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实训报告:[名家读金庸]陈墨《金庸小说赏析》之《书剑》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8:17:07
南窗小识:
记得我初中第一次买的金庸小说评论书籍,就是陈墨先生这本《金庸小说赏析》(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1995年11月第4次印刷),距今已逾十年。现在看来,这本书难免有些粗糙,就连陈墨自己后来也觉得不能满意,因此有了十年后那部几乎另起炉灶的修订本《金庸小说神游》(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1月第1版)。但我还是更偏爱《赏析》,觉得作为一部入门的导读书,还有它的价值,因此花些工夫,把它推荐给金庸部落里还没读过此书的朋友。资源来自网上,我尽量将文字校勘一过,特此说明。

关注楼主收藏
作者:南窗寄傲生 提交日期:2006-09-06 00:34:00  1#
开头是错,结尾还是错——《书剑恩仇录》
作者:陈墨
《书剑恩仇录》一名《书剑江山》。写於一九五五年,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在此之前,金庸并未写过任何形式的小说。然而在《书剑恩仇录》发表之际,便见出其出手不凡被惊为天人,亦有人呼曰武侠小说世界的「真命天子」已然出世!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书剑恩仇录》自是算不上最佳之作,比之奠定他「武林至尊」地位的力作《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已有所不及,而比之其精心绪构、炉火纯青的《侠客行》、《天龙八部》、《鹿鼎记》等等则更是不及远矣。然而无论如何,「首创之功不可没」,这部金庸先生的「开山立派」之作之所以会引起读者的一片惊呼,绝非幸致。书中「艺业」已颇有惊人之处,可以说是奠定了金庸小说「金派功夫」的「内功」与「招式」的基本「路数」。
一、江湖与江山
武侠小说自然与武功、侠义有关,多言江湖、绿林中事,而一般与「江山」或「庙堂」无涉,一般的武侠小说多半是叙述江湖绿林间的奇人侠士之间寻仇报冤、恩恩怨怨的故事,而金庸的小说则多不只此,言「江湖」中事,却又多历史背景,有「江山」之隐意。
《书剑恩仇录》一名《书剑江山》,即可见此书、剑之「恩仇」决非仅只是江湖人物世代人生之间的私家的恩怨仇恨,而涉及到与江山庙堂有关的国恨家仇、民族恩怨。这虽非金庸之「首创」,但金庸之写「江湖」又言「江山」却已非一般的武侠小说可比,同时又非一般的历史小说可比也。
《书剑恩仇录》涉及到的主要历史人物是满清盛期的着名皇帝乾隆皇帝。这部小说故事主干是叙述以江南世家子弟陈家洛为首的「红花会」群英的反清复明大业的经历,及陈家洛与乾隆皇帝私人之间的奇异关系与恩怨。因而,这部小说的一开头便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陕西扶风延绥镇总兵衙门内院┅┅」,看起来极似一部严谨的历史小说。
金庸在这部书的《后记》中言道:「我是浙江海宁人。乾隆皇帝的传说,从小就在故乡听到了的。小时候做童子军,曾在海宁乾隆皇帝所造的石塘边露营,半夜里瞧着滚滚怒潮汹涌而来。因此第一部小说写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那是很自然的。┅┅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香妃为皇太后害死的传说也是假的。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作者为什麽要将「书剑恩仇」变为「书剑江山」,亦即为什麽要将武侠小说加入历史传说的原因。
