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纱业徐秋丽:中国中产阶级真相(附访问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3:52:47
中国中产阶级真相(附访问记)  面目模糊的中国中产阶级
   如今,关于中产阶级的流行定义是这样的: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
   就是这样含混的定义,也仍旧有人表示不同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职业(职务)和经济收入,而作家王朔就说,“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对王朔的定义,当然同意的人就更少。按王朔的说法,中国最大数量的中产阶级应该出现在10来亿安分守己的农民中间,众所周知,中国农民中的大多数,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中产”,而是温饱和小康。
   自十六大报告提出未来若干年在我国要大力发展中等收入阶层,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经济学人就将中等收入阶层与时髦的中产阶级划上了等号。这样的倡论,其作秀成分多过严肃的学术探讨。
   一篇文章提出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志:1、年收入20万元以上。2、持有已经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权,至少有希望于近期内上市。3、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合买的也算。4、有丰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总会或者打麻将,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5、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呆过三年以上。6、对一些时髦的文化,如MP3或者彩信均不感兴趣,但对于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对各个国家的古文明有一定知识,特别是有古玩方面的知识。7、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8、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9、谈话中经常夹杂外语单词,听众不懂再用中文解释。10、着装随便,但不是普通的随便,而是一种非常刻意的随便。文章很有意思,提出的中产标准也很明确,但字里行间,暴露出作者臆淫成分居多。
   这几年中产阶级吵得很热闹,但究竟什么是中产阶级?哪些人属于中产阶级?至今没有几个人能够清楚定论。社科院专家陆学艺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农历马年底发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在这份听名字极容易令人联想起毛泽东写于1926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陆学艺及其研究小组基本没有提到“中产阶级”这个词,似乎有些讳言。
  
  10大社会阶层分别是: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2.1%。
   2、经理人员阶层:指国有、集体、私营和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1.5%。
   3、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0.6%。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5.1%。
   5、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4.8%。
   6、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如小业主或个体工商户(有足够资本雇佣少数他人劳动但自己也直接参与劳动和生产经营的人)、自我雇佣者或个体劳动者(有足够资本可以自己开业经营但不雇佣其他劳动者)以及小股民、小股东、出租少量房屋者等,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4.2%。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12%。
   8、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22.6%。
   9、农业劳动者阶层: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这一阶层目前占中国整个劳动人口约44%。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3.1%。
   在陆学艺及其研究小组的报告中,十大社会阶层而外,当代中国还可分成如下五大社会等级(见图一)。
   陆学艺及其研究小组的社会阶层划分建立在数据和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比那种凭感觉或感情得来的所谓“中产阶级“的定义要牢靠和可信得多,同时可以给予人们更加明确的指引和指导。虽然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中,陆学艺及其研究小组“讳言”中产阶级,但以旁观者眼光看,假如真有所谓的中国中产阶级,则这个中产阶级至少应该存在于五大社会等级中的中中层以上,含少量中中层人员,绝大多数应集中于中上层和上层,主体是中上层人员,及一部分上层人员,具体来说也就是部分高层领导干部、部分大企业经理人员、部分大私营企业主、部分高级专业人员、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小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后两者包括一些中等专业技术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基本应该处于中国中产阶级的下层,也就是人们所谓的下中产,与下层贫民中间只隔着一层纸,地位极不可靠。与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的调查相对照,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更加有趣的发现,即我们这里区分的中国中产阶级与美兰德信息公司调查城市居民所普遍认为的改革开放最大受益者群体是基本重合的。这从另一方面印证了中国中产阶级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的中产阶级。我们同样不能排除的是,这一过程中蕴含的某些不公平因素(见表一)。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同为IT技术人员,一些人可能住别墅开洋车,一些人则只能天天吃泡面挤公共汽车。更多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倾向以收入作为中产阶级划分的惟一标准或主要标准。但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国,有人认为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应该属于中产阶级。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年均收入标准应该在2.5万美元至10万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区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而论,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在号称中产阶级大本营的美国,区分中产阶级的标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区就更不用提了。拿印度来说,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印度现有中产阶级约3亿人。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是印度中产阶级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者,其发布的印度中产阶级标准是: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对卢比的比价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按此计算,2001年,印度有6000万个家庭已经跃升为中产阶级家庭。以一家5口计算,印度目前有中产阶级3亿人。
   以此看来,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是你说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为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以印度中产阶级的标准而论,倘若户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为中产阶级家庭,700美元按现在我国的外汇比价,也就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分摊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约只有1200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恐怕连吃口饱饭都成问题,就别提什么“中产”不“中产”了。美国商业部在宣布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十大新崛起市场之一的时候说,印度目前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了1.75亿人左右(比印度有关机构的估计几乎少了一半),在未来,这些印度中产阶级每人至少还要购买一台电视机、一台录音机、一个压力锅、一个吊扇、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他们中2/3的人还要购买一辆轻便摩托车、一台彩电、一个电熨斗、一个食品搅拌器和一台缝纫机;一半以下的人要买一台冰箱……“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在旁人看来,这更像是美国式的黑色幽默。
   另外,有数字说,新加坡300万人口中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韩国人均年收入约1万美元,都可算是中产阶级,但在韩国,很多人没有房子,且韩国工人人均负债1万美元以上;马来西亚自己估计,马来西亚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60%,约18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约在1万美元左右。可见标准都不一样。
   可资比较的是,2001年美国研究顾问公司曾进行过一项中产阶级生活费调查,以住房费、交通费及娱乐费等作为基准,依据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3人美国家庭在美国底特律的生活开支,比较了全球22个城市的生活指数(见图二)。
   一个3人的美国底特律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人均3.3万多美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美国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起步水平,也就是说顶多只能算是一个美国的下中产,但要在北京达到美国底特律下中产家庭的生活水平,则一年需要78万港币,也就是约80万人民币。这是许多中国家庭一辈子也不敢梦想的一个数字。可见彼也中产,此也中产,彼中产与此中产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包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在内,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
   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莫衷一是。有学者主张,在中国年均收入达到1万至4万人民币的,就可归入中产阶级。年均收入1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大概只够勉强糊口,想买房买车绝无可能,而拥有私人的住房、汽车是中产阶级的两项硬指标。以北京现有的房价水平,年收入1万元,在北京四环旁边买套建筑面积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不吃不喝大概需要50年。
   确认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标准不能脱离这个国家的实际发展水平,但也不能随心所欲,为获得一个较好的外部形象,或为了讨领导欢心,随意将标准拔高或降低。中国近20年来,在经济上和社会文化上确实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世界上总体还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根据国外有关机构的研究,一直到200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5,只有世界高收入水平国家的14%强(见表二)。依中国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一些专家认为,比较合理的有关国内中产阶级的界定,应该是人均年收入在1万至5万美元左右,也就是8万至40万人民币左右。只有具备这样的收入水平,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许才能够具有“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才能够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才能够符合有关中产阶级的一条条硬性或软性的定义,否则的话,中产阶级就只能是“脱贫”或“温饱”的另一个代名词。
  
  
  中国有多少中产阶级
   倘若中国真的有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那么中国的中产阶级有多少?哪些人群构成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人群?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于2002年5-7月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采取多相抽样的方式抽取大、中、小城市3997户居民家庭作为有效样本户,进行了中国首次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调查结果截止2002年6月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22.83万元。 考虑到这是户均财产总值,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惊人的数字了,所以,报告一经发表,就引发了众多质疑。然而,更为惊人的数字出现在今年2月,北京市统计局公布,北京城镇居民平均家产达47.5万元,比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22.83万元高出1倍有余。这个数字一公布,一时舆论哗然。
   统计局数据的真假,其可信度,我们不想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途径衡量中国到底有多少中产阶级。200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统计报告,截至2003年2月末,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达到10.03万亿元。另一组数据,也就是社会上传说的,国内51%的居民储蓄存款集中于20%的少数富裕个人和家庭手中。换句话说,这意味着20%的富裕个人和家庭占有了我国1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中的一半还多。为计算方便,假若我们将每一个存款账户都看做是一个家庭,而每个家庭人数以标准的3口人计算,中国13亿人口,可分为4.3亿个家庭,其中的20%,也就是不到9000万个家庭,拥有国内1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中的5万多亿,户均将近6万元,若其中又有1/3,可归入所谓的中产阶级,则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到不了1亿人,最多也就是几千万人。我们还可以看看另一组数据。有消息说,截止2002年底,北京拥有私家车超过90万辆,如果我们假设每一辆私家车背后都站着一个“中产阶级”,则北京有中产阶级超过90万人。假若全国各省市都达到北京这个水平,全国则有将近3000万人的中产阶级。另外,还有一说,中国目前有1000个亿万富翁,有300万个百万富翁,如果此说可靠,那么就很难相信一些“专家”所乐意张扬的,当前中国中产阶级超过2亿人的说法。事实上,我们相信,中国目前拥有3000万人左右的中产阶级是一个较为可靠的数字。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产阶级,是比较“高标准”的中产阶级,即在经济上,人均年收入达到1至5万美元。众目所睹的事实是,中国中产阶级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城市,只有达到如此收入,才有可能在这些地方买得起一套象样的“中产阶级标准”的商品房,满足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的隐性标准。
  
