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逸南岸明珠:周易六十四卦也许并非由八经卦构成 - 儒学经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3:44
周易六十四卦也许并非由八经卦构成《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钢,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天之道,四象也:春,上阴下阳,少阳。夏,上阳下阳,老阳。秋,上阳下阴,少阴。冬,上阴下阴,老阴。地之道,人之道也如是各有四象,则“兼三才而两之”,既每才取其一象之两画,共六画而成一卦。因三才各有四象,所能组成的卦数正好六十四个。 基于以上考虑,本人于05年5月在孔子2000网站的儒学论坛贴出了《易经六十四卦的立体卦图》。有兴趣者到该网站搜索作者名”weihuifeng”可以找到原贴。本人以为,这也许是理解周易的另一条门路。六十四卦立体卦图
今天谈谈对“天行健”和“地势坤”的理解:
天行健:
这个“天”是指自然之天,它高高在上,为所欲为。他的明暗冷热晴雨雷风等等,人力是不能干涉的。古人观此,思士君子做事为人,当象天一样轰轰烈烈,自由自在。汉高见始皇威仪叹“为人当如是”即是此意。
地势坤:
地无为,不动。地随风随水。地在人们脚下。相对于人,相对于天,完全被动。地之“厚德载物”,不得已也。古人观地之德,思己之行,当某时某事处于被动时,即缩起头来“厚德载物”,以图后起。唐宗降胡之事应类此。
行健,是理想是目标。
势坤,是现实是无奈。

书找到了。

这是研究立体易的一本专著:《走进伏羲--破解易学千古之迷》,作者:郭志成(吉林社会科学院易学研究所)、郭韬(郭志成之子);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这可谓楼主的同道。

输入比较麻烦,把目录先列在这里,作者的有些结论我随手标出(用蓝色):
导言 (以往的研究,大都把易作为一本书,这本书里记载了古人一种理、一种数、一种象、一种术;而极少有人把这部书中的研究对象看作一种“物”,一种古代曾经有过的。人造的“物”

第一章 《易经》的遗憾
一、先天易与后天易的纠葛
二、《周易》是卦书
三、《周易》为卦学做了什么?(1、记录了由六位两类符号组成的全部六十四个卦;2、编撰者根据自己的了解给已经存在六十四卦逐一标注了卦名;3、作者为每一卦系上自己认可的卦辞;4、为构成每个卦的六个位置都标上了题目(九、六),注明了说明文字(爻辞);5、为六十四卦编排了一个自己的卦序;6、用卦名、卦辞、爻辞等文字,记录了该卦可能表示的部分物象,部分还记录了所代表的方位

四、《周易》的遗憾(1、没有记载卦的起源;2、没有对三画卦作任何说明,3、没有对六画的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的原则加以说明;4、没有记录用《周易》占莁的方法;5、没有说明占莁之外,易还有什么功用,等等

第二章 《易传》的功过
一、《易传》概说
二、《易传》说易
1、易书之易
2、形容词易与动词易
3、易学研究的对象易
4、《易传》论“易”的功能(见系辞)
三、《易传》说卦 (列出了八卦六种排列顺序,三画的八卦可以有多种排列形式,数学计算,可以排除 8!=40320种
1、《易传》中的卦字
2、《易传》对于八卦的解说
3、《易传》论六十四卦
四、《易传》的未解之谜(1、没有解决究竟什么是易什么是卦?2、伏羲造八卦的问题;3、序卦作了人文式的解说,没有解决64卦的排列原则问题;杂卦以两卦对偶方式对六画的六十四卦名卦义作了一番解说,直接动摇了《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的经典性;4、记录了一种大衍莁法,验之《左传》《国语》的莁例,多有不合;5、河图洛书问题。