金庸在其他的地方又解释道:他之所以要在武侠小说中常常加入历史背景及历史传说,那是为了使武侠小说显得真实可信,即「增加武侠小说的可信性」。这大约是更深一层的原因。确实,如前所说,在一部武侠小说中开头便写「乾隆十八年春」云云,叫人无法不信。至少是有真有假、半真半假、真假难辨、亦真亦假,叫人难以分辨。不管最后是否能分辨出哪儿是「真」哪儿是「假」,但那时作者的目的早已如愿达到。
这样做,至少还有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破除了「历史」与「传奇」之间的半是天然、半是人为的障碍,使得历史背景与传奇故事之间、历史氛围与传奇情节之间达到一种奇妙的融合,从而自成一格。更重要的是,让「历史人物」与「传奇人物」(即虚构人物)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艺术与哲学的层面上——统一起来。即如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所言,历史与传奇的共同之处,正在於它们都是借暂时人物来描写永恒的人性。 而既然「历史人物」与「传奇人物」都是一种「暂时的人」(符号),那作家写作它们的目的,无非是借此来描写「永恒的人性」,那么,真实的人与虚构的人,即历史人物与传奇人物之间在这一层面上实际上并无任何差别。亦即,他们都实际上处於作家创造的同一艺术的假定情境之中。即以《书剑恩仇录》中乾隆皇帝与陈家洛二人之间关系而言,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乃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而陈家洛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传奇人物;进而,乾隆皇帝并非像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是一位汉人后裔,即并不是陈家洛的亲哥哥,这并不能成为「否定」这部小说的依据与理由。相反,这恰恰正是这部书真正的妙处,乾隆皇帝这位历史人物与陈家洛这位传奇人物在《书剑恩仇录》中并无不同,他们都是金庸所创造的艺术假定情境中的一个艺术形象。在这里,历史与传奇已合二为一了。我们所能看到的乃是共同的与普通而永恒的人性之深刻的揭示。试想,乾隆皇帝倘若真的是陈家洛的哥哥,但却又因机缘凑巧而当上了满清的皇帝,他得知实情之后又会怎么做?结论是,他只能是,必然是像《书剑恩仇录》中那样做。其原因乃在人性使然。
其次,金庸写武侠小说,所涉及的不仅是「江湖」,而且涉及了「江山」,亦可就「地理」这一点而言。《书剑江山》或《书剑恩仇录》吸引人之处固然多多,其中亦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从黄沙莽莽的回疆戈壁,到春风杨柳的秀丽江南,纵横万里,祖国江山如此阔大广袤,不要说对孤悬海外的读者与作者具有绝对的吸引力,且即使是大陆读者读到这种「江南书剑情」与「戈壁恩仇录」的刚柔相济、侠骨柔肠的文章,亦自必如痴如醉而感慨万端。作者、作者笔下的人物及广大的读者都需要这种「万里江山,任我驰骋」的广阔舞台,方能显出真正的「英雄本色」。设若金庸笔下的人物及其背景,也像其他的小说家那样仅限於一己私仇家怨,从而局限於一偏僻山村或一都市庭院,那便使其人物及其作品逊色太多,甚而会十足十地落入「小道」之中。
再次,大舞台、大气势,方能显出金庸的大胸襟及其大手笔。说到底,历史也好,地理也好,在武侠小说中只不过是一种背景,一种艺术与艺术家的舞台。然而金庸写书亦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大大益善。这就是说,把历史故事引入武侠小说,把天山风光与江南秀色一同汇入武侠小说,这一般人皆可做到。这样做并不难。然而,难就难在将它们写得像金庸的《书剑恩仇录》这样史诗般的大气磅礴。 在某种意义上,《书剑恩仇录》及金庸的其他一些作品,正是一些独具一格的英雄史诗。而这正是这部作品及金庸小说的不凡之处,其他人再也学不来的。