  
  哪些人构成了中国中产阶级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的调查,目前国内城镇居民的收入标准呈现阶梯状分布的特征(见表三)。
   有一个说法,当代中国社会最富裕的10类人分别是:1、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2、国有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人员;3、股市上的成功者;4、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5、有技术发明的专利人员;6、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7、部分新经济的CEO;8、部分律师、经纪人和广告人员;9、部分归国人员;10、部分学者、专家。这一说法与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的调查基本相符,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民间传说”的可靠性。中国中产阶级最大量的应该产生于上述10类人群。其中,尤其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私营企业主以及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近年来,随着私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和部分国企的变相私有化,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中产阶级的制造机。同样,如摩托罗拉等类的跨国公司也都像流水线似地替中国复制着“稀缺”的中产阶级。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未来,有许多说法。国家信息中心某人士去年在深圳说:“未来五年,中国将有两亿人口进入中产阶级消费群。”此人士将其所指的中产阶级,定义为“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其信心之爆棚,令人瞠目,只是不知其讲话的根据何在。著名的美林公司也预测说,未来10年内,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但美国法院去年的一项判决告诉我们,即使是像美林这样的国际公司,有时候为了利益的需要,也是经常会说谎话的。所以,对这样的“悦耳”之言,我们需要两面来听。
   中国未来需要更多的中产阶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除上述10大富裕人群及一部分国家公职人员外,北大教授萧灼基认为,未来中国中产阶层将主要来自以下五类高级人才:其一,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科研人员。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企业中,如果该企业上市,他们就可获得大量的分红。其二,金融证券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是指现行体制内的从业人员,而是指民营、外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其三,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如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这些人的收入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将会大大提高。其四,外资企业中的中国中高层人员。在北京,已经有了所谓的“首代”阶层,即外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他们与国外同类人员同工同酬,又享受国内的低廉消费。其五,一部分私营企业家。另外,股市的一些股民也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提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形成足够大的中产阶层的五条标准,一,城市化率是否达到七成以上;二,“白领”社会劳动力是否大于或至少持平于“蓝领”;三,恩格尔系数是否平均降到了0.3以下;四,基尼系数是否控制并保持在0.25至0.30之间;五,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否达到12年以上。
  
