散,唯有冉闵的三万汉军岿然不动,也没有一人伤亡.因此石虎大肆表彰冉闵,允许他扩招所统汉军,不久人数壮大到五六万.在羯赵统治下,冉闵的汉军常常衣物短缺,冉闵令他们常用冷水澡,以增强抗寒能力.没想到以此竟训练出一支在冰天雪地里能轻装上阵的部队,一些强壮者竟能赤身入战.冉闵常年征战,屡立奇功,加之朝中不断有人为他说好话,很快官升至征虏将军,封武兴公.石虎命他镇守凌水沿岸,督北方军事.
      冉闵五万汉军在凌水,与鲜卑的二十万燕军相持.冉闵曾派部下领五千精兵试探过一下,但大败而回.冉闵自此入城坚守,坚壁清野,只每日练军.不与燕军主力交战,打算等到隆冬,燕军给养不济,然后进击.谁知,不久兰灵遣人密报石虎病危,诸子夺权,望其速归.复仇良机放在眼前,冉闵心急如焚,但深知兵法的冉闵很清楚两军相峙时,如果自己稍一后退,燕军追击,必然全军覆没.无奈之下,冉闵兵行险招,却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新年快到了,军中粮尽,冉闵几次派人回邺城催粮,都是毫无音信.顿时军心动摇.若不是冉闵素得军心,大军早就土崩瓦解了.冉闵派出军兵到临近各州郡征粮.半个月后,冉闵把军中主簿周涛找到大营,问道:"我军粮食还可支持多久?" 
       周涛躬身答道:"回大帅,本来我们还有近一万斛存粮,加上最近各军从临近州县自筹的军粮,总量应该有三四万斛,再坚持一两个月应该不成问题." 
       "现在每人每天多少粮?"
       "一般军校,每日一斤四两."
      冉闵点点头,说道:"你下去后逐日刻减军粮,减到每人每天四两的时候,再来报我.你不必多虑,按令而行.另外军中有多少存粮,要严守秘密.如若除你我二人之外,有第三人知道,你就自己把头割了吧."
       周涛只得听令,下去刻减军粮.一时间军中怨声四起.周涛整日提心吊胆,好不容易熬到每日四两,来见 冉闵.冉闵闻报,当即传招众将.
       众将抱怨军兵口粮不足.冉闵挥一挥手,示意大家安静,又看了周涛一眼,说道:"每日每人四两军粮,是我的主意,听说最近有不少人难为周主簿,那是冤枉好人了."
       "大帅,每人每天四两粮食,不用鲜卑兵攻来,我们自己就都把自己饿死了."大将浦庸性如烈火,早就为军粮的事和周涛吵了好几次了.
       "老将军稍安勿燥,且听本督一言.我军现在还有三千七百斛粮食,五六万人吃,如果每人每天四两,还可以坚持个把月,要是每人每天仍是两斤的话,用不了四五天,就要粮尽了."
       冉闵一言即出,四下顿时鸦雀无声.冉闵看众将都低头不语,接着说道:"我昨天晚上,接到邺城的探报,石虎这斯终于死了,他的五个儿子正在争位,邺城已乱.我军现在已入死地,守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诸公有什么高见?"
       众将面面相觑,过了片刻,浦庸拱手言道:"大将军明见,鲜卑人鸟兽之心,如若我军妄自撤兵,燕兵必追,我军必败.不说三军将士人人死无葬身之地,河北也将被鲜卑人占据,我等妻儿必遭杀戮凌辱之苦.我们只有与鲜卑人死战一场,万万退不得."
       后将军张昕乐拱手道:"兵法云:'制之死地而后生.'我军即无军粮,又无援军,已入死地,如今之计,只有一战,才有一线生机."言毕,当即跪倒在地.帐内诸将也一齐跪倒,齐声呼道:"属下愿与鲜卑军决一死战!"
       冉闵看了看众将,心中暗笑,把你们逼到绝路,你们才会这么主动.拍案大笑:"慕容俊世之枭雄,更多智谋,其兵始集,法度精专,今守之久已,不得我便,兵疲将骄.我军今日制之死地,背水一战,要破燕军更待何时?"当即传令,每人每日军粮升至四斤,大飨将士.三日后要与燕军决战。
      众将出营后,各自传令,转眼全军上下,群情激愤,为求一生,所有士卒无不斗志昂扬. 