作者:南窗寄傲生 提交日期:2006-09-06 01:01:00  2#
二、武术与艺术
武侠小说自然是离不开「武」,离不开武功技击、打斗。而这一点又是武侠小说的「热闹」与「好看」之处。这一点,金庸的小说与其他人的武侠小说一样。然而,从《书剑恩仇录》中我们即可看到,金庸言武,不仅有「热闹」可看,而且竟然还有「门道」可看。金庸所描写的武功,不仅「好看」而且还「耐看」。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名称与技击动作自成一路,并成为他的小说艺术整体的一个有机部分,不可分割。
金庸笔下的武术,固然不是实有其招或实有其派的武术图谱,以及流派的「照抄」,即不是那些什么「擒拿手」、「鹰爪功」、「查拳」、「潭腿」、「八卦掌」、「太极拳」┅┅等等「真功夫」。如果是这些「真功夫」,就不免太过死板太过呆滞,运用起来只怕就没有那么「好看」了。而另一方面,却又不是如其他的武侠小说中的那些不着边际、荒诞不经的「剑仙」之类的东西。可以说,金庸的「功夫」在「实有」与「虚妄」之间,固然不可把它当作拳经剑谱来照此练习,然而在其书中却可以欣赏,思悟与品味。——金庸笔下的武功不仅是他小说艺术一个有机的部份,而且也成了审美艺术本身,且看:
三招一拆,旁观众人面面相觑,只见陈家洛擒拿手中夹着鹰爪功,左手查拳,右手绵掌,攻出去是八卦掌,收回时已是太极拳,诸家杂陈,乱七八糟,旁观者人人眼花缭乱,这时他拳势手法已全然难以看清,至於是何门何派招数,更是分辨不出了。
原来这是天池怪侠袁士霄所创的独门拳术「百花错拳」。袁士霄少年时钻研武学,颇有成就,後来遇到一件大失意事,性情激变,发愿做前人所未做之事,打前人所未打之拳,於是遍访海内名家,或学师,或偷拳,或挑斗踢场而观其招,或明抢暗夺而取其谱,将各家拳术几乎学了个全。中年以后隐居天池,融通百家,别走蹊径,创出了这路「百花错拳」。这拳法不但无所不包,其妙处尤在於一个「错」字,每一招均和各派祖传正宗手法似是而实非,一出手对方以为定是某招,举手迎敌之际,才知打来的方位手法完全不同,其精微要旨在於「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八字。旁人只道拳脚全打错了,岂知正因为全部打错,对方才防不胜防。须知既是武学高手,见闻必博,所学必精,於诸派武技胸中早有定见,不免「百花」易敌,「错」字难当。┅┅
这样一段,写陈家洛打出了「百花错拳」固是极为「好看」与「热闹」,更可贵的乃在於其「耐看」及其「门道」。这一段拳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一是在於其美,这一套拳法,居然叫做「百花错拳」,拳而以「百花」名之,可见其凶猛阳刚之外又有一种自然芬芳,这是金庸创造的奇迹。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似这种使人产生美的联想的拳法与剑法,正是从这「百花错拳」开始。二是在於它绝对新奇与首创。试想在所有的武术小说及其人物争斗中,打来打去都只是「太极拳」或是「八卦掌」不断重复,该是何等的乏味。而这一套「百花错拳」一出则不禁使人耳目一新。在场的侠士英雄固是惊奇不已,读者诸君亦恐怕同样会感到大畅胸臆,痛快淋漓,对金大侠创出新招奇式自然格外感到敬佩之至。三是,也许最重要的还在於它之「有理」,其中不但美而新奇,更难得的是值得读者去品味与思索。有灵性者,自然会感到这「『百花』易敌,『错』字难当」及「似是而非,出其不意」之中包含了高深的哲学道理在内。而其中,「须知既是武学高手,见闻必博,所学必精,於诸派武技胸中早有定见」云云,居然把这「定见」当成了「败因」,则更使我们大为惊悟!