第三章 离经叛道者的挑战与贡献
一、汉易正说
二、管车各的狂话
三、一佛一道的《正易》宣言(麻衣道者和陈抟,《麻衣正易心法》提出了“卦画为正易说”,还提出了“辞外见意”说
第四章 北宋学者对伏羲易的探索
一、邵雍的“先天图”和“后天图”
二、刘牧的“河图”“洛书”论(他的功劳是把这两个本来用数字和文字说明的数图,改用黑白点代替了。他的聪明之处,是他了解远古先民的黑白点计数法。近代考古发现这种黑白点计数的实例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有很多。
三、周敦颐与太极图
第五章 无根无花觅千年--难以证明的北宋先天易
1、义理派对先天易的非难
2、莱布尼茨可爱的迷信
3、无功的求索
4、来自先天易学者自己的混乱
5、中国的易学被河图洛书搞糊涂了(河图和洛书,不是同一个事物。河图首见于《尚书》,洛书首见于《易传系辞》
6、换个角度论先天
第六章 柳暗花明--立体易研究者的贡献
1、董光壁的研究 (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易图的数学结构》第三章《易图的数学解》第四节《几何解释》,指出:“易图的这些空间对称性可以由群论给以严格的数学描述。”绘出了一幅八卦交综卦、错综卦立体图。这样的理解已有先驱,中国1723年出版的《数理精蕴》是在康熙皇帝住持下在皇宫里编译的一部百科全书,其中《阿尔热巴拉新法》就是以八卦阳爻为加号,以阴爻为减号。
2、罗翊重的研究 (1988年《论太极八卦的四维空时流行结构》,八卦在三维立体空间可以用六面正方体八角表示。按二进制数码的顺序,将这八个卦象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则这个曲线可由三个S形曲线组成。)
3、丘亮辉的介绍 (《重视易经和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论文中写道:“用极坐标新排出的八卦,完全符合河图和洛书的结构,统一了先天卦和后天卦的分歧,太极图也合理地部属了八卦的对立部位,走遵循着二进制表现的自然规律。”)
4、顾明的研究 (专著《周易象数图说》,对二元易卦(周易卦)和三元卦(太玄卦)在二维、三维以及三维以上的多维空间的分布,作了系统研究,指出二元卦的八卦在三维坐标系中的排列可以用多种立体模型来表示,而正方体与八面体是最佳选择。
5、徐道一的介绍 (专著《周易科学观》指出:八卦则可以二维或三维空间表示。在二维空间中,八卦可表示为按一定顺序排列。例如伏羲八卦方位排列,表示平面上八个方向;在三维空间中,三个直角坐标轴把空间划分为八个区域,每个区域的正负号组合是各不相同,与八卦的卦符可以一一对应。)
6、欧阳红的研究(1996年著《易图新辨》,认为:“任何物体(包括空间),从外部视之为三维,居中视之为六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象卦象和天体数理模式论,建立了一个与立体易模型相合的“一体三维六向八宫九区”的天体模式,特别是作者擅长于球体图的绘制。)
7、商桂的研究 (1999年出版专著《易索》,明确提出“八卦是三维的,”“八卦是人类最早的直角坐标系”的主张。)
8、张云鹏的研究
9、周发贤的研究
10、张之敏的研究
补记:张志春介绍丛瑾滋的研究

第七章 立体易模型体现的易学意义
一、三种模型 (在三维坐标以系上表示八卦排列的立体模型有三种:1、立方体模型(各面正方形);2、八面体模型(各面三角形);3、圆球体
二、易的两仪分类与四象组合 (立体易模型就整体而言,本身就是一太极。易的两仪分布有三种形式:上爻阴阳定,以中爻阴阳定,以下爻阴阳定。)
三、易立体模型上的八卦关系  (八卦的卦序排列可以有8!=40320种,在立体易模型上这些卦序分两类三种形态:1、表层卦序,不需要通过立体易的中心点联结的八卦卦序,又可分为两种;2、深层卦序,八卦序列中有一处以上是通过立体易中心点联结的卦序

第八章 古代立体易模型的证明之一--破译术数学中的三般大卦
一、术数学中的三般大卦和大小游年变卦
二、解析天定卦
三、关于《青囊海角经》--兼论翻卦产生的年代
第九章 古代立体易模型的证明之二--破解京房八宫卦编排之谜
第十章 古代立体易模型的证明之三--破译陈抟《龙图序》
第十一章 古代立体易模型的证明之四--伏羲时代易的立体模型和平面化
一、关于伏羲和伏羲时代
二、神秘的含山玉片--易立体模型的平面图式
三、奇异的带孔石刀组合 (薛家岗文化三期发现,一套7件带孔石刀,孔的数目都是奇数,1+3+5+7+9+11+13=49。7件刀叠起来正好是金字塔图形)
四、五千年前的球面几何学--天球还是元苞?(考古学者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薛家岗文化等多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六孔陶球,这些圆球画出了三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平面在球面上的交线。上述遗址年代距今5000-6000年。这是立体易模型的实际应用