       转眼到了第三天晚上,冉闵聚将传令.命凌水北岸的周进悠舍去河北大营,渡凌水,撤到焦家集韩庄一线,等到燕兵一败,沿凌水邀击燕兵.命浦庸杜兴领一万军兵攻河鲜卑军北杲大营,即做诱敌之兵,又兼掩护周进悠撤退.命张昕乐领精兵五千,接应佯败之浦庸杜兴.命贾宠,杨宝坤,刘虎风,穆柏青尽起五万大军埋伏于双井,牙里集之间.冉闵自带五千精兵埋伏于沙坪涧. 
       第二天早上,天未大亮,却变了天了.只见彤云密布,惨雾重重,宿风凛凛,大雪纷纷.
       北燕鲜卑慕容俊这时正在大营烤火,吃茶.忽然来报,说是冉兵劫营.慕容俊忙问有多少人马.探子回报:有万八千人,劫北杲大营.慕容俊想了片刻,把茶杯往地上一摔,急忙传令披上衣服传令聚将,悉起二十万鲜卑大军,渡凌水,追击冉军. 
       左右孙兴慕容霸等将奇道:"主公,冉闵来攻北杲,我们应该分兵援救北杲慕容评,为什么要起兵渡河?况且现在大雪满天,凌河封冻不利进兵呀." 
       慕容俊笑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兵法云:'倍则攻之'.冉闵是河北名将焉有不懂兵法的道理.我们北杲大营有两三万人人,冉闵派一万余人来攻,又是趁这种天气,怎么可能攻的下.他此举必然另有图谋.我早就听说冉闵粮尽,听说他们军中每人也就四两粮食了,冉闵这仗,再也打不下去了.我料定他退兵也就在这几日里了.他今天趁着大雪派人袭营,不过是掩人耳目,借机南逃.如若我们不尽快起兵追击,把他们全歼于凌水南岸,我们罔称全胜." 
       孙兴,慕容霸点头斌服,奇道:"主公明见千里,我等万万不及."说话间,二十万鲜卑大军尽起.慕容俊传令大军踏冰渡凌水南攻冉军,每人带十日干粮,不生擒冉闵誓不收兵.又命北杲慕容评出击来犯冉军,务必全歼. 
       北燕大军顶着风雪过了凌河.沿途上也有赵军阻击,但都是一触即溃.慕容俊急于捕捉冉闵主力,喝令三军马不停蹄,连追了两天两夜,烧了冉军三四座大营,得了冉军无数辎重.到了第三天早上,大雪仍是未停.慕容俊见士兵连日追袭,疲惫不堪.再加上天寒地冻,冒雪而进,军卒手脚冻掉者不计其数,慕容俊只得传令全军稍事休息. 
       慕容俊这两天也走的颇倦了,独自烤着炉火小息.不知不觉眯起了眼.正在似睡非睡之间,忽听得北边号角连天,金鼓大作.慕容俊猛然惊醒,急忙出帐篷来看.手下部将军校早已听到声音,全都惊醒.慕容俊侧耳听了听,派人查探.心中暗自狐疑,我军从北往南打,一路上冉军均被肃清,如何背后还会有金鼓之声,莫不是我们自己人.他看了看着满天风雪,几乎对面难以辨人,心中不由生起不祥之感. 
       过了片刻,声音平息.探报来报,说是空无一人.慕容俊不敢继续前进,下令全军原地待命.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又听西南方金鼓大作,号角连天.声音响了一盏茶的功夫,又自己平静下去了.探报回报已然是空无一人.如此这般东西南北各响了一轮,慕容俊却连一点影子都没摸着.满营将士顿时议论纷纷. 