其实,最重要的或许还在於,这套「百花错拳」乃与袁士霄及陈家洛这一对师徒的人生经历、人物性格及其命运紧密相关。这「百花易敌,错字难当」八字,亦正是这一对师徒的不幸命运与性格经历的深刻写照。此种拳术,非袁士霄不能创出,而非陈家洛不能熟练,其中道理,便在《书剑恩仇录》一书关於袁士霄及陈家洛的人生经历及其性格的叙述中。
金庸小说中的武术招式及其名称,多半是按照其人物的性格及命运而设置。如这部小说中的「绵里针」陆菲青所长的功夫正是「芙蓉金针」及「柔云剑术」,与「红花会」中的「奔雷手」文泰来的力大沉雄、刚正大气恰成映照。更不必说书中的阿凡提其人,因性格幽默机智,而其武术兵器亦使人觉得稀奇古怪┅┅如此等等可以说,各人的武术乃至兵刃都成了各人的性格的一部分。这才是金庸将「武术」作为「艺术」高妙之着。
再看第十七回结尾处:
霍青桐忽然道:「那篇『庄子』说些什麽?」陈家洛道:「说一个屠夫杀牛的本事很好,他肩和手的伸缩,脚与膝的进退,刀割的声音,无不因便施巧,合於音乐节拍,举动就如跳舞一般。」香香公主拍手笑道:「那一定很好看。」霍青桐道:「临敌时杀人也能这样就好啦!」
陈家洛一听,登时呆了。「庄子」这部书他烂熟於胸,想到时已丝毫不觉新鲜,这时忽被一个从未读过此书的人一提,真所谓茅塞顿开,「庖丁解牛」那一段中的章句,一字字在心中流过:「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再想到:「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心想:「要是真能如此,我眼睛瞧也不瞧,刀子微微一动,就把张召重那奸贼杀了┅┅」霍青桐姊妹见他突然出神,互相对望了几眼,不知他在想什麽。
陈家洛忽道:「你们等我一下!」飞奔入内,隔了良久,仍不出来。两人不放心了,一同进去,只见他喜容满脸,在大殿上的骸骨旁手舞足蹈。
这是写陈家洛悟出一套武功。而这套武功果然既如霍青桐所希望的那样「临敌杀人也能这样」,而又如香香公主所期盼的那样「那一定很好看」(这一对姊妹一个会「武」一个则只会「舞」)。——即既是「武术」,又是「艺术」。非但如此,其中还大有哲学道理——这《庄子》中的哲学道理,这里不必多言罢。值得一说的是,练「庖丁解牛掌」时的陈家洛与使「百花错拳」时的陈家洛虽同为一人,但随着经历阅历的增长,其性格与境界却已大不相同。不信你将描写「百花错拳」那段文字与描写「庖丁解牛掌」这段文字相比较,便可见到其中的奥妙之所在。
作者:南窗寄傲生 提交日期:2006-09-06 01:18:00  3#
三、奇人与奇情
上述所言,也许还不是《书剑恩仇录》及金庸武侠小说的真正独特而神奇之处,金庸小说的真正的魅力及其文学品位与艺术价值,在於他对笔下人物的重视与成功的创造。 金庸小说的妙着乃在於创造「奇人」与「奇情」。
金庸在回答读者关於「你认为理想的武侠小说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一问题时,这样说道:
……一般西方小说家大概注重之点:①重心在描写背景,例如汤姆士•哈代的小说;②以情节为主;③以人物为主。中国古典传统小说大致是以人物为主。例如《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我们看过这小说很久后故事也许不大记得清楚了,但是对书中人物,像鲁智深、林黛玉、孙悟空却印象深刻。