五、伏羲造六峜--立体易模型的实际应用 (六峜=六基,即祭坛、台,其造作在八卦诞生之前)第十二章 无法结束的结束语--寻找中国的金字塔
一、三易新说  (《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故《连山》《归藏》《周易》可能是三代不同的易模型或易图或易法,连山是立体易模型分解后的形象;归藏就是龟藏,实物是含山玉龟及玉片图形,是依照立体易模型变成平面图式后放在龟甲之中所作的说明。)
二、台与易
三、寻找中国的金字塔
四、寻找伏羲
后记

易经立体卦图

感谢楼上的朋友提供了这些资料,本人将详细研究。

今天再在这里谈谈我对太极两仪四象的理解:
我以为《易》是借物说事的,而事起自人之欲,人之欲出自人之需。人只要活着便有多种需求(这便是太极),又依据这种需求对各种事物进行分析与描述,如:冷,暖。好,坏。是,非。大,小。高,低。强,弱。远,近。等等。每个事物都人为的分成两种状况(这便是两仪)。而每个事物的两种状况又是相互关联并不断转化的,为了描述这种关联与转化,再在每个事物的两个极端状态间加上两个过渡状态(这便是四象)。

一己之见,还情各位指教。 不用谢。其实我见到的那些研究易立体模型的人,不是用现代数学研究,就是从天文象数着手,基本上还是以八卦(三爻卦)为基础来推演的,与你的用天地人三才,即二爻三次排列组合排演64卦是不同的,但是结论上,颇有殊途同归的结果。本人高等数学方面知识欠缺,所以,很多东西只能是把人家的姓名文章列在这里,无法作概述,不知为不知也。

我比较认同卦最初是用来记录天象的,由此观象授时而逐渐有了卦序,卦序之出同时就含着数的运用,演卦形成卦序就等于数学公式,用于天象、授时、制造、建筑等实际造作运用,当然数同时也可以用来算卦了。等天时、物候、地理、人文、历史积累多了,形成历史经验和规律认识,卦辞、爻辞就陆续出现了,并且更多用于算卦了。算卦预测其实在当时并不是单纯的迷信,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带有通天感应的神圣性。易传,将卦哲理化,这是功劳贡献,但是遮蔽了卦的本来面目,对后人也是一种遗憾,好在用心读易传,它还是保留了很多原始面貌的东西,有心人自然会知道。易传作为集大成者,名副其实。

易经立体卦图

我从乾卦的到的提示:
基于三才四象成卦的理论,当事件的当事一方处于绝对强势时,可以用“乾”来描述它所处的状态(或地位)。
在事件中拥有绝对优势的一方可以怎么做呢?“乾”卦提示我们:
1:这时做事成功的几率很大,不必太多顾虑。
2:虽然拥有优势,什么也不做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3:如果要做事最好多找一些同盟者,这样就可以把更多人拉到同一条船上,扩大自己的优势。
4:虽然拥有优势,做事仍需谨慎。不能犯大的错误,不能过分使用和消耗己方实力。
5:“乱世出英雄”也是古人总结出来的道理。其原理也适于商务领域。如果要在商务上做出成绩,新兴行业或市场中当有更多机会。

