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城市照明管理处:走出议论文用例的四大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58:58
议论文是高考语文对写作考查的重点,而例证法操作简单方便,因而成为议论文写作最常用的论证方法。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并不能正确运用事例而经常陷入写作误区,致使作文成绩受到很大影响。
  误区一:用例繁琐冗长,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使用的,叙述方式与记叙文中的不同:记叙文里的叙事必须完整具体,而议论文中的事例论据则应简明扼要。
  怎样才能做到用例准确简洁呢?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明确文章中心后,在选用例证时应充分考虑事例中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次要信息;哪些信息应该保留,哪些信息可以舍弃。一言以蔽之,议论文中的事例不能展开,不能铺叙,必须高度概括。
  下面是一篇以“危机与转机”为话题的议论文中误用事例的文字:
  “1982年世界杯体操锦标赛上,李宁一人独得6项冠军,成为世界体操史上至今唯一取得如此令人惊叹成绩的运动员。他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国人誉为‘体操王子’。然而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却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在跳马比赛和吊环比赛中,他都出现重大失误,李宁黯然神伤,默默回国。回国后的李宁,顷刻间由昔日的‘英雄’沦为‘罪人’,针对他的批评、指责铺天盖地,有人甚至给他寄来了子弹和绳索。李宁一下子陷入人生低谷,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沉沦。
  退役后,李宁于1989年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经过十年的发展,‘李宁’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现在,李宁领导着自己的公司正向着品牌国际化的目标阔步迈进。在20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他手举祥云在‘鸟巢’空中‘飞奔’,赢得了世人的满堂喝彩和无比敬意。”
  这段文字从总体讲还是写得不错的,只是作为议论文的例证,它的叙述语言就显得繁琐了。既然话题是“危机与转机”,那就应该紧紧围绕“危机”和“转机”这两个关键词来从事例中选取有效信息,而其他无关紧要的信息则可以舍弃。所以,上面的文字就可以做如下修改:
  “国人心中的‘体操王子’李宁意外兵败汉城奥运会,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顷刻间,昔日的‘英雄’沦为‘罪人’,针对他的批评、指责铺天盖地,有人甚至给他寄来了子弹和绳索。李宁一下子陷入人生低谷,事业和生活危机四伏,他甚至一度绝望,然而最终并没有因此沉沦倒下,他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条道路。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后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经过十年的发展,‘李宁’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现在,李宁领导着自己的公司正向着品牌国际化的目标阔步迈进。在20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李宁手举祥云在‘鸟巢’空中‘飞奔’,他不仅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还赢得了世人的无比敬意和满堂喝彩。”
  误区二:叙议两边分,事理脱节。
  许多学生写议论文,进行事例分析时,没有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事例论据内涵的丰富性,对所举事例不知如何去分析,在举出事例后就圈句号另列其他事例。当堆砌了大量事例之后,便“由此可见”,从事例论据直接跳到论点。这类文章,观点是观点,例子是例子,论点和论据没能融为一体,不可能有多少说服力。正确的做法是在列举事例之后,依据事例的性质,向论点的方向进行分析:或揭示事实的要点,或揭示事例本身的因果联系,或挖根究源。
  例如下面一段文字就是叙议没有很好结合、事理相脱节的病例:
  “汉代大将霍去病,在抵御匈奴侵扰获得胜利后,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勋,要为他建造华丽的宅邸,霍去病却毅然拒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在他的革新朝政的许多措施不得实行,受到排挤遭到贬斥之后,身处逆境,并不悲观颓废,而是创作了传世名篇《岳阳楼记》。文天祥一生都坚持抗元,最终身陷囹圄,给后人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再后来,我们从于谦、岳飞身上,从方志敏、彭德怀身上,都能看到这种类似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先忧后乐’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今天乃至以后都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这段文字的最大毛病就是叙议分离,观点和事例脱节。可做如下修改:
  “汉代大将霍去病,在抵御匈奴侵扰获得胜利后,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勋,要为他建造华丽的宅邸,霍去病却慨然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毅然拒绝。在匈奴骚扰,边陲时有兵祸之秋,身为大将的霍去病,胸中只装着国家的安危,而把一己的安富尊荣视如敝屣。这种先国后家,先忧后乐的精神,在霍去病之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得到发扬光大。到了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在他的革新朝政的许多措施不得实行,受到排挤遭到贬斥之后,身处逆境,并无悲观颓废而纵情于山林诗酒,而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以满怀忧国忧民之情倾注于他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中。脍炙人口的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他的‘先忧后乐’的伟大品格。再后来,我们从岳飞、文天祥、于谦身上,从方志敏、彭德怀身上,都能看到这种伟大精神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误区三:用例生拉死拽。
  材料积累是写作的第一步,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能进入作文,这就涉及到材料的选择。许多学生运用例证时,缺乏围绕中心选材的意识。他们常常在作文时随心所欲,只要是自己熟知的材料,不管文章中心需不需要,拿过来就用,这样的文章只能给人一种“胡搅蛮缠”的感觉。
  如下面以“偏见”为话题的文章,部分文字就错误地选用了事例:
  “前段时间国内出现了众多的结石患儿,罪魁祸首就是奶粉,原因是他们喝了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牌奶粉。正是一部分人受利益驱动,才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这样的材料只涉及诚信、道德、良知等方面的问题,与“偏见”有何关联?对于这种瞎凑合的例证,我们应坚决摒弃。可以换用下面的例证:
  “男权社会,人们常说女子不如男,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君不见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武则天荣登帝王位;今有任长霞侠骨柔情,除暴安民,金晶护圣火,正气凛然。须知巾帼不让须眉,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
  误区四:叙例角度失当,乱贴“标签”。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怎样选取例证进行构思,该在哪里着眼,何处落笔等,都有一个角度问题。而不同的叙述角度,会使读者对事例有不同的情感态度。一个事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叙述,但却只有一个最佳角度,能确切地、恰到好处地表现文章的中心。如果例证的叙说角度不当,就会游离于文章中心,难以达到应有的表达效果。
  下面的病例就错误地运用了叙述角度:
  “残疾本身并没有什么错,既然上天的‘恩赐’不能改变,我们何不尝试着改变自己呢?君不见邰丽华没有认为人一旦残疾生活就会黯淡无光,难有作为而对自己心生偏见,她不是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了惊人的艺术辉煌吗?”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四肢健全的人往往会对残疾人有很多偏见。此例错就错在将叙述的主体当作客体,这样陈述事例,只能使例证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我们可以这样改动一下:
  “残疾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上天的‘恩赐’不能改变,如果歧视他们就是我们的过错。在一些四肢健全的人看来,人一旦残疾,生活就会黯淡无