我个人写武侠小说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武侠小说的情节都是很离奇的很长的,要读者把这些情节记得很清楚不大容易。我希望写出的人物能够生动,他们有自己的个性,读者看了印象深刻。同时我构思的时候,亦是以主角为中心,先想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是如何,情节也是配合主角的个性,这个人有怎样的性格,才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另外一点是,当然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金学研究丛书」之十五《诸子百家看金庸(二)•掩映多姿,跌宕风流的金庸世界》远景出版事业公司)
在这里,金大侠道出了他的「武学秘诀」。那就是重在塑造生动活泼而又各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这句话说起来或听起来似觉容易,甚而有些老生常谈。然而真正地看到与做到却大非易事。而在武侠小说中看到和做到,则尤为鲜见。但我们在金庸的小说中看到作者的的确确做到了。
《书剑恩仇录》的真正成就乃在於塑造了包括乾隆皇帝、霍青桐、喀丝丽、袁士霄、天山双鹰及「红花会」诸首领及有关人物的生动形象。此书的主人公陈家洛自不必说——这一人物我们还要专门谈到——其他的人物也极为生动活泼,各具个性,叫人过目难忘。而究其原因,恐无非「奇而至真」四字吧。
即以「红花会」诸首脑英雄而言,不用说别的,仅是从外形上我们就能分辨出:那独臂长须的老道是无尘道长,中年微胖满脸和气的是赵半山,相貌堂堂威武雄壮的是奔雷手文泰来,他身旁娇柔而又美丽的则是他的妻子骆冰,长得像鬼而皮黑的自然是「黑无常」常赫志,白些的自然是「白无常」常伯志,那矮而微黑的是武诸葛徐天宏,那人高马大的是铁塔杨成协,那驼背人是章进,那手持金笛风流俊秀的是余鱼同┅┅。自然,人物形象与性格绝不能仅仅从「外形」上去区别。我们指出这一点其意在於,一方面看到金庸对於人物的「不同形象」的刻意追求;另一方面,或许我们看到,即使仅仅从外形上看,「红花会」这群首领,除少数几个人外,几乎都是一些「奇形异状」之人。有独臂、有驼背,甚而有像黑白无常者;至於高、矮、胖、瘦则是更各尽其形,应有尽有,其中意思不止於「形」而已矣。其实这些人物的性格也和他们不同的外形那样极为鲜明。如无尘道长的英勇豪迈而又好斗,赵半山的一团和气温文尔雅却又满身都是暗器,人称「千臂如来」,文泰来的霹雳火爆却大气凛然,章进同样霹雳火爆然而不免有些乖张,黑、白无常脸色阴沉不喜言语但同样胸怀义气,余鱼同风流俊秀为江南白面书生。小说中的一干女性,如骆冰的任性柔和、周绮的娇憨泼辣、霍青桐的英姿飒爽而智计深沉、喀丝丽天真滥漫丽若仙人┅┅如此等等,绝对不会看错、认错、记错。
《书剑恩仇录》中所写,的的确确是一干奇人。连那些出场不多的人物如袁士霄、陈正德、关明梅、阿凡提等等莫不奇异独特,让人一见难忘。
「奇人」之中,必有「奇情」。其实,这部《书剑恩仇录》完全可以叫做《书剑情仇录》,因为该书中对「情」之一字的描述与刻划亦是格外奇绝而有特色。在这部小说中,除已婚的文泰来、骆冰这一对夫妇伉俪和谐、男刚女柔、情意真切,可视为「正格」之外,其他情事,莫不与「冤孽」牵连,其奇曲悲哀之处更是婉转多变,叫人感怀。书中正面细致地描写了陈家洛、徐天宏、余鱼同与霍青桐、喀丝丽、周绮、骆冰、李沅芷之间的情事便是婉转多曲、细致动人而令人感叹或是伤怀。武诸葛徐天宏人矮目小,但极富心计,而周绮姑娘偏偏恰恰相反,人高马大却又性格娇憨直爽、纯朴无知。这两人之间偏偏「不打不相识」而暗生情愫,真叫「不是冤家不聚头」,从头至尾充满了喜剧意味。这二人相反相存,性格互补,虽不似男刚女柔这般「理想」却又不失为一对佳偶,尽管充满波折,最後总算是皆大欢喜。相比之下,余鱼同与李沅芷之间情事有三大障碍:一是余鱼同乃「亡命江湖」的「反叛」,而李沅芷则是「朝廷命官」的「千金」;二是余鱼同俊秀风流却遭一场火劫以致於变极秀为极陋,永远也无法治好满脸难看的疤痕。这对李沅芷固然是一个打击,而余鱼同的心理障碍,原是他内心钟情的乃是他结义兄弟文泰来的妻子骆冰,这种感情难以自拔,却又无法表达以致他情不自禁之时不免做出「越轨」而「非礼」之事,此前此后内心已是一片悲哀绝望与扭曲变态之情势。这三大障碍几乎每一个都难以跨越,更何况三大障碍先后齐至,《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也只能勉强地在第十八回「除恶无方从佳人」中,写到余鱼同为了报仇这才迫於情势同意与李沅芷订为未婚夫妻。而这对情人或夫妻此后的人生则是谁也不能逆料的了。除非感而伤怀,竟是别无他法。