  
  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意与生活
   中产阶级叫得好听,其实大多数都是打工仔,薪俸是其主要甚至是惟一的经济来源。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其生意就是好好为老板打工,为老板服好务,以免老板一不高兴,“人才流动”,而落入新贫一族。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意,没有什么好谈的,倒是对于其生活,有一些有趣的话题,颇值得一叙。
   曾经有一个国内的中产阶级到本阶级的大本营美国旅行,回来后以又酸又甜的笔触描摹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住在郊区,有一幢(分期付款)两间至四间卧室的房子,两三个孩子,一只狗,两部汽车(一部日本的、一部美国的,分期付款)。门前是修剪整齐的草坪。丈夫每天辛勤工作,妻子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拿薪水后马上开出15张以上的支票付账(房子、车、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分期付款的大件商品、5件信用卡的账单、孩子牙医的账单、医疗和人寿保险,或许还有看心理分析医生的账单,等等)。平时看电视脱口秀,周末借两盘录像带,边看边喝可口可乐、吃爆米花,每年圣诞节扎圣诞树,妻子和丈夫都在发胖。”
   这样看起来,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惬意得了不的。但一位老资格的美国中产阶级给我们描摹的却是另一幅图景,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我们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勤勤恳恳,老实巴交的父母、祖父母。
   “多数美国中产阶级一月又一月用大量时间盘算那些消耗掉大部分收入的开销:联邦税、州税、地方税(这些税约占总收入30%以上,由于工作单位会自动替你扣税,薪水到手之前就已扣除),付分期付款买的车的月付款、医疗、家庭财产及汽车的保险费、汽油费,包括暖气、空调、水电等项的杂费、食品支出(该项通常占收入的15%)、始料未及的汽车维修与家用设备维修费,等等。”
   对于美国的中产阶级,“这些每月的支出并非难事,难的是三件大事,努力成就这三件大事则成为了多数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特征:1、买房;2、供子女上大学;3、过体面的退休生活。的确,被广而称之的‘美国梦’的经济特征的核心,可以用这三大目标来概括(我常常感到‘梦’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因为要想使这个梦变为现实,需要的是长达几十年的艰辛劳动——这种努力倒可以称为‘美国式长征’)。由买房、供子女上大学、为晚年舒适生活打好基础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之重,仅从抽象概念上是不能完全理解的,因此我在此列出一些具体数字。今天,一户中产阶级的住宅,在全美一般地区(也就是说,不是在诸如纽约、旧金山这样房价昂贵的城市),价格在7.5万-20万美元,通常需要首付这笔款项的10-15%以及长达30年的每月分期付款,同时还要加上7-8%的利息。一般中产阶级家庭的第二大支出是子女上大学。教育方面的专家预计,对于2000年出生的孩子来说,将来在州立大学上四年大学要耗资18万美元,而在哈佛、斯坦福这样的私立大学上四年要耗资30万美元甚至更多(这一数字是按预计中的2018年的美元价值计算,包括学费、食宿和书费)。最后,对于今天处于中产阶级、夫妻双方工资为平均水平的夫妇来说,若想晚年的生活还能达到退休前有工作时的水准,他们几乎肯定需要用自己的储蓄来补充政府给老人提供的社会保险金。也就是说,很可能需要几十万美元的积蓄,从而得到足够利息的涓涓细流,补充其他方面的退休收入(如社会保险金与公司的退休金),从而使退休后的收入达到刚退休前的水平(恕我说句大实话,很多中产阶级美国人并不能完全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经济目标,因此在晚年就有令人操心的钱的问题,有时是小问题,有时是大问题。)在这里,我并不是想说美国人是否在为这些目标存钱或投资,而是想说这些目标实际上决定了一个美国人的财富观。由于有这么巨额的支出在等着自己,美国中产阶级就无人觉得自己很富有;而要实现这些目标(至少是前两个),就很可能让一个美国人感到自己挺穷的。很清楚的一点是,这些费用在多数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经济计划中占有突出地位。我想,这也解释了(至少是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中产阶级对钱的考虑与今天俄国的中产阶级大相径庭。”
   需要说明的是,这位美国老先生曾在中国生活,并曾长期在俄罗斯生活,对中、俄的情况都非常了解。这位老先生上述一番话乃有感而发,因为他在俄罗斯的时候,发现俄罗斯新中产阶级整天都在忙着穿着打扮,忙着听音乐会,忙着计划旅游度假,忙着附庸风雅。“几周以后,我和我的俄国同事谈到如何度过就要到来的假期时,谈话使我的诸多印象得到了确认。那时正值10月,办公室中的话题转到了12月圣诞节的度假计划。一个接一个,10个俄国同事中的4个列出了他们的度假计划:埃及、墨西哥、马来西亚、美国……当时,对于他们的计划,我并未感到特别吃惊。当同样的话题出现在我的在美国国内的朋友当中时(比如,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我得到的回答则是诸如:‘没什么特别计划’、‘去得克萨斯州爷爷奶奶家’、‘去威斯康新州的麦迪逊城’、‘去纽约’。于是我意识到美国多数在城市工作的有专长的年轻人,很少去国外旅行,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自己实际上无力担负旅行费用,可我这儿的好几个俄罗斯同事,月工资约1000至1500美元,都在筹划着每人耗资400、500、600甚至700美元的昂贵的海外度假,其费用约为他们月工资的一半!而这几个人当中,以前都以同样的方式到海外度过假,就像我的另外6个俄罗斯同事每人都曾去过一样。”
   这看起来倒挺象中国的新中产阶级的,也许作为一个新生社会的新生力量或者说暴发阶层,中国的中产阶级与俄罗斯中产阶级理应有其更多相似之处。近年来,每逢春节、五一、十一,总是爆满的航班,新、马、泰早落伍,韩国、日本等近邻国家也已不新鲜,现在国内一些中产阶级惦记着的旅游目的地是德国、法国这类欧共体国家,以及埃及、南非这样的非洲国家和阿根廷、巴西之类的南美洲国家,包括北极、南极均已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在世界各地大把大把地扔Money,以为自己是,同时也被别人误以为是哪里来的阔佬。
   零点调查公司的袁岳,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短期进修。若干年前,袁岳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眼中的(或许是他心目中的)美国中产阶级和中国中产阶级。“在美国,一个中产阶层年收入要5万美元以上,要3年换一部新车,有分期付款的房子,且已付完其中的30%。中国的中产阶层,月收入在人民币 5000-15000元左右;他们的现实奋斗目标常常是‘10年后能买一辆8万元左右的国产汽车’或‘拥有带产权的中高档公寓’;他们会在室内装修或买家具上花5000-20000元左右;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证及其他娱乐俱乐部制消费是他们中一项较新的热门投资;在北京约400个中高档夜生活场所,他们每次会花1000元买一瓶人头马XO洋酒,他们常常为一次卡拉OK或保龄球聚会花费1500元以上;很少去看电影;对银行服务重视不够,身边常带大笔现金;另外还要拥有Internet网址,不然就是土中产阶级;要有国内直拨电话。零点公司参与的一项调查,中国大中城市26%的人认为自己处于中上等生活水平。”时间虽然没过几年,但袁岳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描述显然已经落伍,房子、车子虽然依旧是他们不懈的追求,但标准早已不是8万元左右的国产汽车,而且没有谁愿意将拥有一辆汽车的时间放在10年之后。现在中国中产阶级连10多万元的桑塔纳都不愿要,“讲实用吧,买辆桑塔纳,开回去邻居还以为新搬来一户人家是开出租的;讲品位吧,买辆凯迪拉克,还没开回去就知道从此自己就穷得只能当有车瘪三了。”最形象地描写出中国中产阶级的两难处境。
   做一个合格的中产阶级不容易。保罗·福塞尔在其著名的《格调》一书中描绘美国中产阶级生活说:“他们对于别人如何看他们感到恐惧,并且一心希望将每件事都做得无可挑剔。”中国的中产阶级一样整日胆战心惊,惟恐一不小心,就滑落到了阶级的圈子之外,在别人眼里变得不“中产”起来。
   有人给中产阶级出主意,说一个合格的中产,至少需要西服若干套(至少8套以上,其中双排扣若干套、单排扣若干套、后开气若干套、两侧开气若干套,除此之外,最好再能准备一至两套燕尾服),皮鞋若干双(至少10双以上,包括棕色若干双、黑色若干双、其他颜色若干双、系带若干双、不系带若干双),袜子若干双(至少一打以上,各样颜色、各自长短都有严格要求,而且一双袜子换洗不能超过若干次,否则,该人的双脚就有可能找不到中产阶级的感觉),此外,领带、衬衣、裤子等等,包括其所使用的发油,都有严格的规定,当然都要是名牌。这样计算下来,一个中产阶级要将自己打扮整齐,没有个十几二十万元恐怕打不住。为了让自己至少从外表上归属于中产阶级,一些经济实力不济的中产只好在生活上苦自己,在自己的肚子上打主意。
   如今,据说北京的上层中产都住在亚运村的水印长滩、棕榈泉、CEO尊邸、紫玉山庄,或者机场路沿线的高档别墅区,如莱蒙湖、名都园、华中园别墅、裕京花园别墅、丽京花园别墅、龙苑别墅等等,房价以美元计,每平米大多在1500美元以上,最高档的是位于建国门内的贡院6号,每平方米4万元,但买得起贡院6号的人,就不应是中产阶级,而应是富豪阶层了;次级中产或者说是中中产阶级,都住在恒华国际公寓、万泉新新家园、罗马花园、欧陆经典、现代城之类的地方,或者诸如康城之类的TOWNHOUSE里,房价每平米大体在人民币8000元以上,其中,朝阳区的CBD、亚运村,海淀区的中关村、西城区的金融街等等,是北京中产阶级中中层较为集中的几个地方,据说现在“STUDIO”又在开始向中中产阶级招手——你没有必要弄清它的意思,也弄不清楚它的意思,它就是一个符号,是中产阶级中中层感兴趣的,也是专为中中层中产阶级打造,并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大把的银子准备的一个玩意儿。另外,有传说马甸桥旁边的冠城园是职业中中产阶级的集中之地与梦想之地。下中产则散布于京城各处,有连片居住的,如华威桥附近的美景东方、东景苑、京沈高速路旁边的万科青青家园、南三环旁边的珠江骏景及南三环旁边的芳城园、芳星园等等,包括属于经济适用房居住小区的回龙观、天通苑、长安新城、今日家园等也有部分下中产或中中产居住,除回龙观、天通苑、长安新城等经济适用房外,一般房价在每平米5000元以上,另外一些主要是下中产,则混迹于民间,单从居住上不易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区别。
   从用车上,上中产偏爱的是进口汽车或者国产汽车如奥迪A6、帕萨特B5,价格一般在30万元以上,中中产则多选择国产车中的广本、别克、宝来、桑塔纳2000等等,价格一般在16万元以上至30万元之间,其中,南方中产更偏爱上海大众和广州本田的系列车型。国产车中的老三样桑、捷、富则是下中产和部分中中产不二的选择,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也有选择奥拓、夏利、吉利、羚羊等车型的。
   一位记者先生这样描述其眼中的新“中产”:“年龄在30岁左右,穿着讲究,看各种铜版纸印刷的精美时尚杂志,受过良好教育,有不错的收入和体面的工作,自己驾车或出门就打车,经常出没在高尔夫球场和保龄球馆、洋快餐店等时尚场合,参加周末party,言谈中不时夹杂着英语单词。”殊不知,按《格调》一书的作者保罗·福塞尔的论述,在美国保龄球只是贫民阶级才热衷的游戏,中产阶级是决不会去染指的,以免让人产生误解。不过,也由此可见,中国中产阶级正处在其形成过程中,尚缺乏其传统根基,对中产文化一知半解,常常将国外只有下层贫民阶层才热衷的玩意儿当做新潮来热烈追捧。
   美国中产阶级热衷阅读的是如《国家地理》、《房屋与园艺》和《纽约人》之类的杂志,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属于中产阶级本阶级的标准读物。在美国,只有社会下层才会热衷于捧读的《读者文摘》,在中国,照样受到一些富有小资情调,充满缱绻气息的中产阶级的喜爱。在图书中,国内上层中产阶级目前热衷阅读的是《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或者科特勒、韦尔奇等人的传记或自传,都是泊来品;中中产热衷阅读的则是《穷爸爸、富爸爸》、《成功是如此简单》之类的励志书藉;能够让下中产缠绵悱恻,时常陷入掩卷沉思状态的,则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或者《我能动谁的奶酪》。像这样一些幼稚的,类似儿童读物的东西,为什么能够博得中国下中产阶级的喜爱,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据说,在美国,中产阶级已经形成了属于本阶级的一些饮食特点。他们习惯于每周上固定的餐馆,大多数人习惯坐固定的座位,拥有相对固定的食谱,喜欢用固定装饰的玻璃杯子,一些餐馆的waiter或者waitress对于他们的常客了如指掌,不等招呼,就会替他们摆好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包括桌椅、食物、饮料,甚至包括专供小孩子坐的圈椅。相比之下,中国的中产阶级还缺乏这样的“排场”。在北京,很难找到专为中产阶级服务的餐厅。据说原来的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倒是北京中产阶级扎堆的一处所在,但现在早已变得鱼龙混杂,令一些中产阶级分子望而却步。现在,据说倒是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能够找到三五处这样的所在,可以让中产阶级分子们咂摸到一些只属于他们这个阶级或阶层的感觉和滋味。
   中国有句老话,当官做府,三辈子学会吃饭,五辈子学会穿衣,可见等级修炼之不易。中国中产阶级要在气质与做派上赶上他们的美国前辈,恐非一日两日可以达成。中国中产阶级任重而道远。
  