我从坤卦的到的提示:
基于三才四象成卦的理论,当事件的当事一方处于绝对弱势时,可以用“坤”来描述它所处的状态(或地位)。
在事件中处于绝对弱势的一方可以做什么呢?“坤”卦提示我们:
1:因处弱势,无主动权可言,只能象牝马顺从种马一样无条件服从才能得以生存,别无选择。
2: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会接连而至,心理上应有准备。
3:如果这时候还有什么荣誉和利益的话,都要主动让与占优势一方。不可自居其功,更不能图谋私利。
4:不可意气用事,争一时一事之短长。
5:否极自有泰来时,要有耐心,等待时机。 《易》最初只有卦画而无文字,至文王周公始有卦爻辞,后孔子作十翼而成今之《易》。
  由此可知六十四卦怎样构成,文王以前的人没说,文王周公也没说。
  孔子的说法之一是由八经卦两两相重而来,并依此作“象”,但在大传中又保留了有关三才四象成卦的说法。
  孔子以后的人读《易》,多以八经卦两两相重为六十四卦的说法为出发点来分析易理,但两千多年来始终争议甚多。
  邵雍和朱熹都提出了自己的构成六十四卦的方法,但在对卦爻辞的解说上仍遵循了孔子的说法,这是一个矛盾。
  我建议各位现在换一种思路来分析一下易经,采用大传中三才四象成卦的说法,分析卦爻辞时暂把“彖”“象”等放置一边。这样或可以觅到另一重“易之本义”。我理解的阴阳相推而生变化:
八卦(此指六十四卦)的变化来自两仪的变化,两仪的变化通过四象的相互转化表现出来。四象转化的顺序是:――老阴――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封闭循环,无始无终。
变化可以从四个状态(四象)的任一个作为起点。如果从老阴为起点:
从外界来一阳爻到老阴下爻的位置,老阴的下爻上升到上爻的位置,原上爻被推掉,变成了少阳。
再往下变:从外界来一阳爻到少阳的下爻位,少阳的原下爻升到上爻位,原上爻被推掉,变成了老阳。
这种变化反映的是物极必返的道理。所以老阴变时只能是下边来一阳爻,老阳变时只能是下边来一阴爻。
一爻外来所“象”的是新生因素推动原有事物发生变化。
依此,由任一六画卦开始,可以推出另六十三卦。


因业余时间边思边写,内容不连续,且形成了自己顶贴,还请各位谅解。
这些想法是否有道理,也请各位共同思考。

推背图的卦序

近读网上《推背图》,发现其卦序很特别,不象是用某种“筮法”“算”出来的。今把此六十象卦序贴在这里,希望有兴趣者共同研究一下。



第一象 甲子乾下乾上
第二象 乙丑巽下乾上
第三象 丙寅艮下乾上
第四象 丁卯坤下乾上
第五象 戊辰坤下巽上
第六象 已巳坤下艮上
第七象 庚午震下乾上无妄
第八象  辛未坤下离上
第九象 壬申乾下离上大有
第十象 癸酉坎下坎上
第十一象申戌兑下坎上
第十二象乙亥震下坎上
第十三象丙子离下坎上既济
第十四象丁丑离下兑上
第十五象戊寅离下震上
第十六象已卯离下坤上明夷
第十七象庚辰坎下坤上
第十八象辛巳艮下艮上
第十九象壬午离下艮上
第二十象癸未离下乾上同人
第二一象甲申兑下艮上
第二二象乙酉兑下离上
第二三象丙戌兑下乾上
第二四象丁亥兑下巽上中孚
第二五象戊子艮下巽上
第二六象已丑震下震上
第二七象庚寅乾下震上
第二八象辛卯坎下震上
第二九象壬辰巽下震上
第三十象癸巳巽下坤上
第三一象甲午离下巽上家人
第三二象乙未巽下坎上
第三三象丙申巽下兑上大过
第三四象丁酉巽下巽上
第三五象戊戌震下兑上
第三六象己亥乾下巽上小畜
第三七象庚子震下巽上
第三八象辛丑震下离上噬嗑
第三九象壬寅巽下兑上
第四十象癸卯巽下艮上
第四一象甲辰离下离上
第四二象乙巳艮下离上



第四三象丙午巽下离上
第四四象丁未坎下离上未济
第四五象戊申坎下艮上
第四六象己酉坎下巽上
第四七象庚戌坎下乾上
第四八象辛亥离下乾上同人
第四九象壬子坤下坤上
第五十象癸丑震下坤上
第五一象甲寅兑下坤上
第五二象乙卯乾下坤上
第五三象丙辰乾下震上大壮
第五四象丁巳乾下兑上
第五五象戊午乾下坎上
第五六象己未坤下坎上
第五七象庚申兑下兑上
第五八象辛酉坎下兑上
第五九象壬戌艮下兑上
第六十象癸亥坤下兑上