至於书中涉及到的其他人的情事更是奇异悲哀、惨不堪言。如无尘道长被自己钟爱的姑娘无情而残忍地斩下一臂;如陈家洛的母亲与「红花会」前会主于万亭之间两小无猜却终身无望的悲情;如袁士霄与陈正德妻子关明梅之间几十年疯疯痴痴、畸畸曲曲的感情纠葛,以及因此而产生的陈正德与妻子关明梅之间几十年来吵闹不休无有宁日苦刑般的夫妻生活┅┅
这些情事可以说是千奇百怪,妙在各不相同。以上所举,竟无丝毫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每人有一本难念的经」,这便显出了金庸的创造才能。然而,更重要的乃是这些情事,多半是充满人生的苦涩与情感的悲剧性质,甚而心理变态、精神扭曲,确乎「情天难补恨海难填」。
作者:你还活着吗 提交日期:2006-09-06 01:29:00  4#
好贴
作者:zx9906 提交日期:2006-09-06 08:26:00  5#
ding~~~
作者:石头_石头_石头 提交日期:2006-09-06 08:49:00  6#
嗯嗯,以前看过了。
作者:hancf83 提交日期:2006-09-06 09:06:00  7#

作者:西水 提交日期:2006-09-06 11:01:00  8#
九当家锦豹子卫春华虽然着墨不多
不过我觉得是特别完美的人
1,有义气,敢担当
2,也很帅
3,心细周到,从为周琦准备婚礼就能够看到了。当时骆冰说了,谁要是嫁给他一定非常幸福
我还是很喜欢看书剑的,红花会的一干人,最起码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过
只不过,他们需要宋柯老师给他们修正一下理想
作者:填下乌贼 提交日期:2006-09-06 11:43:00  9#
顶了!
作者:南窗寄傲生 提交日期:2006-09-06 12:03:00  10#
最后一段我贴不上了,请水心剑帮贴了一下
作者:水心剑 提交日期:2006-09-06 12:14:00  11#
四、开头是错,结尾还是错
不用说,《书剑恩仇录》的真正描写重点是放在其主人公陈家洛这一人身上,而这部小说真正的艺术成就也正集中地体现在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看起来,这一人物简直就是一个幸运的象征,出身名门而又少年得志,文武双全而又内外兼修,脸如冠玉,人如玉树临风潇洒俊逸,心地善良,性格洒脱,聪慧过人┅┅总之,侠士中的种种好处,种种幸运,种种优点似乎全落到了他的头上。(按,这大约也是一般武侠小说乃至於一般文艺小说标准的主人公形象)
然而,出乎意料之外,这却并不是一个幸运的象征,相反倒是一个「不幸者」的象征,是一个悲剧形象,一个大大的悲剧形象。有关他的人事几乎都是「开头是错,结尾还是错」。 而《书剑恩仇录》的独特而深刻之处也就正在这里。
他出身名门,家庭既是江南望族,自幼饱读诗书并中乡试,师父袁士霄则又是武林少见高手名宿。然而,他的「出身」却又自幼在一片阴影的笼罩之中。他的母亲毕生所爱原来并非他的父亲陈阁老,而是「红花会」的已故首领于万亭。他母亲的爱情悲剧,一直是他心头隐隐约约的阴影,可以说他并不是他的父母亲的爱情结晶(他母亲并不爱他父亲),甚而可以说他是一个「不该出生的人」 他的出生恐怕
