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记桂林米粉是哪里的:浅谈基层农村纪检监察办案中的谈话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50:45

在基层办案中,纪检监察人员经常会与农村的党员干部群众打交道,如何在良好氛围下获取有价值的证据,使案件有重大的突破?加之农村党员干部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约束性较小,这就更需要我们对这类人群有清晰的认识,准确的把握其特点,采取恰当的谈话技巧,达到调查取证的目的,从而圆满完成案件的侦破任务。

一、当前现状

农民多为性格朴实,说话直率,同时具有农民特有的“狡猾”,例如:说话不透底,留个小心眼等等。另外,从地理位置上看,距离市区较远的农村人对调查者多些敬畏,调查取证工作也较为顺利。但位于市区较近的农村人对调查者多有防范之心,常怀“官官相护”的想法,当遇到调查者问到村子里的人时多不直接评价好坏,担心得罪人。但究其村里的某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较为客观真实的反映事情的真相。作为农村党员干部,一般都是村里的“能人”,除具有以上特点之外,还具有如下特点:有着自己一套做人的道理,已成定式的处事原则,有很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朴素的正义感、是非感,当然也具有农民固有的狭隘思想,小集体主义观念等。另外,他们文化知识、政策理论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也较为淡薄。但随着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日渐推进,一部分青年党员和群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成员之中,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文化、政策水平、法律意识等诸多方面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类别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按职务可以划分为:第一类,普通群众、村民代表。第二类,支部委员、村委委员。第三类,会计、村委会主任,村支部书记。按是否违纪可划分为,一般知情人(如:村民代表、两委委员)和直接责任人(会计、村委会主任{仅限党员}、村支部书记等)。

三、语言和技巧

纪检监察人员日常办案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但在调查对象是农村的党员群众,尤其是到村里调查取证时,最好使用当地的家乡话,这样可以拉近与被调查人的距离,使谈话能在轻松氛围下进行。

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应采取因人而异,分而治之的策略。

首先,对待第一类,即普通群众、村民代表。我们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有的放矢。调查从当下节气、天气、风俗等话题谈起,使谈话人不紧张,等其心情放松后,再慢慢导入与案件有关的事件中来,这就使被调查者更能够客观真实的讲述事件的原委。导语不必长,三言两语即可,但要说的适时,自然,亲切。如:一次到农村走访村民代表的时侯,正赶上立秋,当地立秋的风俗,是中午吃饺子,所以,我们到了村民代表家里说,今天的饺子什么馅啊,快点包,今天就在你家吃了。农村人多实在,一听你这样讲,顿觉亲切,气氛也融洽了许多。以后的谈话也在轻松的氛围里进行。在谈到事件关键细节的时候,要不露声色的重复和强调,这样就能把握住事件的关键点,还原事件的真实性。

其次,对待第二类,即村委委员、支部委员等,我们力求做到追根溯源,有力有节。不同于普通群众和村民代表,村委委员和支部委员,对调查的事件了解程度更透彻,更深入。在与其谈话时,调查者不要仅仅局限事件发生的整个概况,还要究其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等。在遇到被调查人不配合的时候,要讲明政策、分清责任,晓之以理,让其感受到事件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使其如实讲出事件的真实情况,利于整个案件的调查取证。

最后,对待第三类,如会计、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我们力求多管齐下,令其就范。第一,法理攻心。在谈话伊始,调查者应从政策、法律、法规等角度讲明事件的利害关系,促其主动交待,积极配合调查,这也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国法教育的一个契机。第二,证据攻心。一般违纪的党员干部,多怀有侥幸心理,对待一些问题含糊其辞,甚至百般抵赖,推卸责任。为此,调查者及时出具已掌握的有关物证、书证等证据,让其哑口无言,无从狡辩,从而承认自己所犯错误。第三,气势攻心。当遇到一些违纪的党员干部抵抗气焰嚣张,措辞激烈,不配合调查时,谈话人应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正义之气,凭借这股凛然之气,彻底征服违纪者妄自尊大、歇斯底里最后挣扎。第四,情理攻心。谈话中尊重违纪者,促使他们消除对立情绪,激发悔过心理,使其供述问题。一般来说,人们在危难时得到别人的理解,会对理解自己的人产生信任感,并愿意接受对他的安慰、劝告甚至批评。对一些产生逆反心理的违纪者,办案人员要理解他们,要对他们讲明,我们虽然是调查与被调查的关系,但没有个人恩怨。经常地站在违纪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他们的思想变化,拉近距离,消除敌意。要用一些入情入理的谈话方式,促使被查人对调查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主动供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