(还有两个问题:第三九象“巽下兑上”不应是“颐”。第二十象与第四八象都是“同人”。)



[ 本帖最后由 weihuifeng 于 2007-7-11 10:43 编辑 ]

晋和明夷

我对晋和明夷两卦的理解:
晋:
代表地的下两爻为老阴,象征当事之人做某事的基础条件已失去了(比如当今之人想做实业而既无资金也无技术)。
代表人的中间两爻为少阴,象征当事之人做某事的自身条件也已过了如日中天之时,但还尚存部分能量。
代表天的上两爻为少阴,象征当事之人所受到的外部支持也大不如前了。
综合六爻,当事之人手上还存有部分主动权,但比“乾”的状态已相去甚远,且趋势是走向不利。“健”是行不得了。
当此之时该怎么做呢?
《易》为为王之人开出了药方(当然,当一事之权者也可参照之):求贤济世:
求贤要有诚心,象古人的昼日三接,一饭三吐,一沐三握,都是榜样。
要有紧迫感,求到了贤人并委之以政才能无咎。
求贤要以身下士才能成功。
求贤之道可走“群众路线”,有声望者可看做贤人。
如用上了无能之人可就要受害了。
求贤用贤要长期坚持,且勿求全责备。

明夷:
代表地的下两爻为少阳,象征当事之人做某事的基础条件已越来越好,但尚在“初级阶段”。
代表人的中间两爻也为少阳,象征当事之人做某事的自身条件也在趋向成熟。
代表天的上两爻为老阴,象征当事之人做某事的外部条件并不具备,还存在敌对势力。
综合六爻,当事之人已走出极端不利的“坤”的状态,事业已向好处发展,光明就在前头。但还处在起步阶段,困难还很多。
当此之时该怎么做呢?
要韬光养晦,不要引起敌对势力的注意。
要伪装自己,自损其形,不让对手看出“野心”。
做人做事要以顺为则,勿求出人头地。
知怀壁其罪的道理,有功勿居,有财勿守。
不可表现得比上司更正确更有能力。
此时若不知“明夷”之道,可获一时之成功,因“天不佑”,终会失败。

既济和未济

既济:
代表地的下两爻为少阳,象征已具备了一些做某事的基础条件。
代表人的中间两爻为少阳,象征自身条件也越来越适合做某事。
代表天的上两爻为少阳,象征做某事的外部条件也初步具备了。
综合本卦六爻,象征做某事的各项条件都已不错,事业已进入了顺风顺水的阶段,不论哪一“才”变,都是越变越好,所以卦名既济。
此时当事者该怎么做呢?
《易》提示:
趋势虽定但仍在“初级阶段”,基础尚弱,要防止出现反复。
做事要从大处着眼,宽以待人,宽以处事,大方向对就行,不要想一下子解决全部问题。
发展过程中或有小的失败,不必在意,终会变好的。
成功需要时间,不要急于求成。
面临的困难要看到,过去的教训不能忘。
做事应实事求是,不要花架子,量力而行既可实受其福。
这时离“行健”之时尚远,若错诂形势,尊大妄为,会吃亏。


未济:
代表地的下两爻为少阴,象征做某事的基础条件已变坏。
代表人的中间两爻为少阴,象征自身条件也越来越不适合做某事。
代表天的上两爻为少阴,象征做某事的外部条件也趋向不利。
综合六爻,象征某事已走上下坡路,这时不论哪一“才”变都是越变越坏,所以卦名未济。但此时基础尚未尽失,表面上还是歌舞升平,日子也还过得。
此时当事者该怎么做呢?
《易》提示:
做小事也未必会成功,小心为是。
认为有把握的事可能也做不成。
这时应充分分析问题的原因。
如再出错,证明当事者是极为不智的了。
此时谨慎小心,才会吉祥。
此时不要有大的作为。
行为正确形势才能好转,但需很长时间。
毕竟此时还不是十分的不好,但若无清醒的认识,任其发展下去则不好。

----------------------------------------------------------------------------------------------------------------------
如此解经,是否正确,是否有益,还望各位赐教。