       慕容俊问起手下,此处是何地?孙兴道答:"这里叫做沙坪涧,刚才我们渡的那条小河叫做小沙河.此地距离凌水已经有一百五十多里了."慕容俊正自琢磨,忽听正南方又是金鼓大作.慕容俊已是见怪不怪了.也不多做理会.可是这次却与往次不同.声音响了半个时辰也不停息.慕容俊觉得奇怪,出营来看.只见正南方翻天风雪间,卷起一层白雾.这白雾贴着地向前飘,而且越飘越快,转眼已然到了眼前.一阵狂风扫过,白色的雪雾吹散.雪雾之后却是无数军马.这些人马全都赤身裸体.身上全都画得是鱼龙海马,脸上五彩描眉,更有的戴着牛头马面.北燕官兵见这些兵马卷着风雪似是从天而降,而且个个赤膊上阵,如此冷天,滴水成冰,这些兵将却似是丝毫不畏寒冷,那个不心惊胆寒.更有不知何人呼喊:"天兵天将下凡了,快逃命呀."顿时燕军阵脚大乱.这帮"天兵天将"策马狂奔,冲入燕军营内四处纵火,逢人便砍遇人便杀,如入无人之境.燕军其气已夺,如潮水般往后败退. 
       慕容俊在马上大喝:"此是冉闵装神弄鬼,切莫为其所惑.三军有敢后退者斩."但冉军势不可挡燕军败势已成,大军失控,慕容俊空在马上顿足捶胸,却也无力阻止军兵后退.慕容俊展目观看,这群"天兵天将"也不过五六千人,居然杀退我二十万大军,真是可恼之极.现在阵脚收不住,不如先退过小沙河,重整大军,不怕这群小儿逃到天上去.想到这里,慕容俊传令全军退过小沙河,重整军兵.燕军已然被这帮"天兵天将"杀晕了头了,巴不得一个"退"字.一听慕容军传令后撤,三军争先恐后的向北败退."天兵天将"随后掩杀,燕军死伤不计其数.
 北燕大军退到小沙河.南下进兵之时,小沙河冻得镜面一般,北燕大军踏冰而过.可等到燕军败回时,小沙河河面不知何时被人凿了无数凌眼.燕兵踏上河面,起初几队人马还都"吱吱呀呀"勉强走了过去,都到大军毕集,一起争着踏冰渡河.这小沙河冰面在也经不住了,一声巨响,冰面塌陷,无数兵马被卷入这寒冷彻骨的河水之中.刚才还是一层镜面,转眼间已经是奔腾而下的冰河.燕军在河中淹死冻死者无数,一时间哭号之声震动天地.慕容俊眼见自己大军被一条二三十丈宽的小河割做两断,急忙下令搭设浮桥.但是燕军进兵时未带辎重,是轻兵奔袭,现在又是天寒地冻,哪里去伐木搭桥.燕军正在河两岸徘徊之际,冉军伏兵大起.贾宠,杨宝坤,从东向西杀来,刘虎风,穆柏青从西杀来.冉闵亲自领着他那五千"天兵天将"从后掩杀过来.一时间,漫山遍野到处都是赵军,鲜卑将士死伤无数.鲜卑军见小沙河北岸没有冉军,也不顾寒冷,竞相渡河,其间冻溺而死的,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死尸相垒,几乎填平了小沙河. 
      孙兴慕容霸拼死保着慕容俊过了小沙河向北逃去,一路上又遭周进悠浦庸两路人马邀集.等逃过凌河时,二十万大军之剩下四五千人.冉闵会同贾宠,杨宝坤,刘虎风,穆柏青,周进悠,浦庸诸将率大军过凌河追击.一路杀死无数.慕容俊跑了数百里后收罗残兵败将,并上北杲慕容霸的两万来人,一时间合起来只有五六万人. 