就错了。而设若他的母亲不让他投身江湖,而让他像其他的名门公子一样走仕途之路,他或许会有些幸运,至少会顺利通畅而无意外阻碍。可他的母亲偏偏将他送至旧情人的身边,并将他培养成「红花会」的反叛首领。而他的师父偏偏又是一位情场悲剧的人物,失意归隐半痴半疯,精神抑郁而心态扭曲。这些阴影无疑都会潜移默化对他产生影响,影响到他的性格、他的心灵、他的气度和他整个的人生。甚而,他所学的拳术,也是他师父失意之后发愤之作「百花错拳」 其旨在一切都「似是而非,出其不意」 这不能不对他的性格气质有所影响,甚而至於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生。
这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的性格与命运恰恰正是「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充满了悲剧性的矛盾:出身名门与落身江湖的矛盾;身居高位与缺乏应有的谋略与组织才干之矛盾;武艺高强与政治上轻信与幼稚之间的矛盾;他的「英雄事业」与「儿女私情」之间的矛盾;乃至他的「反满抗清」的政治上的理想追求与他实际上缺乏政治上的雄图大志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切都无疑地是一些悲剧性的矛盾冲突
,而身处这些悲剧冲突之中的陈家洛其性格与命运,只能用「开头是错,结尾还是错」这样一句话来概括。
具体地说,这种悲剧性格与命运,首先体现在他对霍青桐与喀丝丽这一对草原上美女的情感态度上。在第四回「置酒弄丸招薄怒,还书贻剑种深情」中通过「还书贻剑」,陈家洛对霍青桐初次见面已是一见钟情了。这本书叫做《书剑恩仇录》,则这一回中的「还书贻剑」应已涉及到「正题」与「正主」了吧,更何况这对江湖男女已双双坠入情网?然而不然,偏偏陈家洛在这时候又「错」了 金庸在这里来
了一招精彩的「百花错拳」! 书中写道:
┅┅李沅芷┅┅说罢拜了一拜,上马就走,驰到霍青桐身边,俯身搂着她的肩膀,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霍青桐「嗤」一声笑。李沅芷马上一鞭,向西奔去。
这一切陈家洛都看在眼里,见霍青桐和这美貌少年如此亲热,心中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不由得呆呆的出了神。
仅是这一个镜头,便影响到了陈家洛这位青年与霍青桐的一生。原因只不过是陈家洛误以为女扮男装的李沅芷真的是一位「美貌少年」。而霍青桐已明白了他的误会,并叫他去问陆菲青。然而他居然一直不问。这里至少暴露了他的许多性格弱点:一是误会本身说明他「眼不明」;二是误会本身说明他胸不宽;三是说明他自卑(亦或叫自傲),而碍於虚荣始终不去问;四是说明他对自己的情感并不认真与执着;五是他不该在自己这种疑惑之中,又接受霍青桐的定情之物;六是他根本不如霍青桐这样生动豪迈,而有着汉族书生特有的内心怯弱┅┅这一爱情悲剧看似李沅芷女扮男装所致,然而究其深刻原因尚在陈家洛的性格和心里的矛盾与缺陷之中。若仅是小小「误会」,以後有的是机会纠正。然而在第十三回、第十四回中,他又偏偏爱上了霍青桐的妹妹喀丝丽(香香公主)!这就使得情形变得更为复杂了。看起来,陈家洛爱上喀丝丽是因为一来他误以为霍青桐已有意中人;二来喀丝丽美丽是人间不二;三是喀丝丽主动「偎情郎」。而这几个原因之中,实际上还另有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喀丝丽美绝天人但却不会武功,从而使她对陈家洛更合适(这也是书生之「梦」及男子汉「自尊心」的产物),因为霍青桐武功智计为上上之选,这实际上容易使陈家洛内心自卑。更主要的是:陈家洛在情场上并不是一位真正的磊落、真挚、勇敢、热烈的大丈夫,而是一位心多崎曲又卑怯的文弱书生。其表现就在他压根儿就不敢自己去追求与表达,爱与痛苦无论多麽深切他都只是像其他汉人书生一样「严守礼法」地闷在心中。倘若喀丝丽不是主动地「偎情郎」,只怕陈家洛永远也不敢表达和选择自己心中的爱意与爱人。