  
  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
   为什么美国能保持繁荣稳定?有一个说法,那是因为美国的中产多,占总人口的80%。
   有人计算,若从现在开始,中国中产阶级人数每年增加一个1%,那么,到2020年左右,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就可以占总人口的38%。38%将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平衡点,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中国社会就稳定了。这样的说法或许有其道理,因为综观世界各国中产阶级,大多有着这样的特点,即安于现状,对社会主流价值与现存秩序有着较强的认同感,换句话说,他们是现存社会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愿这个让他们得到好处的秩序遭到破坏,乐意于维持其秩序。学者们更乐意这样解析,首先,中产阶级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彻底解体,是推动社会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菱形结构转型的结构性因素。其次,中产阶级是介于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缓冲层,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因素。第三,中产阶级最希望社会稳定,在社会中代表着温和的、保守的意识形态,当其占据主导地位时,就成为社会稳定的思想保障。第四,与低收入阶层不同,中产阶级的收入稳定并呈现刚性特征,边际消费倾向明显,能有效地促进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因而是社会稳定的基本经济因素。
   在学者们的解析过程中,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经常被引用,以作为其观点的反面印证:中产阶级不发达是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当中产阶级弱小无力并且组织很差时,国家就会分裂为穷人和富人两派,由于穷人和富人是天然的敌人,两者之间在政治上往往互相排斥,很难妥协,这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国内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解析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的时候,乐意引用美国及其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作例子。我们不能说他们观点错误。但是,以为中产阶级在一个社会足够强大了,社会就会天然趋于稳定,这样的逻辑总让人疑虑。不错,美国的繁荣稳定固然得益于中产阶级的强大,但与美国贫民阶层同样能够得到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和医疗保障亦不无关系。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在美国,一个人即使穷一点,他至少不必担心自己会被饿死、冻死。同时,美国之类国家拥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保证让穷人也有机会表达他们的观点,争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
   反观我们则不同。据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所进行的城镇居民财产调查,占总数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只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1.4%,而占总数10%的最高收入的富裕家庭财产总额则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0%,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的53.6%。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基尼系数达到0.51,远超过分配不公的国际警戒线。更遑论城乡居民可比收入差距达到6倍以上,这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公开承认的。还有,“占城市人口比例55%的中低收入和低档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不及农民。一些下岗人员的生活状况甚至比农民还艰难(见图三)。”
   茅于轼大声喊出,要“让穷人(也)有机会变成中产阶级”。我们认为这才是有良知的态度,是真正的实事求是。中产阶级的强大以及橄榄型或菱形的社会结构并不会天然地导致社会的稳定,只有当穷人也有机会和希望的时候,社会才有可能保持稳定,才有可能长治久安。
  
  
  忧心忡忡的中国中产阶级
   中国中产阶级并不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整天生活在歌舞升平之中。放眼望去,我们周围充满了忧心忡忡的中产阶级,有时候他们甚至比社会贫民阶层更显得手足无措。 “菩提本非树,时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一些社会贫民阶层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心态的原因;患“得”患“失”的心态,却使一些中产阶级,尤其是下层中产阶级每天生活在焦急彷徨之中。这也是那本莫名其妙的小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能够在下层中产阶级和部分中层中产阶级分子中风行一时的原因。因为中产阶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都是打工族,大多数都靠薪俸为生,所以,老板的印象和老板的心情就成了一些中产阶级生死攸关的事情。幸福全然维系于老板的一念之间,香甜的奶酪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端走。中产阶级们不得不像书中那只叫做“唧唧”的小老鼠一样,成天把鞋子挂在自己的脖子上,以便在眼前的奶酪被老板拿走的时候,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冲向下一堆奶酪。
   属于全世界中产阶级的那首“国际歌”是这样的:
   变化总是在发生
   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预见变化
   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
   追踪变化
   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
   以便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尽快适应变化
   越早放弃旧的奶酪,
   你就会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
   改变
   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
   享受变化!
   尝试去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做好迅速变化的准备
   不断地去享受变化
   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
   当中产阶级分子们成天在念着“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时候,他们同时也成天在想着“我能动谁的奶酪”。这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同时又多么无奈!下层中产一旦失去他们的工作,失去他们的薪资收入,一切的风花雪月顿时就会成为泡影,他们很快就会沦入贫民阶层,成为新贫一族。“因为曾经拥有,才知道失去的可贵”。这种结局,比一直就待在贫民堆里要可怕百倍。不幸的是,从1999年以来的互联网业,从2002年以来的证券行业,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这种由中产而瞬间新贫的案例。从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甚至包括部分社会上层人士,也在为买不起房子、子女教育费用太重、养老没有着落、有病看不起之类的事情发愁,至于那些社会地位及经济地位均远不及他们的群体,不用说,难以言表的心事更多(见表四)。
   中产阶级的焦虑,不但来自自身社会地位的不稳定,同时也来自其内部的“阶级”斗争,2001年以来发生在证券市场的那场众所周知的 “海龟”派与“土鳖”派之间的争吵与争斗,就是中产阶级内讧的一个典型案例。中产阶级也分层,也有上中层、中中层、中下层的区别,内部呈现着一种金字塔式的分布,上小下大。也有各自来历和从事行业的不同,互相瞧不起,互相排斥,甚至互相拆台。尤其是在新中中产、新下中产间,随着这几年IT业和资本市场的火爆,充斥着太多的知识暴发户。“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缺乏涵养的情况下,随着腰包的突然胀鼓,一时竟不知所措,思维、行动都失去常态。近年来发生在中国新知识分子同一阶级、同一阶层,不同阶级、不同阶层间的矛盾斗争可谓波澜起伏,人们已见怪不怪了。一些知识新中产人前风光,谁知道他们人后“把酒问青天”的苦楚。
   另一方面,因为贫富分化的加剧,中国的中产阶级还要忍受着来自社会阶层下层人群经常性的斜睨眼光,承担着许多本来与之无关的误会与责任,这使他们的心灵饱受煎熬。一位先生这样写道:“他们往往与轿车、名表、名酒、化妆品、时装、保龄球、高尔夫球、酒吧、精品屋、舞厅、美容院、白领杂志为伴,甚至刻意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相区别。百姓喝青岛啤酒,他们就喝XO;百姓逛百货店,他们就进精品屋;百姓听卡带,他们就听CD……(他们)貌似高雅,实则庸俗,毫无激情,而且放弃与社会之间的任何对抗,热衷于玩弄所谓‘时尚竞赛’之类的新式游戏。”你看,这就是一些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中产阶级的形象。
   如果一个人身处中产阶级而不幸又良心未泯,那么其所承受的心灵痛苦便会愈加不堪。一个青年中产阶级分子给杂志写信倾述:“我玩得来的哥儿们都很优秀,薪水几乎都在八千以上。三四个哥儿们聚会一次花掉上千元是稀松平常的事。一次聚会,点的菜多了,一盘蛋黄炒蟹没人吃,我坚持要打包。哥儿们不能理解。但还是打了。第二天我跟他们说那盘菜拿出来吃呀。有个家伙说忘记放在冰箱里了,坏了,扔了。我竟然很激动,跟他们说去菜场捡菜的人,跟他们说在乎六块钱的女工。他们不说话了。最后有个人说咱们挣的都是血汗钱,每个月都交一两千的税,也算是对得起国家了。但我心中的沉重感还是没法消除。”
   钱本来是自己挣来的,是光明正大挣来的,是税后所得,不亏不欠,不偷不抢,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但在将这些辛苦所得花销出去的时候,内心深处却不得不承担着一种莫名的负罪,这是一种怎样的情境?!我们很难确切地说,是这个社会出了毛病,还是中产阶级自身出了毛病。
   “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这些新的阶层正和原有的阶层混居在一起。很可能就在一套公寓里,父亲正为国营工厂那一点菲薄的工资不敷日用而发愁,刚从外资企业下班归来的小儿子却春风得意,暗暗憧憬着将来攒钱买一辆轿车;从这人家的窗口望出去,民工们的简易棚房更是和高墙围住的豪华楼宇遥遥相对。”这是一位叫做王晓明的先生写在《天涯》上的话,也是我们目睹的现实。在这样一种语境下,想在中国安安静静地做一个中产阶级,并非易事。
  