       冉闵此役大获全胜.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
       犒赏了三军,冉闵当即回师邺城.大业将成,伊人为盼,冉闵日夜兼程,心急如焚.到了离邺城三十里外,冉闵也不扎营,当即传令围了邺城.司空李农及右卫王基等人率上白几万乞活汉族流民追随冉闵左右.通过兰灵的密报,冉闵已然尽知这几日邺城之事:太后刘氏,太保张豺等人立太子石世为帝,彭城王石遵,义阳王石鉴,姜人首领姚弋仲及氐人首领蒲洪等人纷纷由各地返回邺城讨逆勤王.冉闵认清形势,联合各地勤王军一起攻城,战斗中冉闵充任先锋,由于大军新胜,锐不可当.只一个晚上,便攻下了邺城,太后刘氏,太保张豺,太子石世等人皆被灭三族.随后,冉闵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军纷纷起义响应,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诛灭勤王之师后,冉闵回到邺城,找寻兰灵.几番杀戮,邺城周围白日里不见行人兽类出没,满是鬼窟狐穴.石虎的皇宫被激愤的汉军焚烧殆尽,宫中的女官,太监早已四散奔逃,满处的残强断壁,火灰余烬,该向那里寻找师姐?冉闵心间一片茫然,刹那间,他明白到,原来没了师姐,自己就算取得再大的成就都没有意义.他若有所思的在荒芜的路上徘徊,最终停在了故宅,冉闵暗道"师姐会不会在这儿呢?"他冲进屋中,惊喜的发现师姐果然端坐在中堂之上,身上还穿着旧时的衣物.冉闵冲上前,欢喜的说道:"师姐,你真的在这里,我找你找的好辛苦啊."兰灵一笑:"总算等到你了,我以后要永远呆在这儿."冉闵道:"不会的,我要为你盖一座宫殿,做我们成亲的地方,我要让你成为天下间最美丽的新娘."兰灵道:"如今你大业成就,切记要善待中原百姓,为他们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园."冉闵奇道:"师姐,你怎么了,为什么总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忽见兰灵身子一阵抽搐,从嘴角渗出大量鲜血.冉闵大惊,上前扶住兰灵,慌道:"师姐,你怎么了?你怎么了?"兰灵断断续续的说:"万丈情思寸寸碎,已无旧颜待故人!"说着,她从怀中掏出一段丝绸,颤巍巍的扬起手,未到一半时,竟至垂落……"师姐!!!"任冉闵推桑,呼唤,声嘶力竭,兰灵没有再次张开眼睛,善良的她所见的血腥,杀戮,明争暗斗,早已超出了她能承受的极限.这样安详的死在心爱人的怀中,该是她最好的解脱了.冉闵展开兰灵手中紧握的丝绸,见上有两行血书"驱尽胡虏,匡复中原."冉闵悲痛莫名,仰天长啸,纵使能够屠尽胡虏,光复江山,他至爱的师姐总是活不过来了.大仇得报,心愿难尝,为什么人生总是无法圆满?
      悲伤稍息,冉闵将兰灵葬到故宅父亲的墓旁,上书"爱妻薛氏兰灵之墓,罪人冉闵立.".旁边复立一墓,空白无字.
       回到了邺城临时搭建的指挥所,冉闵听取了李农的建议,宣布第一号政令:"与官合则留,不合则去."一夜之间,周围百里的汉人全部争相拥入城中,所有的胡人全部离去.冉闵确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于是下发第二号政令:"天下汉人共诛胡人."率先传令军士击杀邺城周围的胡人,三日内死者达二十几万.弃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至此羯族从中原绝迹,只有少量羯族因在外充当其他胡族的雇佣军得以幸存).后号召屯据四方的汉将,共同起兵,对迁到中原地区的数百万胡人展开大屠杀.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各自想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
      中原胡人死伤殆尽,四方胡人皆惧,相约攻击冉闵的军队,冉闵与李农商量后,暂时将大本营迁至洛阳.面对四方胡人的攻势,李农和诸将大多建议冉闵称帝,定名分,安民心.但冉闵牢记父亲和师姐的教诲,不忘正朔,提出:自己的父亲一直以晋将自居,所创基业理当归于东晋.冉闵大会中原义军首领,堡主及群臣,宣称:"我等本是晋人,今晋室犹存,愿与诸君奉表迎晋天子还都洛阳,各分封牧守公侯,诸君以为何如?"诸人有支持的,但包括李农,申钟,胡睦在内的大部分朝臣都反对降晋.李农劝道:"将军虽有一片赤胆忠心,可东晋未必有容人之量."冉闵不从,遣李农携表奏报晋廷,晋朝大臣中除恒温等少数人认为应趁北方战乱,胡人势微,联合冉闵进取中原外,大部分官员都认为冉闵是乱贼,置诸不睬.李农被囚大牢,气急攻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竟至病死于牢中.冉闵闻讯,悔恨不已,常叹息是自己杀死了李司空.出于对晋室的失望,冉闵终于在北方百姓拥护下称帝,国号大魏,恢复冉姓,史称冉魏.称帝后的冉闵对东晋仍没有完全死心,曾遣使到长江边,临江告晋曰:"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奈何东晋始终不应,冉闵只能独自面对四方胡虏的反扑.
      作者语:受父亲和师姐的影响,冉闵一直视东晋为正朔,一生未和东晋开战,即使是后来东晋进攻河南,山东,以招降或武力方式向北推进,冉闵也未向东晋开战.