平面或立体,个人习惯不同

周慎道把“循天道”看成仰望天空,得“导”天时,用九,因此有“九无”,
周恩来把“循天道”看成吐脯地、人,得“导”六合(地、人),用六,因此有“六无”。
因此,循道有两仪可以导出,用九就遵循二维直角平面坐标系,用六就遵循三维立体直角坐标,划圆“天园地方”就用级坐标系,不必强求古人对,还是今人对。
“心生万物”,以经解经不是很好,以俗解经未必不对。
基督教门徒也仅仅有“三公理”,古人给我们仅仅留下“直、方、大,不习,无咎”(同样是“三公理”),所以,先生仅为一家之说,没有对错。

 

剥与复

剥与复


代表地的下两爻为老阴,象征某人做某事的基础并不具备。
代表人的中间两爻为老阴,象征某人做某事的自身条件也不具备。
代表天的上两爻为少阴,象征某人做某事的外部条件也已变坏。
综合看,三才皆弱,象征某人某事已近于彻底失败,基础不具,自身亦弱,仅存一点外部条件尚可依持。
此时应分析(剥)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以利将来。
《易》提示:
此时不要再有大的作为,再错一步,成了“坤”,便啥也不能做了。
要分析失败的原因,不灭虚求实,仍会凶。
不承认失败则会继续失败。
弄清失败的原因是目的,不要责难别人。
归罪别人,不纠正自己,会继续失败。
总结教训,选贤任能,自有反败为胜之时。


代表地的下两爻为少阳,象征某人做某事的基础条件已有所改善。
代表人的中间两爻为老阴,象征某人做某事的自身条件尚不具备。
代表天的上两爻为老阴,象征某人做某事的外部条件也不具备。
综合六爻,象征某人某事已走出至为被动的“坤”的状态,但仅略有了一点基础而已。
《易》提示:
这时,形势会往好处发展,可以开始创造条件为事业打基础,但不能急于求成。
想一步成功是不可能的,事业要一点一点做。(不远复)
不冒进会有好处。(休复)
事业开始会有困难和挫折,应有屡败屡战的精神。(频复)
顺势而为才会成功。(从道)
要不断审查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自考)
若此时不自量力,有大的作为,会失败。(迷复) 回defend先生:
虽说是生有涯而知无涯,然事而优则学,自言自语,自愚自乐,娱己娱人,也是一种逍遥吧。

今天再说说关于预测的问题:

人类社会中许许多多的现象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如国家层面上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们只要对以前发生过的类似事情有充分的了解,再准确判断眼下处于什么状态以及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就能够预测这件事的将来。即所谓知道它的过去,知道它的现在,就知道它的将来。
一般来说,参与的人多,作用时间长的重大事件,其规律易于总结和掌握,因而易于预测。
我以为《易经》正是总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书,并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形成这些规律的根本原因(这就是人之需——太极),以及推动事物转化的直接原因(各方力量的强弱对比——阴与阳)。并进而指出了当某件事处于什么状态时人们该怎样趋吉避凶。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某些事件进行预测。比如当下的中国足球队要与巴西足球队打一场比赛,有点足球知识的,谁能预测不出结果呢。只是这种预测没有与易经相联系而已。
只要了解了某项事物的基本规律,就能进行预测,并非是只有懂得了易经才能预测。例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中国贫弱混乱之时预测中国必将强大起来,我想他可能不懂中国的易经。许多股民也准确预测了股市的升与降,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可能不懂易经。见光明网学术论坛/哲学,本人关于〈易〉的帖子,其中有两卦的全文解读。
64卦已全部通解,约80万字。以玄学解〈易〉,摆不掉巫卜,永解不了! 

谈谈阴阳

史湘云论阴阳 ___<红楼梦>三十一回
湘云道:“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阴阳可有什么样儿,不过是个气,器物赋了成形。比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比如那一个树叶儿还分阴阳呢,那边向上朝阳的便是阳,这边背阴覆下的便是阴。”-------“这边正面就是阳,那边反面就为阴。”--------“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翠缕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

我们顺着这说法往下说,是否可以说:高是阳矮是阴,大是阳小是阴,长是阳短是阴,上是阳下是阴,硬是阳软是阴,多是阳少是阴,先是阳后是阴,进是阳退是阴,顺是阳逆是阴,―――――主是阳次是阴,强是阳弱是阴。