  
  中国中产阶级的出路
   当美林公司预言说未来10年中国中产阶级将增长至3.5亿人时,立刻就有人提出:未来10年,谁能、哪个行业能、哪种职业能给中国提供3.5亿个中产阶级的岗位?这个问题一经提出,乐观的预言家几乎同时陷入了沉默。
   青年经济学家易宪容提出,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不在于民众的知识教育水平、个人能力以及拥有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制度。好的制度可以使穷人变富,坏的制度下,即使是富人也会变穷。易先生举两例为证。
   一个来自安徽霍邱县冯井镇。冯井镇是一个穷乡村,但从这个穷乡村出来的1100多农民却牢牢控制了北京中关村CPU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资产积累多的农民已经达到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这些文化水平低、知识少、资金缺乏的农民,经营高科技产品肯定不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走入一个好的环境、一个激励竞争的市场中,这就让他们的积极性与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旦个人的潜能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时,何事不可为呢?”
   另一个例子来自河北省卢龙县城关公社四街第四生产队。这个队有62户农民,“由于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把集体的财产被分成2.4万元现金和价值2.5万元的机器设备,而姚青山等32户农民分得这些机器设备。得到现金的30户农民分钱后各自散去,而分得机器设备的农民在姚青山的带领下办起了永平纸箱厂。10年后,这个当初的小纸箱厂发展到了总资产达2000多万元的企业集团,成了卢龙县最大规模的企业。面对着企业的发展,卢龙县政府开始向该企业伸手,试图将该企业纳入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由此企业与政府产生了严重的冲突。1992年6月,卢龙县政府突然派出县审计局进入该企业集团进行审计,并宣布停止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遭到以姚青山为首的32户农民强烈抵制。32户农民极力主张,该企业是由他们合伙出资建成,政府没有出一分钱,未经全体股东同意,任何人都无权决定处置企业的财产。这下可恼怒了政府,一方面县检察院以莫须有的罪名批准逮捕姚青山,另一方面县法院作出该企业‘破产’的裁定,县政府随即组成多个部门参加‘破产清算小组’,将该企业的产成品、部分机器设备等廉价变卖。不下几个月,这个曾经是当地经济支柱的企业,很快就灰飞烟灭。姚青山打入牢房,其他农民的生活又回到其困苦的过去。”
   易宪容认为,看一个制度是有利于中产阶层的形成,还是滞碍中产阶层的形成,要看这种制度安排是扩张民众的生活权利的空间,还是抑制民众生活权利的空间,甚至于剥夺民众个人生活权利的空间。如果是前者,个人的禀赋仅是个人发展的一个方面,并不是个人发展的全部,重要的是这种机制能够激励民众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激励民众努力而为。如果是后者,当个人的生活权利空间被剥夺、个人的财富被掠夺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定会停滞不前,甚至于停止。如果连社会经济发展都停止了,中产阶层如何能够形成?易先生认为,这将是中国中产阶层社会形成的最大障碍与困难。
   除了政府制度上予以保证外,加速增长中产阶级和现有中产阶级,加强其社会安全性的有效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增加个人经济尤其是个人的财经修养,学习更多的经营投资和理财知识。从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的知识修养水平与其收入是呈正比的,过去那种脑体倒挂,“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造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现象已经难以见到,现在,投资知识与个人修养已经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见图四)。
   同时,从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会经营懂经营的城市居民其家庭财产状况要远远好于不会经营不懂经营的家庭,其中,有经营性投资的城市家庭户均经营资产总值达29.85万元。两者家庭财产结构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亦不可同日而语。从报告中我们看到,非经营户的家庭财产主要由金融资产、房产及耐用消费品现值三部分构成,其中房产为价值量最大的财产,占到了全部财产的59.8%,已接近六成。而经营户的家庭财产除包括上面提到的三部分外,还增加了经营资产,且经营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9.1%,接近四成;其次为金融资产,占33.9%;而房产价值仅排在第三位,且占家庭财产比重仅为二成(21.6%)(见表五、六)。
   加强个人财务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努力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化。目前大多数中国中产阶级,尤其是下层中产阶级,几乎都是靠薪资为生,薪俸成为他们惟一的收入来源,在财务结构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大多数中产阶级的不安全感及心理焦虑,均肇因于此。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适合中产阶级各阶层,无论是上中产,中中产,还是下中产的投资理财方式、投资理财品种很多,并不像一些中产阶级所感觉的,一提到投资理财,便手足无措。同时,你还可以寻求一些专业机构的帮助。养成经常阅读一些针对性强的高水平专业刊物的习惯,也很重要。
   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一方面仰赖于政府更加开明的管理和制度创新,一方面有赖于中国中产阶级自身的努力。《科学投资》祝中国中产阶级一路走好。
  
  中产阶级访问记附一:
  
  一对新中产阶级的新生活
  
  王树明和代媚一家,是人们理想中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在他们眼里,是不是中产阶级,“钱多少不是问题,主要是不要为了生计而工作,而且即使我们现在失了业,一时也不会为生活担心。”
  
  代媚的“脸面营销”
  
   早上8点,代媚穿着一身Gucci走出楼门,淡淡的玫瑰色口红,配合着淡淡的香水味。在早晨的阳光下,整个人显得很精致。她掏出钥匙打开车门,坐进那辆刚买不久的派力奥去上班。车子经过小区大门,保安礼节性地向她敬个礼,代媚微笑着点点头。她的笑容很有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
   代媚的丈夫王树明比她大6岁,现在是一家房地产评估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两人已经有了一个5岁的儿子,在一所著名的私立幼儿园上学。很多当年的闺中密友,都羡慕代媚的家庭——丈夫事业有成,儿子聪明伶俐,代媚也风华不减,仍然苗条亮丽——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
   因为丈夫事业有成,家境殷实,很多人都劝代媚在家里做个全职太太,但她怎么也不愿意。“我喜欢和朋友们在一起。一天不跟人打交道,我心里就闷得发慌。”对代媚来说,生活就像一个背景不断变换的舞台,而她一定要是主角。
   199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大专毕业后,代媚进了一家内衣生产企业,开始时做秘书,1个月后她就被经理发现,并被调到销售部。1998年,代媚开始担任市场部经理,并且连续几年都是公司的年度销售冠军。代媚开玩笑说:“我天生就是做销售的料。但到现在为止,我最成功的销售就是把自己嫁给了王树明。”王树明和代媚是在一次答谢酒会上认识的,他当时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评估师。
   结婚那年,代媚才21岁,刚过法定婚龄。1年后,代媚生下了儿子王瑞,在公婆的照料下,代媚并没有为带孩子付出太多辛苦,很快就恢复了结婚时的身材。刚进公司的年轻女孩,都不相信她已经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
   代媚是个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人,看她开着车在三环路上滑行,就知道她的车技并不好。车子时不时地会轧到黄线,但她似乎并不在意。“这有什么?刚买车的时候,我一个月就被警察逮过3次,可一次也没给我扣分——说点好话呗。”不仅如此,代媚的新车曾经在父母家小区里放过1个月,管理员从来不向她收费,“都当我闺女似的,好着呢。”
   2002年春天,代媚因为和上司在营销策略上的屡次冲突,不顾人力资源部的挽留,毅然辞了职。辞职后,代媚接触了一个玫琳凯的美容顾问,并从中发现了新的职业方向。
   代媚做美容顾问不用像别人去“扫街”那么累,她最初的客户是以前公司的一群要好的同事,“女人嘛,谁会对自己的脸不在意?而我跟她们推销都不用多说,看看我的脸,聊聊天的工夫就把生意做了。”代媚说着,轻轻地把脸扬起,除了阳光下都不容易辨认的眼角细纹,她看上去还不到25岁。
   靠着脸面这张“金字招牌”,代媚在玫琳凯的业绩迅速攀升。她从来不用去街上拉人,而是靠以前的人际关系网开路,然后由她们介绍新的客户。而这些人,大多是出入写字间的高级白领和时尚女性,其中包括北京很多知名人士。2003年初,她以公司成长最快的业绩受到了嘉奖。“只要还有美这个词,我就不会失业。”
   虽然代媚说自己是享受型的人,但工作起来从来不惜力,年初她认识了一个做医疗器械的公司经理,并受约为他的公司兼做公关经理。代媚的婆婆是北京一家大医院的著名内科大夫,虽然已经退休,但医院有很多关系,代媚觉得这个工作也非常轻松。
  不算中产?
  