       如果东晋有进取的国君,即时调用有意匡复中原的恒温等人北伐接应,或西进关中(冉闵曾请东晋发兵接应起兵响应他的关中百姓),中国本有望早日结束这之后三百年频繁混战.可惜,历史终究无法假设,等到恒温真正争取到北伐时,冉魏已亡.汉人在此后三百年间再无能力光复中原.
      冉闵建国后,继续肃清了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东四省的残余胡族.冉闵对敌残酷无情,但爱兵如子,体恤民情,深受下层汉人百姓和士兵的拥戴.人们都说冉闵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转世来拯救汉人的英雄.冉魏最强盛的时候,有士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声势之盛甚至超过了鼎盛时的后赵.冉闵重视对百姓的教化,尊崇礼仪,清定九流,不问出身,因才施用,儒学子弟得以在朝中施展才华,命令简洁,政治清明,薄役轻徭,百姓感觉像是回到了魏晋之初.冉闵主政时期的所作所为让汉族百姓们充满了希望.可惜这个希望不久就被慕容鲜卑彻底踩碎.没有战乱的和平日子一直到三百年后才姗姗来到.
       公元352年,邺城附近遭遇旱灾,冉闵不忍百姓受苦,散发军粮赈灾,然后带领八千步军,二千骑兵到边境的安喜地区征粮.慕容恪得到情报,指挥各地二十万大兵四面集结,冉闵浑然不觉,在常山与慕容恪的十四万先头骑兵部队大军遭遇.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建议: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宜且避之;待其骄惰,然后进击可胜.冉闵不纳.行进至廉台附近的树林里和慕容恪展开了决战.冉闵和他亲自训练的死士,借助丛林地形的掩护步骑配合袭击敌人,慕容恪的骑兵竟然十战十败,士气十分低落.冉闵的部队减员至七千人,而鲜卑每战必损兵数千尸横遍野.晚上慕容恪也效仿冉闵到军营里给士兵打气,并接受参谋的建议,经过数次血的教训研究出了针对冉军作战弱点的新式战法.于是,慕容恪用骑兵将冉闵军引到平地去作战,埋伏了他发明的最新式武器:五千铁甲连环马.
      初夏的清晨,冉闵乘坐着朱龙宝马站在山头上,命令早已集结好的向山下的敌人发动最后的突击.慕容恪的骑兵昨天已被冉闵杀破了胆,但在慕容恪的严令下仍然不顾死活地围杀从山顶上冲下来的冉闵步兵.一直所向披靡的骑兵部队在冉闵精心训练的步兵面前竟然毫无效果,冉魏士兵三五个一群使用长矛大戟阻拦潮水一般的骑兵,举起的兵刃组成一片刀山,形成一道天然的死亡线,四面八方冲过来的骑兵到了冉魏军阵面前就纷纷倒下.突然冉魏的阵形里发出一声怒吼,步兵们纷纷往两边闪开,一位红马黄袍金战甲的将军带领一支少量的骑兵队伍杀出来,他左手使一柄双刃长矛,右手使一柄连钩戟,坐下一匹炭火般通红的战马,那些骑兵都知道是冉闵来了,发一声喊四处逃散,但怎么跑也跑不过神骏异常的朱龙宝马,冉闵带军一路追杀,斩杀鲜卑军士无数,前方就是慕容恪的中军大旗.站在旗帜下的慕容恪也为冉闵的神勇所震慑,万一冉闵真的有传说的那么可怕,连环马阵抵挡不住的话,五千人都被铁链拴在一块被冉魏军包围了,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最后,慕容恪胜利了,英勇善战的冉闵成为历史上连环马的第一个牺牲品.