本人是以这样的阴阳观来研究易经的,不知对否,还请教各位。 再说太极

《释迦牟尼传》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进入三夜(三更)时分,悉达多进而观照众生的本性,“它们究竟是为了什么缘故而有衰老和死亡的呢?”悉达多马上就知道了衰老和死亡是以生作为根本的,如果离开了生,也就不会有衰老和死亡。而且这个生不是从天上而生的,也不是从自身而生的,它不是无缘无故而生,而是从因缘而生,因依于欲界、有色界、无色界三种有业(指决定来世所得果报的思想行为的总和)而生。悉达多又观察三种有业是从什么地方而生,他马上知道了三种有业是从四取(取,是追求执著之意;四取为四种追求,即一、欲取,对色、声、香、味、触等五妙境的追求;二、见取,对各种非佛教的世俗观点的追求;三、戒禁取,即执著于各种非佛教的戒律;四、我语取,即执著于我的偏见)而生;又观察四取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知道四取是从爱欲而生;又观察爱欲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知道了爱欲是从感受而生;又观察感受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便知道是从接触而生;又观察接触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便知道是从六入(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和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境的总称)而生;又观察六入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知道六入是从名色(名色,为身心的统称。受、想、行、识这四蕴为心法,称‘名’;色蕴为可视知的形象,为‘色’,主要指形体而言)而生;又观察名色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就知道是从心识而生;又观察心识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就知道是从行(一切精神现象及物质现象的生发以及变化活动,称作‘行’)而生;又观察行从什么地方而生,马上知道是从无明(愚痴为无明)而生

看来古时印度人认识到了世间的“事”并无上帝在主导着,而是来自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和声色香味触法这六境。
我们的祖先在研究“事”的发生发展规律后,结论是——太极生万物。我现在干脆把“六入”理解为就是“太极”是否可以呢?对于52#的说法,我想说:
用易经给出的方法研究“人类行为的规律性”才是有用也有效的。人类个体的行为与机遇有其偶然性,而群体的行为则其必然性很大。
至于“物”与“物之间的事”,科学家用技术手段研究,成绩巨大。而易学家在这方面好像没多少进步。
物质组织体由来的事,已由核物理专家研究到基本粒子了。
当然,研究“事”离不开研究“物”,“物”的行为或变化就是个“事”。古人就说“格物致知"吗。
我觉得,用太极来解释与人有关的事是怎么来的,有助于人们理解事怎么会这样,将来会怎样。
用太极解释物质组织体由来的事,于人无助。在百度搜索"兼三才而两之......",见下面这段文字,转贴过来请网友欣赏:

孔子说:《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际也。三才之道,天地人也。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法此三者,故生六位。

《易纬》将《易经》的六画卦象结合天、地、人三才,与及阴阳、柔刚、仁义道德等说,亦即《上系》第一章「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下系》第十章「《易》之为书也,广大备悉,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和《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诸说的总和,泛指《易》学涵摄天、地、人之道。加上后来《说文》王字注:「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史记.太史公自序》:「通天地人之变,成一家之言」,《郭店楚简.语丛》:「《易》,所以会天道、人道者也」种种,予人一种清晰理念:《易》学就是一种参造化,究天人之学。更由此说而衍生扬雄的「仁柔义刚」的细节,即汇聚成一套完善「天人合一」的理论,所谓「天大地大人亦大」。把人的地位提升到与天地并列,范文澜《中国通史》以为是由於春秋以来,人的地位逐步提高,是人性醒觉的表现,从而加强了孔子「人本」思想,也是《易学》从原始宗教迷信,通向人文主义的结果。

然而,把三才套入卦象六爻位序之中,天地人究竟谁孰?此种三分之法又是否完全适合六十四卦,抑或只适合用於某些卦象之中,《经》、《传》都没有明确交代。第一个把「三才」用於「六画卦」之中,以「六爻位象三才」,替它定位的,据现存的资料得知,是东汉时的郑玄,他分别在《乾卦》的二、三和五爻之下注云:二于三才为地道,三于三才为人道,五于三才为天道。
郑玄是马融的学生,这位被尊称为「五经无双」的大儒,当然闻道有自,有本有源,到了唐时孔颖达编纂《五经正义》,也直取其说而无所怀疑。孔氏在《周易注疏.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下《疏》引「先儒」云:「《易》含万象,为例非一,及其六位,则一二为地道,三四为人道,五上为天道。」所指的「先儒」说,李道平谓「即郑义也」。至於南宋朱熹在《易经集注.下系》第十章「《易》之为书也」一段之下也认同郑说,云:
三画已具三才,重之故六,而以上二爻为天,中二爻为人,下二爻为地。