作者:水心剑 提交日期:2006-09-06 12:16:00  12#
就算是爱上了喀丝丽,倒也罢了,偏偏没想到她是霍青桐的妹妹。更为可悲的是,他最后居然将爱人喀丝丽,作为乾隆皇帝答应他「反清复明」的「条件」,而送给了乾隆皇帝!进而,在牺牲和毁灭了霍青桐一生的幸福之後,更乾脆地就毁灭了喀丝丽的美好纯情的生命!在做出这样的「选择」之前,他内心里也充满了矛盾与苦恼,书中写道:
「我该为了喀丝丽和皇帝决裂,还是为了图谋大事而劝她顺从?」这念头如闪电般在脑子里晃了两晃。这是一个痛苦之极的决定,实在不愿意去想,可是终於不得不想:「她对我如此深情,拼死为我保持清白之躯,深信我定能救她。难道我竟忍心离弃她背叛她?但是要顾全了喀丝丽和我俩人,一定得和哥哥决裂。这百世难遇的复国良机就此放过,我二人岂非成了千古罪人?」脑中一片混乱,真不知如何是好。
我们倒是应该知道,陈家洛不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不是一位「爱情至上」主义者和「爱人至上」主义者。他只是一位汉人书生和汉人英雄,他要「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要「国事为重,私情为轻」。对此,我们自然不能仅仅限於责备,尤其是不能仅仅限於责备陈家洛,因为他是一位悲剧主人公,我们所应该探究的是这悲剧的真正根源及其性质。
有意味的是,小说的最后,当「红花会」诸豪杰在付出惨痛的代价,终於可以杀掉乾隆皇帝这位国恨家仇集於一身的罪魁祸首时,偏偏徐天宏的大仇人方有德将周绮的儿子抱了去并以此作为要挟,使得「红花会」的「反清复国」及「报仇雪恨」的理想宏图,终於由此而功亏一篑、全功尽弃了。而促使陈家洛作出「为了孩子而不杀皇帝」决定的原因并非其他,而是「周老爷子为了红花会,斩了周家的血脉,这
孩子是他传种接代的命根┅┅」如此而已。从「牺牲喀丝丽」到「放弃杀乾隆」这其间的原因及过程大是值得我们深思之。
前文提起过,陈家洛的所谓「大业」,即他的「反清复国」的理想追求,其实也是建立在这一系列、轻信、幼稚、蒙昧┅┅的基础之上的。建立在深刻的悲剧冲突之上的。他的事业的最终失败乃是必然的,他的结尾之「错」乃是因为「开头便已错」。说到底,他是一位汉人的书生,而不是一位真正的时代英雄。他只是一位江湖草莽的领袖,而并非创造历史或改变历史的豪杰。他是一位怯弱又轻信的人,而不是一位运筹帷幄而又敢於改天换地胸怀大志大略的人。他的悲剧,便是以一位书生之身去实现时代英雄之志;以一位草莽领袖之识去建历史豪杰之功,以其胸无雄图大略的怯弱性格而图改天换地的事业。
很少有小说是以如此深刻的悲剧而告终的,而中国的小说尤少,中国的武侠小说则是如凤毛麟角,因为武侠小说的「常式」或「模式」是必须以「大功告成,皆大欢喜」而结束的。有仇报仇,有冤伸冤,有情皆成眷属,有志者建功立业┅┅一片欢呼一片光明。而金庸这部武侠小说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则是公然「另创新招」且「反其道而行之」。这恐怕正是金庸小说的独特魅力及其深刻性之所在吧。在武
侠小说世界中,似陈家洛这样的彻头彻尾的悲剧主人公是不多见的,而其悲剧的思想意义及其艺术价值,则显然远远地超出了武侠小说世界之外。
《书剑恩仇录》的结尾是陈家洛为喀丝丽写作的一首短歌似的铭文,曰: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化为蝴蝶,是耶非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