       把战马连起来包围敌人的战术在兵书上闻所未闻,冉闵自然也没见过,所以无所畏惧的他抖擞精神前来冲阵,但五千骑兵用铁链连在一块,人死了马仍然在前进,即使个别胆怯的骑兵要逃跑也左右不了整个的队形,不久冉闵和他的军队就被团团围住,即使再有天生的神力也无法应付杀不完的骑兵.战斗从早晨杀到中午,冉闵的精力终于枯竭,冉魏步兵越杀越少,慕容骑兵越围越多,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
       慕容恪灭掉了冉魏,慕容部落在中原建立了自己正式的国家:前燕.冉闵战败后,冉魏国的臣子大部分自杀,少部分逃往东晋(有的中途遭劫杀),无一投降前燕.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但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你们这些蛮夷胡虏,人面兽心,都敢图谋篡逆.我堂堂中华英雄,为什么不能做帝王!"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是他杀人太多的报应吗?即使如此,罚他断亲绝后,身首异处也足够了吧,为什么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骂.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迹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
       传说人死前所想的人和事一定是生命中最记挂的,那我想冉闵在钢刀滑过颈项的一瞬,想到的应该会是兰灵吧,一生的战功显赫,拜将称王,皆似过眼云烟,唯有心间曾令感动的一抹亮色才是永恒.
       冉闵屠灭羯族,驱逐胡人,造成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确残忍,但如果没有冉闵的反戈一击,北方各式各样的胡族很可能会**北方汉人(少部份作为奴隶),中原地区将繁殖形成一个金发碧眼的新种族.随着人口增长会向南方要生存空间,再把南方的三百万汉人杀掉.而绝不会是其它各胡基本上被杀绝,仅占北方汉人人口百分之十不到的鲜卑为主的胡族溶入北方汉族.
       冉闵大量屠胡后五胡十六国中的少数民族国家,除鲜卑除外,都是成功返回去的,未被血腥报复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这时胡人相对汉人只占绝对少数,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充军打仗.在十六国南北朝频繁的战乱中,胡人因大量战死甚至彼此之间相互灭族,而民间从事农耕的汉人人数大量恢复增长,北朝东西魏的战争胡人大量战死后,很多汉族大地主势力却强大起来.为补充兵源的不足,而不得不开始大量起用汉军,汉人众多且最后被胡人招降的地区西谅汉军得到起用,而鲜卑国甚至把公主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以拉拢他们,这就为后来杨坚灭胡和隋唐的建立创造外部条件.
       冉闵屠灭的羯族,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好战民族,自石勒始,多出凶残暴虐,忘恩负义之徒.尔朱氏险些灭了北魏鲜卑一族;侯景逼死了好心收留他的梁武帝,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白骨遍地,野兽出没的不毛之地.仅屠健康城就将全城四万户约二十万人杀绝.冉闵赶胡族出中原,为汉人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令山东,河南回归东晋.冉闵的神兵铁骑,让胡人从此不敢再轻视汉人的武力,收敛了他们肆意抢掠的行径.冉闵,不愧为我大汉英雄,其功业利在千秋!!!
======================================
揭开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五胡乱华时代,中国人的千年恶梦
    中国历史界总有一些道学先生,动不动就叫嚷泱泱中华、天朝上国,要胸襟坦荡、大气容人,切不可斤斤计较、睚眦必抱,切不可小家子气,以免遭四夷耻笑。还有一种观点:汉族人口众多,无论如何也是天然的强势,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历来胸怀宽大,让他们一点也无妨。
这些人就是典型的鲁迅先生所说的“费厄泼赖”分子。他们才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分子,总爱以中华大国自居,一厢情愿的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岂不知四夷之所以降伏是因为中华的强大,每当我中华疲弱、衰落之时,它们就会像饿狼一样蜂拥而上,恨不得把我中华生吞活剥,吃个精光。让我们揭开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五胡乱华时代,中国人的千年恶梦。
     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汉民,视汉人不如犬狗,史书上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入塞胡族中,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主体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公元304年,慕容鲜卑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时,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慕容鲜卑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掉,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为之断流。
至于羯族就简直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到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400万(西晋人口2000万),冉闵解放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这些汉族女子是被羯族人当作“双脚羊”来饲养的家畜,随时随地被奸淫,也可能随时随地被宰杀烹食。有五万多少女这时虽被解放,但也无家可归,被冉闵收留。后来冉闵被慕容鲜卑击败,邺城被占。这五万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恶魔慕容鲜卑的手中。慕容鲜卑奸淫污辱,又把这五万名刚刚脱离羯族魔爪的可怜少女充作军粮。一个冬天就吃了个干净。邺城城外这五万名少女的碎骨残骸堆成了小山......
