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的石化公司有哪些:“游手好闲”为何最早出现在南宋临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38:01

“游手好闲”为何最早出现在南宋临安

文/赵炎

    今天我们形容某人不务正业、贪图安逸享乐生活,常会讥刺其“游手好闲”。那么,这个词是怎么出现的呢?又有何历史成因呢?

    需要分开来说。“游手”这个词出现比较早,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提及:“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与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是指甩手大爷这帮人,不爱干活。而“好闲”则最早出现于南宋度宗年间的临安(杭州),见吴自牧的《梦梁录》。最终被《武林旧事》的作者周密合二为一,作为形容临安市民的专门词汇而流传至今。

    这就不好理解了,不做事,整日出去玩,这种生活谁不喜欢呢?为何周密独把“游手好闲”加于临安市民的头上?而不是其他地方的人。再说了,成天出去玩,不干活,那临安人吃什么,这个问题很基本。莫非南宋时的临安真的是传说中的乌托邦?你别说,还真有那样的特点。

    周密对此做了详细记录:“都民素骄...若住屋则动蠲公私房赁,或终岁不偿一擐。诸多税息,亦多蠲放,有连年不收一孔者,皆朝廷自行抱认诸项窠名:恩赏则有黄榜钱,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大家富室则又随时有所资给,大官拜命则有所谓抢节钱,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殓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欤!”

    翻译成白话就是,首都居民的住房基本上被政府包了,整年不交房租;各种税收也多被蠲免,政府全年收不到从事商业活动的居民的一文钱;不止如此,他们还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和生存保障。

    例如,政府在举办盛大节日庆典时,要向首都居民发放叫“黄榜钱”的赏钱;富人家常出资救济贫穷的市民;当上大官的,得发“抢节钱”给居民,有点类似今天某人“进步”了,或事业有成,得让哥几个撮一顿。最值得注意的是,临安地区已经有了“施药局”,免费为穷人看病提供药物;有孤儿院“慈幼局”。

    当时的临安府所辖钱塘、仁和两县政府还设立“慈济局”,目的是抚养那些“陋巷贫穷之家”的小孩或孤儿、弃婴,把他们“养育成人,听其自便生理,官无所拘”;有养老院“养济院”,收养“老疾孤寡,贫乏不能自存,乃丐者等人”;死亡如无亲朋收殓下葬的,政府还设“漏泽园”专门收殓下葬的事情。你看,临安市民多幸福!生老病死,政府基本上负责到底了。

    临安市民生长在天子脚下,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养成骄惰的习性,也就难免了,这就为出现“游手好闲”群体创造了条件。

    文化人还好一些,他们创办西湖诗社,吟诗弄文,倒也风雅得很;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则组成武社,《都城纪胜》里就有类似记载。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发展文化还是有用的,不能一概称为“游手好闲”之辈。

    真正“游手好闲”的临安市民,指的是那些无事可做、也不想找事做、还惹是生非的群体。

    比如“游手”,在周密的笔下,是指社会渣滓,专做放刁耍滑、骗人钱财一类勾当。他们或招几个娼妓,装成某财主的妻妾,然后去勾引那些人生地不熟刚到京师来的外地土老冒,等勾引刚要或初初上手,他们一伙突然出现,以破坏贞操要挟土财主破财。这类故事由于有男女故事参乎其间,在不是当事人看来,显得很有趣,在话本小说里常有描写。恶劣者自然就是那些地头蛇、坐山虎了,据记载,当时临安府还专门组织了力量进行打击。

    南宋临安市民的“好闲”也很有特点,《梦梁录》里记载,杭城“闲人”,有的专做“食客”,惯于“打秋风”,依附豪门,做个陪笑脸、凑趣的人讨碗饭吃。有些还不错,还有能力当个有钱人家的启蒙西席。混得比较差的,就只有给公子哥儿当个走狗,干一些“擎鹰架鹞,调鹑鸽,斗鹌鹑,斗鸡,赌扑落生之类”街头江湖营生了。

    首都居民被南宋政府惯坏了,却害苦了其他地区的老百姓,因为首都的舒服生活是靠剥削其他地方的钱粮换来的。难怪当时人削尖了脑袋都要往临安城里钻,导致临安人口急剧膨胀,如孝宗乾道年间杭州总人口约为55万,到度宗咸淳年间增长到约124万。一百多万人的大城市(包括它的农村地区),享受着政府的高度福利政策,焉能不养出“游手好闲”之辈?              (赵炎)<专家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