   结婚以后,王树明这只代媚看好的“潜力股”也涨势强劲。王树明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先是在一家小企业工作,3年后被现在的公司挖走,历任公司要职,2001年升至总经理的位置,并加入董事局成为董事,参与公司业绩分红。可能是在公司地位较高的原因,王树明并不喜欢多说话,但看他身上笔挺的西装和干净的衣领,就知道这绝对是个对生活质量要求很高的人。
   1995年,王树明就在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的恩济花园买了一套120平米的住房,恩济花园是北京西部内销物业中的“高尚品牌社区”,不仅是市优工程,还是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周围的邻居大部分是附近大学的教授、医师等高级知识分子和一些高级白领。这套住房总价近80万元,两人采取的是七成20年的贷款方式,月供3700元。
   2001年,夫妻二人的年收入就超过了20万,至于现在的数字,两人不愿说明。王树明觉得:“钱多少不是问题,主要是不要为了生计而工作,而且即使我们现在失了业,一时也不会为生活担心。”现在,夫妻两人各有一辆车,王树明开的是奥迪A6,代媚开的是2002年新买的土黄色的派力奥。
   虽然两人目前都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但对未来的危机感仍然很大。王树明早就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国际EMBA课程学习,就连极度自信的代媚,也参加过国内的“威思丽女子学堂”的学习,5个月、每月3天课程,让她付出了近1.6万元,而王树明的国际EMBA课程更是昂贵——21万元,不过其中公司负担了一大部分,王树明自己的付出并不多。
   按王树明的说法,读EMBA有三个好处:一是开阔眼界;二是能掌握一套思考问题的方法;三是可以结交一个比较好的人际网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大家都处在同一档次,好交流。”也许这就是王树明所谓的圈子,就是人们吵吵嚷嚷的中产阶级“阶层”,也有人称他们为“中产阶级俱乐部”。
   “我们现在的学习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学历或者知识了,更多的是为了结识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现在这个社会,朋友是一种资源和财富,谁拥有得多,谁就能顺利地应对各种变化。”与丈夫一样,代媚在“威思丽”的学习也有目的:“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修养,也结识了很多一流的女性,她们很多都成了我的好朋友,当然,也有不少是我的客户。”
   代媚虽然很自信,但她仍然有不少烦心事。两个人在公司都做到了一定的层次,对业绩的增长都负有责任。几个月前,经代媚培训的3名合格的美容顾问突然不辞而别,使她元气大伤,销售业绩直线下降,急得代媚夜夜失眠。虽然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很快度过了难关,但这个教训让代媚增强了危机感,认识到与下属沟通的重要性。王树明也是这样,似乎时刻都被危机感包围着,一天能睡6个小时的时候都很少。
  
  享受生活
  
   王树明在公司的位置高,工作压力自然很大,不像代媚那样拥有自由支配的弹性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是7点就到公司,晚上6点才回家,手机24小时不关机,经常出差,双休日也难得放松一次。经常是一家人刚开始准备一次周末野餐,他的手机就响了,结果只能是代媚带着儿子一起去。今年“十一”,是代媚和王树明结婚7周年纪念日,为了补偿,两人决定带上儿子去欧洲旅行。
   孩子现在是家庭的重心,满5岁后,儿子就被送到了著名的金色摇篮私立幼儿园,除了交纳3万元的教育基金外,每年还需交1.5万元的赞助费、7600元的注册费、880元的月托费,班车费和免疫费还不包括在内。但学校是双语教学,而且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比较全面。
   每个周一,王树明都会比代媚早起1小时,开车送儿子到离家比较远的幼儿园后再去上班。两人都习惯了不吃早餐,每周儿子回来的那天,才会破例让小保姆做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不过两人一般都顾不上吃。中午,两人一般都吃工作餐,晚上也经常各有各的应酬,在外面吃饭是常事。两个人对吃的环境都比较讲究,所以朋友聚会和应酬去的都是一些大酒店或西餐厅。
   俗话说,婚姻都有“七年之痒”,但代媚对自己的婚姻很有信心。她是个聪明的女人,从来不会做那些翻老公钱包,或者偷听电话的事,对王树明很信任。两人相聚时间相对较少,但代媚很会营造家的氛围,加上两人都在各自的天地里打拼,为的就是一个共同的未来,感情反而更加浓厚。
   代媚对王树明的放心,还因为他除了游泳和打两杆高尔夫,基本没有别的娱乐项目。王树明对高尔夫运动很在行,他有几家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家里的装备也都是专业品牌,最贵的Homnma的铁杆价值2万多元。他特别喜欢球场的清新空气和静静的氛围,“在那种环境下,整个人能沉静下来,思考很多事情。”
   代媚就不一样了,结婚后,周围仍然男女朋友一大堆,“经常过很奢侈的生活”。代媚在家里占的开销比例很大,自己挣的30%的钱都花在买化妆品、衣服还有包和鞋上,她的休闲方式就是逛街,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国贸和Sogo。化妆品她只用一个牌子,而对衣服就没有这么专一了,衣柜里挤满了代媚的各种名牌时装,Gucci、Chanel、CD,还有从香港淘来的各种漂亮的配饰,而王树明则有十几身不同款式颜色的名牌西装。
   代媚和王树明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退休金优厚,医疗有保障,给两人免去了很大的后顾之忧。现在,两人每月约有30%的收入放在儿子的教育和娱乐上,他们还为儿子建立了一个零存整取帐户,每月固定存入3000元,作为孩子的教育储蓄。两人对孩子很重视,一定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王树明说,儿子的教育费用将是今后家庭最大的支出。
   代媚和王树明对理财都不是很内行,他们曾咨询过银行的理财顾问,然后根据建议,把积蓄按比例分别放在储蓄、保险、股市和汇市上。代媚说,现在一家人在共同努力,就等着时光静静地打磨,把以后的日子打磨得如铂金般坚定而从容。
  
  中产阶级访问记附二:
  
  一只物质主义的中产阶级之鱼
  
  童煜说,娱乐、时尚可能都是肤浅的,但恰恰是这种肤浅能使人最容易、最自在地表达自己。而要保证这种表达权利不致于丧失,就必须在物质的惯性作用下奋力往前走。
  
   虹桥机场,童煜的好友迪迪送完她后即驾着那辆白色桑塔纳2000离去,那两天她还得照看童煜的那只喜马拉雅猫。一年中,童煜有好几次来北京的机会,尽管有男友,但童煜还是喜欢偶尔由死党迪迪来送她。下午没有风,阳光照在童煜那饰有经典双“C”LOGO的CHANEL(香奈儿)领围上,她觉得一切都很温暖。
   下午5点一刻,飞机准时抵达首都机场。童煜没有让客户来接她,因为她对北京太熟悉了,离开北京也不过6年的时间。她顺利地到达客户为她安排的东方君悦酒店,打理妥当后,童煜与客户约好第二天再一起谈商务问题,便赶出来赴约。见到童煜,这是一张不能说很美但却令人容易记住的脸,秀丽的脸庞,斜梢飞起的眉眼,淡而讲究的妆容,精致的CHANEL(香奈儿)套装,在她落座的时候,一股清新的香味飘了过来。听到夸赞香水的味道,童煜就这样开始了她的开场白:“这是名为Boss Woman的香水,喜爱它是因为它的名字,人家告诉我这款香水好比一个充满智慧和生命力的女性。我有固定使用的2、3种香水,一般在有商务活动的时候会选择Boss Woman。”从童煜那灵动的眼神和优雅的笑容中,看到的是一个上海女子的精致和精明。
   童煜说自己曾希望生活里充满风花雪月,但命运却让自己游走在上海的下午茶和繁重的工作之间。
  