这在今天听来就如同《指环王》里所描述的魔兽世界。
      五胡乱华时代的中原是汉族的人间地狱,胡族的兽欲天堂。历史前进到了这里,我们必须要详细了解一个在今天几乎不为人知的雄奇人物:五胡乱华时代的战神天王—冉闵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五胡乱华,胡族大肆屠杀汉人的纷乱年代,老百姓为了活命,迁徙的流民潮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冉闵的父亲冉瞻就出身于当时名震天下的乞活义军。乞活义军是西晋末至东普活跃于黄河南北的流民武装集团的一支,抗击胡族,为生存而战。冉瞻在一次作战时为羯赵俘虏,因伤势过重没几天就去世了,羯赵国主石勒欣赏勇冠三军的冉谵,见当时十一二岁的冉闵聪明伶俐,石勒就将小冉闵认作干孙子,为他改名叫石闵,并一手将他带大。仇人的强大使冉闵只有将仇恨深埋心底,强忍内心悲痛讨石勒欢心。成年后的冉闵骁勇善战,在羯赵与鲜卑的战斗中屡立战功,逐渐成为羯赵帝国的高级将领。
      公元349年,羯赵皇帝石虎死后其子十余人互相残杀。公元350年正月,石闵宣布复姓冉闵,杀死羯赵皇帝石鉴,同时杀死石虎的38个孙子,尽灭石氏,一举灭掉了残暴不可一世的羯赵帝国。其后冉闵即皇帝位,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他下令邺都城门大开,凡”六夷” (匈奴、鲜卑、羯、氐、羌、巴氐)“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任所之”。 一夜之间,方圆几百里的汉人,扶老携幼,全往邺城里面涌;而一直以邺城为老窝的羯胡及六夷外族,推车挑担,拼命往外跑。冉闵意识到这些胡族终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始终是中原战乱不绝的祸根,便颁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凡内外六夷胡人,敢持兵仗者斩,汉人斩一胡人首级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东门”。一时间,邺都城内汉人纷纷拿起武器追杀胡族,冉闵亲自带兵击杀邺城周围的胡人,三日内斩首二十余万,尸横遍野,同时冉闵还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原,“各还本土”,否则就将其统统杀绝。各胡深惧其下场将如同羯族与白奴人,组成联军连番围攻冉魏政权。面对胡族联军的疯狂反扑冉闵沉着应战 :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凶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凶奴首三万;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一二千刚组织的汉骑将远至而来的胡军七万打的溃不成军。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开始对入塞中原的数百万胡族展开大屠杀,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胡族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人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诸胡乱中华时,北方汉人被屠杀的只留下四五百万,最主要的凶手是凶奴人和源于东欧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区的白种羯族。(这个民族有拿人头祭祀的习惯) 冉闵灭羯赵,歼灭三十多万羯族与凶奴为主的胡兵。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 羯族与凶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认冉闵为干孙子的石勒没有想到二十年后,这个十一二岁时由他带大的小孩,会有一天再复姓冉闵,灭绝整个羯族,把他的子子孙孙杀的干干净净,一个都不留。五胡中的四胡在种族仇杀中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统治今天外蒙内蒙和中国北部的鲜卑却进入极盛时期。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粮。鲜卑族得到这一消息,急调二十万鲜卑骑兵南下,想乘机消灭因刚扫清中原而元气未复的冉魏政权。冉闵被鲜卑的十四万先头骑兵部队在常山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最终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
鲜卑国主慕容俊嘲讽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斩冉闵于遏陉山。史书记载,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鲜卑大军追击、屠杀,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由于冉魏王朝时间很短,大臣多自杀殉国,没有人给冉闵写书立传。后来统治北方几百年的鲜卑族的北魏史学家污蔑、诋毁、辱骂汉族人的民族英雄冉闵,而后代又缺乏资料,只能根据以前遗留的资料来整理。现在的历史文献对五胡乱华绝口不提,只是笼统的称为两晋南北朝,历史界只承认胡族在北方建立的十六国,却不承认汉族人建立的四个政权,其中就包括冉魏政权,不承认冉闵的皇帝身份,理由是起兵反叛羯赵的冉闵是谋反篡位,不如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东晋“正统”。近代有些人片面强调冉闵的杀胡,而说不清冉闵杀胡的原因,一味破口大骂冉闵是屠夫、破坏民族融合,是历史的罪人,胡说什么本来汉人与当时的胡族彼此学习,各胡向往中国文化,汉人也向胡人学习放牧,文化上已彼此在逐步同化。这根本就是放屁。从匈奴人开始,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洲、一直到沙俄老毛子、八国联军还有日本鬼子,哪个入侵中原的异族是因为向往中国文化才跑到中原来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它们全都是垂涎中原辽阔肥沃的土地、数不尽的财宝金银......
