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工程师招聘:浅读麦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6:34:07

  麦家,作家,编剧。2008年以长篇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并被改编为电视剧。2010年以2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5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语》、《刀尖》等。
  走进麦家的博客,很偶然!今年初,我在新浪刚建博时,无意中看到麦家一篇博文《写长篇小说是与作女谈恋爱》,感触最深的是,他在文中写道:“......自虐性的写作,写到吐。有一段时间,我看到电脑就打寒颤,想到明天还要写,就想念砒霜的味道。”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是深有同感的。虽然我没写过长篇小说,但博客上很多文章我都写得很辛苦,往往都要经过不断的推敲和反复的修改。想想,写好一篇文章尚且如此艰难,要写好一部长篇小说,个中艰辛便可想而知了。
  我很欣赏麦家的名言。他说:“要以怀疑的眼光看世界。”“某种意义上,缓慢是成功的捷径。”“对现在的作家,我就一个字,‘守’。无名前,要守得住寂寞。成名后,要守得住名利的诱惑。”这几句话,是麦家创作成功的经验总结,给后来者启发至深:如果没有怀疑的眼光,我们就不可能拥有独特的思维;必须先求“质”再求“量”,不可急于求成;要守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我很佩服麦家的敬业精神。《解密》他足足写了十年,期间彻底推翻重写三遍,局部修修改改至少二十遍。刚出版的《刀尖》他也写了八年,期间他反复征询了当事人的意见,作出了无数次的修改。相比于那些为了完成任务,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顾作品质量的作者来说,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尤显可贵。
  我很敬重麦家的人格。他在博文《好作品还要好运气》里说道:在创作《风语》时,北京某书商曾三赴杭州要他书稿,报价从三百万涨到五百万,可他仍然没答应对方。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作品当时还没脱稿,在对方只字没看,冲着他的名声开出天价的情况下,他一口拒绝了。从这点看,我觉得麦家很有人格魅力:他抵住了金钱的诱惑,扞卫了作品的尊严。
  我很能理解麦家的“苦”。 他说他现在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分:读书、写作、发呆。作为一名理工生,麦家能在文学创作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广泛的阅读,尤其是西方文学作品带给他的创作灵感;麦家是一名很勤奋和富于韧性的作家,他说他每天都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写得顺时就多写一点,写得不顺时就停下来玩,读书。作品写好了,他就放在抽屉里,隔几个月兴致来了再拿出来看看,发现问题的改一改,问题太大的索性不要,重新开头;至于麦家所说的“发呆”,其实也就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在孤独中寻求灵感的意思。我想,这点对每个文学创作者来说都很重要,也正如麦家之所说:“创作需要孤独,如果整天象名人一样满世界跑,遍地开花,就有可能遍地荒漠,怎么可能有沉淀的思想呢!” 总之,麦家的成功绝非偶然,在成功的背后,他比普通人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很喜欢麦家的“文字”。在表达上,他没有半点的矫揉造作和故作炫耀,文字显得很朴素、很实在,给人感觉到他是在用“心”来和你作交流的,情真意切间,让人见其文如见其人一样。在他长篇谍战小说《刀尖》中,听说整部书所使用的汉字不超2000个,所有的难字、生字、涩词他一律不用,采取了读者零阅读障碍的口语化叙述,风格简朴平浅。说实话,我平常很少看别人的博文,可对麦家的博客,我却常进常读。究其原因,皆因麦家的文章写得行云流水,踏实得让人感觉到他是在敞开心菲的和你作面对面的交流。
  我很羡慕麦家的成功。作为一名文学创作者,相信很多人都期望自己写出来的好作品可以发表,可以出版,甚至可以拍成电视剧,然后拿到应有的报酬,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在通货膨胀的今天,在书比纸贱的年代,在写作很难成为谋生的职业时,又有几人能实现如此的愿望呢?很多文人一辈子都在卖文,可总摆脱不了“穷酸”的样子。麦家的成功,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能给那些文学创作者起着激励的作用,但“好作品还要好运气啊!”
  从麦家的博客中,我学到了很多,也体会了不少,但麦家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现阶段,对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来说,创作只能停留在精神追求的层面,要把它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