  坚硬的花园
  
   童煜祖籍上海,在北京长大并在一所名校读完新闻专业。本来打算在京城新闻圈里闯荡一番,但因为与同在一城的男友感情结束,失望的童煜因此决定离开北京,随同当时正在调动的父母一同去了上海。“为了填补心里的空虚和痛苦,我卖力地工作同时拼命地学习。感情没有了,回报以我的是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在这期间,我拒绝谈感情,而我的生活轨迹也因此改变了方向。当然,我现在有一个很好的男朋友,我们就要结婚了。”童煜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
   现在,28岁的童煜在一家国际文化影视公司工作,负责该公司策划调研部的工作。每天清晨,化好妆容,淡抹了Joy香水,穿上一贯喜爱的香奈儿(CHANEL)正装,挎上路易威登的童煜,从她那离淮海路不远的家里出来,径直走向一辆切诺基。8点半,她会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办公室。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把电脑打开,查一查当天的电子邮件。在电脑启动的片刻,通常她会要一杯咖啡。将显示屏上的Outlook收件箱里的信件一一回复后,她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工作中,身材不高、稍显瘦弱的童煜表现得很干练,那稍加修饰的妆容让她看上去既讲究又得体。她总是强调,工作上不能表现出女性柔弱的一面,女性要取得信任,相对男性而言往往难度更大。但女性也具有先天的优势:敏感、细致、想问题更为全面,如果避免优柔寡断等缺点,女性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大多数情况下,我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8个小时,加班加点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在夜里11点钟你打来电话的话,能够听出我讲话和工作时间的语调毫无二致,不存在‘时间差’。”
   “上海是个充满物质诱惑的城市。交错的酒杯、明丽的礼服和安逸的下午茶时间,都对一个注重体验的感性女人是致命的诱惑。在这里,任何事情都要苦心经营,包括事业、金钱和欲望。”童煜毫不忌讳自己对物质的追逐。在工作之外的节假日,童煜还要经常参加一些小型的聚会,成员都是稳定的投资链中的一环,大家一起研磨咖啡,调制鸡尾酒,聊聊圈子里的一些事情。“相信吗?现在我对咖啡的品种,咖啡豆的焙炒火候都要一套心得,而且我还收集了一些咖啡豆和咖啡器具。调制出的鸡尾酒,由开始自己给自己捧场变成别人成为自己的捧场客,这也是很有成就的事情。”童煜显得很乐意谈这些。
   有人说,在上海这个地方,女人会在骨子里慢慢演变得不像女人,虽然她们的外表也许会被星级大厦里的品牌包装得更加优雅和璀璨。上海让来到这里的女人更加努力,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供房子、努力提升自己的地位。这种努力是隐忍的,隐藏在她们涂抹得一丝不苟的指甲油和香水包裹着的柔软身体里,以及她们谈话时的锐利目光中。童煜说,这是无可回避的,不仅是自我强迫要往前走,社会所形成的巨大力量更让人无法停下脚步。
   “奢华、物质、快感是上海这个城市的描述词汇,它以最快的速度同化着这里的人们。现在我的工资是刚到上海时的5、6倍,也认识了很多看上去很体面的人物,可能我已经成了一条热爱物质的鱼,在欲望的水里不断地锻炼着自己的水性。我要认真地去吃那一个个诱饵,同时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因为,生活在这片水域里,人们身不由己地不得不努力,否则地位和更多的权利将不属于自己。而失去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很可怕的事情。”童煜说自己无法脱离这种约定俗成的秩序。
   童煜说,娱乐、时尚可能都是肤浅的,但恰恰是这种肤浅能使人最容易、最自在地表达自己。而要保证这种表达权利不致于丧失,就必须在物质的惯性作用下奋力往前走,“就像眼下开的这辆切诺基根本不是我的最爱,我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挣的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红色保时捷,那我就得为这个希望而继续努力。”
  
  
  
  上海,我的Time
  
   没有压力吗?“有啊,那就是要在‘没有办法’的生活秩序中找到可以平衡自己事情。像我懂得用打坐、瑜伽等来恢复自己的神经,调节疲累的生活。女人是最有风情的,一定不要让自己被烦琐的生活所淹没。我的死党迪迪经常去游泳,这也很解乏的。”提起健身,童煜显得很雀跃。
   只要能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出来,童煜还喜欢来到衡山路一处喝下午茶的地方,在假壁炉、老唱机、旋转扶梯等加上那些放在造型如同英国贵族的银色烛台的盘子里的精致甜点、水果的氛围下,打开那些新的旧的FLASH动画,细细地品味。自从《翠花,上酸菜》在网上蔓延,童煜就陷入了FLASH的魔障,她觉得通过这种动漫把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情以最简单、最夸张、最纯粹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将最好地表达和隐匿自己的情感。于是,她学会了FLASH制作,并在每有故事发生的时候以它为叙述和表现的形式。
   “物质与压力是对等的,所以在拼命追逐物质的时候,一定得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否则,有钱有地位反倒让人觉得很可怜。去年圣诞节的时候,我提议搞一个化装舞会,结果那晚那些在公司工作或者搞艺术辛苦赚钱的朋友们的狂纵让我目瞪口呆,因为这难以跟他们平时体面的样子联系起来。在这场化装舞会里,我头戴周迅在电影《恋爱中的宝贝》中那种造型夸张的假发,脸则被一张猫脸所遮盖,也像他们一样尽情地跳舞和尖叫,很过瘾。”童煜说,那一晚她觉得自己幸福又可怜。
   童煜96平米的两室一厅离淮海路不远,她说自己愿意住有夜景的房子,似乎只有万家灯火才会掩盖城市的浮躁,显现出它的真实和华丽。对于这个用来宝贝自己的地方,童煜花了很长的时间考虑要把它布置成什么样子。可能跟去过泰国旅游有关系吧,最后,她选中了兼具粗糙与细腻的东南亚风情作为房间的特色。因此,童煜的家中,看到的多是自然素材,连各种摆设都以藤、木、石与棉布为主,朴拙的材质本色配合鲜丽的家居用品,粗中带细,整体风格散漫而舒适,充满了自然休闲的东南亚民俗气息。对女人来说,浴室更能表明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而且,对柔和的光线有着特殊兴趣的童煜在灯光方面简直成了专家。遵照她的想法,浴室的门是那种推拉开启的木格子门,木格子中穿梭的光线时而融合,时而分隔透出迷离复古的情调。而藤编的镜框、马赛克洗手台,别出心裁的浸浴用的大木桶,更是合了童煜的心意。
   在这种环境里,似乎无法拒绝生活的享受。于是,每当童煜疲累而归,低缓而轻柔的美国乡村音乐就会响起,她养的那只白色的喜马拉雅猫则会过来表示亲热。在音乐的萦绕里,童煜喜欢洗浴过后换上舒适装束,然后研磨一杯咖啡或者喝一杯果汁。这时候享受纯粹是自己的。
   上海,我的Time,我只能靠自己让生活变得充实,否则我将拿什么来依赖?童煜的FLASH里有这样一句话。
  
  中产阶级访问记附三:
  圈子的意义及女儿生日快乐
  
  人的一生,若没有奋斗到中产阶级,那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一个社会,不能让更多的人进入中产阶级,那是一个必须大力改进的社会。
  