三才的划分,解家每每拿《随卦》举例,六画之卦包括天、地、人之阴阳、柔刚、仁义在内,所谓「奇耦之画,函三於一」,於是三才六位之说,今日已广为学《易》者所接受。不过,正如郑玄也得承认「《易》含万象,为例非一」,按照《易经》一贯「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六爻之位),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特点,处处教人善变趋宜,不可墨守成规,及后王弼的学生韩康伯在此数句之下注,也叫人「不可立定准」,只要大家一读《乾.文言》对九三、九四两爻的阐释,不难发现「三才六位」义确有圆凿方枘,鉏鋙不相入处。
九三曰: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又九四曰: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二元现象与两仪
自然界普遍存在着两元现象。一年之内的气候可粗分为一冷一热。一天二十四小时可分为一白一黑。当两件物体比较时,有大与小,长与短,高与矮,粗与细。距离有远与近,速度有快与慢,电有正与负,磁有N与S。动物有公母之分,人有男女之别。
人与人和人与动物比较力气时,有大有小;比较智力或技巧时,有强有弱。
这样的比较事项是难以说尽的。我把它叫做二元现象。
我们的祖先有可能是在观察分析并汇总了这些现象后,发明了“两仪”一词来表述这种现象。并且使用了我们叫做阴爻与阳爻的符号来表示这种比较的结果。

三极原理与八卦
三极原理易经里多次提到。如: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如果说两议现象是先人观察研究可见可感之事物而发现的,那么三极原理则是先人总结众多的较量的成败得失之后,通过哲学思考而发明出来的。三极原理包含了三才的观念和天地定位的基本理念。

当先人用三极原理与两仪现象相结合来描述事物的时候,八卦就产生了。
当先人把两仪进一步细分为四象后,六十四卦就产生了。说说易经里的“数”:
易经中多次提到“数”。如:极数知来之为占。参伍以变,错综其数。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我以为,这个“数”,指的是与某个事件有关的“因素”。
任何一件事情,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果我们能够把与某事有关的全部因素都了解透彻了,这件事情处于什么状态及下一步会成什么样,我们也就心中有“数”了。
对事件构成影响的全部因素中,有的影响大,有的影响小。有的我们可控制,有的能控制我们。有的对事件的影响是正面的,有的对事件的影响是负面的。有的是显而易见的,有的是隐藏的。有的是常在的,有的是偶然的。有的越积越多,有的越来越少………。
是否可以认为,把所有的影响因素都想到了,便做到了“极其数”。
当我们计划做某件事时,把法律法规,人文环境等我们必须遵从的因素,我们自身的某些条件,我们手中掌握的可使用资源,按两仪三极的方法分类后套入“八卦”,易经便会帮我们判断这事可做或不可做。
现在我们经常对项目做“可行性研究”,就是在使用易经里的方法。所谓“日用而不知”啊。先谢谢这位网友提出问题。

易书中把上阳下阴作为少阳,似乎始自朱熹的加一倍法成六十四卦之说。他的这个理论有些方面不能自圆其说。其中的上阳下阴为少阳的说法,与易经中十二消息卦所包含的阳从下来为阳生的理念就有矛盾。
从筮法中阳老变阴,阴老变阳的说法看,应是先少后老,少阳应为阳气初生。而阳爻出现在下面才为“来”为“生”。这个理念在十二消息卦中表现明显。
十二消息卦,从复到乾,越来越吉。从姤到坤,越来越不吉。
复卦,阳爻从下面来,为“刚反”,“刚长”。
姤卦,阴爻从下面来,为“柔遇刚也”,“不可与长也”。
参照这种理念,我以为,阳下阴上作为少阳,阴下阳上作为少阴,更能说得通。
不知当否,还望众网友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