更不用说那些穿兽皮,吃人肉的野蛮部落,它们哪里懂得礼仪廉耻,伦理道德?它们是作为强盗来到中原、作为强盗被杀死在中原、作为强盗被驱逐出中原,我大汉民族怎能与禽兽“融合”?“和睦相处”?勤劳、智慧的汉民族在中原大地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短短几十年就被这些胡族摧残殚尽,却要向这些蛮族学习什么放牧?西晋作为一个国家灭亡了,汉民族都要被屠杀光了,还奢谈什么仁恕、民族和解?简直是痴人说梦,民族生存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不驱逐这些胡族恐怕中华民族早就亡国灭种了。 转正是冉闵的“杀胡令”使五胡乱华时期汉减胡增的人口趋势得以逆转,使鲜卑等众胡统治阶级不得不依靠汉族武装势力,为其后中国的盛唐复兴创造了条件。如果没有冉闵的“杀胡令”,没有他号召汉人复仇,驱逐各胡出中原。以后会是什么样?几百万白种胡族在中原繁殖上千万人口后必然向南方拓展生存空间,再把南方的汉人杀绝,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就会被异族取代,最终整个中国都被这些白种胡族彻底占据。汉族人最终的命运会怎样?看看今天印度种姓制度下的贱民就知道了。
       羯赵帝国在其建立之初就注定了灭亡的命运。因为羯赵的统治者是一群来自西域的,也仅仅是异域胡人而已,如果不是中原天下大乱,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这帮凶神恶煞、臭气冲天的家伙成为中原大地的主人。而且,这些羯胡几乎个个都有恶霸习气,三十年来,饱受凌辱,时刻在死亡恐惧中生活的汉人,对这些身穿奇装异服、令人生憎的羯人怨入骨髓,一旦仇恨的盖子揭开,肯定会倾尽宿怨。
两晋时代,汉人血液中仍澎湃着尚武、复仇的血性,怯懦、容让和退缩还未成为文化传统中的主要沉淀,因此,一旦当汉人寻找到翻身的机会,曾经做为被压迫民族的莫大屈辱一下子得到了渲泄,他们所暴发出的毁灭力量也必定令人瞠目结舌——就这样,羯族统治者三十年的残暴在历史极短的瞬间内遭到了灭族的报应,一个民族就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到了两宋,女真人灭亡(赵氏篡夺柴氏周政权而建立)北宋,占领了中原,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富庶、“正统”的南宋政权除了称臣纳供之外,丝毫看不出一丁点的血性,到是屠杀民族英雄岳飞的时候毫不手软,“果敢坚毅”之极。到了明末,满洲人用“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还有“剃发令”征服了汉族人,可到了清末又有汉族人为了剪辫子而发疯、自杀的。日本人研究中国的历史,认为对中国人只要对其使用屠杀威吓就可以征服,变成驯顺的奴仆,所以就有了南京大屠杀、百人斩比赛、三光政策......这都是汉族人血性消退,怯懦、容让和退缩酿成的苦果。抗战胜利,猥琐不堪的在华日人,恰恰也面临羯族人当时的景况,但是最终没有几个日人被杀,中国人对这些贱虏真的非常“仁义”,还扶养了不少日本“遗孤”。其实,对这些一直凭借军队的血腥镇压骑在中国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强取豪夺的日本**完全应该斩尽杀绝,把那一百万日本降兵全部活埋,来个“坑日寇百万”。
因为日本狗的本性就是欺软怕硬,一朝血流成河,可以让它们在五百年内都谈华色变! 转我们现在总是拿孔夫子“以德报怨”的四个字来当作我们软弱的借口和装点我们稀薄血性的掩饰,其实温良恭俭让的孔夫子当时说出的是八个字,其表述之意完全是积极、主动、大义凛然的勇武精神:“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冉闵皇帝,当这个1600年前让所有四方蛮族胆颤心惊的一代雄杰被中国人理直气壮的尊奉为中华民族英雄的时候,就是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