  
  吃巧克力的权利
  
   下午3点钟,原卓强准时出现在王府井一处咖啡喷香的地方。一副眼镜,一身BRIONI浅灰西装,光洁的脸庞,长度适中的头发,1.8的个头显得他精神而年轻。他确实也够年轻,年方34岁。礼貌地打过招呼后,他照例要了一大杯“奶特咖啡”。因为与记者相识,他说,其实没必要这么正式约他,我们可以选择在他家里共进晚餐。
   “前两天我还在澳洲,因为今天上午公司要开重要的内部会议,所以我必须赶回来。另外,今天是我女儿的3岁生日,她是我的掌上明珠,不管在哪里她生日的这一天我都希望能回来陪她一起过。猜猜我给女儿买了什么生日礼物——澳洲考拉,当然,是模型而已。”说起女儿,原卓强看上去像是说到了他最开心的事情。听到祝他女儿生日快乐的话后,原卓强托了托眼镜,笑得很舒心。
   至今,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原卓强还记得当年为了女友而离沪来京之后的事情。他说,1995年是中国社会迅速商业化的一年,那时候似乎每个人都意识到了金钱的重要性。“理想可以继续谈,但要先解决生存问题。没有钱并不荣誉,只能说明你无能。在我所工作的国企之外,似乎没有人闲着,都在打听哪里有钱挣,谁都怕失去机会。这种情况下,在国企已经工作了一年多的我最终跳槽了。”原卓强还记得从国企跳到外企后自己那被激发得膨胀的理想,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中产阶级的生活,只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他手举一杯啤酒壮志凌云地大喊自己一定要买大BENZ(奔驰)和大HOUSE(房子)。对他来说,自那时候起似乎没有生活,只有工作,要衣食富足就得拼命。在付出艰辛的努力之后,3年前原卓强与几个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通讯设备公司,他主要负责商务拓展。
   点上一根“万宝路”,原卓强深吸了一口说:“经营公司可能并不是最适合我的工作,但不管怎样,经济实力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基础,我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从商,这里面虽然有无奈,但也有很实在的理由。对我来说,尊严是很重要的东西,我要保证自己拥有的权利。我看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每天不辞辛劳地工作,有人问他干吗要这样虐待自己,他说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拥有吃巧克力的权利。这个故事对我刺激很大。现在我的孩子想什么时候吃巧克力,就可以吃上巧克力。”在“万宝路”的丝丝烟雾中,原卓强一脸深沉,看得出他的内心远比他的外表强悍许多。
   这时候,他手机响起,“不好意思,有点事情我得回趟公司,如果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去。”
  
  
  
  中产概念
  
   刚走入位于王府井世纪大厦的公司门口,一位穿着白衬衣系斜纹领带正忙着核对材料的小伙子看到原卓强后,迅速地向他走来,用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说:“Jake,有些细节问题还要再商量一下。”这才知道,原来原卓强的英文名是Jake。他笑了一笑,解释说因为公司有香港股东,他们有时候说话喜欢用英文,而且一些客户也使用英文,所以就把大学时候排英文话剧中的名字拿来用了。
   原卓强的办公室看上去简约大方,他的老板桌很宽大,一台DELL液晶显示器的旁边摆着妻子和女儿的照片,另外整齐地放着各种文件和一个咖啡杯。靠墙一侧的书柜很满,除了一些商业方面的书,社会学和历史方面的书亦是不少。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王府井熙熙攘攘的人群。
   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原卓强找了把椅子坐在对面,“我留意到‘中产阶级’这个词汇是在前两年,资讯传递的信息是:城市中产阶级,正以温情脉脉的情调走在时代的前端,这包括所谓优雅、品位以及格调。他们穿灰色行政套装,拎笔记本电脑,洒淡淡的香水,脸上略带自信又矜持的微笑,以‘一切尽在掌握’的姿态出入于写字楼、咖啡厅、候机室、商务会所、星级酒店,当空中飞人,打‘波音’的。以此标准来看的话,物质上我也许是个中产阶级,但态度上,我却不是一个太过矫情的中产阶级。譬如,我不喜欢用香水,所以我从来就没用过这样东西,当然,我很注意服饰的整洁。”
   原卓强说,无可置疑,拥有更多的财富,将代表着可以买多一点东西,自己和家人可以过上相对稳定安逸的生活,可以和自己的上一代完全不同而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兴趣。
   “在有些人来看,中产阶级不过是一个没有深刻思想心灵空虚又自以为是的人群。但在我接触的圈子里的人看来,他们是一群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有知识有文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虽然比一般人讲究生活的质量和品位,但他们没想过要不劳而获或者一劳永逸的事情,他们视时间为财富,努力上进且精力充沛,总会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是,中产阶级在让别人看到其优越感的同时,遮蔽了他们疲于奔命的另一事实。”原卓强在描述的似乎是他自己。
   手机又响起,似乎是有朋友约他见面,原卓强说改天吧,今天有重要的事情。他说的重要事情当然是指女儿的生日。
   原卓强与几个朋友组织了一个小型的俱乐部,都是圈子里的一些朋友,大家会在一段时间里聚一次。“这样的圈子很重要,我曾经参加了一个非常棒的社交CONDITION,有各个行业的精英人物。之后虽然那个社交活动没有再办下去,但是我被朋友相邀参加了另一个小型CLUB。或者一起喝喝茶,或者去打打保龄球,甚至有时候还有一些小型演出。尽管聚会内容很普通,但仍需要一定的消费层次,定期参加的一般都是商界朋友。”
   “钱是这个圈子逃不开的最基本条件。”原卓强说,“在生活上,我可能还不算是很会享受的人,我的一些朋友,他们是很完美的一类人,有能力挣钱,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尽力享受自己的生活。在这种氛围里,我非常关心自己是不是能保持现在的地位,既要不堕落到中产阶级的庸俗生活中,又要不被淘汰出局。所以,我现正在进修项目管理的课程,也是为了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避免落人之后。”
  
  
  
  生命如歌
  
   离开公司,原卓强邀请记者一起给她女儿过生日。在邓丽君的歌声中,他的帕萨特向京城北方驶去。
   原卓强一边娴熟地把握着方向盘,一边说:“一个人有了更多的钱之后,才有能力花在那些以前不敢想象,但又十分向往的事情上,像我平常可以买各式各样的JAZZ CD,还有很多书,像《时间简史》、汤恩比的《历史研究》等,甚至可以带着妻子去瑞士滑雪。所以说,只要富有却又不庸俗,有钱就是很好的事情。人的一生,若没有奋斗到中产阶级,那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一个社会,不能让更多的人进入中产阶级,那是一个必须大力改进的社会——这句话我认为是很贴切的。”
   银灰色的帕萨特最终停在了回龙观的龙泽苑小区。这的确是一个中产之家:100多平米的宽敞空间,一堂典雅高贵的红木家具,一位贤淑大方作医生的太太,一个聪明乖巧的女儿。可能是为了给女儿过生日吧,平日里的安静被花几万元买来的丹麦产音响所打破,家里透着热闹和欢快。原卓强抱过女儿,身着蕾丝花边休闲衣的妻子则接过他的公文包帮他把衣服挂了起来。
   与当下年轻人的居家喜欢选宜家不同,原卓强的家具给人强烈的厚重感,稳重、雅致、古典、考究。小厅旁边的那间屋子显然是他的藏酒室兼音乐室:靠墙的偌大一个镂花红木架子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在每个格子里放着造型各异的酒瓶,五粮液等中国八大名酒自然都在其中,另有伏特加、威士忌等也不在少数。原卓强说,可能跟以前喜欢泡酒吧有关系吧,那时候很迷恋酒吧的氛围,喜欢欣赏各种样子的酒瓶子,越是样子古怪的越是喜欢。现在去酒吧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开始收藏起酒来,每次出国都不会忘了要带当地的酒回家,有朋友见到好酒也会带回来送给他。这间屋子里除了那一面墙的酒,还有精致的CD架、成套的画册和奥斯卡DVD,罗大佑的《鹿港小镇》、迈克尔·波顿、莎拉布莱曼等的音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在厚重的意大利沙发上,散放着《时尚》、《现代画报》、《世界都市》等刊物,原卓强说,这是他妻子闲来翻看的。天快黑下来的时候,已经换上一身休闲衣的原卓强将一只点了蜡烛的“七个小矮人”蛋糕摆上了餐桌,幸福的一家人要给女儿过生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